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26章 新官上任2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26章 新官上任2

作者:绿水浮鸥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5:41 来源:文学城

“不敢不敢——”众人纷纷起身还礼。

李秉德一拱手,上前亲自引她落座:“大人言重了,您千里赴任,我等设宴接风,乃理所当然,自当以您为重。”

瞿宝砚微微颔首,落座主位,和声道:“今夜只是闲叙,不必拘礼,各位还请便。”

李秉德一抬手,笑道:“瞿大人请。”

众人也跟着附和:“大人请。”

一众人陆续落座,酒盏添满,香烟袅袅。

小厮鱼贯而入,脚步轻快,袍袖不动声色拂过席边,手中托着的银盘木盖覆香,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稳稳摆上桌来。汤盅轻揭便香气扑鼻,碧绿蔬菜上还挂着热气,鲜嫩鱼腹上一挂红丝椒点缀如画。

不过主位那人没开口,谁也不敢先动。

瞿宝砚看了一眼满桌,笑意温温:“都动筷,不必拘礼。”

说罢,她举箸,轻轻拨了碟中一道时蔬,众人这才齐齐笑着落箸,厅中也才真正热络起来。

几盏酒过。

伍秋才坐在侧首,打眼看了圈四周,觉得气氛正好,便咧嘴一笑忽地起身,对着主位的瞿宝砚举杯先敬,说:“瞿大人,新官上任,恭喜恭喜了。我先敬您一杯。我是个大老粗,不大会说话,要是说了什么不敬的话,还请瞿大人多多包涵。”

他说着仰头一饮,酒还未下肚,话先拐了个弯:“不过说句实在的,大人年纪轻轻,又是今科状元,是自京里来的风头人物,我们都佩服的很,不过,要想镇住这渌州,可不容易——不知大人可听说过咱这渌州的一句话?”

他话说着顿了顿,何恩贵正好在一旁接口:“哦,是那句——‘三月新官不问政,半年老官不理民’?”

众人哄笑。

伍秋才一拍桌:“对对对,就是这句——咱这地方,刁民多,老爷也多,大人可得多担待着点。”

众人神情各异,或笑或掩,眼角却都斜睨着主位那人,等她接话。

瞿宝砚举杯与他对空一碰,唇角含笑:“伍大人言重了。本官既蒙朝廷之命,便不敢轻视这份差事。”

她语调平稳,目光不避:“刁民也好,老爷也罢,既归于本官治下,自当一视而论。”

“担着,是本分。”

伍秋才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滞,随即哈哈一笑,举杯一饮:“好!说得好!瞿大人好口才!”

李秉德也笑着举盏,声音温和:“伍大人这人,说话向来是直来直去的,心却热。咱们渌州虽小,可也不是谁都能镇得住的——今日一见瞿大人这份气度,我李某是服气的。”

他举杯一饮,接着笑道:“来来来,都别拘着,今儿是接风,不是问政。瞿大人千里赴任,咱们啊,该敬的,不止是这杯酒,还有这份担当。”

他话一落,其余几人纷纷举杯附和,笑声又起。

菜过四味,酒过一巡,厅中气氛稍稍松动。

李秉德笑着提起话头:“大人年岁尚轻,便荣登榜首,着实是少年英才。不知大人祖籍何地?”

瞿宝砚放下酒盏:“祖上籍贯在东南一带,不过早年家中迁居澄州,便在那里长大。”

“原来如此,东南一带惯出名士,江南道上可数澄州学气最盛。”何恩贵插话笑道,“那大人定是见多识广,对地方风物也一定格外敏感。咱这渌州虽和澄州都地处江南道,却是有诸多不同,倒也有几样可称特色,不知大人可曾有所耳闻?”

瞿宝砚闻言轻笑:“何大人既熟渌州,不妨赐教几样风物,让我也开开眼。”

何恩贵捋了捋胡须,笑道:“既是大人问起,那我便斗胆说说。”

他举起酒盏,慢悠悠说道:“一是这渌江的水,通三郡,连盐道,动不得。水一动,盐就乱,盐一乱,商贾就不安,百姓也跟着闹腾——这水,看着柔,实则最刚。”

他顿了顿,笑意更深:“二是这府城的庙,那是几代官民合力修的,有香火,有旧例,动不得。谁若要改规矩,轻则民怨,重则上达——这庙,看着老,实则最硬。”

“第三样嘛,”他笑着晃了晃盏中酒,“便是咱渌州的茶了。”

“这茶不比别处浓烈,也不似江南清苦,讲究一个慢火细煮、温吞入口。水温要对,茶叶要翻三次,急不得,也凉不得。”

他笑眯眯地看了瞿宝砚一眼:“来得急了、问得快了,就坏了味儿。”

他举杯:“大人是读书人,想必懂这茶道。”

瞿宝砚也举杯与他轻轻一碰,面带微笑:“何大人说的不错。茶须细煮,人须细看。火候,且慢慢调。”

说完,她放下酒盏,随即望向正喝酒酣畅的众人,目光不重,缓声道:

“未至渌州前,本官确实也听到过一些闲言碎语,说此处多水患、少清吏,民风杂而政令缓,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此言一出,席间众人笑意微顿,神色略变。

瞿宝砚却不急,继续道:“不过今日入城,所见却并非如此。街巷整洁,民居井然,府署有序,迎接周全……若非亲眼所见,几乎不敢信那传言竟会流传至此。也不知这‘坏名声’,究竟是从何而起啊。”

话音落下,厅中一时寂静。

这一番话,话中无责,语中无名,却将“渌州是非”轻送回席间,叫人各自掂量。

几人对视一眼,李秉德最先笑出声来,举盏打圆场:“唉——渌州地处江南交界,南来北往商客多,言语也杂。有些外人听得一星半点,便胡乱编排,传来传去,竟传出些莫名其妙的说法来。”

他笑着摇头,话中半是自嘲半是无奈:“我等在此七八年,只觉勤勤恳恳做事,不知何时成了‘少清吏’了。”

一旁伍秋才也哼声附和:“这世道就是这样。你一声不吭,认真做事,却叫有才的上了墙,有名的上了庙,咱埋头苦干的,反倒埋土里去了!”

何恩贵端起酒盏,打着哈哈:“大人今既亲眼所见,便是真相在此了,旁人如何编说,也掩不了咱渌州今日的清明。”

瞿宝砚听得众人一番话,笑意未改,微微颔首,举杯敬道:“诸位所言甚是,这番话听着倒叫人安心了。本官初来乍到,实话说来,日后还得多倚仗诸位,方能理得周全。便先敬诸位一杯了。”

李秉德一听这话,暗松一口气,笑着举杯应道:

“那是自然,分属一体,各尽其责。”

说完,这杯酒,所有人终于才喝了下去。

那晚锦绣阁众人虽笑着散了席,心却都还悬着。生怕是“先礼后兵”,场上敬的是酒,席后便要动章法了。

可怪的是,几日下来,渌州城照旧日升月落,风浪不惊。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把火,却连烧起的苗头都没见着。

自那夜之后,瞿宝砚未曾召见任何一位地方旧官,更无训话压人之举。只本分上署,每日辰正入衙,申初散事,不早不晚。守着她起居节律的衙门中人,只觉分毫不差,井井有条。

凡有属吏前来禀报事务,她大多静听,听完点头,答一句“知道了”,便再无下文。

既不批驳,也不多言。

唯一叫人稍稍在意的是,她上任第三日,调阅了一批厚重案卷,乃是渌州十三县近五年来所呈之公文,涵盖民政、财政、刑狱、学政、赋役、水工、仓储、治安等事,分类整编、分日送至。却也只是安置在书房自阅,未曾召人核问。

这些卷宗数量庞杂,若换一人来,怕是看三日便眼昏脑涨,然而她每日沉于案前,翻页无声,神色不动。偶尔起身,便立于墙上那幅州境舆图前,盯上一阵,再回座继续。

屋外下人每日来院中打扫,也只见这位知州大人坐在案前雷打不动。

书房内案几上陈列整肃,左列《渌州总志》《山川水图》,右堆《盐册》《仓编》《田亩录》《乡案记》,皆为旧册旧录,翻得极勤。桌角镇纸沉重,纸页摊开规整,仿佛真将这地方当成了科场中的题目来做似的。

刘双娘几次在门外打探,终也不解其意,后来学精了,只命人每日备好文房、添汤换茶,不许多嘴。

私下里训话:“咱们这位瞿大人最是爱清静,规矩,书卷气得很。只要她不掀锅翻旧账,不搞什么幺蛾子,咱们便好生伺候着,将人安安稳稳地给送走。”

府衙那头,渌州的几位老官先是观望,后是安心。

“诶呀,新官不烧火,难得难得。”

“看来咱们锦绣阁的那一桌酒,还是办对了。”

何恩贵咂着茶,半笑不笑:“可不是,不愧是京里来的状元哪,瞧咱们瞿大人那架势,倒像是还没考过隐呢,还在备着殿试,一日读三本,一页翻三遍,也不怕眼晕。照这么个考法,那殿试的凳子都得给它坐穿喽——”

伍秋才放声嗤笑,大腿一拍响:“什么金榜状元,说的好听,不就是个书呆子。当了官还看书,书里还能翻出花来不成?呆子就是呆子,你看她府衙跑的勤快,实则什么都不问,那官帽却戴得比谁都正,装模作样。”

余下人也附和着笑:“只看书不看人,她要一直这样,我们反倒成了办实事的好官了。”

“哈哈哈哈,就是。”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分明已少了几日前的拘谨。

李秉德也淡淡一笑,慢条斯理喝了口茶:“只管坐书房也好,不兴风作浪,咱们便也落得清静。”

有人在旁悄声补了句:“瞿大人这书看得这般认真,怕不是要写一篇《治渌州论》献到朝廷去呢!”

堂中一阵哄笑。

府中衙役听得多了,私底下都笑:

这位京里来的瞿大人是‘纸上当官’——纸上知渌州,书中辨官情。

笑声轻,传得却极快。

不多日,不知从哪起的,又有了新称号:

“纸帽官人。”

这里的酒类似于那种小甜酒,度数很低,喝着图个场面罢了。[竖耳兔头]

未成年不能饮酒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新官上任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