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之我回红楼做贾琏了 > 第8章 魂归红楼闻丧音 梦断天香聆遗言

第一节

苏晴拿着昨天林风打印的《红楼新梦》书样(林风在打印稿上的背面画了一些插画的概念原型草图),上午让林薇在林风画的概念草图基础上帮忙改好,到了傍晚,拿到林风住处,打算和林风一起确认和讨论一下。

站在林风出租屋门口时,檐角的雨还没停。初秋的雨丝细如牛毛,沾在米白色风衣上,晕出点点湿痕。

苏晴拧动钥匙,推开门的瞬间,熟悉的檀香味混着雨气扑面而来——那是林风写稿时爱点的线香,说是能静心。

房子里没开灯,窗子是开着的,但窗帘拉得严实,偶尔被风儿吹开。书桌旁的小台灯开亮着,暖黄的光落在两只“蒂蕬猫”上:黄色小鸭斗篷的“喵不可言”和蓝灰色小狼斗篷的“喵趣天成”并排摆在书桌上,小狼颈间的黄金铃铛依旧泛着细碎的光。

林风躺在床上,睡得很沉,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做什么不安稳的梦。床头柜上压着一张纸条,是林风的字迹,笔锋带着几分急促:

“晴晴,我再入红楼一趟,不要担心。书样先放着,等我回来咱们一起改。你要按时吃饭,别总为了赶稿熬到半夜。——风”

苏晴拿起纸条,指尖触到纸页上未干的墨迹,心里忽然一暖又一酸。她知道林风对红楼的执念——那不是简单的小说灵感,更像是一段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她轻轻把书样放在书桌一角,又走到床边,俯身看着林风的睡颜:他的睫毛很长,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脸颊还带着点酒后的微红(昨夜火锅时他喝了几杯啤酒)。

“我等你回来。”苏晴轻声说,指尖轻轻拂过他的额角,像是怕惊醒他,又像是在确认他的温度。她想起林风说过的“红楼一年,现实一日”——如果纸条是他昨夜或者今天早上凌晨写的,那么他再睡几个小时,应该就会醒过来。

也许待会儿可以趁这段空挡时间,把散乱的书稿按章节排好?苏晴心想。

两只“蒂蕬猫”被她用软布擦干净,小狼的铃铛轻轻一碰,“叮铃”一声,清脆得像红楼里的环佩响。

做完这一切,苏晴坐在书桌旁的椅子上,想了一下,拿起书架上的那本《红楼梦》翻着——那是林风珍藏的线装本,扉页上写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她看着书页上林风画的批注,比如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那回,他写着“可卿之死,实是贾府衰亡之始”,心里忽然想起林风开玩笑时说过的“要改贾府的命”,嘴角忍不住往上弯:这个傻子,连做梦都想着拯救别人。

第二节

贾琏是被西跨院的晨鸟吵醒的。

睁开眼时,帐角的玉坠还悬着沉水香的余韵,鼻尖萦绕的兰气比昨日更淡,倒添了几分秋日的清冽。他刚动了动手指,就听见帘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小红——自林之孝托他把小红调去怡红院后,这丫头一有空便常来西跨院帮忙,一来是感念提拔之恩,二来也是想在他面前多露些脸,好让父亲放心。

“二爷醒了?”小红的声音带着几分恭谨,帘幕被轻轻掀起,她端着铜盆走进来,“平儿姐姐特意交代,要让小厨房煮了薄荷水,说是二爷梳洗时用着清爽。”

贾琏坐起身,接过布巾擦了擦脸,薄荷的凉意顺着指尖漫到太阳穴,昨夜穿越前的记忆渐渐清晰:他在出租屋里留了纸条给苏晴,指尖按在“喵趣天成”的花钿上念咒,强光刺眼……再睁眼,就回到了红楼的西跨院。他摸了摸腰间,蓝田玉扇坠还在,扇坠上的衔香兽额间红纹,似乎比上次更亮了些。

“平儿呢?”贾琏一边穿石青夹袍,随口问小红——往日里这个时辰,凤姐总会遣平儿来问他要不要一起用早膳,今日倒格外安静,奇了怪了。

小红手里的动作顿了顿,眼神里多了几分犹豫,还是低声回话:“回二爷,二奶奶一早就去正堂了——宁国府的周瑞家的天没亮就来了,哭着说……说蓉大奶奶快不行了,二奶奶正陪着周瑞家的说话呢。”

“什么?”贾琏手里的玉带“啪”地掉在地上,心脏瞬间揪紧。他想起上次在宁国府天香楼赴宴时,秦可卿还端着茶给他,眉眼温婉,怎么才过了没多久,就……

贾琏声音发颤,弯腰捡起玉带胡乱系上:“我现在就去宁国府!”

贾琏快步穿过抄手游廊往正堂去。路过垂花门时,正好撞见平儿,“蓉大奶奶怎么样了?”贾琏抓住平儿的手腕,语气急切,“周瑞家的怎么说?”

平儿叹了口气,把食盒递给旁边的丫鬟,压低声音道:“周瑞家的说,蓉大奶奶这几日水米不进,昨儿夜里还吐了血,珍大爷已经请了太医院的王太医来看,可王太医也摇头,说……说怕是熬不过今日了。本来二奶奶不想叫醒二爷的,但眼看这光景,二奶奶也只好让我来回家请您,说咱们一起去宁国府看看。”

贾琏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想起秦可卿赠他蓝田玉扇坠时说的“衔香兽能引通途,辨人心”,想起她在天香楼递茶时的浅笑,想起她是红楼里少有的通透人——这样的女子,怎么偏偏命这么短?

“走,现在就去!”贾琏拉着平儿往大门走,刚拐过月亮门,就看见凤姐带着两个婆子迎面走来。她今日穿的是素色绫裙,鬓边没插步摇,只簪了支银质的小簪子,脸色苍白,眼里还带着红血丝,显然是一夜没睡好。

“二爷可来了。”凤姐见了他,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刚王太医又去宁国府了,珍大哥让人来催了好几遍,咱们走吧。”

贾琏点点头,刚要迈步,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是宝玉。他穿着件月白绫袄,头发都没梳整齐,额前的碎发垂着,手里还攥着通灵宝玉,一见贾琏就扑过来,拉着他的袖子哭道:“琏二哥,咱们快去吧!蓉大奶奶不会有事的,一定不会有事的!”

贾琏看着宝玉泛红的眼眶,心里更不好受。他拍了拍宝玉的肩膀,温声道:“咱们现在就去,会没事的。”

一行人往宁国府去。荣宁两府相隔仅仅几十丈,今日却觉得格外漫长。路上的小厮见了他们,都纷纷垂手站定,神色肃穆——宁国府的事,想来已经传遍了贾府。

到了宁国府大门,就见周瑞家的守在门口,眼圈红肿,一见贾琏和凤姐,就“扑通”一声跪下:“二爷,二奶奶,蓉大奶奶她……她还在等您呢!”

贾琏连忙扶起她:“快起来,蓉大奶奶现在怎么样了?”

“还在天香楼躺着,珍大爷和蓉大爷都守在旁边,王太医刚把完脉,摇着头走了。”周瑞家的抹着眼泪,引着他们往天香楼去。

穿过几重院落,就闻得一阵浓重的药味混着香烛味,廊下的丫鬟们都低着头,有的还在偷偷抹眼泪。天香楼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贾珍压抑的哭声。贾琏推开门,只见秦可卿躺在拔步床上,脸色蜡黄,嘴唇毫无血色,身上盖着层薄如蝉翼的素色锦被,连呼吸都微弱得几乎看不见。

贾珍和贾蓉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头发散乱,眼睛通红,见了贾琏和凤姐来了,两个一起站起身,贾珍声音沙哑:“二弟,二弟妹,你们来了。”贾蓉用衣袖擦眼泪,连话都说不出来。

贾琏走到床边,俯身看着秦可卿。她似乎察觉到有人来,缓缓睁开眼睛,眼神浑浊,却在看到贾琏时亮了亮。她伸出手,动作缓慢得像提不起力气,凤姐连忙握住她的手——那只手冰凉,瘦得只剩骨头。

“二奶……二爷。”秦可卿的声音细若蚊蚋,得凑到耳边才能听见,“我……我要去了。”凤姐儿泣不成声。

“别胡说!”贾琏强忍着眼泪,握住王熙凤的握着秦可卿的手,“王太医说了,你只是身子虚,好好养着就会好的。”

秦可卿轻轻摇了摇头,嘴角牵起一抹浅笑,带着几分释然:“我自己的身子,我知道。二爷……我这一辈子,没什么牵挂,就只有……只有秦钟。他年纪小,性子软,在府里没什么依靠,我走了以后,求您……求您多照拂他,别让他受了委屈。”

她说着,眼泪从眼角滑落,滴在锦被上,晕出一小片湿痕。

贾琏心里一酸,重重点头:“蓉大奶奶放心,秦钟我定会照看!我会让他好好读书,会给他安排妥当,以后他就是我贾家的亲兄弟子侄,我绝不会让他受半点委屈!”

秦可卿似乎松了口气,眼神渐渐涣散。她又看向凤姐,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力气出声。凤姐连忙凑过去,握住她的另一只手,边哭边说:“可儿,我在呢,你想说什么?”

秦可卿看着凤姐,眼里满是托付,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出话来,只是轻轻眨了眨眼。

凤姐心里明白,她是放心不下宁国府,放心不下贾蓉。她用力点头:“可儿放心,宁国府的事,我会帮着珍大哥照看,蓉儿我也会提点,你安心。”

秦可卿的眼睛缓缓闭上,手轻轻垂了下去。

“可卿!”贾珍嘶吼一声,扑到床边,却不敢碰她,只是抱着床柱痛哭。贾蓉哭得更凶了,整个天香楼都被压抑的哭声笼罩。

凤姐被平儿扶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贾琏站在床边,看着秦可卿苍白的脸,眼泪落下,心里满是怅然:这个通透温婉的女子,终究还是没能逃过红楼的宿命。

王太医闻讯赶来,上前搭了搭秦可卿的脉搏,摇了摇头,对贾珍躬身道:“珍大爷节哀,蓉大奶奶……已经去了。”

贾珍像是没听见,依旧抱着床柱哭。贾琏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珍大哥,人死不能复生,大奶奶还等着入土为安,咱们得赶紧安排后事。”

贾珍这才抬起头,通红的眼睛看着贾琏,哽咽道:“二弟,后事……后事就拜托你多帮忙了。我现在……我现在没心思管这些。”

“你放心,有什么需要我,大哥随时吩咐。”贾琏点头,转身对平儿道,“你去跟林之孝说,让他立刻协助赖大、赖二,采买棺木、香烛,再让针线房赶制孝衣;另外,去通知府里的主子们,就说蓉大奶奶去了,让他们过来吊唁。”

平儿应了声“是”,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凤姐也定了定神,对贾珍道:“珍大爷,你先去偏厅歇会儿,这里有我和二弟盯着。。”

贾珍点了点头,在贾蓉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地往偏厅去。

贾琏看着秦可卿的遗体,又看了眼满室的哀伤,心里生出一个念头:他不能让可卿白白死去,她托孤的秦钟,她牵挂的宁国府,还有贾家的未来,他都要守住——这不仅是为了秦可卿,也是为了他自己,为了这个他已经有了羁绊的红楼世界。

第三节

天渐渐黑了,宁国府的灯笼都换成了白灯笼,廊下点起了白蜡烛,火光摇曳,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悲戚。贾琏安排完采买、孝衣的事,又去偏厅安慰贾珍,直到深夜,才带着凤姐往荣国府回。

路上,凤姐靠在马车里,头轻轻靠在贾琏的肩膀上,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可儿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这么走了……”

“生老病死,本就是常事。”贾琏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低沉,“咱们能做的,就是完成她的遗愿,照拂好秦钟,让她走得安心。”

凤姐点点头,没再说话。马车里静悄悄的,只有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丧钟响。

回到荣国府西跨院,已经是三更天。平儿给他们端来热水,又备了些点心,见他们都没胃口,便收拾下去,只留下一盏烛火。

凤姐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憔悴的自己,忽然叹了口气:“我总觉得,可儿的死,像是个预兆。”

“别胡思乱想。”贾琏走过去,拿起梳子,亲自帮她梳理头发,“你今日也累了。”

凤姐没说话,只是任由他梳理头发。烛火映着她的侧脸,眼神里满是忧虑。

两人洗漱后躺在床上,都没睡着。贾琏想着秦可卿的遗愿,想着秦钟的安置,想着织锦坊的进展;凤姐则想着宁国府的后事,想着贾家的处境。

不知过了多久,贾琏就睡过去了。

风儿轻轻吹动了烛影,吹动了纱帘,纱帘轻轻摩挲着纱帘,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如泣如诉。

又不知过了多久,凤姐只觉眼皮发沉,朦胧间竟见帐外立着个人影,细看正是秦可卿——她穿着月白绣玉兰花的比甲,鬓边斜插一支素银簪,依旧是往日温婉模样,只是面色比生前更显清透。

“婶婶好睡!”秦可卿含笑走上前,声音轻柔却清晰,“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不可,旁人未必中用。”

凤姐恍惚起身,忙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

秦可卿走到床前,目光掠过帐顶的缠枝莲纹,轻叹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比不上你,怎么反倒忘了两句俗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这人世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哪有能长久保得住的荣华?”

凤姐闻言心头一震,连忙坐起身,问道:“这话虑得极是!可到底有什么法子,能永保无虞?”

秦可卿冷笑道:“婶婶好痴也。富贵不过是瞬息的欢乐,哪有什么永保无虞的道理?只是趁如今家业兴旺,把该筹画的事办妥,日后方能有退步。目今咱们祖茔虽四时祭祀,却没有定例的钱粮;家塾虽立着,也缺长久的供给,这两件事最是不妥。”

她往前凑了凑,语气愈发恳切:“依我之见,该趁今日富贵,在祖茔附近多置些田庄房舍地亩。祭祀的费用、家塾的供给都统一从这里出,再把族中子弟的家塾,也统一设在此处。咱们合族定个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些地亩钱粮,轮流负责祭祀供给之事,哪房子侄有个能读书有出息的,或者能商善贾会赚钱的,献钱捐田,以作宗族公田。这样一来,既没争抢,也防着不肖子孙偷偷典卖。”

凤姐听得凝神,忍不住追问:“这样做有什么讲究?”

“这讲究可大了!”秦可卿眼中闪着光,“便是将来家族获罪,别的产业都要入官,唯独祭祀用的田产连官府也不能没收。真到了败落的时候,子孙们回祖茔这边读书务农,也有个落脚之处,祖宗的祭祀也能延续不绝。若如今只想着荣华不尽,不做后虑,将来必定要后悔的!”

凤姐正想再问,却见秦可卿话锋一转:“眼看不日就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景。只是这繁华终究是瞬息的,千万不能迷了心窍。”

“有何喜事?”凤姐连忙追问。

秦可卿却摇了摇头:“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婶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务必记牢。”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凤姐还想再问,忽然听得二门上传事的云板“当——当——当——当”连叩四下,那声音尖锐刺耳,直钻入耳膜!

凤姐“啊”的一声,猛地坐起身,额头上全是冷汗。

“怎么了?”贾琏连忙坐起来,扶住她的肩膀,“做噩梦了?”

凤姐点了点头,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我梦到可儿了……她在会芳园的梅树下,穿着月白绣玉兰花的比甲,跟往日一样温婉。她说,她有两件事托付我,一是在祖祠旁边置宗族‘义田’,赡养族中孤寡;二是在义田旁边办‘义学’,让族中子弟读书,别让贾家断了根基。她说,这是为贾家留条后路,若是日后有难,义田和义学能保族人平安。”

贾琏心里一动——秦可卿的这两个遗愿,竟和他之前想的不谋而合!他想起秦可卿赠他的蓝田玉扇坠,想起她的通透,忽然明白:她早就看出了贾家的危机,只是没说出口,如今借着梦,把后路指给了凤姐。

“可儿说得对。”贾琏握住凤姐的手,语气坚定,“这两件事必须办!既是全她的遗愿,更主要是为贾家留条后路。明日我就去找珍大哥,跟他商议置义田、办义学的事,你也去禀明老太太和太太,争取她们的支持。”

凤姐看着贾琏坚定的眼神,心里忽然安定了些。她靠在贾琏的怀里,声音轻柔:“二爷,好在有你在,我就放心了。只是……珍大哥现在还在悲痛中,怕是没心思管这些;还有父亲和二叔,他们向来不管家事,未必会支持。”

“放心,我有办法。”贾琏拍了拍她的背,“珍大哥那边,我会跟他说清楚,这是可儿的遗愿,也是为了我贾家的千秋大计,他定会答应;老太太和太太那边,只要咱们说这是为贾家积德,为子孙后代着想,她们也会明白事理,一定支持。至于父亲和二叔,只要老太太点了头,他们怎会反对?”

凤姐点点头,闭上眼睛,趴在贾琏怀里渐渐睡着了。

贾琏却没睡,他看着帐顶的纱帐,心里盘算着置义田、办义学的细节:义田要选在祖祠附近,最好是肥沃的良田;义学要请好的先生,学费全免,族中子弟不论嫡庶,都能入学;资金方面,织锦坊最近盈利不少,可以先拿出一部分,不够的再跟老太太请旨,从库房里拨些银子。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晨鸟的叫声再次响起。贾琏看着怀里熟睡的凤姐,又想起现实中守着他的苏晴,心里满是羁绊——红楼的事要办,现实的人要等,他必须尽快把义田和义学的事办妥,然后回到现实,回到苏晴身边。

他轻轻起身,帮凤姐盖好被子,然后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义田、义学事宜”:

选祖祠旁百亩良田为义田,租给族中贫户耕种,租金用于赡养孤寡;义学设在义田旁,聘江南宿儒为先生,族中子弟免费入学,提供笔墨纸砚;资金从织锦坊盈利中拨五千两,不足部分禀明贾母,从库房支取;秦钟安排入义学,由林之孝负责照看,月钱从贾琏私库支取。

写完后,贾琏把纸折好放进怀里。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往外走——今日,要为秦可卿的遗愿,为贾家的未来,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