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到荒年,从求生逃荒到登上高位 > 第6章 第 6 章

穿到荒年,从求生逃荒到登上高位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是李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8 16:23:07 来源:文学城

装扮好后,她拿起粮食袋子走到堂屋,没看见四个孩子,现在太早了应该是还没醒。

麻利的抱柴烧水煮了面糊糊,照例加了十分之一支营养液,又把红薯干放在笼屉上蒸。

十月初一,按理说农历十月的天,早晨应该很冷才对,可现在这温度,竟然和夏日无异,若不是她现在基因特殊,坐在灶膛前烧火,早该被热的满头大汗。

今年地里好歹还有些收成,这天气再这样下去,明年地里将会颗粒无收,加上税赋沉重,最多明年老百姓就要开始逃荒,要不然根本没有活路。

透过堂屋的门看见远处天边,泛起光亮的蓝紫色,天要亮了。

把最后一把柴塞进灶膛,红薯干软了,起身把小板凳靠墙放在不碍事的地方,走到西屋门口抬手敲了敲门。

“孩子们,起床吃饭。”

“起来了。”

“就起。”

四个孩子的回应声响起。

一家人麻利的吃了饭,李沐奕洗涮好碗筷,把洗碗刷锅水倒进潲水桶。

“平安、春生跟我一起去地里,春燕留下来照顾夏生,一会等潲水桶的水凉后,记得在太阳大起来前浇到白菜地里。”她边说边走到院子里,背起装满麻袋的背筐。

“晓得了,姨母。”陈春燕走到门口站在门槛上,看着他们做秋收的准备。

“还有,我怕你烫着,不用你做午饭,我大概午时左右回来。”李沐奕抬头看了看大亮的天空,这天气中午太热,干活容易出问题。

“诶。”陈春燕张望着看他们离开的背影。

村里的地主要集中在西边、南边和西南边,东南是去隔壁村子的路,东边是去县里的路,北边是大柳树村,南边五里外就是那个小山丘,被大家叫做包山。

王大顺家的地都在南边挨着,总共15亩旱田。

当初分家时,是按照老两口、老大、老二、老四、老五平均分成了五份,所以原身家总共分了三亩地。

三亩地里种了一亩玉米两亩红薯。

李沐奕真的庆幸红薯此时已经在此地普及,要不然只会死更多的人,要是土豆也能普及就更好了。

毕竟土豆不挑土质,相对来说比较耐旱。

此时的土豆应该是把持在朝廷农司的手里,明明是那么高产的作物,却不肯给老百姓,只放出了红薯这一种作物。

也是,特权阶级如果不掌握更多的资源,怎么显得出自己的高贵。

想到这里,她又不得不骂一句万恶的封建社会。

自己空间里里的那些生土豆,本来是为了自己种,现在反倒成了宝贝,找个稳妥的时机再拿出来吧。

等她来到地里时,村里大多数人家已经拖家带口来到了田地,看着是干了好一会活。

她能理解,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大家都在意自己的口粮。

这是她第一次来地里,先看到的是玉米。

她穿梭在玉米地里,看着中间间隔至少一米,营养不良的矮小玉米秧,心沉入谷底。

每株玉米秧上多则一个玉米棒,少则没有,玉米棒只有她的巴掌大。

蚊子再小也是肉,就算是一粒玉米,现在也不能浪费。

摘下背筐放下锄头,李沐奕回头吩咐两个孩子:“一会我把苞谷掰下来,扔到地下,你们两个负责把苞谷捡到筐里好不好。”

两个孩子重重点头。

李沐奕走进玉米地准备干活的时候,原身婆婆冯秀珍正在田埂上坐着歇脚。

冯秀珍皱起眉毛看着来的这么晚的二儿媳,皱着眉头不高兴的说:“谁家的懒汉这个点才来地里,村里的王癞子都知道抢收,你是看不上这粮食?”

李沐奕掰下一个玉米棒,扒开叶子发现里边的玉米粒瘦瘦巴巴不说,还稀稀拉拉的。

听到王老太的这话,转头看向田埂处,王巧云轻轻推了一下冯秀珍示意她别说了,冯秀珍不情愿的哼了一声,到底没再说什么。

不想跟一个老太太计较,她把手里的玉米扔在自家地里,专心收玉米。

虽然前世没干过农活,但是小时候跟着族叔跑在大山里,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她分到的地是在最边上,隔着半人宽的沟,隔壁就是村里其他人的田,她抬眼看见一个年轻媳妇,手脚麻利的掰玉米棒子。

本来收玉米本也不复杂,三两下就看会了。

一掰一扔,她尽量扔向地头,这样两个小家伙能轻松把玉米棒子拾起来。

到了远离地头的那一边,尽量把玉米棒子扔到地中间的位置,扔到一个地方,捡拾的方便。

她手脚麻利越干越快,不到三个小时把一亩玉米掰个干干净净。

越掰越上头,等她要往隔壁那垄去的时候,正看见王大虎也要收这一垄。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这时许小花正好走了过来,看着几米远的二弟妹,正准备掰自家玉米不禁一怔。

李沐奕看见两人手里提着的麻袋,以及旁边掰完的玉米杆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掰过界了。

她马上把手收回,略有些尴尬的解释:“不好意思,一时没分清边界。”

许小花看见这一垄没少一个玉米棒子,点头客气道:“去年才分家,今年算是二弟妹第一次单独收自己的地,分不清正常,当时为了分界,在地头放了块石头,你下次看见那块石头就知道哪一垄是边界。”

李沐奕抬头望远,果然有块足球大小的石头在两垄之间,点点头:“多谢大嫂告知,我近几个月迷迷糊糊,也是最近这段时日才缓和些,竟然忘了边界。”

王大虎默默远离了李沐奕,走到自己媳妇身边,许小花笑笑客套:“是呢,二弟他刚去没多久,你这又生病又要照顾孩子,当心身体。

咱家收地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先收边界,免得和别家起冲突,我看你今天收的没有章法,等你去收红苕时,记得先把边界锄出来。”

“多谢大嫂告知,记下了。”李沐奕笑着说。

许小花听到这声道谢,怔愣一瞬,仔细看了看眼前人。

二弟妹嫁进来时,她和王大虎已经成亲两年多,她是长嫂,婆婆又不是那么严厉,所以承担了一部分掌家的权力。

二弟妹是沉默寡言默默干活的性子,她暗地里松了一口气,不是挑事的搅家精就好。

谁知她这口气松早了。

她家因劳力多,在村里还算是中上之家,谁知老天无眼,不是蝗灾就是旱灾,家里过的越来越艰难,每天为了那一粒粟都要算计。

眼看年成越来越差,可老二家的还要再养一个孩子,风调雨顺的年景希望家里人多,能多干活,多口吃的,可是这灾年,人多反而成了一个莫大的负担。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孩子吃的再少那也需要吃,因为这事全家大吵几天,最后老二一家硬气的分了家。

这年头,自己都快饿死了,哪有闲心管别人怎么样,自己一家吃饱就得。

她本觉得老二一家分了家会活的艰难,谁成想,老二平白得了三两银。

庄户人家一大家子,一年的嚼用也就一二两银,他们虽然妒忌,可分了家就是两家人,公婆也说,各家过各家的,别理会旁人,她也就死了心。

后来老二死了,大旱继续,再后来老四也没了,家里存粮越来越少,她偷听公婆要把老四家的两个孩子交给老二媳妇,逼老二媳妇回来,或者是拿孩子拴住老二家的,毕竟老二家的手里还有存银,若是她拿着银子跑了,这可如何是好。

可在她看来,老二家孤儿寡母还多一个白吃饭的丫头,虽然有点存银,可家里啥物什都要置办,这年景又能花多久,估摸着手里没剩几个子。

再加上老四家的又是两个小子,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公婆想要给自己减轻负担她明白,正因为她明白,她不能反驳公婆的做法,因为她也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

多一口吃的,就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这件事她心中有愧,却也别无他法。

许小花看王大虎已经去远处掰玉米棒子,她快走两步上前。

李沐奕看见自己大嫂贴近自己说:“你要是缺粮,找个机会悄悄跟我说,别动这公家的苞谷,被娘知道,还不骂死你。”

李沐奕听到这话先是一呆,之后反应过来,自己这大嫂倒是个好心肠的。

她不禁微微一笑,学着她的样子低声说:“先谢过大嫂,不过我是真没注意到边界。”

许小花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往回走了几步,转头接着掰玉米。

李沐奕摇摇头,老院的玉米棒子,比自家的长一倍,果然庄稼不会糊弄人,仔细侍弄,就算在这灾年都不一样。

原身这玉米地自从丈夫死后就没好好侍弄过,是两个孩子过来,勉强浇水拔草,可孩子那么小,又能做多少活。

现在这稀疏枯黄的样子,跟别家差了许多,也算是另一种意义的鹤立鸡群吧。

她快步回到自家地里,跟孩子们一起把地上的玉米棒子装进麻袋,三亩地,才打了一麻袋加一背筐,这低下的生产力,有一股让人落泪的冲动。

为了不引人注目,她一筐筐背着玉米回家,这一麻袋加一背筐玉米整整背了三次。

背筐是荆条编的,到人大腿那么高,三筐每筐都不满。

遇到村里认识的人,她半低着头打声招呼,不太熟直接低头不语,倒没人看出她任何不对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