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 第1章 庆历五年春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第1章 庆历五年春

作者:木兰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2:40:34 来源:文学城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范仲淹以生病为借口,上表请求辞去参知政事(副相)之职,外放邠州。

皇帝没准奏,而是将范仲淹接进宫中养病。

几日之后,范仲淹再次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归家休养。

皇帝准奏。

随后范仲淹悄悄离京,没有告知任何友人。

如此凄凉,时人闻之,皆泪洒衣袖。

遥想庆历三年,皇帝拜杜衍为相,令三朝老臣杜衍坐镇,范仲淹、富弼、韩琦三人共同主持新政改革。

如今不到二载,杜衍罢相,富弼外放,范仲淹也已病退,仅剩韩琦独木难支。

韩琦为范仲淹、富弼等人辩解无果,心灰意冷,也自请罢免枢密副使一职,准备出任扬州知州。

庆历新政的领导者皆被逐出中央,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不过持续一年有余便宣告失败。沿着汴河北上入京的曹佑、曹暾叔侄二人,在客船上也能听见文人们的哽咽长叹。

烟花三月,天气回暖。失意至极的老韩准备沿着汴河和淮扬运河南下扬州,曹佑抱着年仅四岁的小侄子曹暾,正好由淮扬运河至汴河北上入京。

曹佑乃当今曹皇后年仅十三岁的幼弟,父母在其还未学会说话时便已经离世;曹暾是曹皇后已故兄长曹傅的遗腹子,如今不足五周岁。叔侄二人自幼在曹佑的叔父曹琮家长大。

曹暾出生在宋夏战争期间。曹琮长年驻扎在宋夏战场,只在宋夏战事缓和时偶尔回京述职。

曹琮之父曹彬在讨平江南时曾在江南受赐宅邸。或许是担忧曹暾体弱受不得寒冷,或许是担忧家中青壮皆已离京护不得老弱,曹琮在曹暾刚过周岁不久,就让家眷带着曹佑和曹暾离京南下江南宅邸生活。

如今宋夏战事已毕,曹琮终于能回京,改任禁军三衙之一的马军副都指挥使。

曹佑年满十四,该着手相看人家了。曹暾也该寻名师启蒙。既然曹琮已经回京,小小的叔侄二人也跟着回了京。

回京的一路上,叔侄二人一直听见同船文人对庆历君子们的惋惜。曹佑跟着一同叹气,看着很是感同身受。

曹暾趴在小叔叔怀里,面露困惑。他记得范仲淹在庆历五年该是外放才对,怎么直接辞官了?

罢了,懒得想,反正和自己没关系。曹暾打了个哈欠,在小叔叔怀里拱了个更舒适的窝,继续睡觉。

刚从汴河上岸,曹琮派来的人已经等候多时。

曹家素来节俭,此次来迎接叔侄二人的只有三辆乌篷马车,一辆叔侄二人乘坐,一辆运行李,最后一辆给护卫的家丁。其排场还不如同船富裕举子。

前来迎接者中,有一位头戴乌色巾帽,身着青色直裰,须发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书生。

老书生自言姓朱名说,是曹暾父亲任容州刺史时的幕僚,得曹暾父亲看顾颇多。他一见到曹暾就激动得热泪盈眶,语无伦次,惊得曹暾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小狸奴,忙把脸往小叔叔的怀里一埋,快把脑袋钻进小叔叔的衣襟里。

曹佑拍拍曹暾的屁股:“暾儿,不得无礼。这是你夫子,赶紧下来行礼。”

朱夫子抬起袖口擦拭眼泪,勉强恢复了镇定:“是老拙孟浪,吓到郎君了。我乃郎君尊人的下属,郎君本就不必行礼。快进马车吧,别着凉了。”

扒拉着小叔叔衣襟的曹暾深深吸了一口气。他拍了拍曹佑抱着他的手臂,瓮声瓮气道:“小叔叔,放我下来。”

曹佑将怀中孩童轻放到地面,那小心翼翼的模样,好像那不太敦实的小孩是易碎的琉璃做的,经不起半点磕碰。

曹暾拱手,神情冷静自若,看不出刚才还吓得贴在长辈怀里不敢露面的样子:“小子曹暾拜见夫子。”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朱夫子十分激动,在曹暾还未弯腰时便半蹲着身体将曹暾扶起。

谁知曹暾实在瘦弱,朱夫子扶着曹暾的手臂一提,曹暾就双脚离地。

他抓着朱夫子看似瘦弱的手臂,小短腿扑腾了两下,双眼茫然地瞪大,十分无措。

朱夫子感觉到手臂间曹暾的重量,哽咽不止:“郎君竟如此瘦弱!”

曹暾见朱夫子又哭了,本就表情不多的脸,板得更木然了。

虽然他明白“朱说”这个名字太常见,且朱夫子的自我介绍又不是写字,也可能是“朱硕/朔/铄”之类的同音,自己所想的那个人绝对不可能来给自己当夫子,但曹暾刚刚联想到那个人,就见朱夫子数次激动哽咽,实在是有点尴尬。

范仲淹范文正公几十年前曾经叫“朱说”。这名字世上大部分人都忘记了,连自家博闻强识的小叔叔都没对朱夫子的名字有什么反应。估计会因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惊一乍的,只有身为穿越者的自己。

范文正公才不会抱着我呜呜哭呢。

曹佑见小侄子又被吓到,忙向朱夫子道歉,把曹暾抱回怀里安抚。

他对担忧的朱夫子道:“暾儿虽然瘦了些,近一年身体已经很好了,都没生病喝药。夫子不用担忧。起风了,我们赶紧上车吧。”

“好,好,那就好。”朱夫子抹着眼泪道,“是,是,赶紧上车!”

见朱夫子仍旧语无伦次,曹暾忙把脸又埋在小叔叔胸口上装怕生。曹佑倒是对朱夫子很有好感。

大哥已经去世三年多,朱夫子身为大哥的幕僚,竟对暾儿如对待自家少主人一般恭敬喜爱,见暾儿瘦弱竟落下泪来,可见朱夫子乃是一等一的忠诚之人。

曹佑两世为人,上一世虽因忠诚而亡,却仍旧喜爱忠诚高洁之士。

朱夫子见幼主怕生,虽有很多话想与幼主说,也只能按捺住自己,只与曹佑说话。

曹佑已从叔父书信中得知朱夫子乃隐世大才,将早已准备好的诗文数卷,恭恭敬敬地呈给朱夫子。

一卷文没看完,朱夫子便在心底对曹佑赞不绝口。

曹佑的文采在朱夫子看来只是普通,只略比朝堂中平庸者好些,能顺利考个进士而已。但曹佑在策论中所谈军策之事,让常年经略西北的朱夫子竟也有眼前一亮之感。

朱夫子想起曹琮对曹佑的评价。曹家第三代能有谥号,不堕其祖父曹彬“大宋第一良将”名号者,唯曹佑。

“我亦不能比。”身为第二代曹家将的曹琮,半是喟叹半是骄傲道,“他是如我四兄那般的俊杰啊。”

朱夫子想起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为枢密使的曹彬,和即使曹家被打压也仍旧被今上信任的曹琮。

曹家三代,代代有名将,真是了不得啊。

他看着举止沉稳有度的曹佑,又看向腻在曹佑怀里,被曹佑护得如眼珠子般的郎君,神情慈祥又欣慰。

好,真是太好了!

朱夫子对皇帝荒唐举动的不安,终于在肯定曹佑的才华,见到曹佑和曹暾叔侄二人的亲密无间后消散了些许。

曹暾以为自己脑洞大开,但那朱夫子自我介绍的“朱说”,还真是范仲淹的那个“朱说”。

当日范仲淹被皇帝请进宫养病,君臣二人促膝长谈。

皇帝幼子赵曦于庆历三年病故,至此,皇帝所得三子皆早夭。已经三十四岁的皇帝仍旧无嗣,比新旧党争更令群臣忧虑。

赵曦病逝时,众臣都请求皇帝从宗室中择嗣,比如曾经在皇后宫中抚养,后在皇帝亲生儿子出生后就送出宫的赵宗实便很不错。

但皇帝以自己青壮,将来未必不会有亲子为由,再次将群臣的请求压下。

现在皇帝告诉范仲淹,其实他还有个儿子,且是和曹皇后所生嫡子,如今正养在曹琮家。

范仲淹的新政惹了群臣众怒,欧阳修那则《朋党论》直言庆历君子就是在朝中结党,更是把范仲淹架在了火上烤。皇帝希望范仲淹暂退一步躲避风浪,辞官给他家太子当老师。

范仲淹:“啊?”

范仲淹:“啊!!!”

那一刻,范仲淹因政治失意的苦涩都快被皇帝的荒唐给震没了。

陛下你担忧儿子在宫里夭折,将太子养在大臣家,这臣没意见。前朝有这样的旧例。

但你怎么连你有太子的事都向群臣隐瞒啊?!曹皇后究竟是怎么生子还不被人发现的啊?!

身为皇帝心腹的范仲淹,第一次知道皇帝和感情冷淡的曹皇后之间居然还有个儿子。

荒唐,简直太荒唐了!!!

范仲淹因新政失败抑郁成疾身体本就不好,他惊得眼前一黑,差点被皇帝送走。

还好对皇帝、对大宋的忠诚,让范仲淹撑住了。

经过御医几日调养,范仲淹身体刚有些起色,立刻拖着病躯辞官,先偷偷摸摸出京,又偷偷摸摸跟着曹琮进京,用几十年前的旧名当假名,改换身份成了曹家的朱夫子。

听闻友人为他辞官和不告而别恸哭,范仲淹愧疚但坚定。

他盯着小太子的后脑勺看了又看,心潮澎湃。

对不住了挚友们,太子更重要。

有存稿,浪一点,开坑先三更。本文有且只有三个穿越者,曹暾和他的金大腿曹佑(岳飞),狄諍(辛弃疾)。

碎碎念(请屏蔽作话):

1、关于欠账:

上一本汉太子连载中途怀孕,后期仅能勉强保持日更,不太勤快,实在是很抱歉,这本补偿大家。

上本完结时营养液60w,我加更到53w,7w营养液共欠账7章,加在这本账单里,本文欠账 7。

等我入v就开始还账。如果欠账超过10章,我就立刻还账,不磨蹭了。

2、入坑指南:

再次强调,请阅读文案和主角栏。本文和前几篇历史文一样,行文小白,剧情日常,没有逻辑,拒绝考据;历史名人都有极其严重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名人粉慎入。不介意的话祝跳坑愉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庆历五年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