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嫡妻为男 > 第6章 取舍

重生之嫡妻为男 第6章 取舍

作者:魏先森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7-09 20:18:54 来源:文学城

跪在母亲灵前,安韶华心内何其痛苦凄惶!

犹记得幼时,总是喜欢埋头母亲膝上,撒欢耍赖听母亲唱歌。母亲的奶娘是沧州人,母亲唱起儿歌就总有股沧州味儿。“孩儿他娘,你别慌,看看你家小子儿泪汪汪……”

那时候,每日清晨,便能听到父亲在在院中教导哥哥习武。安家也是将门,虽然不像安国公顾家那样显赫,却也掌握京畿守卫。

相比戍边的顾家,安家更简在帝心。

可那是父亲却不教自己习武,只说华儿太小,待长大了再学。

晚上睡前,安韶华总是要问母亲,是不是明天就要长大了?母亲总会笑着点点安韶华的额头,说“睡吧!净瞎想。明儿母亲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桂花糖糕。”

后来,被送进宫当伴读。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宫外递进来的东西,他最盼着的,还是那桂花糖糕。那是娘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

寒夜中,有两个灵棚。有个男人,跪在其中一个灵棚前,看着另一边的棺材,咬牙切齿地哼着一首谁都听不懂的歌谣。

“孩儿他娘,你别慌,看看你家小子儿泪汪汪……哼……嗯……”

次日,刮大风。众人这才发现,巷口那棵大槐树,前几日还绿油油的,今日这风一吹,经黄叶满地。被风一卷,满目凄凉。

这个槐树边的巷子走进去,第三家就是安家。周围的人都知道,安家最近大约是犯了什么忌讳,接连去了一大一小两口人。小院子里连搭灵棚的地方都不够了,那诵经的法师啊,给这边诵完一个又转向另一边。唉……你们是没见,那安老爷,从前那是多精神的一个人啊,这才几日,整个人都不大机灵了。

被人谈论的安韶华歪在母亲灵前,瞪着眼,咬着牙,发着烧,直烧得他双目火红,喉咙生疼,心里一片冰凉。这是第几日了?不记得。自打景和去了,除了那两次晕厥,安韶华流不出泪,夜不能寐。

他心里清醒得很,也乱的很。

“父亲,您喝水。”安韶华回头,有那么一瞬间真的觉得自己看到了景和,十一二岁的样子,却看不真切。他死死地盯着景和,却见景和扑向一个白影怀里“娘!娘!你看我父亲怎么了?”

原来是瑾瑃。瑾瑃这几声娘,却像一记重锤,砸在安韶华心上,替安韶华下了决心。人啊,这千里流放,都没有离了娘苦啊!娘……娘!华儿给您磕头了!

离了娘的孩子是苦,但是跟着那样一个狠毒的娘,只怕将来会害人害己。安家即便是人丁凋落,也不能放任子孙长歪了。

安韶华一头栽在母亲灵前,听到别人手忙脚乱地把自己挪进屋里,听到他们叫了秦大夫,听到……

这白事啊,与其说是给逝者办的,不如说是给活人为自己办的。

虽说按照习俗,按照规矩,按照老话儿说,都是要至亲之人最后送一程。可事实上,一切的安排,都是给活下来的人的。

有些是给外人看的。看阴宅,看寿材,就能知道这家家底如何,传家几代。看往来宾朋,是遣人送了礼还是亲自拜祭,就知道这家家运兴衰。看主人家如何招待来人,看家中子侄待人接物、迎来送往,就知道这家家风家貌。看哭灵、送灵的队伍,就能知道这家人在邻里间人情几何。

对于至亲之人,就那么一桩桩一件件顺着习俗做,搭灵棚、送灵、七七……等所有的流程走一遍,将近两个月。对于很多人来说,最痛苦的日子也就在繁忙中过去了。

等安葬好母亲跟景和,安韶华把自己关到屋子里,不吃不喝。倒不是自罚,就是脑袋里全是空的。仿佛他的魂灵跟着景和下葬了,在那暗无天日的地下长眠。

顾銛来过,安韶华呆呆地看着他,做不出反应。

他想问顾銛,恨不恨他。但是他不敢。

不管顾銛恨不恨他,他恨他自己。

后来顾銛走了,带着景秋离开了吴县。后来的安韶华回想起来十分后怕,顾銛明知道家中放钱的位置,却只带了很少的盘缠。这一路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当时的安韶华却什么都没想,就这样呆坐着,不知道天黑天亮,也不知道冷热,不知道渴,也不知道饿。

等安韶华再醒来,已是深夜。安韶华怔怔地瞪着眼,任泪水横流。

披衣起身,点上油灯。

安韶华面无表情写下了状纸跟休书。

状纸自然是状告阮氏月娥毒杀嫡子。

至于休书,照理说月娥不是正室,打发了就打发了。但她是良籍,且育有三子一女,依律不得随意处置。永安京大多数人家对于后院做错事的姨娘妾室,都是眼不见心不烦,远远打发了也就罢了。确实犯了大事,也不过是发卖。

那些个满口仁义道德的老爷们和动不动就吃斋念佛的太太们,对于从前伺候过自己的女人,即便是把她卖到最下贱的人牙子手里,也不会亲自打杀了的。更不会报官。

可安韶华觉得这是人命官司,必没有打发了发卖了就能了断的说法。必须按照律法上说的来办。多一封休书,不是为了给月娥体面。而是若没有先休了她,只怕会牵连到孩子们。

孩子们还小,只要大人悉心教导,心术不会坏。再者说来,安家如今四散凋零,到了景和这一辈儿,只有……

景和,安韶华想到景和冰冷的身体,仿佛还在自己怀中。

幼时的景和是个小胖子,软软糯糯,说话总有点不利索。喝水,就要说成哈吹。怎么教导都改不过来。

安家人少,所以没有家学。顾家以武传家,也没有。景和四岁的时候,安韶华亲自给他开蒙。那时候见天儿地跟顾銛斗智斗勇。顾銛坚持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学道理,却不该学写字。尤其安韶华还给景和做了一个小沙袋让他吊在腕子上临帖练手劲,顾銛当时都气坏了,扯下沙袋一扬手给扔过了墙,指着安韶华喊,不许虐待他儿子。

天地良心。那些个鸿学大儒且不说,就单说近些年的进士,国子监的学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这样过来的?幼时不吃苦,将来何以一展抱负?

揪揪扯扯,磕磕绊绊,幸而景和自己懂事好学,几年下来,一笔字也拿得出手。

等到景和七岁,安韶华拜托了舅舅,把景和送到谢家的家学。顾銛是个宠溺孩子的,居然每天都要去接。安韶华说了几次,既是去人家家学,就跟着同龄的孩子吃住在一起。别的孩子七八岁就能照顾自己,景和也能。最后是母亲开口,顾銛才歇了天天去接的心思。

现在想来,安韶华才发现,自己对景和的关心都在学业前程上,吃喝拉撒竟从未上心。顾銛这些年在这些细细碎碎的琐事上花费了多少心思,才能把孩子教育地这么好。

也难怪——难怪景和下葬之后,顾銛就带着景秋走了。

他从来不怪顾銛离开,这样一滩烂泥般的家,对于顾銛来说,早已经算不上是家了吧。

安韶华斜倚在窗前,渐渐体力不支,瘫坐到地上。

灯油不继,灯火晃了几下,熄灭了。

夜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恍惚间,安韶华似乎是睡着了,又可能只是迷糊了一下。

等他再醒来,双目刺痛,口不能言。不知身在何处,不知日月寒暑。发烧烧得恍恍惚惚,以为自己大限将至。

后来他才知道,萱娘的亲戚在一处流民聚集的破庙见到了他,彼时他已经失踪了五日之久。等他回了家,治好了病,才从萱娘口中得知,月娥带着几个孩子走了,带走了家中的全部钱财。至于他写好的状纸休书,萱娘一概没有看到。

当时发生了什么,是何人所为简直是再明显不过。若说从前对月娥还有点犹豫,现在只恨自己下手太晚了。

好在萱娘娘家的铺子在宁玉名下,铺子里还有些存银,安韶华才得以医治。

只是动手之人太过狠辣,他的眼睛跟喉咙已经是没法治了。

安韶华半生大起大落都经过,忽得一日变得又瞎又哑,心里郁郁是有的,却不至于从此消沉。他还有萱娘跟宁玉,他要是倒下了,留下孤儿寡母要如何过活?

就那样过了清苦的三年,个中辛酸无处言说。

这三年里,改天换地。

顾銛如今是皇上亲封的神武大将军,景秋……如今叫顾流星。是继承了卫国公府的顾公爷。

好啊,比留在自己身边好。这是顾銛的运道,也是顾家的命数。

他不求有生之年能再见顾銛一面。

不求景秋将来会想起他还有个爹在吴县。

只求顾銛能平安终老,再遇良人。愿景秋宏图大展,子孙繁盛。

………………

这三年来,他身子时好时坏。旧伤难愈,底子也坏了。不久前兵乱,为了不让宁玉被征兵的人带走,他们卖了宅子住在铺子里。安韶华让宁玉娘儿俩睡床,自己坚持睡在地上,哪知着了凉,原以为不打紧,多喝点水捂一捂也就好了。毕竟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哪知道人老了身子这么不经事,竟烧了起来,神志也一阵清醒一阵糊涂。

就好比刚才,他还以为是顾銛救了自己,还幻听,以为自己听到了顾銛的声音。呵呵……真是痴人说梦。

“我会留下几个人,照顾你们的生活。”顾銛的声音听不出喜悲。

顾銛!真的是顾銛!

不知现在顾銛怎样了,三年时光,在他身上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记?不知道顾銛是不是带了景秋来?啊……对,如今不能叫景秋了,要叫顾公爷。

安韶华心口涨的发疼。若是自己能看清,是不是能在顾銛脸上看到怜悯或者快意?无论顾銛现在是什么表情,他真的想再看一眼。

“吴县如今不太平。过段日子,我派人来接你们去永安。至于月娥母子几人,就不要问了。他若是醒了……”顾銛要留下人照顾安韶华一家,其实并不全是为了安韶华。安韶华看不到,顾銛招了招手,来了一个老嬷嬷,怀中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孩。

“这是瑾瑃的儿子,我交由你来抚养,算我给安家留了条血脉。”

顾銛这话是什么意思?

安韶华急了,他呜呜叫着,手在空中乱抓。

月娥死有余辜,但私设刑狱是重罪!顾家眼下固然显赫,但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呢,自古鸟尽弓藏,待得天下大定,难保新君不会翻旧账。这是送上门的大罪啊!不知道顾銛报仇的时候计划是否周密,相关人员知道得多不多,到时候会不会有人反水?

顾銛看到安韶华此刻着急的样子却嗤笑了一声“月娥母子做下的事,不用我说,你也心知肚明。这桩桩件件,虽然不是你的主意,却皆是因你而起,也是在你纵容之下才会变本加厉至如斯田地!”

安韶华心里想说的话太多,却苦于不能说只能写,于是他想要抓住顾銛的手,“告诉”他眼下的局势。但顾銛看到安韶华这副样子,却是心痛难忍,别过脸去。

犹记得当年灼华公子何等风光,桃林中他舞剑安韶华奏琴。等顾銛停下来擦汗的时候,四目相对,两张笑颜。那一眼简直是天地失色。眼前安韶华这又瞎又哑,又病又疯的样子,让顾銛心里所有的怨恨都化成了一腔悲苦。“告辞,你……好自为之。”

说罢,不顾安韶华在这里嗷嗷大喊,也不管安韶华竟然翻下了床,顾銛转身就走了。

安韶华只听到一声门响,紧接着冷风呼呼地灌进来。

顾銛走了。

顾銛又走了。

这次,大约是有生之年,不会再见了。

安韶华觉得自己身子渐渐轻松起来,呼吸时候胸口的闷痛和喉咙火辣辣的刺痛都渐渐离自己远去。安韶华忽然觉得恐慌。这些年,这么多事情都挺过来了。

被罢官的时候没有恐慌;被流放的时候没有恐慌;景和死的时候没有恐慌;母亲离世的时候没有恐慌;一觉醒来,目不能视、被弃荒郊的时候没有恐慌;饥寒交迫、久咳不止、高烧不退都不能让他觉得恐慌。

如今,这一瞬间的轻松舒适居然让他恐慌了。

很快,安韶华明白了。恐慌,是因为他要死了。

从前,顾銛似乎说过“人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儿。”当时的安韶华对这种论调似乎颇为不以为意,如今他却明白了,他懂了,悟了,参透了。也就放下了。

终于,终于!终于……

终于可以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