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后,我靠卖方便面发家致富 > 第1章 研制方便面

“林葵,还睡啊,赶紧起来,该搬马车上的米面了。今天张掌柜从外商手里进了好多货,可有得忙。”

门外传来“咚咚咚”的夺命敲门声,林葵不敢多睡,连忙起床应道:“来了,来了。”

她揉着酸胀的太阳穴,脚踩在冰凉的地面上,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后便打了个寒颤。铜镜里出现一张陌生的脸:十六七岁的年纪,五官端正,浓眉大眼,但皮肤因营养不良而蜡黄,眼里有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疲惫感。

她快速洗漱,整理衣着,裹紧身上的旧袄,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这一天的劳作。

虽然瘦小,但她力气倒是很大,吭哧吭哧地随众人卸货,把粮面一袋袋地搬进库房,有序排列。

这些日子张掌柜不在,把店交给周管家管理。搬完货后领头的看不惯她休息片刻,又安排她去筛米和麦子。粗重的竹筛在她手里左右颠簸,扬起的灰尘让她忍不住咳嗽。

她机械地重复动作,脑子却在飞速运转。她来到这个朝代已经好几天了,每天都在做这些苦力活,让她不禁想起在现代干方便面食品质检的社畜生活。

当时工厂接了一笔大单子,领导强制要求员工加班,于是在连续几天没有休息好的情况下,她猝死在流水线上。

再睁眼就穿到被家人卖来做苦力,同名同姓的林葵身上。回想原身的一生,从小爹早逝娘不爱。她娘好说歹说,恳求福海粮油店的张掌柜留下她做事,还好张掌柜心软答应留她试用几天。

母亲临走之际对她恶狠狠道:“要是不成器被掌柜赶了出去,我就把你卖到花街。有了这笔钱,你弟弟才能去私塾上学,你是姐姐,怎能如此自私不帮帮弟弟。”

说完,她又带上虚伪的笑容:“等家里有钱了再把你赎回来,你安心在这里做事罢。”

林葵没有哭也没有闹,麻木地裹紧了身上的旧袄,像是认命般。

原身遭遇的一切,不禁让她想起自己在现代的时候,父母说怕她乱花钱,让她把多数工资都上交给家里存着当作日后的嫁妆,未曾想有朝一日她向父母要回自己的钱,父母却捶胸顿足,哭着骂她白眼狼。

“我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你还好意思问我要回钱。钱已经给你弟弟买房娶媳妇用了,你若再逼我,我就死给你看……”

这是何等的讽刺,穿越到古代更重男轻女的贫苦家庭,依旧被当作血包吸食。

为了不被张掌柜赶出去,不被家人卖到花街,原身每日勤勤恳恳干活,但母亲对她没有丝毫关爱,又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工钱。她一时想不开,觉得生活没有什么盼头,就悬梁自尽了。

哎,比现代的自己还惨,林葵长吁了一口气。这种日子真是没劲透了,重来一世还是社畜中的社畜,她得想个法子扭转乾坤才是。

午时,伙计们围坐在后院的石桌旁,啃着一块块硬得像是石头的面饼。

林葵咬了几口面饼,味同嚼蜡,要是在这凛冽的冬日里吃口热乎乎的面条该多好。

“嘿,林葵,发什么呆呢,快吃吧!”憨厚的伙计阿福见林葵在发呆,有手肘碰了碰她。

“要是能吃碗热气腾腾的面就好了。”

“哎,想什么呢,店里每天的活这么多,哪有时间做这个,而且面得现擀现煮,放干了也不行。”

林葵知道他们是最底层的小工,只有上面的人才能吃上新鲜热食,她思索片刻说:“我想把面做成干的,存起来,想吃的时候用滚水一烫就可以吃。”

阿福惊愕地瞪大双眼,仿佛她是一头怪物:“面都干了,再泡还能再吃吗?你是不是脑子糊涂了?”

这个时代没有干面条这类东西,林葵垂下眼眸没有说话,但心理却又一丝希冀。虽然古代条件落后,没有现代的智能化机器,但她头脑里有丰富的食品知识,大学学的又是食品质检专业。

虽说她主要是干质检,但方便面流水线上的岗位她都轮过,对方便面的制作过程熟悉的得不能再熟悉了。为何不充分发挥此特长,若是能研制成功,肯定会有市场。

傍晚收工,她借口清理杂物,留在了堆满废弃陶罐和柴火的柴房里。她偷偷从今日筛出的碎小麦中,捧出一小把,用石臼捣得更碎,又偷偷舀了点水,小心翼翼地揉捏成团。

她记得,现代方便面需要高筋粉,而古代的小麦粉筋度普遍偏低。她决定先用石磨将面粉反复研磨,尽可能提升面筋的含量和延展性。

“林葵,你在这儿鬼鬼祟祟地干什么呢?”阿福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吓了她一跳。

林葵早就想好被发现的借口,但见来人是阿福,她坦然道:“我在试验,看能不能做出一种更耐放,又好吃的面。”

“我的姑奶奶!”阿福急得直跺脚,“你知不知道这一捧面值多少铜板?要是被发现你浪费粮食,非得扣你半个月工钱不可!”

林葵却笑了,那笑容在昏暗的柴房里竟有几分明亮:“阿福哥,如果我成功了,以后咱们就再也不用吃冷冰冰的硬面饼了。”

阿福显然没把她的话当真,无奈地摇摇头,嘱咐她自己当心别被发现,就离开了。

夜深人静,柴房里透着一点微弱的光。她用几块断砖搭了个简易的炉灶,点燃了小半截蜡烛,将面团擀成薄片,用一把残缺的小刀仔细地切成细条,然后拉长折叠。

她将面条铺在一块洗净的瓦片上,放在炉火旁用文火慢烘,模仿着现代的烘干工艺,不时翻动,控制着火候。

这过程漫长而煎熬,汗水浸湿了她的额发。最终,她只做出了小小一撮金黄色的干面丝。她将它们小心地放入一个豁了口的瓷碗,冲入滚烫的开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她用筷子轻轻拨动时,那干硬的面丝竟真的在热水中舒展开来,恢复了面条的形态——虽然口感依旧粗糙不筋道,带着一股生面粉的味道,但那股热腾腾的面香,已经足以带给她希望。

她捧着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面,像捧着稀世珍宝。在这个时代,她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

接下来的日子,林葵成了粮铺里最神秘的人。白天勤快地干活,晚上则钻进她的“秘密实验室”——柴房,与面粉、陶罐和柴火为伴。她利用质检员的专业知识,开始系统地分析古代的食材。

首先攻克的是面饼。她发现,单一的小麦粉筋度不够,面条易断。她想到了复合粉,将目光投向了粮铺里那些不那么值钱的杂粮。

她偷偷将绿豆粉、豌豆粉与小麦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反复试验。绿豆粉能增加韧性,豌豆粉则能让面条更滑爽。

经过十几次失败,她终于找到了一个黄金比例。

为了让面条能耐受油炸,她模仿现代的“复合压延”工艺,将面团反复揉搓、擀压、折叠,这个过程她称之为“打面”,足足要进行**次,直到面团变得光滑而富有弹性,像一块上好的绸缎。

接下来是脱水和定型,油是从厨房偷偷倒来的小半碗,她选择最原始的油炸方法。

将面团切成大小均匀的细条,用两根筷子一绕一压弄出波浪纹,这不仅能增加面条的表面积,使其更容易脱水,也能在泡发时更快地吸收汤汁。

她将面条放入微温的油锅中,用极小的火慢慢“逼”出水分,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油温稍高,面条就会焦糊。当面条炸至微黄,水分基本脱尽,变得轻盈酥脆时,她便迅速捞出沥油。

蔬菜包就简单得多,从后山采来的蔬菜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烫熟后再晒干保存即可。

她准备的有菌干和野菜干。

酱包需要的程序和原材料太多,她暂时先不考虑制作。

把面饼用开水泡软再倒出水,撒上蔬菜干,野葱浇上滚烫的热油,激发出葱香味,再添上盐和酱清,一道简易的葱油拌面就弄好了。

她吃了一口,热泪盈眶,和现代的时候自己在家里做的味道差不多。

一碗葱油拌面下肚,她连油汁都吸干,毕竟这是她穿越过来后吃到的第一种美食,还是自己做的。

虽然现在方便面饼是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她不得不考虑——她没有本钱。粮、油、店铺等等,每一项都是庞大的开销,她只有这个技术,思来想去,只能与他人合作。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林葵把目标放在福海粮油店的当家人张齐全身上。听其他工人说,张掌柜对下人要求严苛,但赏罚分明,做得很好通常会提拔重用。

她要做的,就是引起最上层领导人的注意力。

几日后,张掌柜从外回来,林葵有意无意间在他面前让其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一次搬运米袋途中,从渗漏的米发现了掌柜新进的新米底部掺了陈米,及时为掌柜挽回损失;接着又利用现代食品质检专业知识,凭借简单的沉淀法,帮掌柜鉴别出劣质豆油。

她用所学到的知识,为掌柜解决粮油店质量上的诸多麻烦,终赢得注意。

张掌柜见她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本事,便不让她继续干粗活,转而负责粮油店的质量把控,连带工钱都涨了不少。

第一步已成功,接下来就是要把方便面饼宣传出去。她按往常的法子一共做了五个面饼,做好后用油纸包好,接着用热油浇上野葱制作葱油,全部准备就绪便都放在柜台角落。

第二天,隔壁卖馒头的王大婶前来进面粉,闻到一阵香味,好奇地询问林葵是什么。林葵心里暗喜,王大婶平日最爱和人说道,刚好借她之口宣传出去。

于是,林葵把从角落拿出一块面饼,笑呵呵道:“王大婶,这是我昨日自己做的面饼,你今日来得这么早想必还没吃早饭吧,就当我送与您吧!”

“你这小姑娘心肠倒是好嘞。这面竟是弯的,当真稀罕。”

林葵笑而不语,面饼用滚水一冲,找个盖子焖上片刻再倒出多余水分,又提前把准备好的葱油倒进去并加上盐和酱清。

完全拌好后,面香混合着葱油香,弥漫整个店铺。

王大婶瞠目结舌看着她的操作,接过面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我滴个乖乖啊,这面也太筋道了,真香啊!东边那家面馆做出的味道都远不及它!”

林葵心中已是万马奔腾,但面上只是浅浅一笑:“您谬赞了,随手做的罢。”

接下来,林葵把剩下的面饼送给店里几位客人,专留了一块面饼自荐给张掌柜尝尝,张掌柜边吃边称赞:“世间竟有如此美味之物,让人欲罢不能。林葵啊,你真是让人惊喜。对了,这面饼叫什么?”

“叫方便面。”林葵浅浅一笑,不卑不亢答道。

“好,好名字,的确很方便,不用煮就可以吃,面如其名呀。”张掌柜笑着捋了捋嘴边的小胡子。

阿福也向她投来钦佩的眼神:“当初你和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你是异想天开,没想到真成功了,厉害啊!”

接下来,这个面饼在县城一传十,十传百,林葵自制的“方便面”很快就在百姓间传开了。

面饼冲泡方便劲道十足,最适合那些早起做活无暇做饭的百姓、做苦力的商贩,只需一碗滚水,冬日里就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店里的员工也对林葵刮目相看,起初有些人还不服气她拿着高的工钱,以为她和掌柜之间有什么猫腻,眼下却不得不佩服她灵活的脑子。

张掌柜见方便面的口碑在民间如此好,肯定有利可图,立刻让林葵批量制作,又涨了工钱。方便面每日每人限量售卖,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抢购一空。

*

福海粮油店的斜对面是江陵县较出名的醉玉楼,第二层楼上刚好可以看见店内忙进忙出的林葵。

“知砚,你说的那个很好吃的方便面饼,就是这小女子做的?”一道慵懒的男声传来,含着浅浅的戏谑与调笑。

顾知砚懒得搭话,他的同窗好友再接再厉道:“若是喜欢,便娶回家,准有口福,多好。”

“砰”的一声,顾知砚放下茶盏,不耐烦道:“再多说废话,口无遮拦,我就把你扔下去。”

好友嘻嘻一笑,立马转移话题:“哈哈哈哈,来,我们碰一杯,祝贺你上任。”

“酒就不喝了,县衙里还有公务要处理,我喝茶。”

顾知砚和他的这个朋友是同期科举入仕,他不久前被派任为江陵县的县令,恰好是朋友的故里,便受其邀约共饮一杯。

两人一番寒暄,交涉公事后便回到各自府上。

顾知砚走下酒楼,车夫立刻掀开车帘,手下的人递给他三块方便面饼:“大人,这是刚刚排队买到的面饼。”

他“嗯”了一声,点点头,把面饼放入宽大的衣袖中。

“驾——”马车行驶经过福海粮油店,车轮在地面发出骨碌碌的滚动声。

透过车帘间隙,顾知砚看见林葵面带微笑,正热情地把包裹整齐的面饼递给排队的客人,他不禁用指腹摸了摸衣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