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生之循郡王 > 第16章 微光渐明

重生之循郡王 第16章 微光渐明

作者:阿比雅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9 16:32:37 来源:文学城

乾隆十五年的夏天,在西北战事的捷报声中悄然来临。紫禁城的氛围终于彻底摆脱了孝贤皇后逝去的沉重,显露出帝国鼎盛时期应有的活力与忙碌。

永璋依旧保持着他的节奏:勤勉于上书房,低调于宫廷,所有的“格物致知”都隐藏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那套则例几乎被他翻烂,里面的条款案例早已烂熟于心。他开始能隐约将则例中的规定与之前看过的政务摘要、甚至偶尔从师傅或太监口中听来的零碎朝堂消息对应起来,在心中勾勒出一幅远比同龄皇子、甚至比许多庸碌官员更清晰的帝国行政图谱。

这日,皇帝于乾清宫召见几位年长皇子,垂询功课,并难得地让他们旁听一场小范围的政务讨论,议题是关于直隶地区一场局部旱情后的赈济安排。

永璜、永璋等皇子垂手侍立在侧。

几位大臣依次陈述己见,有的主张立即大开官仓,平抑粮价;有的则认为旱情不重,应以防汛为主,赈济不宜过度,以免耗费国帑;还有的提出可令富户捐输,以补官仓不足……

乾隆听着,不时发问,目光扫过几位皇子:“你们也听听,有何想法?”

永璜率先开口,说的无非是些“皇阿玛圣明”、“体恤民瘼”的套话,听起来正确却毫无内容。另一位皇子则附和某位大臣的意见,显得缺乏主见。

轮到永璋时,他心脏微缩,知道这又是一个关键时刻。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垂首躬身,声音平稳却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

“回皇阿玛,儿臣愚钝,于政务一窍不通,不敢妄言。只是方才聆听各位大人高见,忽想起曾读户部则例中关于地方灾赈条款,似有言‘勘灾须实,赈济须速,然亦须防胥吏中饱、冒领滥发’。又见摘要记录,往年或有因核查不力,致使赈粮未入灾民之口,反滋流弊之前例。儿臣……儿臣只是胡思,此次赈济,或可在开仓之外,尤重选派得力干员,严核受灾人户,并明示赈济标准于众,使百姓知晓而胥吏难欺?如此,或能既显皇阿玛天恩浩荡,又使国库粮秣切实用于灾民,不至虚耗。”

他这番话,依旧将姿态放得极低,通篇强调自己是“想起则例”、“胡思”,并将重点放在了“执行层面”的细节问题——如何防止贪污**、提高赈济效率上。这完全符合他“细心”、“严谨”的人设,且完美避开了关于“是否该赈济”、“赈济多少”这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宏观决策问题。

他提出的“严核人户”、“明示标准”虽然具体,却并非他独创,而是则例中本就强调的精神,他只是将其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来而已。

殿内安静了一瞬。

几位大臣有些讶异地看向这位一向沉默寡言的三阿哥。他们没想到他能说出如此切中要害且务实的话。

乾隆的目光也落在永璋身上,停留了片刻。他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问道:“则例读得倒熟。依你之见,如何‘严核’?如何‘防胥吏中饱’?”

这已是直接的考较!

永璋心中紧张,但面上依旧镇定,依着则例里的框架和自己的想法,谨慎答道:“儿臣浅见,或可令地方官与钦差协同,抽样核查受灾村庄,并不定期巡视粥厂粮站;发放赈粮时,或可采用联票、公示等法,令邻里互相监督,减少冒领。皆是则例中提及之旧法,儿臣……儿臣只是复述,并无新意。”他再次将功劳推给则例。

乾隆听完,未置可否,只是转向几位大臣:“你们觉得呢?”

一位大臣拱手道:“皇上,三阿哥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举。赈济之事,最难便在落实。严核公示,虽不能完全杜绝弊端,确能有效减少损耗,使皇恩真正泽被灾黎。”

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永璋提出的虽然是常规方法,但在皇帝询问皇子意见的场合下,由他如此清晰有条理地提出,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乾隆这才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对永璋道:“嗯,读书能知所用,还算踏实。下去吧。”

“是,谢皇阿玛教诲。”永璋强压着激动,退回原位,手心已全是汗。

这次短暂的奏对,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奖赏。但永璋知道,他收获的东西远比赏赐更重要。

他在皇阿玛和几位重臣面前,再次强化了“细心务实”、“熟知规章”的形象。他甚至隐约感觉到,皇阿玛看他的眼神,似乎比之前少了几分淡漠,多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审视和考量?

数日后,关于直隶赈济的旨意下发,其中特意强调了“着该督抚严饬所属,实心查勘,核明户口,毋任胥吏舞弊冒销”、“发放事宜张榜公布,以昭公允”等条款。

这些措辞,与永璋当日所言,精神高度一致。

消息传到永璋耳中,他独自在书房静坐了很久。

一种微小的、却真实不虚的成就感在他心中涌动。

他所说的话,他所学的知识,竟然真的能够影响到千里之外百姓的生计,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一点。

这种感觉,是前世那个浑噩等死的皇子从未体验过的。

他仿佛真的触摸到了“格物致知”的一丝真意——并非为了虚无的清谈,而是为了切实地理解并改善这个世界的运行。

同时,他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舒妃送他则例的深意。她给予他的,不是风花雪月的安慰,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安身立命、甚至影响现实的力量。

前路依旧漫长,危机四伏。

但永璋心中的信念却越发坚定。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挣扎。

他开始隐约看到,在这深宫之中,或许还存在另一种活法——一种更有价值、更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活法。

微光虽弱,已在黑暗中渐次明亮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