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点心散发出诱人油香,张统领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他已经吃了一个面饼一个豆饼,肚子胀鼓鼓的,但闻到点心的香味,他还是想吃。
拿起手上的点心,张统领小小地咬了一口。
点心看着很硬,但一咬就散了,在嘴里化开。
油脂、盐、糖和细腻的麦粉混合出奇妙的滋味,在口腔里缠绵,甜而不腻,咸而鲜香。
张统领瞬间就被征服了。
这点心太好吃了,肯定很贵。
这样的东西,女公子竟然给他们吃!
女公子人也太好了!
张统领吃饼干的时候,其他人也分到了压缩饼干。
糖油混合物在现代是垃圾食品,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能马上补足身体能量的珍馐。
就连晋砚秋都觉得它好吃,其他人更不用说。
每个张口咬下压缩饼干的人,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女公子,这真好吃,”小桃眼睛亮晶晶的,“它吃起来好香!是我没吃过的味道。”
晋砚秋闻言,弯了弯嘴角。
这压缩饼干是花生味的,确实很香。
她原先生活的那个世界,花生是到了明朝才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魏晋时期压根没有花生这种农作物。
这个架空的大齐也一样,这里没有花生。
第一次吃到花生的小桃,肯定会觉得香。
“它是咸味的!放了盐!”又有人惊叹。
张统领这时已经将一整块压缩饼干吃掉,他道:“它还有甜味,是不是放了糖?”
“是放了糖的。”晋砚秋道。
张统领很兴奋。
盐在这个时代是战略物资,非常珍贵,而糖在这个时代,直接就是奢侈品。
普通人压根吃不到糖,他就没吃过几回。
今儿个竟然吃到了放了那么多油和糖的点心,他打从心里觉得开心。
队伍里的人,都已经吃上压缩饼干。
有些人很快吃完,也有人舍不得吃,只咬下一小口。
但不管他们怎么吃,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晋砚秋看了一眼系统面板,就看到系统面板上的感恩点,多了五十几个。
她松了一口气。
之前看到自己拥有五万多感恩点,晋砚秋就知道,感恩点的获得应该不会很难。
现在,她更是确定了这件事。
往后,她可以用食物刷感恩点,再用感恩点换食物,形成完美闭环。
晋砚秋回到马车上休息,破屋里,其他人却还在回味压缩饼干的味道。
他们中很多人,以前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这东西不仅好吃,吃了还非常饱。
他们的肚子甚至有点胀。
但他们不讨厌这种感觉,反而非常喜欢。
众人在破屋的泥地上躺下,摸着自己凸起的肚子,带着笑容进入梦乡。
与此同时,居庸关,晋明堂却是摸着自己空荡荡的肚子,忍不住叹气。
天空一点点变暗,一天又过去了,按理一个月前就要送到的粮草,却一直没送到。
不仅他这里的粮草没有送到,军队那边也迟迟没有收到粮草。
朝廷这是要活活饿死戍边将士,和修长城的劳役?
晋明堂会成为武将,跟他的父亲有关。
晋明堂的父亲虽然寒门出身,但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
他到处自荐,但屡屡碰壁,一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成为军中小吏,主要负责粮草的计算和调度。
晋明堂自幼在军中长大,十五岁时,他父亲因为吃了一块变质的猪肉生病去世,他无人庇护,干脆从了军。
军中认字的人极少,而晋明堂不仅认字,还因为父亲的缘故对军中杂事非常了解,自然显得与众不同。
再加上他身强体壮,敢拼敢杀,也就一路高升。
十八年前,三十岁的晋明堂在边关打了个大胜仗,不仅升官发财,还娶到钱家女。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觉得自己能改换门庭,振兴晋家,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慢慢消磨掉他的意气。
他成了镇守一方的将军,手握五万精锐,无数次将南下的胡人拦住。
但他缺粮草!
朝廷给他的粮草一年比一年少,军饷更是连十分之一都给不到,士兵的衣物盔甲也不能如数发放。
他无奈之下,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收集战利品,进山中捕猎挖药,然后全部送去他岳父那里,拜托他岳父将之换成粮食。
他还让军中的老弱在军营附近开荒种地,做些手工活。
如此算计,倒也能勉强支撑。
但一年前,他岳父遭到本家驱逐,手中财富和商队损失大半,再也无力帮他。
各地的粮食价格,还一涨再涨。
若非他心有成算,存下了一些粮食,他军中怕是要饿死人。
可就算没饿死人,他手上的粮食也支撑不了多久。
晋明堂收到贬官旨意的时候,军队粮仓里的粮食只能再吃一个月,这些粮食,还是他女儿刚给他弄来的。
晋明堂当然不想放弃自己经营了那么多年的军队,也不甘心被发配去修长城。
这摆明了是羞辱他针对他,贬官之后,说不定还有别的事情等着他,比如说给他安个修长城不利的名头,直接杀了他。
离开军营后他身边没人,朝廷想要杀他易如反掌。
他又气又急,想学大齐别处的一些将军,不听朝廷号令。
但他的军队所处的位置实在糟糕,都是山林不好种地不说,还每年都有大大小小几十场战争。
他忙着抵御胡人南下,没办法像其他将领一样,盘踞一方后想尽办法捞钱。
他所处的地方民众生活困苦,也捞不到什么钱。
他若是抗旨不遵,朝廷肯定会彻底断绝粮草供应,那些士兵怎么活?
这都是跟他上过战场,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人,晋明堂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他们去死。
无奈之下,他只能接受旨意,前往居庸关修长城,而朝廷安排的人接手了他的军队。
他当时还想着,这朝廷派来的人若是给足粮草,再一一分化,时间一长,那些跟着他征战多年的士兵,怕是要忘了他。
他手下虽然有对他死忠的将士,但最下面的士兵跟着他打仗只是为了一口吃的,谈不上忠心。
结果呢?那人接手军队后,竟是一直待在距离边关颇远的城中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全然不管军中将士。
朝廷说了要给的粮草,也迟迟不来。
也就是如今天热,将士们种的地多少有点收获,这才能坚持下来。
但军营附近的猎物都快被抓光了!
军营里有七万多人,每天至少要消耗七万斤豆子或者麦子,这还是混着菜吃的……
晋明堂很担心那些将士,愁得不行。
但更让他发愁的,还是他现在面临的事情。
他来了这边以后,才发现这里的五千劳役,同样缺粮食!
他们需要在半年内将城墙修好。
若是粮草充足,劳役们有力气干活,这并不难,但朝廷不给粮草!
晋明堂到这里的时候,见仓库里只有少许陈年豆子,都要疯了。
这绝对是有人故意害他。
他没有粮食,根本不可能将长城修完,到时,朝廷自然可以要了他的命。
他都想跑了,但他不能跑。
他若是跑了,老家的族人怎么办?他的女儿怎么办?
晋明堂一开始,想要强逼那些劳役,让他们饿着修城墙。
但他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跟某些不把底层百姓当同类的士族不同。
他做不到逼着五千个人去死。
而且真要这么逼,这些劳役肯定会叛变,他来居庸关总共也就带了十来个人,根本打不过五千劳役。
晋明堂只能暂缓修长城,先带着这五千人到处找吃的。
但这几年,居庸关附近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低,老百姓种出来的粟麦豆子连自己都不够吃,都快把附近的树皮给扒没了,他们又能去哪里找吃的?
打猎?这些劳役一个个饿得骨瘦如柴,怎么打?
折腾了一个多月,现在仓库里已经一粒粮食都没有,晋明堂开始思考后路。
“将军,那些劳役今日还能吃上菜汤,明日已经连菜汤都没有了,他们眼瞅着要饿死,必然会反抗,我们跑吧。”晋明堂的亲卫劝说晋明堂。
他们这些亲卫,是跟晋明堂同吃同喝的。
之前在军营的时候,有女公子时不时贴补,他们虽说吃得一般,但好歹能吃饱。
可这段时间,他们一直挨饿。
他整个人瘦了一圈,他们将军更是瘦脱了相,瞧着老了十岁不止。
他们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再在这里待下去,不是饿死,就是被饿疯了的劳役砍死。
晋明堂问:“秋儿他们快到了吧?”
“应该快到了,就是这几日的功夫,”亲卫开口,约莫是想到了什么,又警觉地看向晋明堂,“将军,你别惦记女公子的粮食。老张说了,洛阳那些庄子今年的新粮还没收,以前的粮食又已经早早给我们送来,女公子这次带的粮食很少,而且如今粮价飙升,一路上买粮不容易,女公子手边的钱财粮食,只够她自己吃用。”
说完,亲卫不赞同地看了自家将军一眼。
这些年,自家将军年年跟女公子要粮,据说女公子为了能多种点粮食出来,整天在庄子上待着,甚至折腾出用粪便肥地的法子。
让一个本该锦衣玉食的小姑娘为了他们的口粮整日泡在泥水里,他心里发虚,也有点看不上自家将军的做法。
晋明堂有些尴尬:“这两年秋儿挺难的,我不至于惦记她的口粮。我原本是想等她到了以后再走的,现在这情形怕是不成了……我们离开这里,沿路去找他们,找到了就一起走吧。”
说完,晋明堂叹了口气。
他不久前还是个将军,现在却只是个小吏,等离开这里,还会成为犯人。
他不想死,当犯人就当犯人吧。
晋明堂打算先去一趟军营那边,带上自己的两千亲卫,然后找个离岳家如今安家的地方近一点的山头,往里一躲。
至于为什么要找离岳家近的地方……这方便他厚着脸皮上门打秋风。
嗯,他的亲兵还能在他岳家做护卫,挣点外快。
他的女儿也可以让他岳父养。
至于他的族人……他贬官后,已经给老家送去书信,让他们举族投奔他岳家了。
他们晋家人不多,他岳父应该养得起?
就是这边的劳役和他以前的那些士兵,他管不了了,他们只能自谋生路。
晋明堂和自己的亲卫一起收拾东西,打算弃官而逃。
同一时间,幽州。
晋明堂的岳父钱坤刚刚带领一家子人安顿下来,就迎来了两百多个晋家人。
即便钱坤很有涵养,也忍不住在心里把女婿骂了一顿。
当年,他看中晋明堂有兵权,把女儿下嫁,却不想晋明堂是个厚脸皮,整日跟他要粮食。
要了多年粮食还不算,现如今晋明堂竟然把全族都扔给了他养!
不过气归气,人还是要养的。
这世道眼瞅着就要乱起来,而他家在乱世,就是一只肥羊。
被本家坑走钱财后,他已经不是大肥羊了,但依然是小肥羊,他得有所依靠。
晋明堂虽然被贬官,但他战功赫赫,手里还有数千对他死忠的私兵,好歹能护着钱家。
而且钱坤觉得,晋明堂迟早官复原职。
那些胡人不好对付,等边关吃了败仗,朝廷肯定会想起晋明堂,重新起用他。
钱坤很乐观,笑着安顿晋家人,却不知道自己的女婿,已经打算“落草为寇”顺便上门打秋风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晋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