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夫郎你好香 >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重生之夫郎你好香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作者:疯十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25:55 来源:文学城

最热闹的饭点过去,食肆的客人陆续离开,店里的伙计把棚子下的桌椅板凳收回。

下一个高峰是晚食的时候,大多数在外做工的人晚食会选择回家吃,客人就以走街串巷的小贩为主,铺面里的桌椅就够用了。

食肆刚开业不久,陶安竹在这边镇场子主理,云渝得空会过来搭把手。

店中零星坐着几位客人,吃着酒。

门口进来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一身石青色布棉长裙,衣裙洗得有些泛白,头上簪着三根木簪,面色红润。

“客官您里面请,客官您要吃些什么?我们这里有炒菜也有面食、馄饨……”

老妇人没有先回答小二的招待,而是打量起食肆。

小二见惯不怪,客人对环境挑剔,对菜单挑剔的事情时有发生。

店中刚送走热闹的人潮,后厨的饭菜香味还没有散去,老妇人轻嗅空气中的饭菜味,态度和气,“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找你们掌柜的。”

陶安竹和云渝对视一眼,没因那身素朴的衣裳,而轻视对方。

“我是这儿的掌柜,婶子快坐。”

陶安竹从账台后出来,将小二身上搭着的抹布拿下,亲自擦了遍凳子,请妇人入座,倒了一碗茶水。

妇人咕嘟两口喝完,没卖关子:“我家小儿考过了童生,要办个谢师宴,酒楼厨子我家请不起,就想找个食肆承接,闻到你这头饭菜味香,就进来问问掌柜的接不接席面。”

这事儿他们还真第一回碰见,陶安竹有些激动,“接,当然接,婶子稍坐,我去拿纸墨算盘来。”

“好。”妇人的视线随着陶安竹,见他到了账台和一夫郎说了几句,那夫郎拿着纸墨,两人并肩过来。

“这是二掌柜。”陶安竹给妇人介绍。

妇人与云渝见好。

云渝抹把算盘珠子,“婶子要摆几桌酒。”

“家里亲戚多,光亲戚就有十桌,孩子书院里不光要请夫子,还有几个交好的同窗……总共要有个十五六桌,每桌预备上四道大荤,八个配菜,茶担另请……”

宴席流行缝四扣八,双数讨吉利。鸡、鸭、鹅、猪蹄髈四个大荤配上另八个辅菜,甜汤饭汤另算。

茶担则是出租碗筷的人,桌椅板凳也有,但更多的是去亲戚邻里人家借。

酒楼接席面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酒楼办酒席,另一种是厨子去主家掌勺。

食肆这边地方小,加上外面摊子就八桌,明显办不了妇人家的席面,就只能让厨子出去掌勺。

杂七杂八的物件归整麻烦,食肆这头也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碗筷,妇人请了茶担是最好的。

陶安竹和妇人一问一答,将事项对完,云渝记菜色的笔同步停下,一点不差把要准备的东西写下。

食肆采买食材都是陶安竹经手,市面上菜价门清,接过云渝递来的菜单子接着算价钱。

算盘打得飞快,没一会儿将成本算出,陶安竹没直接记在纸上,把想赚的钱加上后,给妇人报价。

食肆里卖的菜品,诸如炒鸡、炒鹅肉等荤菜,也不过十五文钱一份,酒席上量大,陶安竹给了个实惠价,总共算下来一桌子菜色一百五十文钱,十六桌便是两千四百文。

这是全包在内的最终价格,妇人去问过酒楼,那头报价三千往上,食肆这边确实便宜许多。

妇人满意,不再饶价,当即拍板定下。

生意做得痛快,云渝不忘推销自家的糕点,“婶子喜饼可有定下,我家也做糕点生意,您这在定席面,喜饼还可以给您一个折扣,我让一成利,给您添个喜如何?”

可巧,妇人还真没定下喜饼。

喜饼这东西,是个喜庆日子就得用上,讲究的人家会去糕点铺子定花样,实惠些的,则是自家发馒头做,做完后拿红纸泡水,用筷子蘸了,点在馒头中间,图个吉利。

妇人原本想着自己做,听到有优惠就问了下价钱,糯米喜糕的价钱和自己做的没差多少,自己还得费工夫,当即点头,将喜饼也一并捎上。

一下子两边铺子都有了进账,云渝、陶安竹笑容满面地送客。

妇人一并将两桩事解决,心头也高兴。

双方都很满意,皆大欢喜。

妇人给他们起了个好头,陶安竹来了灵感,把食肆和糕点打包售卖,在客人之间宣传,还真有人上门问,陆续接了几单子席面。

食肆就一个厨子,接了席面外出,铺子就得歇业,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儿,于是又开始打听招工,给厨子寻摸了个小徒弟。

糕点铺子那边,也寻到了两个靠谱的后厨长工。

云渝和陶安竹也终于能喘口气,不用做繁重的体力活。

这学期开始,书院经常办诗会,仿佛要把前几年的份额全部补齐,不过有第一次碰到野猪和老虎的关系,书院不敢让学子进山,连带着书院附近的围栏都加固了一回,诗会上再有关于骑射的部分,就和平日上课一样,干站着射靶子,无趣得很。

书院密集办诗会,学子们诗词频出,书院和当地书铺有合作,书院将学子做的诗词整理售出,里头加了山长和夫子们的评语,诗集销量颇好,书生们的才名传到了隔壁几个府县,连带着山长也在同僚面前长脸。

彦博远靠着自身才学,名气迅速攀升,在周遭的文人圈子里杀红了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连带着家里的两间平民铺子,也出了名。

彦博远给夫郎招揽生意,亲自写了牌匾和菜单牌,写诗作赋还画画。

一边是给普通走夫看的馆阁体,一边又是游龙走蛇的书法大作。

菜单牌子分挂在两堵墙上,互不影响,旁边还生动地画出菜品模样。

书生学子好奇彦博远的墨迹,直接去铺子里头就能看到,就是字的内容和他的墨宝有些违和——全是菜名,还是打眼一瞧,就能想象到菜长什么样的菜名,诸如大葱炒猪腰、红烧猪大肠、油煸猪杂饭等。

众文人:“……”

夸还是要夸的,谁叫人是真有本事,于是劳工贩夫在吃饭的时候,还能瞧一出热闹。

一群平日鼻孔朝天,头戴儒巾的书生老爷们,围在龙飞凤舞的菜单墙前,大夸特夸。

有特地冲彦博远来的书生,便也有家境不好的穷文人。

食肆和糕点铺子价格实惠,囊中羞涩的文人不好意思去寻常摊子吃十文钱一顿的饭,但好意思去食肆点个十文钱的素食。

这是彦秀才夫郎开的,那不就是彦秀才的,去秀才铺子吃饭不磕碜。

至于被忽视的另一个掌柜陶安竹。

谁会嫌钱多,彦博远名声好用,能赚钱,陶安竹又不是傻的,偷乐还来不及呢,在家数银子,数得嘴角难压。

日升月落数次,不久就到了大雪纷飞的季节,雪融化水,春芽从骨朵长成了翠绿嫩叶,院中的桂花再次盛开,一晃眼,就到了秋闱的时节。

乡试要去府城考。

从兴宁县出发,到安平府府城,单程要五日。

书院有统一去府城的队伍,但会卡着秋闱最后一日到。

彦博远不随书院的队伍,他准备提前去府城。

整个安平府的考生共同在府城聚集,到处人满为患,客房紧张,靠近贡院的客栈和宅子更是千金难求,为了不至于落到睡大街,彦博远特意提前八日启程,最好能租到一处离贡院近些的房舍。

彦博远把打算告诉何生和向文柏。

何生拍胸脯:“不用担心住处,我祖爷爷就在府城,知道我要参加乡试,一早准备好了住所,我和家中提过你们,祖爷爷便将你们也算了进去,到时候你们和我住一块儿。”

这便是意外之喜。

住处有了着落,何生、彦博远等人一合计,决定一起提前过去适应环境,踩踩去贡院的点。

摸清楚路线吃住,心态稳了,进考场不慌。

云渝提出随行,前头铺子经过一年的经营,已经不需要云渝时时看顾。

乡试一共三场,从八月初八考到八月十五中秋。

加上路上来回的时间,至少有二十天见不到对方,原先在书院的时候,还能十天回趟家,这一下去一个月,云渝舍不下。

府城人生地不熟,彦博远备考的同时还要兼顾日常吃用,万一吃坏肚子累到了人,哭都来不及,为着他能以十分的状态进入考场,云渝更是要去。

至于何生那边,以何生的臭成绩,没了夫郎在旁边拎耳朵,指定要完,不至于落榜,那也是吊车尾的成绩。

何笙尧也不放心。

云渝和何笙尧一对头,一合计,于是就成了两对夫夫带着一个光棍向文柏。

正好两驾马车。

向文柏没老婆不需要马车,他骑马。

彦博远和云渝夫夫二人,在马车里黏黏糊糊,不舍得下车。

何生则是想下马车,但被夫郎逮着,摁在马车里看书抱佛脚。

一边愁云惨淡,一边冒着粉色泡泡。

“……”向文柏杵在两辆马车中间,摸不准这是成婚好,还是不成婚好。

书院在众学子赶考前每人发了面小旗子,表明赶考身份,可以走官道,把小旗子放在显眼处,真正意义上的保平安。

一路上没出意外,顺利到达安平府府城,离乡试还有几日,城门口已经聚起一长排要进城的书生,官兵正在查验放行。

彦博远将自己的身贴和浮票给检查官兵查验:“在下是兴宁县学子,来此参加乡试,车内是在下夫郎。”

身贴表明身份,浮票上是参加乡试的信息,比如彦博远是以秀才的功名参与乡试,除此之外还有监生这类。

近日进城学子多,保不齐里面就有未来的官老爷,城门守卫对这群读书人态度良好,得知马车里坐的是夫郎,没掀马车帘子就放行了。

丝绸素有软黄金之称,何家掌握醴朝三大丝绸之一的安南锦,财力丰厚,为孙辈备下的宅子极大。

受商籍规制限制,院子纵深不过三进大小,但旁边两头没规定,打个擦边球,宅院连宅院,小半个巷子都是何家的,这还只是何家一处闲置的宅院。

云渝和彦博远由一貌美丫鬟领着,廊亭曲折弯绕,假山清池样样不缺,云渝听丫鬟介绍宅子,走走停停,都快要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在何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