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之我回红楼做贾琏了 > 第14章 会山野共绘大观图 览妙策惊叹天工手

第一节

白光敛去时,贾琏正靠在紫檀拔步床的软枕上,帐角玉坠悬着的沉水香漫入鼻间,比上次更淡了些,倒添了几分深秋的清冽。

平儿端着铜盆进来时,手里还捧着件石青刻丝灰鼠披风:“二爷,二奶奶让您赶紧梳洗,荣庆堂那边传了三回,说老祖宗要议贵妃省亲的大事,务必请贾、王、薛、史四家的主子都来。”

贾琏坐起身,随着薄荷水擦过脸颊,现实里出租屋的台灯、蒂蕬猫的软绒瞬间褪去,只剩红楼里真切的冰凉与庄重。他任由平儿系好玉带,目光扫过镜中——月白锦缎衬得面如冠玉,只是眼底藏着穿越未散的沉郁。

贾琏问:“四家的主子?”突然想起,平儿口中的“四家的主子”,可能仅是指这贾府内的涉及四大家族的亲戚。

“是的。回二爷,史大姑娘一早从史府过来的,正陪着老祖宗说话呢。”平儿递过暖炉,“二奶奶说,老祖宗提前发了话,今儿个只许贾、王、薛、史四家的人说话,旁的人连荣庆堂的门槛都不许进。”

贾琏嗯了一声,说句:“知道了”,握着暖炉的手紧了紧,然后就移步往荣庆堂去。

穿过抄手游廊,远远就听见荣庆堂里传来贾母的笑声,混着史湘云清脆的应答,热闹得像是要把深秋的寒气都烘透。

“琏儿来了?快到炕边坐,就等你了。”贾母见他进来,笑着招手,手里的菩提子转得轻快。

炕桌旁早已坐满了人:王夫人挨着贾母,薛姨妈坐在另一侧,史湘云靠在贾母脚边,贾珍站在贾赦身后,贾政则捧着本线装书,神色肃穆。

贾琏在炕沿坐下,鸳鸯递来的茶盏烫得手心发疼,他却没敢喝——贾、王、薛、史四家围坐的阵仗,比上次议义田时更显郑重,连空气里都飘着“皇家”二字的重量。

“刚还跟你姨妈、史丫头说,当年你祖父接驾圣上,那排场才叫热闹。”贾母放下菩提子,眼神里满是追忆,“府门挂着‘万国咸宁’的金匾,院里摆着‘金玉满堂’的阵仗,圣上坐的九龙椅,是用江南新贡的紫檀木做的,连垫子都是东珠缀的。”

王夫人连忙附和,声音带着几分激动:“老祖宗说得是!当年王家接驾,用的是粤海关进贡的云锦,铺了足足三里地,圣上还赞王家懂规矩。如今元春封了贵妃,省亲的排场,定要照着接驾的规格来,不能丢了四大家族的脸面。”

薛姨妈也点头,手里的帕子轻轻晃着:“咱们薛家虽不如从前,可贵妃省亲是天大的事,库里还存着几匹当年圣上赏的蜀锦,到时候都拿出来装点别墅,定能让贵妃高兴。”

史湘云眨着大眼睛,声音清脆:“老祖宗,我爹说当年史家接驾,还请了江南的戏班,唱了三天三夜的《长生殿》!这次元春姐姐省亲,咱们也请最好的戏班,让姐姐听个够!”

贾珍往前凑了凑,脸上堆着笑:“老祖宗,建省亲别墅的事,绝不能丢了我贾家的颜面,让贵妃娘娘受委屈。”

贾政放下书:“接驾皇家不能寒酸。元春已经是贵妃了,接驾皇家不周,丢的可是朝廷的颜面。”

满座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围着“接驾规格”“体面排场”说着,只有贾琏始终沉默。他握着茶盏的指节泛白,脑子里反复闪过秦可卿葬礼的画面——那口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那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当时只当是贾家的威风,如今想来,竟是踩着“逾制”的刀刃在走。事若这次真按接驾圣上的规格办元春省亲,一个“以妃代后”的罪名,就能让四大家族万劫不复。前一个丧事,这一个喜事,一白一红,神鬼莫测。天知道玄机何在?

“琏儿,你怎么不说话?”贾母见他一直沉默,笑着问,“你是荣国府长房长孙,省亲别墅的事,你得拿个主意。”

贾琏抬起头,勉强笑了笑:“老祖宗,各位长辈说得都有道理,孙儿年纪轻,不懂规制,只盼着能把事办妥当,不让贵妃娘娘受委屈。”他没敢说半个“逾制”字,只把话头往“妥当”上引——贾琏知道在这满座都盼着“排场”的氛围里,任何质疑都像是扫大家的兴,更可能引来“不尊贵妃”的罪名。

贾母见他这般,只当他是谦逊,更开怀笑着,乐呵呵道:“你有这份心就好!咱们四大家族,从来都是一荣俱荣,元春省亲办得风光,咱们四家脸上都有光!呵呵呵……”

接下来的议事,贾琏始终点头、微笑、附和,听着众人商议着要请最好的工匠、用最上乘的料子、备最隆重的仪仗。

直到散会时,他都没再多说一句话,只跟着凤姐默默往外走。

第二节

回到西跨院时,天已近午。

凤姐屏退了所有下人,内室里只剩两人,窗棂上的纱帘拉得严严实实,连一丝风都透不进来。

“平儿,你在门口守着,任何人不得放进来”凤姐的声音压得极低,平儿依言关上门。只见王熙凤的指尖在微微发颤,走到炕边,拿起桌上的茶盏,却没喝,只是反复摩挲着杯沿,眼神里满是忧虑。

贾琏见凤姐一双丹凤眼正盯着他:“二爷,你刚才在荣庆堂,为什么不说话?”

贾琏拉着凤姐的手,问:“我看你也不怎么说话。你是不是也,也觉得不对劲?”

王熙凤说:“我读书少,但从小是当做男孩子养大,自小就跟着亲叔叔学着料理王家的事务,别的事我不懂,但是各个家依什么规矩,我还是知道的。上次可儿葬礼的事,我就已经觉得不妥,但是她毕竟是宁国府的人,不是咱们荣国府的奶奶,轮不到我管。但元春可是咱荣国府的人。天底下,最大的家都大不过皇家,今儿个听老祖宗和大老爷们和太太们说的,真要那样接驾元春娘娘回咱们荣国府,坏的可是皇家的规矩。”

“嘘——”贾琏快步上前,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这话被人听见,不怕诛九族?”

凤姐的身子猛地一颤,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她指尖冰凉:“我知道不能说!元春做了贵妃,本是咱贾家天大的喜事,特旨恩准省亲,又是天大的喜事,喜上加喜,双喜临门,可满座的人一口一个,说接驾圣上时如何如何,但元春还是贵妃,还不是皇后!接驾贵妃,用天子仪式,用了就是‘大不敬’,是要掉脑袋的!”

贾琏拉着她坐在炕边,两人挨得极近,呼吸都混在一起。

他从怀里掏出块帕子,替她擦去眼泪:“不止是元春的事。你还记得可卿的葬礼吗?”

凤姐点点头:“是的,上次可儿葬礼的事,我刚就说了,排场太大。”

贾琏的声音发沉:“不是排场大小的事,而是逾制——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获罪的人,他的棺木是王侯规格,咱们贾家一个五品媳妇竟敢用,已是逾制的死罪!若不是咱贾家和贾王薛史的各大门生遍布朝廷,那么多人压着,早有御史参一本了。珍大哥如此胡闹,我劝来劝去他就是不听,还以为我拿义田义学的事盯着他宁府的银子,他就是个大祸根!”

他握住凤姐的手,发现她的手心里已经全是冷汗:“还有,这次元春省亲,你不觉得怪异吗?自古只有圣上临幸臣子家,或者恩准后妃召见娘家亲戚探望的,常言道,一入深宫深似海,哪有贵妃单独回娘家省亲的?前朝、本朝几百年,都是绝无前例的事!”

贾琏踱步多时,突然停住,低声轻轻对王熙凤说:“说不好……说不好是帝王心机,故意让咱们大办,一来耗尽四大家族豪门的家底,二来,关门放狗,再让御史们弹劾,日后找个‘逾制’的由头,把咱们几家一网打尽!”

凤姐的脸瞬间白得像纸,她靠在贾琏怀里,声音带着哭腔:“我也觉得怪!可老祖宗和各位长辈都盼着排场,我若是说‘不’,就是‘不尊贵妃’,是‘不孝’!再说,珍大哥上次办葬礼就敢逾制,这次省亲他定要更张扬,到时候真出了错,咱们荣国府也得跟着陪葬!”

贾琏抱着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颤抖。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历史,多少豪族因为“功高震主”“逾制获罪”而覆灭,心里的寒意更甚:“若是按接驾圣上的规格来,今儿个老爷们和太太们说的每一样都是逾制,每一样都能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

“那咱们该怎么办?”凤姐抬起头,眼里满是依赖,“老祖宗年纪大了,只记得当年的体面;王夫人和薛姨妈只想着沾光;贾赦和贾珍只想着威风——没人看得见这里头的刀光剑影!”

贾琏沉默了很久,手指习惯性的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蓝田玉扇坠。

窗外的秋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像极了偷听的人。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里多了几分决绝:“不能说!谁都不能说!”

“为什么?”凤姐急了,“难道看着大家往火坑里跳?”

“咱说了,就是咱们先跳!”贾琏的声音带着无奈:“你想想,老祖宗若是知道这是阳谋,若是知道可卿葬礼的祸根,她能受得住吗?再说,满座的人都盼着排场,咱们若是说‘这是陷阱’,就是扫所有人的兴,就是‘不尊贵妃’,到时候不用皇家动手,贾家的人就能先把咱们吃了!”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要是公开指出危险,那就是公开说清帝王心,就更是自寻死路。帝王要的是‘听话’,是‘体面’,不是‘清醒’。咱们若是清醒,就是‘不忠’,就是‘有异心’——这罪名,比逾制更重!”

凤姐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她靠在贾琏怀里,声音里满是绝望:“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看着贾家一步步走向覆灭?”

“不。”贾琏扶起她,眼神里带着坚定,“咱们暗里控局。先应下办排场,却在规制上悄悄改——比如——匾额用‘鎏金’而非‘纯金’,仪仗用‘三十六人’而非‘一百零八人’,别墅的石狮子用‘卷毛狮’;再把别墅的工程拆成‘临时’的,比如假山用可拆的木料,亭台用绸缎装饰,省亲过后就能拆了改作他用,既撑了排场,又没真逾制。”

他握住凤姐的手,指尖传来力量:“最重要的是,不能让珍大哥掺和建园的事!他上次办葬礼就敢逾制,这次若是让他管建园,定会闹得更大。咱们得把建园的事攥在手里,才能悄悄改规制,保贾家平安。”

凤姐看着他清晰的思路,眼泪渐渐止住。她知道贾琏说得对——在这满座皆醉的环境里,清醒是罪,唯有暗里控局,才能活下去。

她点了点头,声音里同时带着坚定和后怕:“好!就按你说的办!只是……这事得抓紧,老祖宗说要尽快定建园的总管,若是被珍大哥抢了去,咱们就完了。”

“我知道。”贾琏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碎发,眼神里满是默契:“下次议事,我主动请缨。我是荣国府长房长孙,领衔担当,那是名正言顺!又整顿过织锦坊、办过义田,老祖宗信得过我!”

两人又坐了很久,直到窗外的天暗了些,才敢让平儿进来。

凤姐对着镜子补妆时,看着镜中眼底的红血丝,忽然觉得后背发凉——刚才那些话,若是被人听见半个字,别说贾家,连王家、薛家、史家都得跟着遭殃。

平儿端来燕窝粥时,见两人神色都有些沉郁,却没敢多问,只悄悄把粥放在桌上:“二奶奶,二爷,老祖宗让人来说,明儿个还要议建园的事,让您二位早点歇息。”

贾琏点点头,看着平儿退出去,才对凤姐轻声说:“睡吧。明儿个,还得演一场‘盼排场’的戏。”

凤姐紧紧的靠在他怀里,闭上眼睛,心里却再无睡意——这红楼的繁华,果然是裹着蜜糖的毒药,稍不留意,就会万劫不复。

第三节

第二天,第二次家族高层大会再在荣庆堂召开。这次的阵仗比上次更显郑重,不但贾、王、薛、史四家的主子都到齐了,连平时不怎么管事的贾敬,都从道观赶了回来,坐在角落里闭目养神。

贾母坐在上首,神色比上次更显威严。她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日叫大家来,是要定下省亲别墅的总管。元春是咱们四大家族的姑娘,建园的事得找个稳妥、懂行的人来管,不能出半点差错。”

话音刚落,贾珍就往前凑了凑,脸上堆着笑:“老祖宗,孙儿愿管这建园的事!宁国府虽不如从前,可也是贾家大宗,孙儿懂些排场,定能把别墅建得风风光光!”

贾政皱着眉,语气严肃:“珍儿虽懂排场,但宁府刚刚操办完蓉儿家大奶奶的白事,我看,还是让琏儿来管——他整顿织锦坊有章法,办义田义学也妥当,做事稳妥。”

贾赦把玩着玉扳指,漫不经心地开口:“是啊,琏儿是荣国府长房长孙,建园的事该让他多操心,别让外人看了笑话。”

王夫人连忙点头:“政老爷说得是!琏儿是荣国府长子嫡孙,办事细心,又懂经济之道,让他管建园,再好不过。”

薛姨妈也附和:“琏儿是个有担当的,上次织锦坊亏空,他几句话就理顺了,建园的事交给她,咱们都放心。”

史湘云眨着眼睛,拉着贾母的袖子:“老祖宗,我觉得琏二哥靠谱!上次他给我做的织锦帕子,上面的猫儿可好看了,建园定能建得更漂亮!”

贾母笑着拍了拍史湘云的手,目光落在贾琏身上,眼神里满是信任:“琏儿,你愿意管建园的事吗?”

贾琏连忙起身,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坚定:“孙儿定当尽心竭力,既让贵妃娘娘省亲得风光,不让朝廷和其他皇亲国戚说咱闲话,绝不让老祖宗失望,不让四大家族蒙羞!”

他特意加了“不让朝廷和其他皇亲国戚说咱闲话”几个字,既是表决心,也是暗中提醒众人——只是满座的人都被“风光”二字迷了眼,竟没人留意到这细微的强调。

贾珍的脸色有些难看,却也没敢反驳——贾母已开口,贾赦、贾政、王夫人又都支持贾琏,元春说到底是荣府的人,他若是再争,就是“不尊长辈”。

贾母见众人没异议,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这事就定了。琏儿,你明日就去请工部的山子野来府里,他是京城里最好的园林设计师,当年参与过皇陵的修建,懂规制、懂排场,你多跟他商议,定要把别墅建得既恢弘又合规。”

“孙儿省得!”贾琏躬身应道,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建园的事攥在手里,就能按之前跟凤姐商议的计划来,悄悄改规制、控排场,保贾家平安。

散会后,贾琏刚走出荣庆堂,就见凤姐迎上来,眼里满是笑意:“成了?”

贾琏点点头,压低声音:“老祖宗让我请山子野,明日我就去。你跟赖大说,让他悄悄查《集礼》里的‘妃仪’,把涉及的规制都列出来,咱们好跟山子野商议。”

“我知道了。”凤姐笑着说,“刚王夫人跟我说,王家库里还有些当年接驾用的云锦,让我拿去装点别墅,我已经应下了——正好用云锦盖临时的亭台,省亲过后还能收进库房,不浪费。”

贾琏心里一暖——凤姐总是这么周到,不等他吩咐,就把事情办妥了。他握住她的手,两人并肩往西跨院走,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映得影子拉得很长。

“对了,”凤姐忽然想起什么,声音压得更低,“我跟平儿说,让她盯着宁国府的人,若是珍大哥想掺和建园的事,立刻跟咱们说。”

“好。”贾琏点点头,心里满是默契——有凤姐在身边,再难的路,也能走得稳妥。

第四节

次日辰时,贾琏刚在书房坐定,小厮就来报:“二爷,山子野先生到了!”

他连忙起身迎出去,只见一个身穿青布长衫的老者走进来,约莫六十岁年纪,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提着个蓝布包袱,包袱上还沾着些墨痕。老者见到贾琏,连忙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工部营缮清吏司山子野,见过贾二爷。”

“先生客气了!快请坐。”贾琏连忙扶起他,引着他坐在圈椅上,平儿端上刚沏好的雨前龙井,“先生能来,真是辛苦您了。省亲别墅的事,还得靠您多费心。”

山子野接过茶,笑着道:“二爷客气。贵妃娘娘省亲是天大的喜事,能参与建园,是在下的荣幸。昨日接到荣国府的帖子,在下连夜画了别墅的初稿,今日特来请二爷过目。”

说着,他从蓝布包袱里取出一卷桑皮纸图纸,在书桌上缓缓展开。图纸用墨线细致勾勒,还标注着朱红的尺寸与注解,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一看便知是用了心的。

贾琏凑过去细看,瞬间被图纸上的布局吸引——整个别墅以沁芳溪为中轴线,溪水从东北方向的沁芳闸引入,蜿蜒穿过园区,经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最后从西南方向的翠烟桥流出,溪面宽丈余,两岸遍植垂柳与桃花,春日花开时,柳绿桃红映在溪水里,定是美不胜收。

“先生这布局,真是恢弘!”贾琏忍不住赞叹,指尖拂过图纸上的沁芳亭,“这沁芳亭建在溪水中央,亭柱上还题着对联,既显雅致,又能观溪景,真是妙极!”

山子野眼里露出赞许的神色:“二爷好眼光!这沁芳亭是别墅的核心,亭柱上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是在下特意请翰林院的先生拟的,既合溪景,又显文雅。按‘妃仪’,亭顶用‘攒尖顶’,不用‘歇山顶’,亭柱用楠木而非紫檀,既不失体面,又不逾制。”

贾琏心里一松——山子野果然内行,连亭顶的样式都考虑到了。

他指着图纸左侧的潇湘馆,问道:“先生,这潇湘馆的设计,有何要义?”

“潇湘馆院内植湘妃竹千竿,绕屋而生,屋前设月洞门,门内种芭蕉,竹影蕉叶映在窗纸上,如诗如画。按规制,潇湘馆的正房面宽三丈,进深两丈,不用‘五间正房’(那是侯府主院的规格),只建三间,清雅淡泊。”

贾琏点点头,又看着图纸上潇湘馆旁的怡红院,道:“这怡红院的布局,果然用心精巧。”

“二爷果然有眼光。二爷请看这怡红院,院内设九曲回廊,廊下挂鹦鹉、画眉,晨昏有鸟鸣;院内种海棠、石榴,春日海棠盛开,秋日石榴满枝;正房内设‘暖阁’,冬日燃银丝炭,可请仙子姑娘来吟诗作画。还有,二爷请看,这怡红院的院门用‘垂花门’,不用‘广亮门’,屋脊不用‘吻兽’,只饰‘瓦当’,既显精巧,又合规矩。”

贾琏看着图纸上的怡红院布局精致绝伦,心里满是叹服。

他又指着图纸右侧的蘅芜苑,问山子野道:“请问这蘅芜苑,为何特意标明遍植香草,少种花木?”

“这蘅芜苑,主意在沉稳,不主张扬,故院内不种艳丽花木,只种蘅芜、杜若、清葛等香草,风一吹满庭飘香,既清雅又独特。正房用‘灰瓦’,不用‘琉璃瓦’,窗棂用‘冰裂纹’,而非‘菱花格’,突显温婉古雅。”

贾琏越看越惊叹。

手指划过图纸上的稻香村、秋爽斋、栊翠庵——稻香村是田园风格,院内设田埂、茅屋,种稻麦桑麻,合主人的古朴;秋爽斋开阔大气,院内设书案、墨池,合主人的爽朗;栊翠庵肃穆清幽,院内设茶炉、禅房,合主人的清高。每一处院落,都可以贴合居住者主人的志趣,每一个细节,却又都能守着规制,万变不离其宗。

“先生这图纸,真是天工之作!”贾琏忍不住拍手,“既恢弘壮丽,又贴合人情——有先生帮忙,省亲别墅定能办得既风光又稳妥!”

山子野站起身,躬身道:“二爷过奖了。在下不敢居功。若是二爷觉得可行,在下明日就出详细的工料清单与预算,再请工部的刘主事来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太好了!”贾琏连忙起身,“有先生和刘主事帮忙,我就放心了。明日我在府里备宴,咱们再细议工料的事。”

送走山子野后,贾琏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摊开的图纸,心里满是惊叹。

山子野的布局,真真实实的还原了原著里大观园那种近乎千变万化、无边无际的恢弘!

这个山子野,真是个不世出的园林奇才。

“二爷,二奶奶回来了。”平儿的声音传来,凤姐走进来,手里拿着赖大整理的“妃仪”清单。

“怎么样?山子野先生的设计方案如何?”

贾琏笑着拉她到图纸前,指着沁芳溪、潇湘馆、怡红院,一一解说。

凤姐看着图纸,眼里满是惊喜:“这布局真是太好了!元春娘娘见了,定会高兴。”

贾琏握住她的手,眼神里满是坚定:“咱们定能把这事办妥当,保贾家平安。”

贾琏看着身边凤姐的笑脸,心里越来越笃定——只要凤姐坚定的站在他身边,夫妻同心,暗里控局,这红楼的刀光剑影,定能平安度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