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书后和重生的死对头HE了 > 第31章 暗处逢灯

穿书后和重生的死对头HE了 第31章 暗处逢灯

作者:风雪压我三百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5:41:28 来源:文学城

苏意晚回京那日,京城正落着细如牛毛的秋雨。

马车溅起的水花沾在车帘上,像谁哭花了的妆。

苏州的烟雨缠缠绵绵,皇城的雨却带着股透骨的凉,渗进骨髓里,让她一病不起。

秦冉心照不宣地留在寿康宫照顾她。

任凭她在苏州城是怎样风生水起被农户百姓拥戴为神女。

在这深宫禁苑,她都只是皇帝老子一个打秋风的穷亲戚,一个徒有虚名的窝囊公主。

更何况这个无实权的公主似乎还得罪了高贵妃。

为什么是似乎?

虽然高贵妃没有明里表露出对苏意晚不喜。

但却在她生病时以头晕为故,遣调走了所有的宫中太医为其侍疾。

贵妃头痛是早年落水感寒后落下的老毛病了,发作时吃几副人参调理下也就好了,何以一下子召集这么多太医侍疾?

底下人手眼观心,一看便知是这个没实权的公主不得贵妃的意。

捧高踩低,见风使舵是宫里人的惯性。

后宫是高贵妃掌权,即使皇帝对苏意晚有薄薄几分看重,但高贵妃不想让皇帝知晓的后宫中事,不是闹破天也递不到皇帝耳前。

于是寿康宫自然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这对苏意晚来说倒乐的清净。

中秋将至。

这意味着原书男女主也就是“苏意晚”和萧彻初遇的花鸟宴要来了。

“花鸟宴”以“月、花、鸟”为核心,取“花好月圆、百鸟朝凤”之意,原是皇后为彰显宫廷雅致、笼络宗室与重臣家眷而设的中秋家宴。

如今后位虚悬,这花鸟宴的主事自然由高贵妃担任。

而原书中,“穿书女苏意晚”就是在花鸟宴前几天因原身落水病重换魂穿来的。

所以苏意晚这莫名其妙浑身乏力心悸风寒不退的病,与其说是病,倒不如说是原书避不开的设定。

这世她没有因为落水换魂病重,倒是因为返程颠簸劳累受凉生病。

原书中的“穿书女”医者自医,她却无法自医,所以也只能受着。

如果剧情是非推进不可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情节就是……

花鸟宴痴傻太子受嘲,她联系自身遭遇,心生怜惜,仗义护“夫”,并利用毕生所学医治好萧彻,与其相知相爱。

剧情要怎么走,又会怎么发展?如果崩坏的剧情走不下去,她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思来想去想不通,苏意晚反而因为心绪过重而加重了病情。

寿康宫的窗棂糊着旧纸,挡不住初秋的凉意,风一吹,簌簌作响。

苏意晚歪在铺着粗布软垫的榻上,脸颊潮红,浑身冰凉。

秦冉拧了帕子敷在她额上,“宫里的姜片快用完了,下午去领的时候,管事太监说贵妃宫里也缺,让咱们先等等。”

即使苏意晚再三强调不必同她公主相称,但深宫似海,一句错唤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她是从泥里爬起来的人,最懂“谨小慎微”四字的分量。

苏意晚摇摇头,喘匀了气才哑着砂纸磨裹似的嗓子笑道:“等?咳咳……只是点驱寒的姜片,又不是什么名贵珍稀的药材,哪里就这么紧俏。等他们想起寿康宫,怕是要到明年开春了……前番还说送你入尚衣局,谁料我一踏进宫门就病骨支离,倒连累你在这陪我。”

秦冉没接话,只转身端来温好的米汤,白瓷勺舀起半勺,递到她唇边:“先垫垫肚子,空着胃更熬人。尚衣局的门总开着,可公主身边不能无人照顾。”

是了,虽说高贵妃先前是送了几个宫女太监过来,但他们成白日只知道凑在一堆打叶子牌,晚上也各自早早入睡,对苏意晚半点不上心。

奴才这样怠慢主子,定也是得了高贵妃的授意。

正喂着米汤,殿外突然传来极轻的叩门声,秦冉心头一紧,放下碗,对苏意晚比了个手势,轻手轻脚走到大门边,只开了条缝。

门外站着个穿灰布衣裳的小太监,手里捧着个描金漆盒,见了秦冉,把盒子递过来,低声道:“谢大人说,这是给公主的药,每日早晚各一勺,用温水送服。”说着,又塞给她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东西。

秦冉接过,道了声谢,又飞快地关上门。

“是谁?”苏意晚问,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盒子上。

“谢大人派来的。”秦冉打开漆盒,里面是个汤盅,热汤萦绕着淡淡的姜桂香。

“还有这个。”她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几颗圆滚滚的桂花糖。

苏意晚的心轻轻颤了颤。

这熟悉的味道作不了假。

她想起在苏州时,谢辞端来的那碗安神汤。

是一样的姜桂香。

白姐姐又不在京中……他什么时候偷师学艺了?

方回京,谢辞少不了要为白姐姐和高相的事在朝堂斡旋,竟然还有空想着她。

“姑娘快喝了吧,谢大人总不会害你。”

苏意晚接过碗,姜药汁温温的,滑过喉咙时带着点回甜。

“他倒是细心。”苏意晚轻声道,眼底映着烛火的光,“可这药送进来,难道没有被高贵妃的人发现?”

“谢大人做事向来周全。”秦冉收拾着漆盒,“那小太监说,他是跟着送碳的车进来的,没人注意。”

苏意晚点点头,又咳嗽了两声。

秦冉忙拿起帕子给她擦嘴,见她额上的潮红淡了些,才松了口气:“公主睡会儿吧,药该起效了。”

苏意晚躺下,秦冉给她盖好薄被。

殿内静下来,只听见窗外的风声和烛火“噼啪”的轻响。她闭着眼,却没睡着——谢辞的药,薄荷糖,像细小的石子,投进她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他没露面,却把该想的都想到了。

“冉姐姐。”苏意晚突然开口,“你说,有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奇怪?不靠近,却也不远离。”

秦冉正坐在旁边的小凳上整理针线筐,银针穿线的声音顿了顿。

她抬眼,看见苏意晚的目光落在窗纸上,那里映着细碎的月光,像撒了把碎银。

“姑娘说的人,是谢大人吧。”

苏意晚笑了笑。

“他像隔着一层雾的山,你知山在那里,云气绕着峰峦,影影绰绰的,可伸手去触,只碰得满手湿凉的雾。他从不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却总能把我需要的东西,恰好在我需要的时候送过来。同他相处,就如暗处逢灯,轻轻亮一下,让我能看清脚下的路。”

“或许,是谢大人知道您的性子。”秦冉斟酌着开口,“您不愿靠旁人的势站稳,他就不递那根‘势’的拐杖。可他又怕您摔着,就悄悄在姑娘脚边铺些软草。不靠近,是怕您觉得被束缚。不远离,是怕您真的孤立无援。谢大人这是用情至深呐……”

用情至深?

苏意晚摇摇头,“他不是会轻易用情的人设……”

“公主,看人看事,就算不用眼,也要用心呢。您似乎总是对谢大人抱有偏见。”

苏意晚欲言又止。

秦冉说的话,她无法辩驳。

她总不能跟她解释穿书的事情吧。

而且她说的也对。

谢辞给了她最妥帖的距离。不是施舍,不是掌控,只是在她需要时,递上一碗药,一颗糖,一句提醒。

这确实是她最易于接受的善意。

许是药效的原因,很多事情还没想清楚,她却渐渐有了睡意,迷迷糊糊间,好像又回到了苏州。

那晚也是这样凉的夜,谢辞端着安神汤走进来,灯花映着他的眉眼,松烟墨香混着桂花香,把她牢牢裹住。

殿外的月光透过窗纸,洒在榻边的漆盒上,药香漫开来,和着桂花香,轻轻笼着沉睡的人。

秦冉坐在旁边的小凳上,看着苏意晚平稳的呼吸,松了口气,竟也在她榻旁,慢慢睡着了

夜深时,苏意晚竟梦到了花鸟宴的场景。

四周是熙熙攘攘的笑声。

萧彻的玄袍沾着酒渍,而她自己,竟真的伸手去扶他……

醒来时冷汗涔涔,指尖还僵着那扶人的姿势,像被无形的线牵着的木偶。

她好像被困在“剧情”的铁屋里,想醒,却被无形的手按着头睡去。

“公主魇着了?”秦冉被她的动静惊醒,忙凑过来,帕子擦着她额上的汗,“方才喊了声‘不要’,是梦到什么了?”

“梦到……困在画里的人。”苏意晚喘着气,声音发颤,“笔墨都凝住了,想走出来,可脚像被钉在纸上。”

秦冉没再问,只重新给她盖好薄被,指尖触到她后背的汗湿,心里疑惑。

公主殿下到底在畏惧什么?

入宫几日,高贵妃的名头,这宫里的人情局势她也多少清晓……

若说苏意晚是畏惧高贵妃,可底下的人设捧高踩低,她倒不放在心上。

可她却总是心事重重,脸上也是愁云密布。

她屡屡旁敲侧击,她也不言明……唉,她想帮忙也没办法,连带着自己也不顺意起来。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谢辞坐在案前,手里握着支紫毫笔,笔尖悬脸半天,却迟迟未落下。

烛火跳动着,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像幅凝住的墨画。

“大人,人回来了。”门外传来内侍低低的通报声。

谢辞“嗯”了一声,声音没什么起伏,只是那握了半天的笔终于落在奏疏上。

他等了快一个时辰,从那灰衣小太监出发去寿康宫,每一刻都像被拉长的丝线,绷得他心口发紧。

小太监轻手轻脚走进来,帽檐还滴着水,膝盖微微弯曲:“回大人,药给秦姑娘了。公主服了药睡下了,没再咳嗽。”

谢辞声音里带着点郑重,“你去暗卫营说一声,让他们多盯着寿康宫的动静,尤其是夜里,若有什么异常,立刻来报。告诉他们,别露面,只远远看着就好。”

小太监一一应下,退了出去。

书房里又静下来,只剩雨打窗棂的声音,沙沙的,像谁在耳边低语。

谢辞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雨的气息涌进来,带着股秋凉。

他望着寿康宫的方向,隔着重重宫墙,只能看见一片模糊的黑影,像沉在水里的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