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侯府继室后我和离了 > 第16章 第十六章

穿成侯府继室后我和离了 第16章 第十六章

作者:霜拂剑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9 14:09:59 来源:文学城

闻岱先看到舒宜,勒马停下,对她点头致意:“见过郡主。”

“闻将军。”

身为京兆,张晁要维护治安,衙门的人手不够用,顺利成章上奏,要求把羽林卫派出来,圣人看闻岱很顺眼,欣然同意。闻岱领命后,每日亲率士兵在坊市间巡逻,成了长安一景。

越国公在家念叨:“难得在高位还亲自巡逻,军纪严明,不扰百姓,有上古名将之风。有这样的军纪,难怪屡战屡胜了。”

两边各自致礼,闻岱还要巡逻,一夹马腹,就此匆匆而过。

舒宜还未离去,原先在路边晒太阳的几个老人围近来,指着闻岱的背影议论起来:

“这小将军就是你们说的闻将军?俊得很呐。”

“不光长得精神,闻将军讲明了不收孝敬,也不在城里纵马,他出来巡逻之后,那些无赖闲汉都出来得少了,真是个好官哩。”

“他带的兵也好,一个个精精神神的,买东西也是按正价,我家铁柱就是在街边摆茶水摊的,他们照价给,一壶茶三个铜板,从不赊账,太难得了。”

“是主官管得严,闻将军真个是好人。我老汉去西市买胡饼,在路中央摔了一跤,眼看着巡逻的过来,怕被马踩着了没人敢扶。闻将军亲自下马扶他起来,还叫他走路小心。”

“这事你都说了三天了。”有人笑道。

“再说三天我也愿听,闻将军可是天上神仙样的人物,难得跟咱们说一句话,可不得说到明年去。”

“也不知道闻将军麾下亲兵都成亲没有,我两个孙女都正当时,要是能嫁个亲兵也好,说出去多荣耀。”

话题越扯越远,舒宜不由一笑,拉动缰绳,向远处踱去。

从书坊出来,沿着护城河走一段就是连在一起的几家铺子。有卖文房四宝的,有卖自家雕刻的小玩意的,并不多么精致,胜在有趣。舒宜有心买点回去哄侄子玩,刚下马,又遇见两个人。

今天出门一趟,先后碰见这么多人,这一行未免太充实了些。

舒宜目光淡淡扫过铺子门口手拉着手的韦秉礼和白菡萏,没什么表情。

冤家路窄,但这次韦秉礼没有像上次清漪园宴会中表现得那么气急败坏,相反,他仿佛强自压抑着不露出心中的喜悦,居高临下地睨了舒宜一眼,拿腔拿调地说:“郡主好雅兴。”

“是啊。”舒宜淡淡道。

舒宜对韦秉礼没太大兴趣,反而有些探究地看着白菡萏。那两首诗必然不出自当世之人,不知这位是和自己一样穿书的,还是作者给的设定。但无论如何,想必还有后招,不能不小心应对。

白菡萏看上去是柔婉的性格,面对舒宜若有若无的打量,依旧眼波盈盈,只是拿扇子挡了半张脸,向侧后方退了一步。

她不退还好,一退,韦秉礼就像受了什么刺激似的,挺起胸膛,把白菡萏护在身后,斥道:“你这个弃妇,别嫉妒蓉娘柔婉贞静,惹人喜爱!”

这是什么意思?开始靠精神胜利法,妄想舒宜和离后没人要,嫉妒有人要的白菡萏了?

舒宜想笑。

但韦秉礼这种人就是这样,你给一个眼神,他就会努力把你拉到和他一样蠢的层次,然后用丰富的蠢货经验打败你。今天出来办的事实在够多了,舒宜懒得搭理,因此只平声道:“韦侯怕是被流言烦扰,得了失心疯罢,不然怎么胡乱妄想?不过看姑娘不嫌弃,近日长安的传言怕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我祝二位天长地久。”

她意味深长的眼神在两人之间流动,韦秉礼气得面皮紫胀,上前一步还要说什么。

舒宜一侧头,身后的一队侍卫立即要驱马上前。虽说多事之秋前不宜搞事,但要是实在忍不住,一个韦秉礼,打就打了。

韦秉礼正欲抬手呼唤随从,一杆长//枪凌空而下,横进二人中间。

舒宜转头看去,是闻岱。

他端坐马上,居高临下,韦秉礼气势一瞬弱了两分,立马又强撑起来:“我是陛下亲封的会昌侯,天子脚下,长安城内,你要冲我耍威风吗?”

“不敢,”闻岱沉声道:“在下羽林中郎将闻岱,奉皇命在长安城内巡逻而已,见侯爷与郡主仿佛有些误会,特来询问。”

舒宜慢悠悠道:“多谢闻将军,也没什么误会,我猜是陛下亲封的会昌侯对我这个陛下亲封的湖阳郡主不满,口角几句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谁不是陛下亲封的呢?”

身后的侍卫们发出几声忍俊不禁的喷笑,闻岱表情不变,撤回手中长//枪:“是某白担心了,长安城内禁殴斗,某近日都在巡逻,对二位有所误解,是某之过。”

韦秉礼不愿在白菡萏面前丢脸,今天偏偏事与愿违,几次被堵得说不出话来,有了台阶他抓住就下,冷着脸对闻岱一拱手,便拂袖而去。

“今天真是多谢闻将军了。”舒宜连忙福身。

闻岱在马上微微欠身:“还请郡主宽恕惊扰之过。”

“闻将军来巡逻啊?”闻岱没有要走的意思,舒宜猜不到他是否有事,只能没话找话。

“是,”闻岱一拨马头,让过几个追跑打闹的孩子,“还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舒宜一个虚职郡主,没官没权,好奇心顿起,听完闻岱的话后,倒是一笑。

“噢,”舒宜想起来,“是端午那时的布老虎啊,阿耶阿娘在南方住过,他们那边习俗,端午给孩子佩五彩布玩具辟邪,长安的集市上确实找不到。我回府找找,想必除了老虎,还有些其他花样的呢,到时候派人送到将军府上。”

闻岱赧然:“不敢麻烦郡主,我派人到郡主府上学学怎么做就好了。”

舒宜摆摆手:“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将军不嫌粗陋就好。”

况且这玩意,通常绣娘看个大概就会做,闻岱府上怕是连伺候的婢女都没有一个,才会说要派人来学。既然这样,干脆把现成的给他们还方便些。

思及此,舒宜半是说服,半是真情实感:“闻将军真是个好父亲,令郎活泼可爱,我也很喜欢,实在不必放在心上。”

谈到儿子,闻岱的脸颊线条柔和下来。他还要去巡逻,的确也没时间推来推去,便再次致谢,同舒宜告辞后,带着骑兵们离开了。

舒宜也回府继续管束举子们,在长安近乎诡异的平静中,又过去了三天。

三日后,长安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六月初三,会昌侯给圣人推荐的才女白菡萏作颂圣诗,嘉咏盛世升平,诗风清雅,文人纷纷称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句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圣人大赞这两句,赏下文房四宝,还命朝廷诸臣都赏析一下这首好诗。当然,名义上是赏析诗句的才气,才不是让大家趁机在民间宣传一下明君盛世的意思。

朝中官员非常捧场,而正当大家纷纷准备抄录这首诗,再写个赋啊颂啊深情赏析一下,赞颂当今圣上真是明如尧舜,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气象的时候。六月初五,急报,黄河决口,泰州及周边七个州郡受灾。

急报是一路快马驰送,直达圣人御案的。虽然消息还没正式下达,但已水波状悄然在长安传开。

好响的一巴掌,正正好好抽在前几天还在自得“盛世升平”的皇帝脸上。

皇帝不爽了,就要出气。他当即下令贬斥会昌侯行事不检,国难当头还耽于游乐。总之,千错万错肯定不是圣人本人的错,韦秉礼此刻跳得这么高,被揪来当替罪羊正顺手。

不管宫里的淑妃和宫外的会昌侯是如何气歪了鼻子,皇上把前一茬敷衍过去,就急急忙忙开始预备赈灾。要仔细研究泰州发来的奏折,当地情况究竟如何,缺多少粮,河堤损毁多少,要不要预防灾后疫病。国库有多少粮可放,该派谁去,谁监督,又要如何防止上下官僚贪墨,都得朝堂核定完了有个章程。

一派忙乱中,还有浑水摸鱼,想上下敷衍的官员,皇帝大怒,揪出来几个狠狠发落了。长安那几个权贵聚集的坊,就有好几处典卖宅子,将要流放远谪的,为长安此刻的压抑气氛更添一层愁云惨雾。

越国公府私下的议事中,越国公先开口:“圣人气发出来了,总算可以议事了。泰州如今事务繁多,得一样一样来。”

越国公不是那等不知百姓疾苦的官僚,早几天知道泰州遭灾,就想做些实事。这好几天都只能暗地准备赈灾,不能露出形迹,他也觉得很是压抑。

张晁道:“得赶紧派人下去赈灾,沿途也得注意流民,已经拖了些时日了,不能再叫百姓受苦了。”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大灾之后必有流民,处理得不好,就是造反。前朝就是倒在饥荒之后的流民四起中,如今虽没到这个地步,也得防微杜渐。

舒宜进一步延伸:“说不得还有流民要走到长安来,到时候怎么办,也得先有个准备。”

众人皆是神色一凝。

流民在故乡活不下去了,就要背井离乡迁徙,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饭都吃不上的时候,都知道该往富裕的地方逃命。而天下富庶之地,莫过于都城长安。

时人安土重迁,被逼离故乡,已是极大的不幸,大家都不忍心为难,但当今皇上最重脸面,只怕不能容流民入长安。届时流民在城外聚集,如何处理都是烫手山芋。

不止于此,舒宜补充道:“如今已是初夏,这一季流民四处漂泊,泰州今岁的税收是完了,粮食怕也收不上来多少。但流民得有粮食赈济,这粮食总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缺口从哪补?再有,流民本就是青年多,越走远,其间老幼者愈少,这一堆没家没口的青壮年男子扎堆在一起,又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不用再往下延伸,众人都皱眉冥思。你一句我一句,不外是施粥、舍银钱赈济。

“我有个想法。”舒宜食指轻点桌案,缓缓道。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出自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PS.明天就是除夕了,也是周一,明天不更新哦,大家可以点个收藏后天再来看~

预祝小可爱们新年快乐,新春吉祥!身体健康,运气旺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十六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