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我换了顶头上司 > 第11章 第10章 陈年旧事

重生之我换了顶头上司 第11章 第10章 陈年旧事

作者:水月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3:52 来源:文学城

越朝自立国以来,历代君王都极为重视皇家子弟的课业。

是以,凡帝子帝女,自4岁开蒙之后,便需要定期入养心殿,像朝臣汇报要事一般向皇帝陈述近日所学。

这项规矩繁琐了些,却是时时提醒皇室子女勤勉,也使帝王对其子嗣的心性才识有了最直接的把握。

嘉宁帝在位已有数十载,但其后宫简单稳定,子嗣并不算多——如今,宫中仅有两位公主、三位皇子而已。

二皇子宋尘,乃当朝最得宠的兰贵妃所出。

其幼而聪慧睿明、性情温和也不失伶俐,容貌更是玉骨明秀,因而颇得嘉宁帝喜爱。

因其机敏不凡,嘉宁帝破格恩准宋尘与皇太子宋澈同入文华殿受帝师教导。

然而,这份帝王的舐犊之情,当真长久牢靠吗?

施洄心下一直很怀疑。

宋尘的母亲兰贵妃,原名札答兰——在步汗语中,札答兰的意思是,草原之心孕育的珍珠。

彼时,步汗部在越朝的攻打之下节节败退,正值盛年的老镇北侯一路逼至王城脚下,只得将自己的土地与人质。

札答兰,步汗族最得宠的公主,也作为部落投诚的“贡品”,被送入越朝的宫阙之中。

初入宫时,这位被草原养得桀骜不驯的美人,纵然一进宫便被册封贵妃,也并不愿委身已入暮年的嘉宁帝。

嘉宁帝本打算徐徐图之,没想到一日宫中酒宴之后,这美人对嘉宁帝的态度竟彻底转变,从此得温婉依人,举止体贴。

没过多久,兰贵妃便有了身孕,这一孕直接为嘉宁帝诞下了第二个儿子。

从此母凭子贵,母子二人俱盛宠至今。

宋尘虽与嘉宁帝的长相迥异,但毕竟继承了母亲的异族容貌,加上,兰贵妃与母族亲近,在维系边疆安定方面屡有裨益,旁人纵使有意为难,嘉宁帝也从未有过什么起疑的举动。

直到一次宫宴之中,年仅两岁的宋尘竟在满朝文武面前,突然抬头咯咯笑了出来。

本是憨态可掬的幼儿举动,可谁也没想到,下一秒,他竟对着宫梁脱口唤出两声:“帕帕!”

兰贵妃虽急急捂住了宋尘的嘴,嘉宁帝却已听得真切——作为皇帝,他学过一些步汗语,知道并非孩童无意义的叫喊,而是步汗语中的“爸爸”。

而更可疑的是,嘉宁帝一向治下严苛,对异族文化管控更是严格,就连兰贵妃都不被允许在宫中说步汗语,那只会牙牙学语的稚子,又是从哪里习得,又为什么对着屋顶说出呢?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外人不可知,施洄更不可能知晓。

但是他们都知道,帝王心思深沉,估计宴会场合,当下并未发作。

可那次宫宴,是嘉宁帝为招待前来朝拜的步汗使者所设,大臣自然齐聚欢庆。

宴席之上不乏有对步汗语略知一二之人,但见圣颜骤变,皆噤若寒蝉,不敢声张。

后来,京中竟开始流传起一些猜想——皇上就在上首,二皇子却对着屋顶叫了父亲,还是异乡话,这怎么想怎么都让人觉得诡异非常啊。

毕竟涉及皇家,一时间众人也不敢妄言,只盯紧宫中风向。

眼见着贵妃依旧盛宠不衰,二皇子更是破例能与太子同堂受学,这些没边儿的流言自然是随着时间消散了个干净。

那皇帝呢?嘉宁帝那样疑心深重的人,他的疑心,消散了吗?

在施洄看来,嘉宁帝必然有自己的揣度。

不然,这么些年,为何太子在十二岁就已经拿到的批红权,宋尘至今仍未获得?

虽说宋尘才加冠不久,但他各项能力之出众是朝堂上下有目共睹的,近些年来更是积极进取,未敢懈怠,为何嘉宁帝迟迟拖着不让他进内阁?

平日里宠爱与恩赐都是假的,上位者手指缝里漏点便足矣。

可是在庙堂之上,只有权力,才是真正可靠的东西。

帝王施舍的权力,才是他的信任所在,才能代表他的认可。

显而易见,嘉宁帝不觉得宋尘足够配上他的认可。

再看这么多年,宋澈已在“自废前程”的路上越走越远,毫无回心转意的迹象,皇子中可堪大任的又只有二皇子一人,为何皇帝从未真正将传位之念倾向于宋尘,非把太子之位强行安在早已毫无志向的宋澈头上呢?

哪怕是同样授太子课、甚至十五便被赐“景王”之号且赐府,但宋尘却仍像是从未被纳入到“继承大统”的可能性中一般。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值得玩味了。

前世,施洄跟在宋尘身边多年,心中虽无十足把握,但总归是隐隐有一些自己的猜测。

在越朝,对于百姓的教化十分严厉,凡所学皆以经典经史为主,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有关异族文化的教授与渗入的。

能够被提及的,大多只是越朝对步汗征服过程以及一些无伤大雅的习俗了解而已,只有掌权者和边关的战士才会去学习异族的语言。

然而,宋尘并非只会那一句惊动众人的:“帕帕”——他不仅能听说步汗语,甚至可笔书草原文字。

施洄能确定,他绝非得帝令而正式习得步汗语,因为他从未在旁人面前显露此能,显见自知隐秘。

若非偶然偷听到宋尘与人联络,施洄断不会知晓。

而嘉宁帝对此,当真毫不知情吗?

如果真的不知晓、不怀疑,那他为何迟迟不愿放权于宋尘?

只是这些事情,她现在还无法向宋澈直言告知,她现在能利用和迎合的,不过是宋澈心中已有的,并且相当在意的一些纠结和揣测。

譬如,青阳李氏的覆灭。

宋澈自幼便与外家之间来往密切,感情也很深厚——按照纪尚仁的说法,年少时宋澈甚至更倚重舅父李东序,而非嘉宁帝。

而那个时候,太子与皇后的母子情谊也极为笃挚。

众臣联名上疏青阳李氏一族九等重罪之时,宋澈更是冒着触怒天威的风险为之求情,只可惜少年太子的分量太轻,母族的罪孽又太重,皇帝不责罚太子与皇后已是格外开恩了。

圣意已决,于事无补。

只是,针对李氏的围剿清算太过周密、细致了,细致得有些不同寻常——就连只是听纪尚仁简单复盘的施洄,都一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对。

人人心中都含着一样的默契,那一连串全面且致命的罪证背后,或许正暗藏着最高掌权者的默许与支持的。

那场滔天的君王震怒,或许是蓄谋已久的雷霆之势。

宋澈的政识远在施洄之上,施洄能意识到的事情,他又怎会毫无察觉?

他一定也想得到,他一定是有所怨的。

青阳李氏倒台不久,宋澈的心境发生剧变,不仅与皇后的母子情分急转直下,在自请离开朝堂之后,更是有意远离避开宫中所有事务。

除却按例与皇上请安之外,他几乎不会在嘉宁帝面前晃荡。

施洄虽然知道,令宋澈彻底灰心至此的原因一定远不止此,但青阳李氏的覆亡,一定是他信念崩塌的重要一环。

她不信宋澈私下没有偷偷追查过,只要稍微深究挖掘一番,他定然会发现,这一场灭门之罪来临的第一道阀门,是由那年刚满十一的宋尘打开的。

元泰九年,二皇子在汇报功课时,恰好撞见了嘉宁帝在批阅江南传来的急报。

彼时,朝野上下正人人自危——江南连天的大雨砸下来,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而那每年花费数百万辆白银修缮的三个关键堤坝,经在第一场雨中就相继溃决。

消息传到京中,天颜大怒,彻查之下,竟牵出的一起空前绝后的、由青阳李氏牵头、涉及数百位朝廷命官的贪墨案。

这份急报中,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证据——一封由京中发往江南的密信,上面赫然加盖着青阳李氏的那枚家族秘印。

这枚秘印,乃是越朝先祖特赐,其效力只在帝王御玺之下。

而今天下安定,其能用之处极少,因此朝中知晓此印记的人少之又少。

被这秘印加盖过的消息,更是骇人听闻——为了掩盖贪赃之事,青阳家主竟直接对江南知府下达了挪用海上军款的指令。

一时间,嘉宁帝勃然大怒。

而就站在一旁的宋尘竟然指着这枚,他不应该认识的秘印脱口而道:“这个印记,我在尹伯伯府上见过。”

他口中的尹伯伯,正是当初在朝堂之上与李氏素来势同水火的右臣之首。

此言一出,帝王的疑心彻底被点燃。

细查下去,竟发现这两个表面在朝堂之上对立的两方,在暗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隐秘勾连。

贪墨可能还有转圜的余地,但若是结党营私,那便真的触及到了帝王逆鳞了。

而其间不足为外人道的意图与盘算,又哪里经得起人敢细细琢磨?

当年的施洄,只有十二岁。

宋尘只比施洄大上一岁,那一年,他才满十三。

少年的“无心”一语,竟真的敲动了灭门之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