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成了死对头的夫郎 > 第66章 于三柱

穿越后成了死对头的夫郎 第66章 于三柱

作者:五号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7 23:57:59 来源:文学城

石塘村离平安镇也不算太远,所以也不需要收拾很多东西,主要的是土地和家里牲畜怎么处置的问题。

于夏他们要去镇上的事情,村里其他人也知道了。

大家都在打听他们的地怎么处理。

周氏家里的地不算多,但现在有了堆肥,而且水田已经用过堆肥了,产出来的粮食也不是小数目。

最后得知周氏都交给李成打理了,每年地里的收成还只抽取三成的时候,村里不少人都震惊不已。

要知道,周围几个村子的地主老爷租给没地的人,至少都要抽4成,而且还是少数有良心的老爷。

每次这些老爷家里的地出租,大家是抢破头也轮不上。

多得是抽取五成甚至更多的,这其中还不包括该上交的赋税。

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苦,没地的人过得更苦。所以之前听说于夏他们有可以增产的方法时,大家才那么激动。

这些日子大家一起做堆肥,村里就跟过年一样,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声。

但是一听到这个消息,不少人还是红了眼。

“这甘婶家里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这好事是一件接一件。”

“可不是嘛,想当初他们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去挖野菜的时候,我还好心地给她说,哪里的野菜多一些。没成想啊,这才多久,人家过得比我们还好了。”一个妇人语气酸酸地道。

“前两天我还看见她去镇上买了一匹不错的料子,说是要给林哥儿肚子里的孩子做衣服的。”

“哼,搞得那么隆重,这要是生个姑娘或者哥儿那就有意思了。”

吴家娘子看不过眼,没好气道:“人家那也是凭本事挣的,当初周氏家里堆肥,人家也没说不让你们跟着学啊,是你们自己不弄的。”

“羡慕周氏对李家好?那陆大死的时候,周氏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你们怎么不去帮着点?”

“吴婶,谁不知道周氏把他们家的猪卖给你们了?得了别人的好处,自然把话说得漂亮。你要是跟我们一样,还会这么想?”

吴婶骄傲地把下巴一扬:“是又怎么样?谁让当初他们艰难的时候,我们家给送了粮食呢。”

众人嘴里说的猪,正是于夏他们喂的那两头猪。

周氏自己在做豆花生意,于夏他们在镇上也在卖吃食。

豆渣还有泔水什么的,那可是管够的。所以这两头猪长得也比村里其他的猪壮实。

这一走,自然顾不上这俩了。所以周氏把猪按照比市价低一些的价格,卖给了吴婶。

因为当初陆大走了,周氏还要给陆相延治病,日子过得实在拮据。

经常到了春天就断粮了,白芷和白青两个小的,学着别的人采野菜吃,饿得生的就往嘴里塞。

吴婶实在是看不过眼了,就给周氏他们送过两回粮食,虽然不多,但是雪中送炭的情谊,周氏还是记得的。

吴婶说完顿了顿,又接着:“难道你们就没得周氏家的好处?等再几个月,你们不用人家的堆肥试试?这要是能成,那可都是粮食啊。”

一听吴婶这话,其他人顿时不吱声了。

其中一人出来打圆场:“我们这不是在说周氏他们家的能干嘛,你看看,跟着他们干,准能越过越好。”

一听这话,另一个夫郎也激动道:“哎呀,我们家做的那个堆肥,夏哥儿还夸了。明年我们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我们家也……”

……

而另一边的于夏和陆相延正提着提着鸡笼去石溪村。

三只鸡的重量还不轻,一个人提不动。于夏两人一人提着一边,不一会儿就到了石溪村的村口。

“夏哥儿回娘家呢?这是提着什么呢?”一个夫郎好奇地打着招呼。

不等于夏回答,那夫郎自顾自地伸长脖子往竹编的笼子缝隙里看:“哟,好肥的老母鸡啊,还三只。你这哥儿真是没白养,嫁出去了还不忘娘家,你爹娘可真有福气。”

于夏:“……”

于夏正打算说两句,只见那夫郎扯着嗓子大声喊道:“二牛,你哥和哥夫回来了,还提了三只老母鸡呢,还不快回去让你娘准备准备,多做点好的。”

这震耳欲聋的话音刚落,不远处的一群孩子里的二牛回头看了看于夏他们这边,然后转身就往家里跑。

于夏:“……”

一阵无语过后,于夏无奈道:“阿叔,您这声音可真大。”感觉全村都知道他提了三只老母鸡回来了。

那夫郎一脸骄傲:“那是,从小我嗓门就大。每次叫孩子他爹吃饭,我都不用去大田边,直接在门口叫他,他就听到了。”

于夏一脸麻木:“……那可真是谢谢您了。”

“跟阿叔客气什么,吼一嗓门的事。”

于夏:“……”

告别热心肠的阿叔,于夏和陆相延继续走,但并没有往于二柱家里去。

反而往另一个方向走了。

一直到几间泥巴砌起来的屋子,两人才停了下来。

这屋子比于二柱家里要宽敞些。这里是于家的祖屋,当初分家的时候分给了于三柱。

“于夏?”旁边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惊讶地看着于夏他们。

少年正背着一捆柴,看样子才从外面回来。

“祖母在家里吗?”面对这好奇打量的目光,于夏早已经习惯了。

“在家里,真是你啊?他们说你不傻了,我还以为他们胡说的,没成想是真的。”

少年放下木柴,就大声喊道:“娘!爹!祖母!于夏过来了!”

“夏哥儿来了?”沈氏苍老的声音从里间传来,紧接着就看到她拄着拐杖走了出来。

于夏看她走得艰难,赶忙上前几步扶住。陆相延也开口喊道:“祖母。”

“哎,相延也来了,快进来坐。”

这时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和一个丹凤眼的妇人到了门口,正是于三柱和他的媳妇刘氏。

“哟,稀客啊。”刘氏倚在门边皮笑肉不笑道。

“三婶这是不欢迎我们?”于夏道。

于三柱横了刘氏一眼,刘氏这才站直了身子,有气无力地拖长声音道:“哪能啊。”

“快进来坐吧。”在旁边一直沉默地于三柱也开口道。

众人这才进了屋里,比于夏想象中还是要顺利一些。

毕竟于二柱和于三柱两家当初因为沈氏的赡养问题,是不来往了的,两家人见面也当没看到对方。

进门的时候,陆相延把提着的篮子递给刘氏。

刘氏漫不经心地掀开篮子一看,立马精神了起来。

里面竟是一大块上好的五花肉,还有一个用油纸包起来的东西,上面印着“福缘斋”。

虽然她不认识这几个字,但是她认得这标记啊。

平安镇有名的糕点铺子,贵的离谱,对他们来说,这堪称奢侈品了。

刘氏刚刚还漫不经心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三百八十度大转弯,脸上的笑意格外灿烂:“哎哟,来就来了,怎么还带那么多东西啊。”

看她高兴起来了,陆相延才把身后放着的鸡笼递给她:“这几个是我们自家养的鸡,给祖母补补身体。”

于夏见状补充道:“这些鸡还挺会下蛋的,我们喂着每天都能捡到蛋。”

刘氏也是聪明人,立马就反应了过来:“成,到时候下的蛋,我都给你祖母存着慢慢吃。”

说完就欢欢喜喜地把鸡笼提到院子里去了。

沈氏看着自己儿媳妇这个态度,大概也明白了,这篮子里的东西肯定不便宜。

她忧心忡忡地拉着于夏的手:“你们花这个钱干什么,祖母都老了,哪里用得着这些。好好攒着,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呢。”

“没什么的,我们打算搬去镇上了,以后就要久一点才能来看您。”

沈氏呆了一下,有些不可置信:“你们去镇上怎么生活啊?”

“做了一点小买卖。”于夏耐心地跟她解释。

刘氏安顿好几只鸡,又提着篮子进来了:“娘,你不知道吧,这可不是什么小买卖,生意可好了。上次我从那边经过,铺子里简直忙不过来。”

沈氏平时因为腿脚不方便,不怎么出去。于三柱又和于二柱不和,也没怎么在她面前提过这回事。

所以她一直不知道于夏他们的情况,直到现在,她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了。

她欣慰地拉着于夏的手,不住地点头:“好、好啊。看到你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几人正说着话,就听啪的一声脆响。

”娘,我就看看。”那少年正一脸委屈地捂着手。

刘氏转身就把那个篮子拿到里屋去了,回来的时候低声呵斥道:“看什么看,你这手脚,好东西都被你糟蹋了。”

那少年恋恋不舍地望向放篮子的屋子,不甘心地转头跟于夏他们交谈:“于夏……,哎哟!”

话刚说完,头上又挨了一巴掌。

“没大没小的,有你这么叫名字的吗?你叫哥了吗?还有你哥夫。”

“叫了十来年的名字了,怎么就……”少年的话被刘氏瞪了回去,干脆闭嘴不说了。

“这孩子缺根筋,你们别管他。”刘氏笑道。

于夏并不在意,叫名字算什么,村里以前都直接叫他傻子,根本没有名字:“没事,叫什么都行,青山弟弟还挺活泼的。”

于夏对于于三柱一家并没有什么意见,他们有怨言于夏也挺能理解。

当初于二柱用原身是傻子当借口,道德绑架于三柱,也确实做得不光彩。

这些年沈氏的一切开销,不管是吃穿上的,还是生病看大夫的费用,都是于三柱在管。

沈氏因为腿脚问题,平时也帮不上什么忙。

而于二柱,连口水都没让沈氏喝过,就好像自己没有这个娘一样。

哪怕是后面,于夏已经嫁出去了。

一提这事,于二柱就说祖宅给他们了,所以其余也该于三柱管。

就这样的情况下,当初于夏没人管,沈氏经常接济他几口吃的,其实于三柱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到罢了。

就为此,刘氏和他不知道吵了多少回架了。

“听说你们村你们搞了个什么堆肥,今年一亩地收了四石粮食?”于三柱的骤然出声,打断了于夏对原身经历的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