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开国皇帝的病弱幼子 >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穿成开国皇帝的病弱幼子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作者:时如行云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28 00:20:18 来源:文学城

在朝中大臣都风声鹤唳之时,元帝却出乎意料的并没有雷厉风行的清算乱党,诛杀逆臣。

而是颁布了法令,强制推广百姓种植棉花,且种棉花不征税。

尽管有些大臣不能理解元帝这般作为,一来种植棉花会影响其他作物耕种,可能会造成大兴粮食产量降低;二来种棉花不征税,怎么想也没有什么益处所在。但碍于元帝的铁血手腕,这道政令还是畅通无阻的实行了下去。棉种也随着政令的颁布到了大兴的大江南北。

莫说朝中官员不理解,拿到棉种的大部分百姓更是不理解。

谢大虎一屁-股坐在炕席上,将一小袋棉种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面前的矮桌上。

炕下用捡来的柴和桔梗在下面燃烧,让整个炕面都热乎乎的,外面天气尤为严寒,刚刚进来的谢大虎把御寒的外衣脱去,就哆嗦着上了炕。

二翠手脚利落的编织起手中的小衣,薄薄的被子盖在她身上,怀孕六甲的肚子将薄薄的被褥都顶起来一个弧度,矮卓上还放着一些麻和半成品的粗布。见丈夫回来了,又带回了一小袋东西,她不免有些好奇地问道。

“今个儿县令让每家每户派出一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难不成要服徭役了?”说完,她就有些忧心忡忡,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谢大虎看着媳妇儿担心的样子,立马解释道。

“不是咧,是皇上下令,让俺们家家户户都要种上那什么棉花。”说完,他还打开了布袋,拿出里面的棉种给媳妇儿看。还傻愣愣地靠近媳妇儿的肚子,凑上去摸摸。

二翠接过棉种,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什么东西。

“白叠子?”她幼时随着祖辈从南方逃难到北边,当时她家略有家产,老母最爱的就是白叠子,逃难的时候也不忘带上白叠子的种子,之后稳定下来,还种过,长出来的草实就像蚕茧,细看下来,还有细细的丝。但白叠子在她家一直是作为花来观赏。到她长大后,家中的白叠子也因为各种原因都没了。

所以再次见到白叠子的种子,她还是很惊讶的。

“要求我们家家户户种白叠子?就是棉花?这有什么用啊,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本来家里就几亩薄田,还要养活父亲、母亲,你小弟如今也才上私塾,我们的孩子也快要生了。家里的余粮早已见底了。要不是之前七皇子要我们种的番薯,现在小弟哪来的机会进学堂。但现在就勉强饿不死的时候,还要我们种棉花,这可怎么活啊!”自从有孕之后,她也一刻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而且老是容易忧思。家中本就勉强度日,这会儿听到皇上还要让他们分出田地来种棉花,说着说着泪就下来了。

谢大虎连忙挺起身子,安抚地拍了拍二翠的背,轻声哄道。

“没事儿没事儿,皇上让俺们过得这般安宁,哪能害俺们?而且也不是让我们都种上这棉花,就把俺们那几亩田分上半亩来种棉就行了。而且,这玩意儿还不收税呢!”

听完丈夫的解释之后,二翠心里才好受了些。

“半亩也是田地呀,又得少多少口粮咧。”

谢大虎故作神秘地一笑,凑到媳妇儿身边,揽住她的肩。

“俺听人说啊,这东西比木棉还好咧。长成之后可以用来做衣物,甚至还可以填到被里,说是穿上棉花做的衣服啊,在外面做事儿都不会冷的!七皇子还特意做了很多可以将这些棉花变成织物的机器咧!县上还说要俺们这几日每日巳时就去学学怎么种棉花咧,那县衙外面还张贴了种棉花的要点,听说七皇子也是七皇子编订的咧!你是不知道啊,刚刚那县衙外都挤满了人,都凑在那看告示呢。要俺说,都不识字挤什么挤,听人念不就完了吗?还害得俺的外衣都被扯出个口子。”说完,他还一脸心疼的看向放在一旁的外衣。

二翠却没注意到这个,只听到七皇子的名儿了。

“七皇子做的?”

“是咧。”

二翠这下更是放心了,刚刚停下来编小衣的动作,这会儿又开始了。

“皇上不愧是真龙天子啊,你看看七皇子明明与小弟一般的年纪,就做了那么多大好事咧。我们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可不能忘了皇子的恩情。”她说道一半,又将手中织物凑到丈夫的面前。

“你看看我这编的咋样?”

谢大虎跟周围的人家不一样,对自己的媳妇儿可谓是千依百顺,十分体贴,当初要不是他这份实诚劲和体贴,也娶不到这样的娇妻咧。

“编的真好!我娘子就是厉害!”说完又想去抱抱最爱的娘子腻歪腻歪。

二翠连忙推开她,语气虽是嗔怒的,但眼里的甜蜜藏都藏不住。

“我可是听说七皇子在京郊那开了个女子工场,里面的女子都只要去做做手工活,村头王家的小女儿不是嫁到京城去了吗?说是进了七皇子开的工场,说工场里每月最少都有一贯钱!”

听到这数字,谢大虎也倒抽了口气。

“这么多?”

“是啊,还说活也很轻松,管事儿的都很和善,甚至闲暇的时候还有故事听呢!还叫了场里识字的女子教大家认字呢!我们这离顺天府不远,你说七皇子什么时候也在我们这开个工场啊!我现在就多练练,以后有机会进去就好了。”

谢大虎听了认字这倒是没什么反应,自家媳妇儿本来就是村里头夫子的女儿,难得的文化人。如果能再多学些,也是好事。但他还是怕媳妇累着,期期艾艾地道。

“家里有我和父亲干活已经可以养活了,你去那万一累着咋办?”

二翠看丈夫只是心疼自己,心中也觉得熨帖,想到前几日在王家那很多姐妹也动了心思,回去跟丈夫提了之后,却被丈夫一顿数落,甚至有些姐妹还站到了自家男人那,不停在后面嚼舌根子,说王家那闺女肯定干的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那工场里面还不知道做什么的呢。

“我看王家那闺女不像是说谎,她说得可真切了。而且要是能拿到一贯钱一月,辛苦点又算什么?还是七皇子开的,你难道还不信?”

谢大虎这才勉强答应了。

“好吧,那以后开到这来,媳妇儿你去试试,凭你这手艺,肯定轻轻松松就进去啊!生了娃可以让母亲帮忙带着,俺下田回来也会看着娃。但你要觉得太累了,俺们就不要这些钱了,俺可不能让你跟着俺吃这苦。俺宁愿多上山几趟,多打些猎物,卖卖钱,也不想你受苦。”

二翠看着丈夫皲裂粗厚的手掌,再看看自己未出嫁前被家中保护得好好的白嫩手掌,就算嫁到农户后都没怎么变的手,她手里的动作更快了,丈夫心疼她,她难道不心疼自家的男人吗?

“既然圣上都下了旨意,那我们就好好种吧,连七皇子都做好了之后的加工机,我们还担忧什么?”她将棉种妥善放到袋子里,仔细吩咐丈夫道。

“那肯定呀,等开春了,天气好一点,俺就腾出半亩地来种这,说实话,俺还挺期待能种出什么玩意儿呢!之前那番薯来的时候,村里很多人不也不想种吗?还是俺家先种的,要不是俺速度快,种番薯之后就多了很多粮食去卖钱,哪能这么快就将你娶进门?要不是七皇子,俺还不指定能有这么好的媳妇呢!”

二翠有些害羞,低下头道。

“我不是说了就算你家穷,我也愿意嫁吗?我爹爹也说你实诚,我嫁过来肯定会越过越好。”

谢大虎搂住自己的媳妇。

“俺可不能让你嫁进来还要饿肚子!”

两人靠在一起,看着面前的棉种,心中不知怎得,充满了希望。

尽管是年节假日,这些天元帝都没有停下来,看完幼子的棉纺织机改良方案之后,甚至亲自出宫去了庄子上再查看了一番那些棉纺织机,更加完善的机器让他想推广棉花种植的心情越发强烈。

年假期间都寻了一批大臣,下达了推行棉花种植的政令。

因为他清算逆臣,利落地斩掉费相,对灌右一派进行清算,朝中大臣这会儿都战战兢兢,看着元帝要颁发推行棉花种植的政令,见右相都没意见,他们更加不敢做这出头鸟上去阻拦。这道政令就畅通无阻的实行了下去,一切都朝着元帝之前设想的方向进行,但元帝却没有那么高兴。

刚批完堆积如山的奏本之后,他疲累地靠在椅背上,魏宣赶忙上前想帮元帝揉揉穴位。

元帝却摇了摇头,开始了每日一问。

“毓庆宫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毓庆宫那传来说七殿下好好的呢。太医每日也会去诊脉三次,说是殿下的身体恢复的都不错,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天天逗着肃亲王送去的野兔玩,今日还吃了三碗饭呢。”

元帝听到幼子过得很好,甚至比不幽禁他还好,还有心思天天跟个兔子玩,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

“老六就知道送些不上台面的东西!看来还是朕罚他俩罚少了,夜闯毓庆宫,他们也敢!”那日老三、老五被侍卫抓住,来他这请罪的时候,他都想不到这两孩子长这么大了居然还做的出这样的事儿!又想到后宫的嫔妃,一时黑了脸。藩王拿皇宫不当回事儿,现在可以爬毓庆宫的墙,以后指不定爬哪里的墙!他气不打一处来,就想狠狠惩戒下两个儿子.

又知道两人只是进去慰问了一下小七,还送了两只兔子,他又有些哭笑不得。

倒是没那么生气了,就罚两人回府上面壁思过五日,再罚俸半年以示惩戒。这会儿又听见小七天天跟兔子玩的开心,心中又有了迁怒的念头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

以往基本每天都会见到的幼子,不仅这么多天一天都没见到,还完全不想他这个父皇,而他这些天老是能想到那日小七所言,从刚开始的怒不可遏,到后来越想越平静,甚至开始思索这番话。尽管小七说出这般惊世骇俗之言,若是其他人,他早就斩了。但放在幼子口中说出,到真让他思索了一番。

到了这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小七那日所言足以让他人头落地,但还是有一些道理。他做这些,都是为了江山稳固,也能让后代子孙坐稳江山,也是对那些和他一起打下大兴的功臣的不信任。

独自坐在这至高之位上,他很难不去怀疑,不去清除掉一切有可能危害皇权之人。但真要按之前布局,难道诛杀掉这万万人,就真的能保江山稳固?

他越想越多,甚至久违地想起来当年与这些志同道合的大臣们征战天下的时光。作为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心软,但此事,他轻轻叹了口气。

翻开了下一本奏本。

赫然是,于相请求致仕。

之前看到有小可爱问怎么不发明火炕,其实到了这个生产力水平,火炕其实早就出现了。火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诗经·小雅·瓠叶》云:“炕火曰炙\"。意思是举物放在火上烤炙,与后世的火炕不尽相同。《左传》:“宋寺人柳炽炭于位,将至则去之。\"这种可烧炭的\"坐位”,显然是炕的雏形了。其后,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用灶来取暖,如《新序》记载:“宛春谓卫灵公日\'君衣狐裘,坐熊席,澳隅有灶。\"\"这类灶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能好,人或坐或睡其上,异常舒坦。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19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主要就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炕。《汉书》说他\"凿地为坎,置温火\"度日,无疑是真实的写照。现在北方用得火炕,唐宋时期就有了,一直很盛行,宋《三朝北盟会编》上说当时几乎家家户户\"环为土屋床,炽火其下,相与寂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爱你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