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农户娃,每天都在奋斗 > 第6章 第六章

穿成农户娃,每天都在奋斗 第6章 第六章

作者:奶油泡芙酱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27 23:37:23 来源:文学城

李庆年一乐,才注意到身后的孩子,等一细看,更是诧异,这孩子生得好俊。

“赵兄弟,这是你家姐儿?”心里却啧啧稀奇,赵大河这么一个老实粗糙的人,竟生了一个玉一样的女儿。

赵大笑着说是,也瞬间反应过来,就这女儿的说把菜送了过去,“村里的东西,不值什么,只是个心意,李大哥拿着吧。”心里却庆幸女儿的机灵,他竟没想过来问人家事情,也是麻烦人家,空手实在说不过去。

李庆年笑着接过去,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赵大河才带着三个孩子告辞走了。

赵宝珠在大石村生活了六年,到对外面的信息却知之甚少,只知道现下是盛隆十年,国号为周,此为大周国的天下。

除了天子登基驾崩等国家大事,农户最在意的是农田桑事,吃不吃的饱饭,交不交得起税,这才是与他们切身相关的。村里人少出门,对外面的消息根本不知道多少。

李庆年是附近村子的人,谋了一份差事后,在他们村里一下子体面起来,他家原来也艰难,因父母尚在,并未分家,兄弟四人,又各自娶妻生子,人多田少,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时常争吵,而今李庆年碰了大运找到出路,知道的谁不羡慕。

李大河都暗暗羡慕不已。

赵宝珠心里却一肚子问题想问,等走远了些,才开口:“爹,都保正是什么?”

赵大河虽疑惑女儿问这个做什么,但也没想太多,就回答了,“每个村都会有一个村正,也叫村长,就像我们大石村,村正是你李家爷爷,一般,五个村会置一个都保正,村里有买卖田地或者别的大事,都是先经各村村正处理,处理不了就要上报给都保正。再有,像朝廷每年征收的两税,冬季的徭役,都是经由县里下达给都保正,都保正随即去各村里传话。”

赵宝珠懂了,都保正大概就相当于乡官,古代官府的最末端机构其实是县衙,县衙以下的乡镇村,县令可以任出一个职位,让他们自己管理起来,然后就有了处理杂事的小吏,日常做些比如巡查街道,户籍整理,文书校对之类的事。

赵承祖赵承祖两人也竖着耳朵听,他们从未听大人说过这样的事。

“那爹,你知道那位李伯伯是怎么投上都保正的吗?”

别看是给都保正手下做事的小任务,但对于只能从地里刨食靠天吃饭的农户来说,这就是一份天大的好差事,每个月能领粮饷,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吃上了官家饭!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并不属于官府衙门职位。

赵大河还真知道一点,顿了顿,说:“李庆年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那位姓张的都保正做了二房。”

赵宝珠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好吧,别人家的里事他管不着,不过这倒能说明一件事,就是普通人想弄一份工作,不是容易的事。

像赵大河在不忙的时候也总想赵些短工活挣钱,但因为生活在村里,信息闭塞,见识不多,就很难找到。

从李庆年那里确定,最近一两个月的确非常多得货船从南边来,那码头上毋庸置疑需要劳力的,赵宝珠想不知道她爹有什么想法,干脆直接问:“爹,李伯伯说了京中码头可能有活,你会不会去呀?”

事实上,赵大河也不确定,他心里有些犹豫,于是说:“等回去和你们娘商量商量再说。”

事情办完,赵大河原本是准备回去的,赵宝珠还没看够呢,连忙拉着她爹扭糖人,歪缠,“爹,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再转转吧,我还没看看这么有多大呢,还不知道县衙在哪儿,还有,县衙门口到底有没有两个石狮子呢!”

当惯小孩子之后,脸皮倒是越发厚,有时候也不管不顾的,耍赖简直能不重样。

县衙,石狮子,赵大河懵了下,然后一个激灵,县衙那地方可怎敢去的?!他虽来过几次县城,可一向只在固定几个地方来回,怎能知道衙门!

于是便急着哄女儿,“囡囡我们下次再来,你看,现在都”

“现在还早着呢!”赵宝珠看出他爹想说的话,几乎是立刻反驳了回去,她又不是真的小孩子,会吃画大饼,赵宝珠的选择是当下能争取到的立刻马上争取,下回?下回是什么时候。

“噗!”

突然,一声笑声传来,打断了父女二人的对话。

赵宝珠和赵大河同时转头看过去。

是一个瘦瘦高高,穿着一身青色衣衫,头戴巾帻的年轻年轻男人。

那穿着打扮,一看就不是穷人,赵大河生怕惹到什么富人或者达官贵人,连忙低头道歉:“家中幼女不懂事,还,还望大官人不要见怪。”

那青年摆手说了一声无事,目光便又落到赵宝珠身上,实在是他很少见到这么点大却口齿伶俐,机灵善变,说话这么有趣的小姑娘,才一时不防笑了出来。

特别是,他看了一眼这几人,面相土黄,衣衫破旧,可见生活贫困,那个男人,包括那两个小子,见到自己躲躲闪闪,眼神缩瑟,街上到处都有,并不值得人注意。

倒是那小姑娘,很奇怪,她居然仰着头在打量自己,当真是打量,眼神澄澈清明,没有半点害怕,只见好奇。

赵宝珠当然不会害怕,怯懦,自卑,这一点她自己都从来没意识到,就算这辈子,她生在家了贫困家庭中,但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无拘的灵魂,见识过的天地,受过的教育,建立起来的健全人格。

而不仅仅是,从出生起就围绕着的,贫穷困苦,衣食短缺,生活所迫。

这是她和赵承祖,赵继宗,乃至这里所有穷人的不同。

“你笑什么?”赵宝珠问。

赵宝珠打量对方时,心里想的是,县城和村里果然大有差别,在这里,经济条件富足的人家很多,眼前这个显然就是,衣裳不是粗布而是锦缎,面色白皙红润,身高正常。

青年咳了一声,说:“你想去衙门前看看?在下可以与你指路,只需顺着这条街一直走,走到第三个路口,右转,再直走,再行二里路,就能看见县衙了。”

说完,顿了顿,问:“可记住了没?”

赵宝珠点头,“谢谢,记住了。”

青年看那父亲颇不自在,说完话,就转身走了。

赵家父子三人心里才松了一口气,赵承祖这时候却想,自己妹妹果然与别个不同,自己明明是兄长,却不及她许多。

赵大河虽心里胆怯,但路也问了,到底应了女儿,一并去。

玉林县地形方正,住宅和商业铺面建造排列得很是规整,路径分明。

赵宝珠把地形记在心里,走过的有什么店铺,显眼的标志,都仔细看了一遍,一路停停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衙门口。

“就是这里了?”赵宝珠抬头看。

黑瓦白墙的建筑,四扇朱红色的大门,已经有了经年的痕迹,木漆星星点点脱落了不少,门上嵌着黄铜锁环,再看左边墙上,挂着一年鼓,旁边挂着击鼓棒,看来这就是老百姓击鼓鸣冤用了的。

赵继宗靠过去和赵宝珠咬耳朵,小声嘀咕:“妹妹,衙门门前没有石狮子。”

赵宝珠眨巴眨巴眼睛,心说她刚才是随便扯的借口呀。

赵大河在一旁缩着身,说了句:“衙门建得真威严。”就是,就是站在这里,让他不自觉心里打颤,不自在。

赵宝珠倒是没觉着威严,只是认为这些房屋建筑可比他们大石村的好太多。

赵宝珠牵着她哥哥的手,抬着头,度着小步子,围着这边走了一圈。

赵家三兄妹在县城见识了半日,当时不觉得,回到家后知后觉兴奋起来,在小院子里叽叽喳喳围着周氏和周姥姥说着县城的事。

“什么!你们怎么还去了衙门,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听见二儿子说去了县衙,周氏当真是吓了一大跳。

对周氏来说,衙门怎是能轻易接近的,避还来不及呢,下意识就往不好的地方想。其实这并不奇怪,不止周氏,大部分穷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害怕衙差,衙役兵吏,自古以来就有民不与官斗的说的,越是穷人越是害怕。

赵大河看周氏紧张,连忙解释一通,他们只是去了那门口看一看,又赶紧转了个话题,说起他去县城打听活计的事情。

周氏果然关心地问起来,赵大河顺道把李庆年跟他说的话跟周氏说了一遍。

赵宝珠也在旁边假装玩耍,实则偷听。

周氏听后也犹豫起来,毕竟京城在她的心里就是个达官贵人遍地走的地方,她们这样的人岂敢轻易接近。

思索了片刻,她问:“坐船过去要多少钱?”

这个今天李庆年也告诉赵大河了,于是就说:“大人十文钱。”

“那一天来回就要二十文了。”

赵宝珠一旁忍不住插了个嘴,小小声说:“娘,爹去京城做短工的话,长则也就半个月,不用每天回家的。”

不然日日天不亮出发,先走一个小时路县城,再转去京城码头,然后开始干一天苦力活,还要连夜回来,铁打的人怕也受不住。

周氏立马道:“不回来,吃哪儿?住哪儿?”

赵宝珠心里叹了一口气,然后慢吞吞解释:“娘,去码头上干活的人很多,不泛我爹这样的,乡下村里过去做活的,或者贫困无家的,所以码头那里,周边定然提供人休息的地方,只需付些钱即可,但肯定比每日一来一回好。”

这其实很容易想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