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28章 雷令风行2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28章 雷令风行2

作者:绿水浮鸥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5:41 来源:文学城

她语速极快,却字字清晰:“救出的人立即送往清阳镇。此令为本官口谕调度,交予镇上各衙门,照调令接应,设棚、备干粮清水,稳住人心,防止惊乱,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说到此,她目光微凛,又补了一句:“你们到达郭庄北坡高地后,升黑烟火一盏,作为险情信号,让后方看见,知前方已进村、有危情。”

“每路限刻钟半程完成突入,若风急火灭、锣声断,旁线即刻补位。”

“是!”几人抱拳应下,神情一凛,立刻赴命。

话音未落,雨幕中又奔上一人,浑身湿透,风灯映得他脸上都是雨水,高声喊道:“报——大人!卑职从南街回报——守备司已得了令,值夜连夜调动人手,两队兵马已分头行动!”

他抹了把脸,语速极快:“其中一队正携麻袋工匠往堤口赶来抢修;另一队从西门出发,往下游各处敲锣通知百姓连夜撤离,这会儿估计已经在半路上了!”

瞿宝砚微一颔首:“好。”

“通知守备司,抢修队到后,先沿堤西段设辅堤围挡,分段封水,再派三人至高处观察水势回流变化,按刻上报。”

“撤村那一队,让他们协助本官所派人手合力疏散,重心放在郭庄——那边水先到,一人不撤就是杀头的事。”

她语气不冷,却在雨夜里句句如铁,又转头吩咐身边文吏:“记下此令,明日一早,全渌州文武衙门照调令问责,凡怠职延误救人、扰乱秩序者,一并查办。”

“是——”

瞿宝砚将雨斗笠向下一压,翻身下马,一脚踏进泥水中,几乎要没过靴筒。

她提着风灯走上堤面,脚下泥泞不堪,灯光一晃一晃,映出那决口处水浪翻涌,激流裹着树枝、木块,狠狠撞击堤脚,声如擂鼓,骇人心魄。

身后人看得不由心中一紧:“大人小心!”

瞿宝砚站定在裂口边,目光一寸寸扫过堤身断口的纹理。她蹲下身去,捻起一撮泥,掌心一揉,再一摔,沉声道:“里面是沙混黄土,表层才封了半寸新泥,根本不成防。”

她站起身,回头看向陈明通,语气不紧,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段堤,是哪一年修的?什么时候补修过?”

陈明通神色一震,忙道:“回大人……是去年整修的,当时是为迎秋汛,州里拨了银子——”

“谁修的?是哪个衙门牵头,谁是承修主事?”

陈明通被一连串问题问得汗从额角渗出,忙抬袖拭去,期期艾艾道:“小的、小的只负责日常巡视河水涨落……那年修堤,是工曹厅和州工营的人带的头,具体由河道营抽丁督修,营头好像是姓鲁……姓鲁还是姓常,记,记不清了。”

他说到后面声音也低了下去。

瞿宝砚看着他,眼神如炬,雨丝打在她额前几缕湿发上,宛如未觉。

她淡淡道:“记不清不要紧,那些账册记着就好。有些帐,迟早是要算的。”

话音一落,陈明通头皮发麻,不敢再言。

下一刻,瞿宝砚转过身,望向正死命堆沙填缝的那群河工,语气一收,却沉稳有力:

“今夜辛苦诸位了!风急雨猛,你们却不退半步。堤若守得住,是你们护下了一村,救下了一城人的命。不光百姓会记得,我瞿宝砚,第一个记在心里。”

她抬手一指那决口,朗声道:“这一口堤,是咱们这一州百姓得以安睡、醒来能见天光的根本。今夜若能挡住水,我瞿宝砚记你们头功;若水进村,我也与你们一同扛到底。”

这话掷地有声,如钉落鼓面,震得堤上一众河工和兵卒不由得直了脊梁。

有人抹了一把脸上的雨,哑声道:“大人这话,说到咱们心坎上去了。”

又有人吼道:“兄弟们!再扛一袋!这一夜咱得顶住!”

那一刻,众人望向瞿宝砚的目光,不知从何时起已不再是生畏,而是一种由衷的肃敬。

这一通调兵遣将、布署通畅的命令,听得陈明通心中也不由一凛。

他自觉做了多年河务老吏,惯看州官来去,有那不管事、光会做戏的,也有拿话唬人、临事全靠推的——可从未见过这样一位。

原以为这新来的知州,不过是个科场出身的清贵文士,纸上当官罢了,未必懂这些泥水硬活。

谁料她不仅能一眼辨土识堤,甚至说得出混土封泥的厚薄深浅;更厉害的是,布令调兵时对周围村镇地势张口即来、方位精准,连图都不用翻,仿佛整片渌州都在她心里摊成了一张图纸。

她站在那堤上,雨披翻飞,灯火下面色沉定如铁,俨然不是才来一日的新任主官,而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陈明通暗自咽了口唾沫,忽然有种奇异的安心感升上心头。他知道,今夜这场水,是有主心骨的了。

周围人不约而同直了腰背,有的神色肃然,有的已悄悄提了锹钯沙袋,不待命令,便主动去接应后方的军工。

这就是威不发而令自行——无需喝令,便叫人自愿追随。

雨下了一整夜,州府内灯火通明,兵丁往来奔走,前堤叫号震天,后村锣鼓连响。

而在这满城水急人急之时,另一边,却是另一番景色。

府城东巷,何宅。

这座宅子修得坚盾厚实,窗缝封了油纸,外头风雨雷声全被挡在帷幔之外。屋内帘帐绵软,榻上人的鼾声如雷,嘴角还挂着点酒气,梦里似在同人争银两,呼噜声带着“胡说八道”四字余音未绝。

忽听“砰砰砰”一阵急促拍门,随后门口传来下人压低急促的喊声: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快醒醒,衙门来人了!”

榻上何恩贵迷迷糊糊翻了个身,嘴里含糊不清骂道:“什么时辰……敲敲敲……敲你爹个魂,一大早鬼叫什么!”

下人一头冷汗,进门拽着床帘急声道:“老爷,是衙门的快脚,说知州大人今晨五更刚回城,点名要您即刻进衙!”

何恩贵这才睁开一只眼,打了个大哈欠:“点我?点我做什么?这时候把人叫去衙门干甚——发大米啊?”

下人嘴唇嚅嗫上下翻飞,一咬牙,豁出去似的:“是,问问问,问——罪。”

“啊?”

何恩贵瞬间清醒,坐起身来,满头乱发,脖子上的香囊都歪到耳边去了。他盯着下人看了两秒,语气拔高:“你说什么?问谁的罪?老子哪门子罪轮得到她问?——”

“老爷,快些穿衣罢,来人说若是巳初未到,就由守备司的人请您过去了。”

何恩贵听到“请”字咬得这么重,脸色当场垮了下去。接着一把掀开被子,嘴唇抖了一抖,跌跌撞撞跳下床,边穿衣边骂骂咧咧:“问罪?我又没睡堤上去!水冲了也怪不到我头上来……不就一个写文章的,也敢骑到我头上查?她算老几——”

他嘟囔着,又伸手去摸那条金边腰带,却摸了个空,急得跳脚:“我那条官带呢?快!带子、靴子、香油头——哎哟我这心口疼,快点快点!”

五更将过,天色未亮,渌州官署外却灯火通明。

堂前风雨未歇,水洼倒映着灯影,一众衙役穿梭奔走,兵丁披甲守门。

瞿宝砚夜半归衙,未来得及歇息,便又一刻不停地立即在中堂升起了座。

她袍角未干,鬓发微湿,神情却沉稳如山。案上灯火将她面色映得如玉冷峻,袖下摊着一册名录,笔锋钩得极利,她抬头,对着堂下小吏道:

“唤——李秉德、何恩贵、郑寿安、宋大年、吴通达,即刻到堂。”

衙役传令飞奔而去。

片刻后,渌州的这几位吏员几乎是被吓着披衣、慌乱奔赴衙门,有人衣襟扣错,有人靴子穿反,叫骂声和咕哝声夹杂在雨里。

一炷香后,众人陆续赶至。

堂中静极了,一人也不敢大声喘气。水汽蒸腾,混着夜雨未歇的余声,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几名渌州老吏并排站下,俱是袍履未整,神情未定。

李秉德站在最前头,左右看了一眼,又回头瞥了眼何恩贵和郑寿安,几人对了个眼神,互相递了个轻不可察的鼻息。

片刻后,瞿宝砚尚未开口,李秉德便先踏前一步,老神在在地拱了拱手:

“大人今早召我等前来,不知所为何事?这会儿天也还未亮,还未到公堂议事的时辰,大伙儿都是连早膳都未顾得上。”

他话里带笑,语气平和:“若是河堤之事,咱们这些人年纪也大了,说句笑话,就算上了堤,也未必能提得动一袋沙土。还是得靠守备司和工营那边有力的后生才行。”

这一席话,说得滴水不漏,看似温和,却将责任就这么轻巧推了出去,仿佛这塌堤之事与他们半点干系也无。

几位老吏也随之附和地低声咳了咳,神情隐隐有些倨傲,眼见这位新主官尚未发声,便试着从言语上先发制人。

堂上,瞿宝砚缓缓抬眼,她坐得极正,灯光斜映在她眉眼之间,面色未有丝毫波动。

她没立刻接话,而是用笔在册上缓缓写了一笔,落完字,才抬头淡淡道:

“李通判说得有趣。”

她的声音不高,却稳稳落在每个人耳中。

“既然知道自己年纪大、使不得力,便该早些安排好下面人调度、修堤、查险,才不至于等到水漫堤脚才慌张派人挨家挨户的敲门。”

她语气依旧不急不缓:“我叫诸位来,当然不是叫诸位来提沙袋,是叫你们,把这些年签下的文书、批过的章、拨下的银,还有账底下的人名,一并都拿出来看看。”

堂下众人神色微变。

瞿宝砚声音微沉,却未带怒,反而慢条斯理道:“堤可以塌,水可以急,但你们写下的字,总是不能糊的。”

“既然在签字时敢拿笔,今日便在这堂上句句讲明白。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银子修的堤,却叫三天的暴雨就冲塌了?”

李秉德眼见一招未稳,非但没能卸去责任,反被这话点得心头一紧,神色间却不露声色,反倒呵呵一笑,道:“大人说得极是,纸上签字自然是有字要认的。”

他语调一转,装作自谦地拱手道:“只是这三合堤的事,说来话长,修的是前年,拨的是去年,动的是州营的工,核的是户曹的账,验的是这个河道营的段……若真要查,怕是一时间难以说清。咱们这些人年纪又大,记性也不比从前,若是口误了哪一笔,落得个欺瞒之名,岂不冤枉?”

堂中气氛微变,底下何恩贵咳了一声,其余人或低头不语,或装作听不清。

半晌,瞿宝砚将手中笔搁回案上,轻轻一声:“冤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