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这么多,早花在你身上了!”二伯娘抢白道。
“二伯娘敢发誓说的是实话吗?若是说谎,就让周荣辉死无葬身之地!”周小柒的语气突然变得咄咄逼人,二伯娘竟有些招架不住。
二伯脸色瞬间变了,“你这孩子咋变得这么恶毒了?”
二伯娘见状立刻转换策略,捶胸顿足地哭喊起来:“我们含辛茹苦养她两年,倒被怀疑,还诅咒我儿子,这样的人也能进军工厂,真是没天理啊!”
周小柒不慌不忙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这是我这几年的开支记录,五年总共花费不超过五百块。”
二伯猛地跳了起来,脸色铁青:“你这是什么意思?做个假账本就想讹人?”
说着就想过来扇人。
立刻便有保安过来制止。
看着人高马大的几个人,二伯立刻就怂了,讪讪道:“我没想打人,我这是气的。”
周小柒转向围观的工会干部和工友们,声音略微提高:“各位领导、工友,我父亲去世后,二伯接我回周家不假,但我并非白吃白住。”
当她把一个个证据摆出来后,人群中响起议论声。
“这周家人可真不是东西,一家子的衣服都让周小柒一个人洗。”
“我去,就没见过谁家女孩子连堂兄内衣裤都要洗的。”
“要不是当时周小柒年纪小,只怕下乡的事也要落在她身上了。”
“谁家会让自己的侄女住在杂物房里?”
“稍微不顺心就罚跪……这都什么人呐!”
二伯娘恼羞成怒,指着周小柒骂道:“放屁!你偷家里钱,还不该惩罚吗?”
四周一片哗然。
“周工还偷过钱?”
“都是亲戚,总不至于冤枉她吧。”
“我觉得周工不是那样的人。”
周小柒冷笑一声,“那钱被谁拿走了,你们心里清楚,别想把脏水扣我身上。”
她甩了甩手里的本子,“我若真的亮出证据来,也不知道周荣辉的工作还保不保得住。”
二伯娘顿时心虚地别过头,色厉内荏道:“啥证据不证据的,你这白眼狼,我们算是白心疼你了,既然你不干人事,以后也别回家了。”
说罢就拉着二伯和周慧芳,灰溜溜地走了。
解决了二伯一家,周小柒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晚上回到家说起这事儿,傅明淮气道:“上次打得还是太轻了,记不住教训。”
很快,同意帐篷批量生产的批条就下来了,周小柒变得比之前更加忙碌。
与此同时,因为要改进支架的钢材,与钢厂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这一日,周小柒在钢厂和一众技术员研究钢材减重等问题。
钢厂领导一行人走了过来。
厂长笑容满面地拍了拍傅明淮的肩膀:“明淮啊,正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新家属楼分配方案下来了,考虑到你前段日子改进机器立了大功,厂里决定特批一套两居室给你。”
周围原本热烈讨论的技术员们突然安静下来。
周小柒敏锐地察觉到几道不满的视线落在傅明淮背上。
“厂长,这不合适吧。”一老技术员微微皱眉,“傅明淮都没什么工龄,不符合分房条件。”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
“你们也是一样,若能给厂里做出重大贡献,每年为厂里节省了十几万成本,你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厂长借这个机会开始给厂里所有人发鸡汤,鼓励创新。
最近钢厂发展极好,他也得到了上面的重视。
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厂长,按这么说,我们这些在钢厂干了十几年的老工人,还不如一个刚做出点贡献的年轻人?”
说话的是工人老李,斜眼看着傅明淮。
老李在钢厂工作了十五年,一家五口还挤在三十平米的筒子楼里。
不少工人都默默点头,有人小声嘀咕:“就是,规矩就是规矩,不能随便破例。”
“听说新建的家属楼就在钢厂附近,可比咱们现在住的地方好多了,够工龄的干部还能分到独栋的小洋楼。”
“哎,可惜咱们没有当干部的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羡慕也有嫉妒。
这些人大多是工龄不够,分不到房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是工龄够了,可家里人多,就算分个两居室也住不下,想分三居室又不够资格。
厂长听得头疼,揉了揉眉心,“各位同志,这是上面的安排,也是对傅明淮同志工作的肯定,无须再议!”
众人无奈散开,口里还嘟嘟囔囔地抱怨。
“还是技术员吃香,刚有点成绩就能分房。”
“行了,别酸了,有本事让你闺女也找个技术员对象。”
没过几天,按照工龄排的号码分发到了各家手中。
工人们根据工龄的先后顺序依次选择房子。
双职工按照工龄长的那个算顺序。
作为特殊照顾才有了选房资格的傅明淮排在了最后面。
周小柒瞅了眼房子的布局以及楼层,小声对傅明淮道:“瞅瞅,等轮到咱们,估计只有顶层最差的那间可以选了,要不这次放弃吧。”
按照前世的记忆,再过一年,钢厂会批建更大的家属院,位置比现在这个好很多,更是未来学区房,升值空间极大。
傅明淮想了想,能分新房是不错,但听媳妇儿的准没错。
于是主动去找到厂长,“厂里还有不少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应该优先考虑,我想将机会让给更有需要的同志。”
厂长眼睛一亮:“傅同志有这样的意识非常好!”
话锋一转,又道:“错过这次分房,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有分房的机会了。”
“不如先留下名额,回去再考虑考虑,不要急着拒绝。”
消息传开后,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这年头,谁有分房的机会都不会放弃,听说傅明淮竟想放弃,很多人都说他傻。
当然,更多人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一时间傅明淮成了香饽饽。
最先行动的是车间的老刘。
“小傅啊,我家里人实在太多,老房子住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