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七零之幸福军婚养娃日常 > 第44章 第 44 章

穿越七零之幸福军婚养娃日常 第44章 第 44 章

作者:寒松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30 19:21:26 来源:文学城

一个月后,军嫂们的第二批布鞋如期完工,整整五百双。

唐经理那边迟迟没有动静,苏晚心里便有了底。

上回的鞋,怕是还没卖完。

她清点着这批新鞋,神色平静。

百货大楼这条路,终究不够稳妥,得再找几条销路。

鞋样也得继续改进,但现在还不是提这个的时候,军嫂们已经尽了全力,没必要让她们跟着操心。

横竖有商城兜底,这批鞋无论如何都砸不了。

更何况,她带来的鞋样都是后世精挑细选的经典款,简约大方,放在这个年代,已经足够亮眼。

可惜这年头讲究朴素,鞋面不能绣花,她便教军嫂们用拼色、撞色的法子,照样能让鞋子出彩。

五百双鞋,她一个人搬不动,索性先装了一百双,说是去百货大楼送货。

沉甸甸的一百双鞋是个负担。

苏晚走到僻静处,心念微动,九十九双布鞋瞬间消失在空气中,取而代之的是脑海商城面板上跳动的、增长了一大截的金币数字。

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悄然落袋。

她掂了掂手中仅剩的那双样品,步履顿时轻快了几分。探路的底气,又足了一成。

路上,她盘算着如今的行情!

现在的人偏爱皮鞋,觉得体面,可皮鞋价高,还得要票。

军嫂们做的布鞋穿着舒服,只是以前的款式太土气,如今换了新鞋样,问题算是解决了一半。

眼下最要紧的,是鞋底。

千层底软和,可不够耐磨,穿不了多久就得磨坏。

她忽然想起后世的胶底鞋,那种胶底结实又轻便,可惜在这大西北,一时半会儿弄不到。

“实在不行,就从商城想想办法。”

她心里有了计较,“回头跟老陆商量,就说托了上海的关系。”

反正有陆远川这个团长在,事情总能圆过去。

想到这里,她脚步加快,目光沉静而坚定。

苏晚走进百货大楼,目光扫过鞋类柜台时,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顿。

上批送来的布鞋仍整齐陈列着,销售进度显然不如预期。

“苏同志!”

售货员眼尖地认出她,“唐经理特意嘱咐,见到您一定要请去办公室。”

经理办公室里,唐经理起身相迎时,苏晚已经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了谈话走向。

“布鞋的款式确实受欢迎,”

唐经理推了推眼镜,斟酌着词句,“只是和皮鞋相比,”

苏晚了然颔首。

在这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耐用性才是消费者首要考量。

她不动声色地听着,脑中快速分析着市场痛点:皮鞋虽耐用但价高难求,布鞋舒适却不够耐磨。

唐经理还在斟酌着如何委婉表达布鞋的“不耐用”,苏晚却已从容地从布包中取出一双鞋,轻轻放在光洁的办公桌上。

那鞋乍看沉稳如黑缎,细看却非皮非布,鞋底更是透着一种陌生的韧性质感。

“唐经理,”苏晚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您担心的耐用问题,根源在底。千层底软和,却经不起磨损。您试试这个。”

唐经理疑惑地拿起鞋,入手瞬间,那远超普通布鞋的挺括感和鞋底的特殊弹性就让他心头一跳。

他专业地用力弯折鞋底,纹丝不动,回弹迅速。

指腹用力摩挲鞋底边缘,毫无起毛迹象。

他猛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迸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胶底?你怎么解决胶底来源的?这简直是……”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

苏晚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来源自有办法。唐经理,您看这鞋,既有老布鞋的透气舒适,又有了接近皮鞋的耐磨性,成本却远低于皮鞋。若定价在皮鞋的七成左右,”

“何止七成!”唐经理激动地打断她,手指紧紧捏着鞋,仿佛怕它飞了,“八成都抢破头!苏同志,你这是点石成金啊!这改良款,必须量产!立刻!马上!”

他之前的顾虑和圆滑瞬间被巨大的惊喜和商业前景冲得无影无踪。

“材料方面,胶底确实需要特殊渠道。”

苏晚适时抛出准备已久的方案,“不过我在上海有些关系,应该能解决供应问题。”

两人就生产细节深入交流时,苏晚已经构思好完整的产销链条。

这次试探性的产品展示,不仅验证了市场方向,更为后续合作铺平了道路。

苏晚指尖轻点样品鞋的鞋面,语气平稳而笃定:“唐经理,改良款的新鞋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如果投入生产,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唐经理看向苏晚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爽快应道:“苏同志办事果然稳妥!这样,合同我让人尽快拟好,生产方面你尽管放手去做。”

他略一沉吟,又补充道:“市供销社那边我有些关系,可以帮你引荐,但具体怎么谈,还得看你的需求。”

苏晚微微颔首,神色从容地站起身,伸手道:

“那就多谢唐经理了,合作愉快。”

唐经理用力回握,笑容真诚而热切,“苏同志,说实话,你这眼光和魄力,我这百货大楼经理都自愧不如。市供销社的老王跟我交情不错,回头我帮你牵个线。以你这改良鞋的品质和我们今天的合作基础,拿下他们的订单,我看是十拿九稳!”

他话语中的推崇和主动提供的资源,已然将苏晚视作了平等的、极具潜力的商业伙伴。

离开百货大楼时,她的步伐比来时更加从容坚定。

经过这次市场验证,苏晚冷静地评估了现状:红星鞋厂积压的五百双布鞋很难在年底前通过百货大楼这一单一渠道消化完毕。

本地市场容量有限,百货大楼这条路又不够通畅,必须寻找更大的出口。

上海消费力强,消费观念也相对前沿,加上之前铺垫过的‘上海关系’,或许是个突破口。

她站在仓库里,指尖轻轻抚过码放整齐的布鞋,脑海中快速盘算着各种可能性。

“这批鞋,我打算销往上海。”

次日一早,她召集军嫂们开会,语气平稳而笃定,“上次我给上海的朋友寄了几双样品,没想到那边供销社的同志很满意,愿意全部接收。”

说着,她从包里取出几封事先准备好的信件,“这是他们的回信和采购意向书。”

这些信件都是功德系统提供的,从上海通过邮局寄过的。

事情回到昨晚。

苏晚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凭空出现的胶底和上海供销社的采购意向,终究需要一个合理的来源解释。

就在她陷入沉思时,沉寂多时的功德系统突然在脑海中响起:“宿主不必忧心,本系统可提供完整的物流闭环。”

苏晚的手指蓦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系统继续解释道:“本系统可操控上海邮局的邮寄记录,所有往来信件、包裹都会通过正规邮路送达。你寄出的商品,系统会在运输途中回收;你需要的东西,也会以合理的方式送达。”

系统机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所有邮寄记录都可查证,包裹重量、邮戳、单据一应俱全,绝不会引起怀疑。当然,维持如此精密且跨地域的物流幻象,需要系统核心模块的谨慎操控。”

这个方案让苏晚紧绷的神经放松了大半,但系统提到的“精密操控”也让她明白,这并非毫无限制的□□。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唇角微扬:“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邮局正常寄收物品,而系统会在物流环节完成置换?”

“正是如此。”

系统的机械音中似乎带着几分得意,“所有邮寄记录都可查证,包裹重量、邮戳、单据一应俱全,绝不会引起怀疑。”

苏晚走到书桌前,就着煤油灯的光亮开始写信。

她的笔迹工整有力,字里行间透露着商业往来的正式与热络。

写完最后一封,她轻轻吹干墨迹,满意地审视着这些即将成为“上海来信”的文书。

“这样一来,”

她将信件整齐地码放在桌角,“胶底的来源有了合理解释,库存的销路也有了着落。”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完美解决了她最大的顾虑,关于物资来源的合法性。

系统适时补充道:“明日邮差会送来‘上海供销社'的回函,宿主记得签收。”

苏晚点点头,熄灭油灯。

月光重新洒满房间,照在她沉静的面容上。

所有环节都已安排妥当,从邮寄单据到往来信函,从物资回收到资金流转,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终于让她可以安心入睡了。

军嫂们传阅着信件,脸上渐渐露出欣喜的神色。牛美兰忍不住问道:“小苏啊,上海那边能给什么价钱?”

“比百货大楼的收购价高出两成。”

苏晚早有准备,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价单,“而且他们答应现款现货,不压货款。”

见众人还有些犹豫,苏晚又拿出一个包裹:“更难得的是,上海的朋友还给我们寄来了这个。”

当苏晚解开那个来自“上海”的包裹,露出几块黝黑发亮、触手坚韧厚实的崭新胶质鞋底时,仓库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杨红梅抢前一步拿起一块,指甲用力掐了掐,又难以置信地弯折了几下,惊叹:“我的老天爷!这底子,这韧劲!掐都掐不动!弯都弯不折!小苏,你朋友这路子,太硬了!这胶底,比咱部队卡车轮胎还实在!”

紧接着,苏晚又拿出那个厚厚的信封,在众人屏息的注视下,将一沓沓不同面额、捆扎整齐的钞票倒在桌上。

崭新的纸币特有的油墨味瞬间弥漫开,那厚实的体积和视觉冲击力,让所有军嫂都瞪大了眼睛,连呼吸都忘了。

牛美兰捂着嘴,半晌才喃喃道:“这…这么多钱…都是…都是咱鞋子的钱?”

苏晚微笑着点头,将汇款单存根和邮局盖着大红戳的邮寄凭证一并摊开:“红梅姐,这是凭证。以后,账就交给你了。”她翻开崭新的账本,上面已经工整地记录着第一笔收入,条目清晰。

杨红梅接过账本和沉甸甸的钞票,非常激动。

她看看胶底,看看钱,又看看眼前这个仿佛无所不能的年轻姑娘,千言万语堵在喉咙,最后只化作一句带着斩钉截铁的话:“小苏!嫂子们,这辈子跟定你了!你说咋干就咋干!”

其他军嫂也如梦初醒,激动地围上来,看着那些凭证和钱,脸上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希望和绝对的信任。

这一刻,苏晚的形象在她们心中已然如同定海神针。

“好,那我们就按计划进行。”

苏晚利落地合上笔记本,声音沉稳有力,“红梅姐负责清点数量,桂莲嫂子检查每双鞋的质量,牛嫂带人打包。记住,每双鞋都要用油纸包好,防潮防尘。”

会议结束后,苏晚亲自监督装箱过程。

她修长的手指不时抽检几双鞋,确保每双都达到标准。

四百双布鞋被分装在二十个木箱中,每个箱子上都工整地写着收发地址。

次日清晨,苏晚坐上了由部队上层批准的货车,亲自押送这批货去县城邮局。

邮局里,她一丝不苟地办理着手续:“同志,请给我正规的邮寄凭证,要加盖邮戳的。”

她看着工作人员将木箱一一过秤,在单据上详细记录每个箱子的重量和编号。

办完邮寄手续,苏晚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汇款单,在邮局窗口办理了取款手续。

这笔“上海货款”数额不小,她特意要求换成不同面额的钞票,整齐地捆扎好。

回到鞋厂,苏晚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汇款单和货款郑重地交给杨红梅:“红梅姐,这是上海那边的货款,以后账目就交给你打理了。”

她翻开崭新的账本,指着上面清晰的条目解释道:“这是邮寄凭证,这是汇款单存根,以后每笔进出都要这样详细记录。”

杨红梅接过账本时,手指微微发抖。

苏晚轻轻按住她的手背:“别紧张,我教你。”

说着,她耐心地示范如何记账,如何核对单据,声音平稳而令人安心。

这一套流程下来,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邮寄凭证证明货物去向,汇款单据证实货款来源,专人管理确保账目清晰。

军嫂们看着苏晚有条不紊地安排,眼中的敬佩之情更甚。

而苏晚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忙碌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这只是开始。

胶底解决了,销路打开了,但这小小的鞋厂,还能走得更远。

或许,该想想‘红星’这个牌子,怎么真正亮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