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我在古代酿酒 > 第26章 槐酿启封

穿越后我在古代酿酒 第26章 槐酿启封

作者:艺江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18:18:29 来源:文学城

沈砚的指尖在青灰陶坛的绳结上顿了顿。晨露还凝在院角那株老槐的枝桠间,顺着深褐的树皮滑下来,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湿痕。坛口蒙着的粗麻布已泛出陈旧的米黄,经纬间还嵌着几粒干瘪的槐花瓣——那是去年酿坛时,阿爷特意撒上去的,说要让槐花的魂跟着酒气养在坛里。

“该开了。”他低声说,声音被晨雾揉得发柔。身后的木窗“吱呀”一声轻响,阿芷端着白瓷碗出来,碗沿摆着两双竹筷,蒸汽裹着新蒸的米糕香飘过来:“砚哥,阿爷说开坛要先敬灶神,我把糕热好了。”

沈砚回头时,晨光刚好漫过阿芷的发梢,将那缕总垂在颊边的碎发染成浅金。他接过瓷碗放在石桌上,指尖碰到碗沿的温度,忽然想起十年前的那个清晨——也是这样的槐花香,阿爷抱着半人高的陶坛,让他踮着脚往坛里撒酒曲,说“糟香渡的酒,要连着人的念想一起酿,不然喝着寡淡”。那时阿芷还小,趴在石桌上数坛口的绳结,数到第三圈就忘了数,非要扯着他的衣角问“酒里能养小金鱼吗”。

他收回思绪,指尖勾住绳结的活扣。粗麻在掌心磨出细微的涩感,绳结解开的瞬间,坛口先是溢出一缕极淡的清香,像雨后槐叶的气息,紧接着,更醇厚的酒香便漫了出来,裹着蜜般的甜意,顺着院门缝往巷子里钻。阿芷忍不住凑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坛口:“好香啊,比去年酿的青梅酒还甜。”

“槐花酒要养足十二个月,差一天都不行。”沈砚说着,从石桌下取出一支细竹勺,慢慢探进坛里。陶坛内壁凝着细密的酒珠,竹勺刚碰到酒面,便有细碎的气泡往上冒,映着晨光像撒了把碎星子。他舀出小半碗酒,酒液是透亮的琥珀色,晃一晃,碗壁上挂着细密的酒痕,久久不散。

“先敬阿爷。”沈砚端着碗走到院中的老槐树下,那里埋着阿爷的牌位。去年深秋阿爷走时,也是这样的晨雾,只是那时槐叶已经落尽,枝桠光秃秃的,像伸着的枯手。他将酒液缓缓洒在树根下,酒渗入泥土的瞬间,竟有几片新抽的槐叶轻轻晃了晃,像是回应。

“阿爷说,这坛酒是给你寻古方壮胆的。”阿芷走过来,手里还拿着那本泛黄的《糟香录》。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停在夹着槐花瓣的那一页,上面是阿爷用毛笔写的批注:“槐酿性温,可驱湿寒,若配陈年酒糟入菜,更能解百毒。”

沈砚的目光落在批注旁的小字上——那是阿爷临终前写的,字迹已经有些抖:“砚儿,古方不在纸上,在渡头的风里,在酿酒的水里。”他指尖抚过那些字,忽然想起三天前在渡口老船家那里听到的话——上个月有个穿青布衫的外乡人,在渡头问过“二十年前酿槐花酒的沈家”,还拿出一块刻着“槐”字的铜令牌。

“阿芷,你还记得上个月来买糟货的外乡人吗?”沈砚忽然抬头。阿芷愣了愣,随即点头:“记得啊,他买了两斤糟鸭,还问阿爷是不是认识一个姓苏的先生。”

沈砚的心猛地一沉。姓苏的先生——阿爷生前最常提起的人,就是二十年前和他一起酿槐花酒的苏先生。那年糟香渡闹瘟疫,苏先生用槐花酒配着草药,救了半个渡头的人,可后来不知为何,苏先生突然就走了,阿爷再也没提起过他,只把那本《糟香录》里关于槐花酒的一页,用红布包了起来。

他转身回到陶坛边,又舀了一碗酒。这次他没有喝,而是将酒倒进一个青瓷碟里,然后从怀里掏出那块从阿爷枕下找到的铜令牌——令牌上也刻着一个“槐”字,和老船家说的一模一样。令牌刚放进酒里,酒液忽然泛起细微的涟漪,令牌上的“槐”字竟透出淡淡的红光,像是被酒气唤醒了。

“这是……”阿芷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圆圆的。沈砚拿起令牌,发现令牌背面竟有一行极小的字,之前被铜绿盖着,现在被酒气浸过,字迹清晰起来:“七月初七,渡头槐下。”

今天就是七月初六。沈砚握紧令牌,忽然明白阿爷为什么要让他今天开坛——这坛槐花酒,根本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找苏先生的线索。他抬头看向院外的渡口,晨雾已经散了些,能看到渡头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和院里的这棵一模一样。

“阿芷,你在家看着铺子,我去渡头一趟。”沈砚把令牌揣进怀里,又舀了一碗槐花酒倒进随身的皮囊里。阿芷拉住他的衣角:“砚哥,要不要带把刀?万一那个外乡人是坏人呢?”

沈砚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不怕,阿爷说过,槐花酒是善酒,喝了它的人,心不会坏。”他转身走出院子,槐花的香气还缠在衣角,坛里剩下的酒还在轻轻晃着,像是在等着什么。

渡头的风比院里的凉些,带着水汽的味道。沈砚走到老槐树下,这棵树比院里的那棵更粗,枝桠伸得更远,几乎要盖过整个渡口。他抬头看了看,发现树枝上挂着一个小小的布包,布包的颜色和坛口的粗麻布一样,也是米黄色的。

他踮起脚取下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画着一幅地图,标注着从糟香渡往西南走,三十里处有一个叫“槐溪村”的地方。地图的右下角,有一个熟悉的签名——苏景年。

“苏先生……”沈砚喃喃自语。他刚把地图折好,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他回头一看,是一个穿着青布衫的年轻人,手里也拿着一个皮囊,皮囊上绣着一朵槐花。

“你是沈家的小子?”年轻人开口,声音很温和,“我叫苏墨,是苏景年的儿子。我父亲让我来等你,说今天槐花酒开坛,你一定会来这里。”

沈砚握紧手里的令牌:“你父亲在哪里?他为什么二十年前突然离开?”

苏墨笑了笑,从皮囊里倒出一碗酒,酒液也是琥珀色的,和沈砚坛里的一模一样:“我父亲在槐溪村,他说当年离开,是为了守住一个秘密——关于《糟香录》里缺失的那一页古方。”他将酒碗递给沈砚,“我父亲说,要喝了这碗槐花酒,才肯告诉你全部的事。”

沈砚接过酒碗,酒气裹着槐花的甜意扑面而来。他想起阿爷的话,想起坛里的酒,想起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念想。他仰头喝了一口,酒液滑过喉咙,先是甜,再是醇,最后竟有一丝淡淡的暖意,从胃里散到四肢百骸,像是阿爷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这酒……”沈砚眼睛有些发热。苏墨看着他,轻声说:“我父亲说,这坛酒里,酿着糟香渡的魂,也酿着我们两家的缘。现在酒开了,缘也该续上了。”

晨雾彻底散了,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沈砚把空碗递给苏墨,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地图,忽然觉得阿爷从未离开过——他就在这槐花香里,在这酒气里,在这糟香渡的风里,等着他把古方寻回来,等着他把沈家的酒,继续酿下去。

“我们什么时候去槐溪村?”沈砚问。苏墨收起酒碗,指了指远处的渡船:“等潮涨起来,船就开了。我父亲说,到了槐溪村,还有一坛埋在槐树下的陈年槐花酒,等着我们一起开。”

沈砚抬头看向天空,云很淡,风很轻,槐花香还在鼻尖萦绕。他忽然明白,古方不是藏在纸页里,而是藏在一代代人的坚守里,藏在每一滴用心酿出的酒里。就像阿爷说的,糟香渡的酒,要连着人的念想一起酿,这样才不会寡淡,才不会失传。

渡船的橹声在渡口响起,潮慢慢涨了起来。沈砚跟着苏墨走上渡船,手里的皮囊还带着槐花酒的温度。他回头看了一眼糟香渡,看了一眼院里的老槐树,忽然笑了——阿爷,我找到线索了,我会把古方寻回来,会把沈家的酒,酿得比以前更香,更醇。

风从河面吹过来,带着水汽和槐花香,拂过沈砚的脸颊。他知道,这只是寻踪的开始,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不怕——因为他有阿爷的念想,有槐花酒的暖意,有糟香渡的魂,陪着他一起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