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生之循郡王 > 第18章 献策

重生之循郡王 第18章 献策

作者:阿比雅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9 16:32:37 来源:文学城

永璜的敌意像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在永璋日益好转的处境之上。永璋深知,这位长兄的心胸并不宽广,今日的冲突绝不会是终点。他必须采取行动,不能坐等对方发难。

然而,直接对抗永璜是愚蠢的。他需要一种更巧妙的方式,既能转移永璜的注意力,又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在皇阿玛心中的价值,甚至……如果能将永璜也间接卷入一件“好事”中,或许能暂时缓和关系?

机会很快再次降临。西北战事虽捷报频传,但长期的拉锯战也消耗巨大,国库开支如流水。户部与内务府都在绞尽脑汁筹措粮饷,同时还要维持京畿和各地的正常用度。乾隆为此颇为烦心,甚至在一次训示皇子时,无意中流露出对“开源节流”之难的感慨。

永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

他连夜翻出那套早已烂熟于心的则例,尤其是户部和工部的部分,结合之前看过的诸多政务摘要,苦苦思索。

“开源”暂时非他所能及,但“节流”呢?帝国庞大的开支中,是否有某些环节存在不易察觉的浪费或可优化的空间?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内务府则例中关于宫中器物制作、修缮与采买的繁琐条款上。这些条款看似琐碎,但聚沙成塔,每年涉及的银钱数额巨大。其中关于陈设旧器修缮与直接采买新器的标准界定模糊,往往给经手人留下了操作空间,易导致浪费甚至贪墨。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逐渐成形。

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又耐心等待了几日,直到打听到皇长子永璜因在户部观政时应对失当,刚被皇帝不轻不重地训诫了几句,正灰头土脸之际。

时机到了。

这日,永璋再次前往养心殿请安。他刻意选在一个乾隆批阅奏折略显疲惫、心情似乎不算太差的时机。

行礼问安后,他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退下,而是略显犹豫地站在原地。

乾隆瞥了他一眼:“还有事?”

永璋深吸一口气,做出鼓足勇气的样子,跪了下来:“皇阿玛日理万机,儿臣本不该以琐事相扰。只是……只是儿臣近日温习内务府则例,见其中关于器物修缮与采买之条款,偶有些许愚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又恐见识浅薄,妄言朝政,故心中忐忑……”

他以请罪和忐忑的姿态开头,最大限度地降低攻击性。

乾隆闻言,挑了挑眉,放下朱笔:“哦?又是则例?说来听听。”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

“是。”永璋低头,清晰而缓慢地说道,“儿臣见则例所载,宫中各处陈设器物,修缮与换新皆有定例。然则例条文稍显笼统,于‘堪用’与‘不堪用’、‘修缮值’与‘新置值’之比对上,缺乏明晰界定。儿臣胡思,或可奏请皇阿玛旨意,令内务府会同户部、工部有司,对宫中各类常例器物,制定更详尽之等次标准与价值比对细则。”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乾隆的神色,见皇帝并未露出不耐,才继续道:“譬如,一件瓷器,裂纹几何、何处破损为‘可修’,修缮工料费超过新器价值几成为‘不值当修’,皆可明文规定,照章办事。如此,或能减少经办胥吏自由裁量之权,压缩其中……其中不必要的耗损空间。每年所省,积少成多,或能于军国大事略有微末裨益……”

他将一个可能得罪整个内务府体系的建议,包装成了“完善规章制度”、“减少耗损”、“节省开支以利军国”的忠君爱国之举,并且完全基于则例框架,让人挑不出错处。

乾隆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何尝不知道内务府是个销金窟,其中弊病丛生?只是牵涉太广,轻易动不得。永璋这个提议,看似琐碎,却切入点极巧,不直接触动任何人利益,只是要求“细化标准”、“照章办事”,完全站在了“公心”和“节省”的制高点上。

“嗯,”乾隆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想法倒是有几分细致。只是此事琐碎,非一日之功。”

永璋立刻叩首:“皇阿玛圣明!儿臣亦知此事繁琐,绝非儿臣所能妄议。只是……只是儿臣想着,大哥如今正在户部观政,于钱粮核算最为用心。若能由大哥牵头,会同内务府办理此事,既历练了实务,或也能为皇阿玛分忧万一……”

他巧妙地将永璜拉了进来!建议由他去牵头这件“繁琐”却“正确”的事!

这一招极其高明!

首先,他再次强调了自己“不敢妄议”、“非儿臣所能”的立场,只是提建议。

其次,他提议由永璜牵头,完全符合皇帝培养皇子处理实务的心思,尤其是永璜刚挨了训,正好给他一件“用心”的事做,将功补过,给了皇帝一个台阶下。

最后,这件事办好了,是皇帝的决策英明和皇子能干;办不好,也是具体经办人的问题,与他永璋无关。而且将永璜拖入事务性工作,也能暂时分散他的注意力。

乾隆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再次打量了一下跪在地上的永璋。这个儿子,似乎总能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心思之缜密,考虑之周全,远超同龄人。

“你倒会给你兄长找事做。”乾隆淡淡说了一句,听不出喜怒,但语气似乎缓和了些,“行了,朕知道了。跪安吧。”

“是,儿臣告退。”永璋心中忐忑,不知皇帝究竟是何意,但也不敢多问,恭敬地退了出来。

数日后,一道旨意下发:命皇长子永璜,会同内务府大臣、户部及工部相关官员,详细核查宫中器物修缮采买则例,制定更明晰之标准与流程,以期节用省费。

旨意中,只字未提永璋。

但永璋知道,他成功了。

消息传到永璜耳中,他先是愕然,随即心情复杂。他确实需要一件事来重新表现自己,这件事虽然繁琐,却是父皇亲自交代的差事,办好了于他有利。但他隐约觉得,此事似乎与永璋那日被单独留下有关……是永璋在帮他?还是……?

永璜一时想不明白,但差事当前,他也只能先压下疑虑,投入其中。

而永璋,则再次完美地隐身幕后。

他献出了策略,转移了潜在的风险,甚至可能稍微缓和了与永璜的关系,却没有为自己攫取任何显性的功劳,深藏身与名。

这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算计,通过某种隐秘的渠道,再次落入了舒妃的眼中。

她坐在窗前,听着心腹太监的低声回报,指尖缓缓划过琴弦,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鸣。

她的唇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复杂的弧度。

这孩子……

真是越来越像一株幽兰了。

不争阳光,不抢雨露,却在幽暗处,悄然绽放出令人心惊的慧黠与力量。

她欣赏,甚至有一丝骄傲。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担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如此崭露头角,虽方式巧妙,又能在这深宫险境中,隐藏多久呢?

注:永璜此时约十八岁,可以在六部观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献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