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青岩村,在白云县的某个方向的村子,全部都开启了连接电线的计划。
作为第一个申请的青岩村,自然排在第一个通电。
上面下达指令,到达青岩村估计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磨面机和未来的榨油机如何安排可是等不了的。
宋玉昂等人离开的当天,村干部没好意思问出口。
第二天一早,一群人就把李达团团围住,询问磨面机如何安排。
李达自然是一问三不知,他不是本人,什么都不能代替叶蓁蓁答应,只能带着问题,不好意思地询问叶蓁蓁的想法。
叶蓁蓁惊奇地看着李叔一张黑黄色的脸上泛起红晕,给出大家早已猜中的答案。
“李叔,大家猜的没错,我是看到水磨房经常需要维修,并且有点危险后,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帮村民们一点小忙。”
“蓁蓁,你这就是客气了。这么大的机器,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都不为过。”
李达当即连连摆手,不赞同叶蓁蓁的说法。
心里趟过的甜蜜滋味,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紧接着,李达询问磨面机的具体安排。
“蓁蓁,目前机械一厂的人能够帮助通电是个问题,磨面机暂时放在家里是比较安全。但是,但是万一……”
心中不敢相信的内容拨动心跳加速,李达紧张地吞咽口水,继续补充。
“万一通电,磨面机能够正常使用,你觉得磨面机是继续放在你眼下方便管理,还是有些什么其他的想法。”
叶蓁蓁想也不想地说:“当然是找个安全的地方单独放起来。”
在她的计划中,磨面机不只是单纯地替代水磨房存在的物件,还有其他的用处。
如果事情按照她的畅想进行,天天有人磨面,噪音不断,那她每天还怎么休息?
随即,叶蓁蓁将自己对于未来存放磨面机的位置要求说出来。
“李叔,磨面机价值高,估计除了县城就我们村有,一定要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最好周围有好几户人家。也不用太近,因为磨面机工作起来声音有点大。”
“还有就是磨面机摆放的仓库最好大一点,方便里面分类存放需要加工的粮食。”
李达根据叶蓁蓁的要求思考村中合适的屋子。
很快,还真让他找到一个好地方。
“蓁蓁,你觉得正在村中心的曾经的地主屋子怎么样?”
叶蓁蓁在脑海中回忆曾经在村中见过的屋子,按照常理来说,地主的屋子一定是最大。
下一秒,她整个人僵住,脖子一顿一顿地转头,诧异地问:
“李叔你说的是村中那间看似占地面积最大,实则连围墙都快被扒完,连片遮雨的瓦都没有的院子?”
在叶蓁蓁不敢置信的目光中,李达有些尴尬地点头。
前些年打地主、分田地,村中地主被枪毙后,村民不敢住地主的屋,但对地主建屋的材料还是挺心动的。
你一片瓦,我一块砖,陆陆续续,就变成如今的模样。
李达连忙出声安抚,“你别担心,那间屋子材料都挺好的,房梁都能用,大家重新盖屋顶就能用了。”
没有更好的选择,叶蓁蓁只能同意李叔的建议。
翌日,李达迅速召集村里的人,一起把屋子重新修缮一遍。
大家听说是给新到的机器修房子,一个个热情高涨,恨不得把屋顶修的严严实实,不让一滴雨落进去。
三天后,在村民们强烈要求下,磨面机绑着借来的红布,身前束着大红花,吹吹打打,迎着大家的热情,一路从李家前往村中心的地主老房子,现在也叫青岩村磨面坊。
村民们的热情直接将叶蓁蓁淹没,深受感染,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扬。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她和李叔一人站在一侧。
随着一声“揭牌!”两人扯下手里的红布,“磨面坊”三个字闯入视线。
“哇——”李秀丽站在一旁兴奋地蹦蹦跳跳。
其他村民们也跟着一起欢呼,庆祝磨面坊初步开张。
之前磨面机放在李家,村民们不方便仔细观察,但现在放在空房子里,想看多久看多久。
有的人甚至想要上手摸,直接被李达狠狠一巴掌拍走。
“别乱碰!当心把磨面机碰坏了。”
懂事的连忙收回手,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不懂事的耷拉着一张脸,鄙夷地反驳道:“这玩意铁疙瘩做的,能轻易碰坏,摸一摸而已,真金贵。”
李达可不惯着,冷笑道:“要是碰坏了,你就等着拉饥荒赔!”
“哼!”来人只能冷哼一声,默默离开。
小部分人的不满并不能影响到今日磨面坊成立的热闹。
就在大家为未来能够轻松、高效吃到细粮时,县城供电局送来的通电消息,更是让今天的热闹更上一层楼。
“村支书!村支书!县里来人了。”
突然的一嗓子划破磨面坊喧闹的空间,李达连忙询问详情,“明华,县里哪个部门的?”
李明华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突然之间,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
霎时间,喧闹的气氛冷下来。
村里根本等不及李明华想起来,迈着步子就往村部走。
来到村部,听清楚来人的身份,青岩村再次变成欢乐的海洋。
“我是县里供电局的,县里决定给周边几个村子通电,你们青岩村也是其中之一。”
“哇——”
“天呐!我没听错吧?”
“我们村要通电了!”
供电局的工作人员眯了眯眼缓解耳边的剧烈声响,熟络地等众人平静下来才开始说正事。
“你们村不用出电线、变压器等电路设备费用,但电线杆需要你们村子筹备。经过我们局里勘测,你们村一共需要100根。电线杆要求高,高度十米左右,粗细和你们屋子柱子差不多。”
“还有,之后我们会在沿途需要插入电线杆的位置用石灰画圈,你们村记得安排人在圈内挖一米五深坑。”
一连串的惊喜和要求说的李达他们一脸懵,只会连声说好。
直至供电局的员工准备离开,他们才想起留人吃饭的事,顺便打听消息。
“不吃了,还赶着去其他村通知。”
望着快要消失的背影,一群人站在村部门口久久不能回神。
叶蓁蓁没想到通电的速度那么快,忍不住说:“看来,磨面坊马上就可以开工了。”
众人被这句话从兴奋中唤醒,一个个面色潮红,跟随着叶蓁蓁的话畅想往后用机器磨面的日子。
作为村支书,李达上一个指派的任务刚完成,又来了新任务,立即召集村干部们开会,安排电线杆的一切事宜。
叶蓁蓁跟着李秀丽一起回李家,继续琢磨自己的磨面坊计划。
和她们同时离开的村民们,迅速把即将通电和磨面坊快可以投入使用的消息传播开来。
王成好不容易把身上的伤养好出门,一出门就听到这个消息,差点鼻子都气歪了。
当听到供电局的人说还要去其他村通知,像是抓到了叶蓁蓁的把柄一样,当即泼下一盆冷水。
“呵!人家供电局的干部是什么意思你们都没听出来?”
“通电根本就和姓叶的丫头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县里的安排,应该感谢政府才对。”
此言一出,顿时熄灭人群的讨论声。
大家都能听出来王成话里有什么怪怪的,可就是说不出来。
甚至有的人一下子就被说服了,“对呀对呀,老王你今天算是说了句人话。”
明明就是县里的大力支持,怎么就是小叶同志一个人的功劳呢?
不经意间路过的刘英,阴恻恻地看了一眼刚伤好又出来找事的丈夫,帮着说句公道话。
“你这话听起来没错,但仔细一想全是毛病。”
王成一看揭短的是妻子,现在在外头,顿时来了脾气,蛮横地逼问:“你说,我说的哪里有问题!”
“电路是县里通的没错。但这么多年,我们村通过电吗?距离小叶同志用自己的技术给我们村要求通电才多久,马上就通电了,谁的功劳大,这不是一清二楚?”
刘英双手一摊,下巴一抬,丝毫不惧丈夫充满恶意的眼神。
现在的她算是看穿了,王成就是个纸老虎。
村民们一听,嗯?也挺有道理的,早不通电,晚不通电,偏偏小叶来了才通电,的确有叶蓁蓁的功劳。
想清楚其中的道理,大家看向王成的眼神再次变得和前两天一样。
那种鄙夷的眼神明晃晃挂在脸上,让王成只能装作不在意地逃走。
王成一离开,大家看着刘英的眼神有些诧异和疑惑,心想:两口子怎么互相拆台起来了?
刘英一眼就看穿大家的想法,忍不住嘟囔出声,“难不成一家不能有个眼明心亮的?”
“是是是,嫂子你可比老王明理多了。”
*
一天的热闹结束,回家的李达带回来一个消息:明天上山砍树。
电线杆他们只在县城见过,需要的都是高大的干木头,村里没有那么多,需要尽快上山砍伐、阴干。
听的时候,叶蓁蓁不明白身旁的李秀丽看起来为什么那么兴奋。
回房间后,她才从李秀丽的只言片语中听出来,明日上山砍树,就是她们最好的光明正大上山的日子。
李秀丽的脸上洋溢着可以上山的兴奋,叶蓁蓁打量了一眼自己孱弱的身体,露出一抹苦笑。
很快,李秀丽也想到了,连忙找补道:“蓁蓁姐别担心,不需要怎么上山,山脚下也有好玩的。”
“是吗?”叶蓁蓁好奇地问,“那明天我就看你的安排了。”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去看砍树,待在村里除了写写画画,什么都干不了,时间长了,还真有点无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