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生之循郡王 > 第7章 险径微光

重生之循郡王 第7章 险径微光

作者:阿比雅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9 16:32:37 来源:文学城

自那日书房“偶得”指点后,永璋并未立刻扑向那些政务摘要。他深知欲速则不达,越是危险的路径,越要走得稳当。他依旧每日勤勉于上书房的功课,将《河防一览》和策论做得四平八稳,交给师傅审阅时,得到的评语是“中规中矩,略有进益”。

这恰是他想要的效果——一个正在努力、但天资并非绝顶的普通皇子。

又过了几日,在一个飘着细雪的午后,他再次“偶然”去了那间小书房。这一次,他目标明确,直接找到了那几本政务摘要副本。

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他一人。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那本记录近年漕运事务的册子。

不同于经史子集的微言大义,这里面的文字枯燥、琐碎,甚至有些冗长。某年某月,某地漕船搁浅;某处河道淤塞,需征发民夫疏浚;漕粮霉变,官员请罪;漕丁与地方纠纷……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却共同构成了维系帝国命脉的艰难运作。

永璋看得很慢,很仔细。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风花雪月的文弱少年,前世冷宫般的生活和最终的绝望,早已磨砺了他忍受枯燥和从细微处窥见真实的能力。他努力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起来,试图理解漕运光鲜表面下的沉重与艰难。

他看到因河道不畅,漕粮延误,京师米价腾贵的记录;看到为保漕运,强征民夫,致使地方怨声载道的奏报;看到各级官员互相推诿、贪墨舞弊的痕迹……

这些,是圣贤书上不会写的,是皇阿玛每日朱批下隐藏的真实天下。

正当他沉浸其中时,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

永璋心脏猛地一缩,但立刻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没有立刻回头,而是仿佛被书中一段特别棘手的内容难住,无意识地轻声叹息,手指点着其中一行字,低声自语:“……‘桃花汛’竟有如此威力?若依此说,提前加固堤防,而非一味事后抢修,是否更能省却民力?”

他的声音不大,刚好能让身后的人听见。

脚步声在他身后不远处停住了。

一阵熟悉的、清冷的幽香隐隐传来。

永璋这才像是猛然惊觉,慌忙起身回头,果然见舒妃不知何时已站在不远处,正静静地看着他,目光落在他方才手指点着的那一页上。

“儿臣不知娘娘驾到,失礼了。”永璋连忙行礼,脸上适时的露出一丝慌乱和窘迫。

舒妃没有立刻叫他起身,而是走近两步,看向他方才阅读的那一页。她的目光快速扫过那段关于某年桃花汛冲毁漕堤的记载,以及永璋无意识点着的那行关于提前防护的建议。

“你看得倒细。”舒妃的声音听不出情绪,“还看出了些门道?”

永璋保持躬身的姿势,谦卑道:“儿臣愚钝,只是觉得事后补救总不如未雨绸缪……胡乱想的,让娘娘见笑了。”

“未雨绸缪……”舒妃轻轻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语气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意味,“说说看,若依你之见,如何未雨绸缪?”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考较!远比之前任何一次对话都更直接,更触及实质!

永璋的心提了起来,他知道关键时刻来了。回答得好,或许能进一步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可”;回答不好,之前所有努力可能付诸东流,甚至引来猜忌。

他飞速思索着,结合刚才看到的零星信息和前世模糊的记忆,组织着语言,语气却尽量显得稚嫩和不确定:“儿臣……儿臣只是瞎想。儿臣见这摘要里提及,桃花汛虽猛,却每年大致有期。是否……是否可提前一至两月,便巡查相关河段,薄弱处提前加固?另……另征发民夫亦可有章法,或许可按受益州县分摊人力钱粮,而非临时强征,以致怨声载道,反而误事……”

他说得断断续续,甚至有些词不达意,显出一副努力思考却学识有限的样子。但他提出的两点——“定期巡查预防”和“有章法征发民夫”,却恰恰点中了漕运河工中两个常见的痛点。

舒妃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永璋说完,有些不安地低下头,她才缓缓开口:“想法虽稚嫩,倒也不算全无道理。治河漕运,确需通盘考量,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她的话依旧带着点评的疏离感,但其中那丝极淡的认可,却被永璋敏锐地捕捉到了。

“只是,”舒妃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有些深邃,“这些事,自有工部、漕督衙门操心。你身为皇子,知道些大概便可,不必过于深究,徒耗心神。”

这是提醒,也是划界。提醒他身份,提醒他界限所在。

永璋立刻躬身:“是,儿臣明白。儿臣只是偶有所感,绝不敢妄议朝政。”

舒妃看着他恭敬顺从的样子,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依旧复杂难辨。她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道:“你能从这些枯燥摘要中看出这些,已算用了心。只是精力还当以正经功课为主。”

“儿臣谨遵娘娘教诲。”永璋应道。

舒妃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走向另一排书架,似乎真的是来寻书的。

永璋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关。他不再停留,轻轻将摘要副本合上,放回原处,抱着自己的书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

走在回去的路上,细雪落在他的肩头,带来丝丝凉意。他的心却有些发热。

刚才那一刻,他几乎是在刀尖上行走。但他成功了。他不仅向舒妃展示了他并非死读书,而是能进行一些粗浅但切中要害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再次巩固了自己“勤奋”、“听话”、“守规矩”的形象。

舒妃最后那句“已算用了心”,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条险径,他似乎初步走通了。

然而,永璋并不知道,在他离开后,舒妃并未在书房停留太久。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细雪中永璋逐渐远去的、略显单薄的背影,久久未动。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架上那本《通志堂经解》的书脊。

这个三阿哥……似乎和她最初想的,有些不一样。

他身上确有那种她熟悉的、属于她家族才子们的敏感和纤细,但在这层表象之下,似乎又藏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坚韧的东西?

他能从枯燥的政务中捕捉到关键,并提出虽稚嫩却切实的想法。这绝非一个只知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文弱少年所能为。

那额角未褪的青紫,那日灵堂上听闻的痛哭认罪,那如今沉静苦读的模样……还有方才那双偶尔抬起、深处藏着不符合年龄的沉郁与计算的眼睛……

种种画面在舒妃脑中交织。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或许都看错了。

她看的或许不是一具易碎的、注定的悲剧躯壳。

而是在那躯壳之下,一个正在艰难地、沉默地、试图从绝望深渊中挣扎着爬出来的……顽强的灵魂。

这个发现,让舒妃感到一种莫名的、冰凉的悸动。

她缓缓收回目光,转身离开书房,雪白的狐裘在身后扫过冰冷的地面,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正如她心中翻涌的、无人知晓的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