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越种田之过日子 > 第19章 下田

穿越种田之过日子 第19章 下田

作者:彦平方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09 18:11:28 来源:文学城

秋阳炎炎,几日后钱银去地里转了一圈,回来就说黍子该找了。黍子是一种植株类似稻子的作物,加工后的米粒类似小米,却比小米大,俗称“大黄米”,这里不产糯米,买的话价格又太贵,黄米粘性强,可以磨成粉做各种炸糕年糕汤圆,端午还可以做粽子,是以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些。

五分地的黍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家里能下地的加上明瑞统共有五个人,钱银去问钱老六家,钱老六说还要过两日才找黍子,就借了两把了镰刀和两把把算。

原以为明瑞躲着自己只是震惊过后的应激反应的钱途,在明瑞躲了他整整三日后,终于有些郁闷了,好在他的头上的伤也脱了痂,听说要收黍子,开始磨李香。

“娘,我的伤已经好了,你看。”他指了指头上新长出粉红皮肉的伤疤,“六叔说了,只要脱了痂我就能下地了,我也要跟你们去找黍子。”

李香不同意,“找黍子又热又累,你刚好,经不起折腾,还是别去了。”

“娘,”钱途正色道:“我也老大不小的了,这些年,你和我爹为了我费了不少心,那时候我糊涂着,帮不了忙,现在我都好了,总不能还在家吃白食,等着弟弟妹妹们去干活。娘,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也得让我学着去学去做些活计,你这也不让我做那也不让我做,难不成我要靠你和我爹,还有二丫他们照顾一辈子,那我成啥人了!”

“大宝,”大宝自从发现有病,这些年一直猫在家里,很少出门,更别说干活了,李香都习惯了照顾这个孩子,听儿子一说,才醒悟到儿子是真好了,真的不用她操心了,不由怔怔地落下泪来。

一看娘哭了,钱途有些慌:“娘,我……我说错了,娘你别哭了。”

“不是,宝儿,不是你的错,是娘,”李香擦擦眼泪,笑着说:“是娘太高兴了,自打你好了,这些日子我就跟做梦似的,就觉得不是真的,这心里还把你当成以前那样看,现在我到底是放了心,我的宝儿是真的好了……”想到自己这些年受的委屈和苦楚,又呜呜哭起来。

如此一来,钱途也不知怎么劝了,只能僵硬的看着她哭,正无计可施,明瑞走了过来,照常绕过了钱途,坐到了李香跟前,拿过她手里正在缝补的麻袋,低头缝起来。也不知是不是被他打了岔,李香竟是渐渐不哭了,在钱途手背上使劲一拍,豪气地说:“我儿子说的对,不能靠家里人养活一辈子,明儿个跟爹娘去找黍子去,不会了娘教你。”

钱途被拍的懵了一瞬,渐渐地在脸上露出笑来。

次日,李香和明瑞还有二丫早早就起来做好了饭,钱途也比往常早半个时辰起来,早饭是玉米粥就窝头,为了不拖后腿,粗粝难咽的让他十分不习惯的窝头钱途愣是梗着脖子咽下了两个,喝了一大碗粥,一抹嘴,背上背篓跟着爹娘出了门。

钱家沟背山面水,村前一条河蜿蜒向前,直通县城,钱家沟的田地大多分布在河的两岸。钱家的田基本都在河南岸,当初分家时,钱老爷子念他家孩子多,劳力少,特地把最近的一块田给了钱银。

钱银家这次是全家出动,钱银推着木推车,车上一面坐着小五小六,一面坐着小四,剩下的李香和钱途和二丫都背着背篓,钱途的背篓里还背着装满水的水囊和要用的麻袋,来到这里快半个月,第一次出门的钱途,边在爹娘后面,边细细打量整个村子。钱家沟整个村子呈长条状,因人口少,房子都零零落落的分布在四处,每家的房基都不小,除了亲兄弟,很少有两间是相邻的。他家在村东,要去地里就要顺着一条小路往下竖着穿过村子,这些天村里家家都在忙着找黍子,路上碰上的人不少,碰了面都笑着打招呼,眼睛却不住打量钱途和明瑞,钱银和李香知道他们就是好奇,也不拆穿,钱途挺胸抬头,脚步沉稳,毫不在意。

明瑞多少有些不自在,看钱途的样子也咬牙忍了下来。

穿过村子在往前就是河滩了。这条河村里人就起了个“大河”的名字,河道名副其实的宽,两边河滩再往外就是一片片的农田。

正是金秋时节,田里的庄稼不管是熟了的还是快熟的,都呈现出饱满的姿态。时辰尚早,晨间漂浮着片片轻雾,钱途双手抓住背篓的背绳,闭眼深吸一口气,秋日的气息扑鼻而来,让他舒服的喟叹。上辈子,他就出生在农村,父母走后他帮着爷奶干过不少农活,后来上了大学为了多挣钱学的金融,毕业后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却考了本县的乡镇公务员,成了包村干部,经常泡在田里,学了不少的东西,后来他调到了政府部门,下田的次数就少了,这也是他到这边之后,特别想下地的原因之一。也许是因着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的血液里流的是农民的血,哪怕他身处繁华闹市,他的根也扎在农村,魂牵着土地……

大河南岸的农田比北岸还要多,村里人就凑钱修了座石桥在河上,当然张老蔫家的五十多亩田地也都在河南岸,他家出了大头。

过了石桥往西,沿着田埂走了大约一里远,到了一块田旁,钱银停了下来,说了句:“到了。”一家人停下,都把身上背的背篓麻袋等物放了下来。钱途抬眼看过去,眼前这块田呈梯形,不同的作物泾渭分明,那五分地的黍子就在梯形的三角形处。

家里几个孩子,小四小五小六被勒令等在田埂上,其他人,钱银和三蛋儿、钱途拿着镰刀下田割,李香、二丫和明瑞则每人拿着一把把算跟在他们身后,等着找穗子。把算是一块约两三寸长的生铁做成的,一面磨出刃,一面缠上布条,又在布条正中缠出耳朵,用的时候,一手拿着黍秧,另一手大拇指伸进耳朵里,其余四指把在穗子下面不远的颈项处,大拇指微微用力,穗子就落在手里,攒上几个再往背篓里一扔,十分好用。

钱银是老手,割黍的动作很快,四条垄一起,一刻的功夫就前进了了七八尺,三蛋儿年岁不大,好歹也帮家里干了一年来的活了,又有把子力气,也能勉强跟上,只钱途错估了所占身体的虚弱程度,几镰刀下去,汗就流了下来,胳膊酸的都有些抬不起来,咬牙坚持了一会,头也开始晕起来。这还是日头还没升起来,否则早就一头栽在地里。想也是,钱银两口子疼孩子,大宝从小就没下地干过重活,也没其他锻炼方式,身体能硬朗才怪。

李香三人坐在地上找穗子,不时看干活的三个人一眼,很快明瑞就发现了钱途的不对劲,踌躇半晌,还是低头走了过去,从摇摇欲坠的钱途手里拿过了镰刀。

“你去找穗子,我来割吧。”明瑞拿了镰刀就往后退了几步,淡淡地说,钱途抹了抹头上的汗,抬头看看远处快要升起的秋阳,也不逞强,低声说了句:“谢谢”就走到了地头,找出装着水的水囊喝了几口,又歇了歇才走到李香和二丫跟前,拿起明瑞放下地上的把算,埋头找起了穗子。

“宝儿,没事儿吧?”李香担忧地问儿子,钱途摇摇头,苦笑道:“没啥事儿,就是没想到我身体这么差,才这么一会儿就扛不住了。”

“你呀,就是太着急,”李香手上不停,边说:“都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你那身子虚不是一日两日,要养好也得慢慢来,累了就歇着,等干的时间长了,慢慢就好了。”

钱途点头,忍不住转头去看明瑞。明瑞是个哥儿,不知是独他这样还是哥儿都这样,个头比男子还是矮了不少,一弯腰,整个人都埋进了黍子中,他挥舞着镰刀,动作如行云流水,一看就是干惯了的,联想他之前呆过的家,钱途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再看明瑞旁边的三蛋儿,他身旁的二丫,抬头看田地间挥汗如雨的才十几岁的孩子们,在他上辈子还应是个小学生的年纪,却要同大人一样干重活,虽说知道这个时代的特色,还是让人心酸。

重体力活干不了,找穗子钱途在几次之后就干的很熟练了,一家人齐心协力,不到一个时辰就收了大半块黍子。

“歇一会儿,”日头一起,地里就热起来,身上的汗一层层的往外冒,加上芒刺扎人,钱银叫住明瑞和三蛋儿,三人擦着汗往地头上走。李香娘三个也将割下来的穗子都找完,足足装了两麻袋还多,几口人挨个喝了水,坐在地头上歇气,李香又把在田埂上顽儿的满头大汗的小四小五小六叫回来,给擦了汗喂了水,又拘着让歇了会儿,才放走,三小嗷嗷叫着跑了。

等身上的汗落了,一家人又下了田,一口气把剩下的田都收了,拿来的三个麻袋都装满,还装了些在背篓里。秧子用新鲜的葛条捆起来堆好,钱途和三蛋儿帮着钱银把麻袋用麻绳刹住,还不等去找小四他们,就见不远处一块地头闹哄了起来。

那块地头临着钱金家的田,钱银怕是自家大哥有麻烦,让二丫和明瑞看着东西,带着李香、三蛋儿和钱途直奔而去。那地头被不少下地的村民围着,到了近前,有人见他们过来,就喊:“钱银来了,钱银来了。”自动给他们四口子让了条路出来。

钱银眉头皱起来,带着家人大步走进人群,就见正中他大哥和钱壮与村里的孙明和他兄弟孙亮正在对峙,钱金和钱壮身后护着小四和哇哇哭的小五小六,孙明兄弟俩身后孙明的大儿子孙田也哭无比凄惨,孙亮媳妇和杨氏正在各自人身边对骂。

孙亮媳妇儿骂:“钱金家的,你家老二给你啥好处了,你这么护着他们的崽子,别忘了,你家老二媳妇儿才拍了你家的锅,瞧你窝囊的,你呀也就配给你家老二媳妇儿提鞋端洗脚水,天生的奴才命!”

杨氏也不示弱:“孙亮家的你别给我在这儿挑拨离间,我奴才命也比你贱命强!我窝囊,好歹找了个有担当的男人,你呢,找了一窝软蛋,专会找孩子撒气,要我是你我早一头扎进大河里羞死了,还有脸在这儿嚷嚷,我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