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夫郎你好香 >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重生之夫郎你好香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作者:疯十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25:55 来源:文学城

村里最不缺胆子大,又爱看稀奇的人。

平日做完了活,没事干,聚在村口唠嗑打摸,一件事翻来倒去说到腻。

说话的人眉飞色舞,说到兴起处比划演示,恨不得架起台子,上去演绎重现。

语调也是一波三折,哪怕他也是从别处听来的,但说的话里情绪充沛,活似人在现场亲眼所见。

围着他的人,听他先是说海怪上岸,哗啦一声,齐齐后仰害怕。

接着又听是尊石像,嗐,这乌龙闹得,嘴口又是一松。

不到一刻钟的场面,听得心脏来回跳。

这么刺激的事情,可惜没能亲自经历。

“那石像还在河滩边不。”有人耐不住了,急道。

“还在呢,那石像重得很,没人能弄上来。”

那还说什么,一起看看去。

不出半天,十里八村的人,就全哄到沧口村,赶来看稀奇玩意儿。

其中也有村里族老、乡绅,读了点儿书,比村里人见识广,都是各村有威望的老者,能拿主意的那类。

“族老,这里数你年纪最大,看的东西也多,你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吗,我瞧着不像老虎,不像牛的,羊也不像。”

村中的年轻小伙好奇,石像雕的是个有毛的动物,上头卷曲的毛发细细密密,跟真的一样。

小伙想伸手摸又有些害怕,也不知道摸上去,是硬的还是软的。

几位族老和乡绅互相望了一眼,眼神对碰间含糊道,“我活了这么多年,长这样的毛虫,还是第一次见,待我回去查查典籍,说不准能查到这是何物。”

话虽这么说,实则心中已有主意,隐晦地和其余几位乡绅族老行了个眉眼官司,后者回以眼神答复。

那人接收到对方意思,心下了然,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即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

沧口村凡是能拿主意的人全聚集在家庙里,把门一关,开始交流想法。

都是胡子花白的人了,说起话来还中气十足,七嘴八舌把想到的话全说了。

家庙之中热闹了好一会,接着就是一静,没人再开口。

放着祖宗牌位的香案前,坐的沧桑老者不说话。

在场众人中他的辈分最高,大家都等他拿主意。

一时之间,目光全汇集在他身上。

他捻了捻胡子,又等了许久,直到再也等不到其他意见,遂拍板决定。

“那是麒麟,是祥瑞,我们要上报县衙,给朝廷报喜。”

麒麟谁也没见过,管他是不是,先说它是祥瑞再说。

要是县老爷当真了,少不得他们的好处。

若是县老爷不管,那他们村里出了祥瑞,在十里八村的地儿也是个美谈。

突然来那么一个大物件,好的坏的总得沾一个。

坏是不可能是坏的,谁主动去沾坏的谁傻。

那就只能是好的,好的方面的万金油,就是祥瑞了。

石头又不能开口说话,说它是那它就是。

是祥瑞就得上交。

第二日,全村总动员。

村里进过学塾,读过几本圣贤书的乡绅族老们信奉的是,天人相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那一套,能给个不明不白的怪物定成祥瑞,也能给他再加点氛围。

祥瑞么,好事,好事不嫌排场大。

做戏做足,村里特地去请了个名气大的巫祝,搭台子做仪式。

麒麟是神兽,那是神仙显灵,凡人动它得念个咒什么的。

至于巫祝具体做什么仪式,钱到位一切好说,跳点祝福的大神就行了,再玄道的也不碰,主打一个气氛,不讲对不对口。

戏台子高高架起,人手齐备,该有的场面有了。

气氛架在这了,还能咋地,撸起袖子就是干。

把村里的年轻壮劳力全叫到一块,人多力量大,先把东西拉拔上岸。

年轻小伙赤膊上阵,把绳子往石像上一套,绕个十来圈,把石像五花大绑。

别管这样做,是不是对神兽欠缺了点敬意,这么绑省力。

它都神兽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神兽心里能纳海。

相信神兽会理解的。

再不理解,那后头不是还有巫祝顶着么。

怕啥。

汉子们扯着缠在神兽脖子上的粗麻绳,使出吃奶的劲往岸上拖拽。

他们拉惯了渔网,什么大鱼没见过,但拖这么重的石头还是头一回,各个涨红了脸,臂上肌肉凸起,脖颈和脑门上的青筋虬结。

巫祝助威,村民呐喊。

机灵的小摊小贩,一早就嗅到了商机,在跳大神的戏台子下摆摊,招呼村民买东西。

人越聚越多,村里人见状,也把自家地里种的菜,山里采的野果菌子一道拿出来卖。

吃的喝的,符箓摆件、算命杂耍……

年节庙会要有的一样不差。

俨然一个小节庆。

也就是这时,彦博远等人撞上来了。

节庆再热闹,也是在村里的河滩边,条件有限。

突然来一艘大船,还是没见过的样式,不禁好奇这是打哪来的。

众人停下手头的事,一齐看向立在船头的彦博远。

一个个目光充满好奇。

好大的船,好俊的公子。

打眼一瞧就知道他是领头的,不看他看谁。

正欲下船的彦博远:“……”

彦博远什么场面没见过,半点没受影响,始终保持八风不动,从容下船。

越过泡在水里的干活汉子们。

刚还在船上,先看到的是那群拉石像的赤膊汉子。

现在看到里头还有摆摊货郎等,彦博远的心是彻底放下了。

打击非法祭祀是为了防止人祭,那场景参与的人一般没这么高兴。

那种呲着大牙,笑得没心没肺的高兴。

村长一激灵,村民们不认识官船,他认识啊。

见为首之人衣着华贵,通身气派,不怒自威,应当就是主事的官老爷了。

村长赶忙让巫祝停了歌舞,拉绳子、拽石像的队伍也停了。

村长上前躬身作揖。

战战兢兢,却又难掩欣喜地道:“我是沧口村的村长,大人可是听到了关于祥瑞的消息,来这取祥瑞的?”

“……大人还需在旁等等,祥瑞正陷在河岸淤泥之中,待村里汉子们将它拉上来。”

彦博远听他起了个话头,就明白了来龙去脉。

村长把他当成了当地官府的人了。

彦博远没作解释,继续听他说完。

适才在拉石像的汉子们见村长领着官老爷往这边走,纷纷避让。

“祥瑞旁边都是淤泥,大人小心些。”

村长没说让彦博远别过去的话,现在村里急需一个当官的出面,给祥瑞盖棺论定,给村里图谋好处。

沧口村紧挨着大河,兴源洪水泛滥,他这地儿三五年就要淹一次,穷啊,穷得吃不饱饭,想迁都没法子迁,留下的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的泥腿子。

村长见彦博远不避河道脏污,直接撩了下摆就往水里淌。

心下暗想,此事看来已成了大半,瞧把官老爷激动的。

而跟着彦博远一块从船上下来的几个下属见他下了河滩,也要一并下去,讲究些的在挽裤腿,欲淌水靠近石像。

彦博远摆手,让他们不用沾了衣裳。

他自己去看看就行。

但上峰都下水了,他们又哪里肯干站着。

于是众人就这么看着一群疑似官老爷的人物淌过滩涂,到了石像旁。

离他们最近的赤膊汉子们屏息凝神,期待见多识广的老爷们说出点儿刺激话。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麒麟真长这样?真是天降祥瑞?

而在众目期待下的彦博远,绕到石像后方直接把手插入了淤泥中。

半个手臂都陷进去了。

“大人?”旁边人惊呼出声。

看石像就看石像,咋还动手了。

那底下多脏啊。

彦博远空出的另一只手摆了摆,没解释。

直到摸到一个明显凹凸纹路后,心中一沉。

“这是镇墓石兽,并非祥瑞。”

人群哗然。

村长立时汗如雨下。

这事儿闹的,还怪尴尬的。

村长呵呵干笑了两声,试图蒙混过关。

村民见识有限,这点乌龙情有可原。

彦博远不管众人心中如何想。

从出了府县码头起,就一直在心中盘绕的,将忘未忘的感觉找到了缘由。

他还真忘记了一个很要命的事情。

“千年前的古墓被江河淹没,又在河底变化的激流下冲塌,被洪流裹挟着,重见了天日,这石像又重又大,不是普通水流能冲上来的。”

“洪水来前河底的泥沙会被水流搅动掀起,这尊石像想来是和泥沙一块上来的。”

彦博远向四周村民解释起石像的来历,高深的话不说,怎么简单怎么来,让百姓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就行,重点强调底下水流汹涌,可能要发大水。

这东西为上古时期镇墓所用,石像尾巴不显眼处刻有古文,表示替谁守门。

年代久远,别说是村民了,就是朝里的大人们,也少有认识的。

前世还真让他们给报到皇帝面前了。

还是一位世家出身的老臣认出。

最后草草收场。

重要的倒不是石像,重要的是古墓被洪流冲塌,看门的都被冲上岸了,可见底下潮水汹涌。

当时众人的注意力全在祥瑞上面,洪水来前还在欢庆。

导致最后死伤惨重。

彦博远暗恼,他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

纸张记录容易被人发现,是以他没把前世所知全写下,这就出了弊端。

人一忙,心神不集中就容易有疏漏。

好在事儿还没发生,尚有挽救余地。

确定石像同前世所知为同一个,彦博远介绍完后,又立马向村长及其他几位村民问询。

“村里可有收到洪期避险的通知。”

兴源水利工程少,但最基本的水文站还是有的。

在每年六月到八月的暴雨集中期,派有专人观测守涨。

一遇到河水涨幅过大,就会向各处传递汛情。

兴源采用的是羊报的方式,河水水位超过一定界线时,就由报汛人坐羊舟往下游投掷水签报信。

“今年雨期来得晚,朝廷还未派人来说要发大水。”

村长说完,另几个汉子配合村长的话,一致摇头。

彦博远眸光一沉,问河水涨了多少。

村里没人具体观察这个,只能说个模糊大概。

临摹两可的话,显然不能当作证据证明。

疏散百姓要县衙出面。

彦博远没越俎代庖,免得越权办事让知县心里不痛快,之后再使绊子妨碍抢险救灾。

他没立即疏散人群,再者他也没人手去疏散。

又细细嘱咐村民,安抚人回去收拾好吃食,去附近高地避险,等县里来人通知,是否要去更高处,或是其他要注意的事情,总之先做好发大水的准备。

着重强调了此次洪水可能比以往更大。

有那么一大尊石像杵在那,彦博远这话可信度很高。

再者兴源洪水频发,村里老人都有经验,有彦博远一点,结合经验,这事八.九不离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人群当即四散,回家收拾东西准备逃命。

东沟县县衙内,知县老爷正和师爷说着御史大人离开后的舒坦日子,就被衙役传来的话吓得喉管一噎。

“这这这,他怎么又回来了。”

东沟知县来回踱步,心中惶惶。

他别是被御史抓到了小辫子,特地折返来收拾他。

“师爷你说他是为何回来,巡查不是都结束了么。”

还是师爷沉稳,“大人莫慌,他没有上奏弹劾而是亲自前来,想来不是冲着大人您来的,就算我们有什么把柄落在他手里,那也还有回旋余地,看看他想干什么,要钱给钱,先把人稳住再说。”

这边师爷还在出谋划策,那头彦博远已雷厉风行地带着人冲进了县衙。

“施大人在就好。”

彦博远声线低沉,内含千斤重钧。

知县内心胆怯,这来者不善啊。

知县赶忙上前作揖,“下官见过大人,听闻大人今日启程返京,下官政务缠身未曾远送,还望大人谅解一二,现今折返,不知大人可是有何要事遗漏?”

他擦擦虚汗,试探地提问。

彦博远不和他打太极,也没工夫和他绕弯子,直截了当,把事情给他说清楚了。

让他把此地以往的水利制表翻出来,又叫人传水利司的人来问话,让他们给出个具体的数据。

知县心中嫌彦博远多管闲事,但面上不显。

这事御史大人爱揽便揽去,反正东沟县没水利工程,最近的水文站也不归他管。

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他上下嘴皮子碰碰,吩咐人翻点资料,传唤个把人的事儿。

费得那点口水,多喝两口茶就行了。

知县想明白后,挥斥属下:“没听到御史大人吩咐的吗,还不快去。”

知县不发话他们哪敢去啊,衙役心里嘀咕了一句,领命去办事。

秦师爷追上去,补了两句具体事宜,态度和缓,听得衙役心中宽慰,要说还是师爷为人和善,体恤他们,哪像那知县,肚里没点墨,光顾着吆五喝六。

府衙衙役表面因他官老爷的身份不敢如何,背地里可劲编排,敷衍了事。

全赖师爷维护,没让这些小鬼难缠。

秦师爷吩咐完差役,又回到知县身边。

他得看着点,留知县一人对上御史,他不放心,万一知县一时语笨,说了不该说的话,他悔得拍大腿都来不及。

知县使唤完底下人,又变了副和蔼面孔,殷勤招呼彦博远。

“大人爱民如子,为着汛期水患来回奔波勤劳,快快请坐,喝点茶水点心,歇歇脚。”

歇息完赶紧离开东沟县,要去找谁去找谁,他就一小知县,伺候不来这尊大佛。

彦博远低头,瞥向矮自己一截的知县。

知县窥到他黑沉的视线,心中凉风嗖嗖。

不用想都知道他的顾虑。

乌纱帽得来不易,可不得小心护着,这不想担责,那不想沾的。

洪水事项涉及广,只一个知县没权限,不敢乱来,万一引得民间骚乱,他担不起。

上头没下来具体命令之前,他是丝毫不想做工。

但人命关天的事情,哪容他推三阻四。

“连日暴雨,河水涨位异常,洪水随时可能来,本官之后也会去府衙沟通知府,具体缘由也会呈奏陛下,你现在不去让百姓避难,把本该避免的损伤避免,”

见知县有敷衍迹象,彦博远敛下神色,当即训斥:“水位上涨不是小事,你在这儿当了这么多年的知县,我说的严重性你最是明白,有道是防患于未然,更何况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洪水即将到来,岂能容你疏忽,罔顾治下那么多百姓的命,这责任你头上的乌纱帽担得起吗?你的项上人头担得起吗?”

彦博远最后总结道:“大人你不是第一天当官了,具体会发生什么,你是清楚的。”

别管乌纱帽了,先管项上人头吧。

秦师爷在一旁看得焦心,恨不得替知县下决断。

东沟知县是捐的官,没甚能耐,平日全靠师爷拿主意。

彦博远现在还未卸任,便还是巡按御史,有直达天听之能。

知县当即惊得腿肚子打颤,连连讨饶:“是下官糊涂,下官立即去办。”

御史有特权,现在听他的去做,之后洪水没来,他也能把锅甩出去。

“下官这就派人,不,下官亲自去疏散百姓,还望御史大人快些去府衙,知会府尊大人,给下官补上一道令。”

彦博远和缓了语气,点头答应。

话毕,一旁焦心等待的师爷立马跳出来,振臂一挥,带人去通知百姓。

兴源的避水经验多,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案。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彦博远不准备插手。

确定知县去疏散百姓了,他也依言去兴源府,找知府沟通。

在往知府衙门的途中,彦博远再一次将目光注入掌心香囊上,沉思良久。

前世奏报上的寥寥几句,与今世巡视途中见到的每一亩田,每一个百姓,他还能想起在堤坝上,在夫郎面前许下的诺言。

彦博远终是下了决定。

四府并非一条心,各有各的决断,各有各的考量,但他不许他们为了那些蝇营狗苟,而将万民的性命当个数字,当个随时能填补上的账目。

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得留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