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穿越之小镇男孩 > 第11章 选人

穿越之小镇男孩 第11章 选人

作者:无话不说12399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17:11:36 来源:文学城

张明义踏入明心院时,心境已与往日大不相同。先前因忐忑而无心细看的屋内陈设,此刻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雅致。张母李方芷不愧是大家闺秀出身,审美自成一格。墙角花梨木高几上摆着的青花玉壶春瓶,釉色青翠欲滴,与窗前挂着的月白软烟罗帐幔相映成趣,每一处布置都恰到好处,仿佛移易分毫都会破坏这份和谐。

母子二人对坐饮茶,虽不言不语,却自有一份恬淡自在在空气中流淌。张明义轻抚着手中钧窑天青釉茶盏,感受着釉面冰凉的触感,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也很美好。

不多时,福春轻步进来,石榴红裙裾在门槛上拂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太太,可要传膳?"

"传吧。"张母微微颔首,腕间的翡翠镯子碰在紫檀木椅扶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昨日回院后,张明义特地向小二打听过张家的用膳规矩。原来只有张父张母、他和未出阁的嫡妹张宝乐有点菜的殊荣。今日他特意点了白果烧鸡、辣子鸡丁和龙眼甜烧白三道菜。加上其他人点的菜品,正好凑成十道。好在张家秉持"饭必光,菜必光"的家风,每道菜都做得精巧适量。

用罢早膳,张父略问了几句功课便上朝去了。张母留下兄妹二人,今日除了要给张明义选书童,还要给张宝乐挑几个二等丫鬟和陪房。

说话间,穿着靛蓝棉布窄袖长衫的管家躬身进来。他虽相貌平常,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行动间透着一股干练劲儿。

"给太太、少爷、小姐请安。"管家行礼道,"人都带来了,都在廊下候着。"

"都是些什么人?"张母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腕间的蜜蜡念珠。

"按太太吩咐,选了家生的丫头小子各十人,还有三房陪房人家。"

"福夏,你先随管家去验看验看。"张母吩咐道。

身着秋香色比甲的福夏应声而出,发间的银步摇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待二人退出后,张明义好奇地问:"母亲,方才说要检查,是要查些什么?"

"这里的门道多着呢。"张母接过丫鬟递来的手炉,"首要的是验看牙口。"

"牙口?"张明义一怔。

"这年头懂得养护牙齿的人少,一口好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底子。"张母解释道,"牙口好的,身子骨多半硬朗。这是选人的第一关。"

说着,她转向女儿:"给你选丫鬟,还有一桩要紧事——绝不能选那些有特别记认的。"

见女儿面露不解,她耐心教导:"女儿家的名声最是紧要。若是身边的丫鬟有什么显眼的特征,容易叫人记住。将来若是丫鬟行差踏错,难免会连累到主子的名声。寻常样貌的,换了也就换了,旁人未必记得住。"

张宝乐乖巧点头:"女儿记下了。"

这时,福夏捧着一本名册回来,廊下隐约传来窸窣的脚步声。张明义望着窗外那些垂手侍立的身影,忽然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选人过程,实则暗藏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处世智慧。

张明义踏入明心院时,心境已与往日大不相同。晨光透过万字不断纹的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他这才有闲情细细打量屋内的布置:

东墙悬着一幅《雪溪图》,画心用的竟是前朝皇室专用的澄心堂纸,裱褙的绫缎上隐约可见暗八仙纹样。画下置一张紫檀平头案,案上汝窑天青釉弦纹瓶里插着几枝新摘的白玉兰,花瓣上的露珠尚未干透。西边靠墙摆着竹节形多宝格,格内错落摆放着犀角杯、寿山石雕和鎏金香盒,最显眼处是一尊和田白玉雕成的貔貅,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张母李方芷正坐在临窗的罗汉床上,身着沉香色缠枝莲纹缂丝褙子,发髻间只簪一支点翠蝴蝶簪,正就着光亮绣一柄团扇。见儿子进来,她含笑抬眼,腕间的金镶九龙戏珠镯在光线中划过一道流光。

"今日气色倒好。"她说着,将手中的绣绷递给身旁的福春。那绣面上是喜鹊登梅的图样,用的是苏绣特有的套针手法,鹊鸟的羽毛纤毫毕现。

母子二人对坐无言,只闻得铜漏滴答。张明义捧起面前的斗彩莲纹茶盏,盏内是刚沏的明前龙井,茶汤清碧,芽叶舒展。他注意到母亲手边放着一册《金石录》,书页间夹着洒金笺做的书签,笺上簪花小楷写着几句评注。

约莫一炷香后,福春轻步进来。她今日穿着藕荷色立领比甲,领口处缀着珍珠纽扣,行动间裙角的金线绣缠枝纹若隐若现。

"太太,小厨房问是否传膳?"她屈膝行礼时,耳垂上的翡翠坠子轻轻晃动。

张母微微颔首,腕间的蜜蜡念珠擦过月华裙的褶裥,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让她们按昨日的单子上吧。"

昨日回院后,张明义特地向小二仔细打听过张家的用膳规矩。原来除了主子们点的菜,大厨房每日还会按例准备四冷荤、四热炒、四点心。此刻只见丫鬟们捧着朱漆食盒鱼贯而入,很快便在花梨木圆桌上摆开席面:

他点的白果烧鸡盛在钧窑月白釉深盘里,鸡块色泽金黄;辣子鸡丁用龙泉青瓷葵口盘装着,红绿相间;龙眼甜烧白则置于定窑白瓷盏中,晶莹剔透。张母点的口袋豆腐盛在耀州窑刻花碗里,芝麻肉丝摆在哥窑冰裂纹盘中,桃酥鸡糕置于官窑粉青釉碟上。每道菜都做得精巧,量不大却样样精致。

席间无人言语,只闻银箸轻碰瓷盘的脆响。张明义注意到庶妹们用的皆是普通青瓷碗盏,与主子们的名窑瓷器迥然不同。

用罢早膳,张父用茶水漱了口,对张明义道:"昨日布置的《论语》注疏,晚间歇了交到我书房。"说罢便起身更衣上朝去了,腰间佩的羊脂白玉带扣在晨光中一闪。

张母留下兄妹二人,今日除了要给张明义选书童,还要给张宝乐挑几个二等丫鬟和陪房。丫鬟们撤下席面后,在桌上铺开文房四宝——一方歙砚,两锭李廷珪墨,数支湖笔,并一叠薛涛笺。

说话间,管家躬身进来。他今日穿着石青色杭绸直身,腰系革带,足蹬皂靴。虽相貌平常,但行动间透着一股干练劲儿,腰间挂着的对牌随着他的动作轻轻作响。

"给太太、少爷、小姐请安。"管家行礼时,袖口露出内衬的云纹罗,"人都带到了,正在穿堂候着。"

"都是些什么来路?"张母慢条斯理地抚平袖口的褶痕。

"按太太吩咐,家生的丫头小子各十人,都是祖上三代在府里当差的。另有三房陪房,一房是京郊的庄户,一房是江南来的绣娘,还有一房原是在老宅管库的。"

"福夏,你随管家去细细验看。"张母从缠枝莲纹的荷包里取出一枚银镊子,轻轻调整发间的簪子。

身着杏子黄绫裙的福夏应声而出,裙裾上绣的百蝶穿花纹在行走间栩栩如生。

待二人退出后,张明义好奇地问:"母亲,方才说要检查,究竟要验看哪些?"

"这里的门道多着呢。"张母接过小丫鬟递来的手炉,手炉外包着缂丝套子,"首要的是验看牙口。这年头懂得养护牙齿的人少,一口好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底子。牙口好的,身子骨多半硬朗。这是选人的第一关。"

说着,她转向女儿:"给你选丫鬟,还有一桩要紧事——绝不能选那些有特别记认的。"

见女儿面露不解,她耐心教导:"女儿家的名声最是紧要。若是身边的丫鬟有什么显眼的特征,比如面生异痣、嗓音特别,或是举止有殊,都容易叫人记住。将来若是丫鬟行差踏错,难免会连累到主子的名声。寻常样貌的,换了也就换了,旁人未必记得住。"

张宝乐乖巧点头,发间的珍珠流苏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女儿记下了。"

这时,福夏捧着一本泥金册页回来,廊下隐约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张明义透过竹帘缝隙望去,只见数十个少男少女垂手侍立在庭院中,阳光在他们青涩的脸庞上跳跃。他忽然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选人过程,实则暗藏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处世智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