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穿越之小镇男孩 > 第32章 第 32 章

穿越之小镇男孩 第32章 第 32 章

作者:无话不说12399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17:11:36 来源:文学城

张明义怀着雀跃的心情,开始畅想自己的游学生涯。他特意让书童找来各种游记,每晚挑灯夜读,在书页间勾勒自己将要踏足的山川河流。

而在正院书房里,张父正对着北疆舆图出神。"让他去历练历练也好。"张父对忧心忡忡的张母说,手指划过舆图上标注的几处关隘,"但该做的准备一样不能少。"

不出三日,张府外院就多了一支二十人的护卫队。领头的教头姓赵,曾是边军斥候,左颊上一道刀疤从眉骨直划到下颌。他带着护卫们日日操练,刀剑碰撞声从清晨响到黄昏。

"不过是游学,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张明义路过校场时忍不住嘀咕。

临行前夜,张母来到儿子房中。她先是将一叠银票仔细分成五份,用油纸包好,然后取过张明义的行李,开始演示如何藏匿银两。

"你看好了,"张母拆开棉被夹层,将一包银票缝进去,"这是最稳妥的藏法。"她又拿起一双新做的千层底布鞋,在鞋底夹层里塞入几片金叶子,"这些是救急用的。"

张明义看得目瞪口呆,只见母亲又取过他的竹杖,旋开杖头,倒出几颗金豆子:"这里也要备着。"最后,她将一包碎银子塞进他贴身的荷包,"这些是日常花销。"

"娘,这也太..."张明义话未说完,就被母亲打断。

"你可知前年漕帮押运的官银是如何在黄河渡口被劫的?"张母神色凝重,"就是因为押运的官员太过招摇,住最好的客栈,吃最贵的席面。"

她取来算盘,一边拨弄一边教导:"这一趟预计要三个月,每日食宿不能超过二钱银子。若遇到雨雪耽搁,要在客栈多住几日,就得从这项里省出来。"算珠清脆的碰撞声中,张明义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穷家富路"的含义。

次日启程时,张明义看着整装待发的车队恍神——这哪是游学,分明是搬家。十辆马车装载得满满当当,除了书籍文房,还有药材、干粮、甚至专门带了位厨子。

"少爷请上车。"赵教头牵来一匹温顺的枣红马,"平日可乘车,遇到险路还得骑马。"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张明义回头望去,父母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他摸了摸缝在衣襟内的银票,忽然真切地体会到: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是要先确保生存无虞,才能谈风花雪月。这一路的安然,都是建立在周详准备之上的。

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张明义回头望去,父母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他摸了摸缝在衣襟内的银票,第一次对"行路难"有了真切的体会。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辘辘声。车内铺着厚厚的锦褥,四个角落都悬着防震的香囊,可即便如此,车身依然随着路面的起伏不停摇晃。出发不到一个时辰,张明义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额角也渗出细密的冷汗。

"少爷可要歇会儿?"书童墨韵关切地问,递来一个酸梅盒。

张明义摆摆手,强忍着不适掀开车帘。窗外,赵教头正骑着马从容前行,腰背挺直如松,仿佛这颠簸的路途于他不过是闲庭信步。后面的护卫们更是谈笑风生,有个年轻护卫甚至单手控缰,正啃着干粮。

"他们...都不觉得难受吗?"张明义喃喃自语。

墨韵笑道:"赵教头说,走惯了就好了。他们当年在边关押送粮草,一天要赶八十里路呢。"

正说着,马车突然剧烈一晃,轮子陷进一个泥坑。张明义猝不及防,险些撞上车壁。却见车外的护卫们早已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娴熟地开始推车。

"少爷坐稳了!"赵教头洪亮的声音传来,他亲自挽起袖子上前,古铜色的手臂青筋暴起。只听他一声吆喝,马车便轻巧地脱困而出。

张明义怔怔地看着这一幕。这些他平日不曾留意的仆从,在旅途中竟个个身怀绝技。他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此刻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墨韵,"他轻声吩咐,"今晚宿营时,请赵教头来教我骑马。"

夕阳西下时,车队在一条小溪边扎营。炊烟袅袅升起,护卫们熟练地支起帐篷,生火做饭。张明义站在暮色中,看着眼前这幅生动的行旅图,终于明白:这趟游学,首先要学的不是经史子集,而是如何在这颠簸的世路上,稳稳地走下去。

旅程的下一站定在宋城。此城距王都虽尚有三十里,但因地处南北漕运要冲,又得惠于南来的商旅,其繁华程度据说比王都也不遑多让。张明义将在宋城停留七日,专程拜访父亲的一位同年——现任宋城通判的刘大人。

离宋城愈近,官道上的车马行人便愈发稠密。张明义索性弃车骑马,在赵教头的指点下学习控缰之术。连日的颠簸让他大腿内侧磨破了皮,每一下马鞍的摩擦都疼得他暗暗吸气,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

"少爷看,"赵教头扬鞭指向远处,"那就是宋城的望楼。"

只见天际线上矗立着一座高耸的八角木楼,飞檐上悬挂的铜铃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越往前走,越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运粮的漕船在河道中首尾相接,码头上挑夫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道旁酒肆飘出的香气中竟带着南方特有的辛辣。

入城时已近黄昏。守城兵士验过路引后,车队缓缓驶入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张明义好奇地打量着两旁景象:当铺的金字招牌擦得锃亮,绸缎庄门前挂着苏杭最新花样的幌子,甚至还有一家书肆,门前立着"新到建阳刻本"的水牌。

"这宋城,倒比京城还要热闹三分。"他忍不住感叹。

墨韵笑道:"听说这里的夜市能一直开到二更天呢。"

望着眼前的城市,张明义充满了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