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嫡妻为男 > 第50章 朝局

重生之嫡妻为男 第50章 朝局

作者:魏先森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7-09 20:18:54 来源:文学城

安韶华揉了揉眼睛,这个庄子上的油灯光不明,烟又大,熏得他眼疼。看了一夜的证据,安韶华摩挲了一下手边的折子。

通篇不提郑家,却也不离郑家。

这个折子要是上去,怕是反而会让圣上更加猜忌。

思索良久,重新拿出一张纸,提笔写了一个陈情。写了大半,忽又停住,拿起来看了一下,又揉成团。如此反复写了十七八份,还是觉得不对。

二皇子处境堪忧。

自古以来凡上位者皆不可能是天真轻信之人,但通读史书,像当今皇上这般多疑的凤毛麟角。

当年先皇突然驾崩,太后临危主持大局,封当时权倾朝野正值壮年的忠亲王为摄政王,辅佐今上登基。又任命了四位德高望重的辅政大臣,这才让先皇唯一的儿子顺利登基。

今上幼年登基,登基之后上头还有个“摄政皇”也就是忠亲王,另加四个辅政大臣,几方博弈之下,苟全性命于权利的夹缝之中,为了亲政,足足谋划了十多年,为此娶进宫好多女子以笼络各方势力,无一日安睡。少时艰险,养成个极为多疑的性子。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份多疑,怕是当年在诡谲的宫里早已无声无息地死了。

听说那是开隆十二年春,刘老将军拿出镇宁公的朝服穿上,手托太祖皇帝亲手御赐的金印,携手当年的老安国公,如今的安国公顾石的父亲一起,联合了一帮子世袭的勋贵跟一些纯臣上表恭请天子亲政。当时的圣上还住在太子东宫,理应天子起居的乾元宫住的却是“父皇摄政皇”,原先的忠亲王,也是不伦不类。

最后还是沐王带兵逼宫,这才让今上顺利亲政。亲政之后,今上就迎娶了刘老将军的女儿做皇后,也算是投桃报李。

只是……安韶华目光晦涩,想到之后的朝堂格局,他幽幽地叹了口气。

当年的忠亲王被圈禁在府中,再也未曾出来。如今已有二十年,算来忠亲王若还健在,应该是古稀之年了。为什么会想到“若还健在”,安韶华愣了一下,不再多想忠亲王的事情。今上亲政之后,用了几年时间把忠亲王一党全部铲除,先是罢官、免职、诏令速速回京面圣,进京之后马上下昭狱。

昭狱,也是今上亲政之后设立的,抓人、审问到最后定罪都直接上报于皇上,其他任何人不得干预。昭狱的上下官员都是皇上在东宫憋屈的那些年悄悄笼络的心腹。这些人在摄政王执政期间都郁郁不得志,如今大权在握,个个乌眼鸡似的把忠亲王一党所有的官员一个不落地法办了。轻者刺配边疆,重者满门抄斩。一时间血流遍地,人心惶惶。

几年后,朝局渐稳,忠亲王一党灰飞烟灭,当年有从龙之功的纯臣成了新的权臣。听朝中的老臣们说起过,那时君臣相得,上下一心。圣上有过一阵子意气风发,爱笑爱闹的时光的。

可惜好景不长。

先是顾家出事。那年忠亲王一党刚刚覆灭,朝中青黄不接,平城当地的郡守、总兵皆获罪,披枷带锁押解进京,朝中派来接任的官吏还未曾到达。北蛮恰在此时入侵,粮草、军需皆调遣不利,更兼当时有人从中作梗,致使守在北疆的顾氏一家人一夜之间除了顾二爷全部战死。

平城虽然守住了,可顾二爷在那一战中断了一双腿,再也不能上战场了。

当时身为太子伴读的顾石临时受封安国公,还没有来得及行受封之礼,就拿着圣旨含泪辞别君王,奔赴北疆,这一走几十年,只回来过寥寥几次。雄霸一方独镇北蛮的顾家,哗啦啦一下如大厦倾塌,只剩下两个男丁。

两年后,顾二爷被特命回京调养,约摸三四个月后死在京中安国公府内。次日,顾二爷之妻明珠公主跟着顾二爷去了。

安韶华也只是听人说起过,顾二爷夫妻俩棺椁出城的时候,满街自发送行的百姓,从永安京一直排到出城十几里。母亲说起过两次,每次都要掉眼泪的。

接着是旌阳公,旌阳公是二等国公,按律应该是五世降等袭爵。

当时的旌阳公正好是第五代,世子袭爵本来只能是一等旌阳侯,为长子请封世子的时候先帝却给封了“旌阳公世子”,也就是暗示了将来不降等袭爵的恩典,只是这个恩典将由新君来给,说白了是替儿子笼络勋贵世家。

当时的旌阳公世子是当今景阳侯的嫡长兄,据说是个文韬武略世所罕见的绝妙的人,早早地就在朝廷里领了差事,时任兵部左侍郎。可惜一次奉旨巡查之时,在回京赴命的途中遭遇山匪,肩上受了伤,堪堪挨到永安京竟然就西去了,当真是天妒英才。

旌阳公世子一死,老旌阳公哀痛难当没几日也跟着去了,嫡次子降等袭爵被封了景阳侯。

其后是当年的四个辅政大臣。

那四个大臣也是辛苦,当年臣强主弱,忠亲王一手遮天,四个辅政大臣百般斡旋才让圣上有了一线生机,直至亲政。可惜等今上亲政,四个辅政大臣也老了。

首辅沈相只有一子,却在今上亲政后不久死在赈灾中。也许是看穿了什么,约摸十年前,沈相向圣上请辞,回乡乞骸骨。

圣上恩准告老却不准还乡。另外赐下恩典,让沈相的嫡孙,沈家唯一的独苗,沈翎为二皇子伴读。沈相如今仍然留在永安京,据说终日赏花遛狗,不再提笔。

而剩下三位辅政大臣……竟没有一家得了善终,真是不提也罢。

紧随其后的,就是刘家的事。

当初皇上大婚亲政,次年皇后刘氏诞下今上的嫡长子,也就是如今的二皇子,今上当日便给刘皇后的嫡长兄赐封了“承恩侯”。

看似无上荣宠,但承恩侯不世袭,刘老将军脑袋上还有世袭的镇宁公的爵位,据说老将军几次上书给长子请封世子都被压下了,后来被人提点,长子已经是承恩侯,怎能再当镇宁公世子,这不是明晃晃地嫌弃圣上赐封的承恩侯不好么。老将军无奈只能转而为次子请封世子,却一直未得到圣上恩准。

直到几年后刘老将军死在京外,元后与小皇子也跟着去了。

刘老将军身死,镇宁公爵位空悬,刘老将军长子已经是承恩侯,当时正在镇北军中做监军,皇上看着也没有再封他为镇宁公的意思。而刘老将军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养子,皆是人中吕布,人称大刘将军跟小刘将军,和刘老将军的养子刘捡并称“三刘”,那是刘氏最后的辉煌。但那时,今上大约是太过悲痛,竟忘了把镇宁公的爵位赐下去。

几年前,刘捡将军死了,同年末大刘将军也死了。后来有位御史大人想起来,在上朝的时候提了镇宁公爵位的事,圣上当时并未答复,那之后镇宁公袭爵的事也没人再提起了。

镇宁公府按规制封了一半,彻底变成了“刘将军府”。

时至今日,刘老将军死了已近十年,人们说起他都是“刘老将军”而不是“镇宁公”,大概是都忘了吧。

桩桩件件,单看都是意外,可这件件“意外”放在一起看,又在“意料之中”。

建国之初的公侯之家,日渐式微者十之八·九,只余安国公顾家一枝独秀,可几年前皇上给顾老公爷赐婚成安公主,顾锋顾銛一夜之间变成了庶子。当初的旌阳公就是因为没有嫡子,从世袭罔替的一等公变成五世降一等的二等公。

顾家,前程堪忧啊。

再想到梦中顾老公爷之死,怎么会那么巧?现在想来实在蹊跷。跟这些公侯世家放在一起,简直令人心惊胆寒,今上当真是……

皇上如今毫不避嫌单捧郑家。把一个原本清贵一心向学的儒学世家硬生生培植成一张渗透了整个大祐官场的大网。如今说得上名的书院,都有郑家子弟教学。在朝的官员,大多师从郑氏的教导。郑家说对的,天下没人觉得错。

十多年时间,郑氏——引导了天下学子,进而引导了天下人的口和心。天下学子只知郑家一家之言,细思之令人胆寒。

太傅生前曾在私底下说过,郑氏之祸,重于摄政王。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意图窃国,罪在宫墙。郑家,掌握了天下人的舌头,谋的是人心,颠覆的是社稷。如果郑家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果不堪设想。

太傅走得早,没能看到现在。如今郑氏已经有了自己的野心,他们要扶持有郑氏血脉的七皇子,意在江山!如果太傅还在,二皇子也能多一分胜算,不至于如此步步艰险,如临深渊,步履薄冰。

越是如此,越不能攀扯到党派。二皇子此番上表,只需要说自己少年心性,离了仪仗游山玩水。岂料无意间撞破了石州总兵厉猛吃空饷的事情,二皇子斥责于他,他却狗急跳墙行凶杀人,竟敢追击千里,直杀到永安京附近。青天白日,天子脚下!当真是丧心病狂。

安韶华写完,又以二皇子的语气修饰一番,再稍稍润色一下。通篇只提发生的事情,不推理,不假设,先叙事,再陈情。可怜兮兮,惊魂未定,就像寻常人家儿子出门被人揍了,回家向父亲告状希望父亲给撑腰一样,一片孺慕之情之下有小小的算计,所能倚仗的不过是父亲能为自己出气。

又读了两遍,觉得写的不错。就去找二皇子。

我知道这章非常干巴巴,你们看了不舒爽,别打我,顶锅遁走。大约一两个小时后还有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0章 朝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