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有些沮丧地揉着额角。她实在不想上赶着去跟明摆着不喜欢自己的人打交道,那种刻意维持表面和谐、实则心思各异的场面,她在做项目时就受够了。
但“想到就做”是刻在她骨子里的行事准则,既然认定了这件事对孩子们有益,那就想办法克服困难去做吧。
她首先去找了范五太太帮忙。
当然,其实她完全可以凭着县主的身份直接求见范夫人,以范夫人对她的看重和照顾,必然会认真听取她的建议。
但是!这种越级上报的行为是最讨厌的!都没沟通就找人家上级,什么意思啊!这在她以前的职场生涯里就最反感的行为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五太太听完林薇关于儿童启智游戏的初步构想,十分惊讶:“县主这才刚回来,便…已想出如此周全的法子了?这…这也太雷厉风行了些。”
林薇笑道:“五太太谬赞了,我哪里能凭空想出这些。不过是后世经过验证、效果卓著的成功经验,我做个搬运工罢了。正因为知道它们确实有益,才想着先在族学里试试。若能由族学来主导开发和初步推广,对族学本身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也大有好处。”
五太太出身名门,自然明白其中关窍——这不仅是惠及学童的善举,更是能为范氏族学带来实际利益和巨大声望的好事。
她欣然答应带林薇去见四太太。
范四太太正在花园凉亭里专心点茶,动作优雅,姿态娴静,确实是个极重风仪的人。听丫鬟说了五太太和县主来访,她也没有停下动作。
五太太上前说明来意:“四嫂,永安县主有些关于族学,特别是蒙童启蒙方面的巧思,我听了也觉得极有意思,特来与四嫂商量,看看是否可与四哥商议一番?”
四太太让丫鬟缓缓收拾好茶具,这才优雅落座,亲手为二人斟了茶。
林薇看着盏中那堆丰腴的茶沫,心里暗暗吐槽:古人有些地方真的很奇葩啊,这玩意能好喝才怪……面上却只得耐心等待这套繁复的礼仪完成。
四太太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基调:“族学乃范氏一族之根本,关乎子孙后代之教养,传承文正公之家风,责任重大,不可轻忽。”
她先是一番文绉绉的定调,接着话锋一转,“族学外务,向来由外子主持,我等内眷当以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为本分,辅佐夫君打理好内宅,方是正理。“
“县主出生不同,或许不甚了解此间规矩,但五弟妹你出身名门,当知《女诫》有云,‘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女子当以柔顺为美,不宜过多干预外间事务……”
没想到林薇都还没张嘴了,竟是连带范五太太一起受了一番教训。
她引经据典,道理绵密,节奏舒缓却根本不给旁人插话的余地。林薇听得头大,很想打断,但四太太的言语仿佛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的意图轻柔挡了回去。
好不容易等四太太告一段落,林薇赶紧抓住机会道:“四太太,此事亦有助于族学开辟新的进项,若能成功,可转化为不小的商业价值,惠及族学……”
不等她说完,四太太眉头一蹙,表情依旧端庄,语气却淡了几分:“县主此言差矣。读书之事,关乎圣贤道理,若与铜臭牵连,岂不落了俗套?我范家诗礼传家,岂能将营生赚钱视为要紧之事?此非士族门风所为。”
而后她又开始阐述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和家族的清誉之重。
林薇也终于听明白了。四太太并非不明白其中的好处,她是根本不想听。
也是从根本上就认为这不是她们内宅妇人应该插手的事,她们甚至不应该多嘴。在她看来,恪守本分、维护现有的秩序和观念,守规矩、讲礼仪,远比实利重要多了。
“好的,我明白了。打扰四太太雅兴了。”林薇不再试图辩解。
人的观念根深蒂固,是非常难改变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这还是主流价值观的情况下,强行争论毫无意义。
她可以不理解,也可以不认同,但没必要在此刻硬碰硬,完全是浪费时间。
辞别四太太,林薇对五太太歉然道:“五太太,今日麻烦您了,还连累您听了一番教诲。”
范五太太宽和地笑笑:“县主说哪里话,你也是一片好心为了族学。四嫂性子便是如此,循规蹈矩是她的原则,其实并无恶意,县主莫要往心里去。”
林薇点头:“我明白的。”她只是不理解、不认同,更不打算遵从那种观念罢了。
既然内宅的路走不通,林薇便直接去找范六哥。
范直筠明日休沐,下学后已从国子监回家。
他见林薇来找,还以为是为了明日金明池聚会之事。
“六哥,明天的事情我都已经计划妥了,现在来是另有事想请你帮忙。”林薇开门见山,“你能不能带我去见见范四叔?”
范直筠有些惊讶:“县主要见四叔?所为何事?”他印象中林薇与四叔并无交集。
“是关于族学的一些想法,想和四叔商量一下。六哥你也帮我参详参详。”林薇大致说了想开发儿童启智游戏,既提升学习趣味,也能为族学增加收益的想法。
范直筠听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县主此议甚好!寓教于乐,惠及蒙童,又能增益学资。难为县主有此善心,还首先想到我们族学。”
他知道《开国策》让林薇收益颇丰,外面多的是书铺想与她合作。
林薇笑道:“六哥别夸我,其实是我偷懒。族学里人才济济,有人策划、有人设计,还有人审核内容是否得当,我多省心呀。况且儿童启蒙,责任重大,若信息有误,贻害不小,由范家来做,我最放心。”
范直筠知这是她的谦辞,心中更是感佩,便将这份情谊记下,爽快带她去见四叔。
范四老爷正在前院书房处理事务,听书童通报六郎和永安县主来访,颇觉意外。
六郎是孙辈中的佼佼者,向来沉静好学,而这位永安县主,他虽未深交,但听父亲提及朝堂诸事,知她虽言行奇特,却心系社稷,所言所行往往切中要害,尤其是对那场可能的“靖康之祸”的警示,让他这个希望家族绵延兴旺的士大夫,对其抱有天然好感。
两人进得书房,先行礼问好。
范四老爷气质儒雅,书房布置得极见品味,古琴、盆景、字画错落有致,与四太太的精致风雅相得益彰。
林薇说明自己的来意,并掏出小本本,将之前草拟的计划书呈上。
范四老爷接过,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越看神色越是专注,眼中渐渐放出光来。
他仔细看罢,激动地抚掌称赞:“妙!妙啊!县主此法,于蒙童启蒙实有奇效!将枯燥知识化为有趣游戏,潜移默化,更能激发孩童向学之心!此事若成,不仅惠及我范氏子弟,若能推广开去,更是功德无量!”
他连连向林薇道谢,盛赞她心思灵巧,泽被后人。
林薇忙道:“四叔您太客气了。我真是想做点事又怕麻烦,才想着范家最是稳妥可靠,做这等启蒙之事最为合适,反而是要麻烦四叔和族学诸位先生多费心了。”
范四老爷笑着摆手,“县主过谦了!此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往小了说,可活跃族学气氛,增益学资;往大了说,或可开蒙学之新风气!”
他没有明说,但心中雪亮,此事若由范家族学主导,对范氏在仕林中的清望、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将有极大的提升。他看这位县主,并非不懂这些,却仍愿意将机会先给予范家,这份情谊他记下了。
“既如此,那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吧?”林薇笑着伸出手,做出合作的姿态。
范四老爷微微一怔,虽不解这手势含义,却明白她的心意,郑重颔首:“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老夫明日便召集族学同仁,商讨具体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