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 第12章 十二章

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第12章 十二章

作者:菡九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1 10:20:10 来源:文学城

慧娘跟着阿爹和阿娘沿着小河下游往村尾走去,尽管头顶上是大大的太阳,也挡不住慧娘雀跃的心情。

“阿爹,你瞧!那就是我们的山洞了。”慧娘指着河岸上方不远处的一个山洞说道。

宋大年顺着慧娘的手指望过去,隐约瞧着山洞旁边的一块空地像是已经开垦出来了。

紧接着宋大年走近了一瞧,开出来的这块地很小,差不多一厘地左右,用来种菜倒是十分合适。

不过开垦的比较粗糙,里面还有一些草根未除干净,要是想种菜,还得多翻几道才行。

宋大年瞧着土里隐隐冒出来的一点绿色,指着它说道:“这是葱苗?”

赵氏点了点慧娘的额头嗔道:“这是你闺女特意从家里挖来的,一路上都带着,连烂了的韭菜根都舍不得丢掉,最后还是我给她扔了。”

接着又说:“这不,刚定下山洞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忙着种她的宝贝疙瘩们。”

慧娘扯着阿娘的手,讨好地笑了笑。

原来如此,宋大年一路上倒是没注意到慧娘还带着这些东西。

“幸亏慧娘带了,你瞧,现在都已经开始出芽了,过不了几日,我们就能吃到慧娘亲手种的葱苗了。”宋大年笑着说道。

慧娘一听出芽了,赶忙蹲下身子,脑袋凑近了仔细观察,果然看见黑黑的泥土里隐隐冒着绿色的嫩芽,惊喜地说道:“太好了,葱苗种活了。”

赵氏也弯下腰来瞧瞧,果真有一个葱头发芽了,笑到:“看来我们慧娘没白白带着它们一路。”

慧娘也十分高兴,没想到一天多的时间,栽下去的葱苗就有一个开始发芽了,想必是最饱满的那一颗种子。

她再看了看其它种着葱头和蒜瓣的地方,都没有绿色的影子,看来目前发芽的只有这一个,不过慧娘并不气馁。

按照慧娘以往的经验,在气温和湿度都适宜的情况下,葱苗发芽最短也需要两三日,蒜瓣则要慢一些,差不多得五六日左右,再等几日就知道有多少种子存活了。

看来得早日搬过来才好,这样也方便她每天浇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要是不能每天浇水,地里的种子很快就会干死的。

慧娘瞧完了,站起来拉着宋大年的手指说道:“阿爹,我们可以在这片菜地的旁边再盖一个茅房。”

说完又拉着宋大年往东边走去。

慧娘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这里可以再搭一个厨房,大姨说到时候还可以建土墙把周围都围起来。”

宋大年暗叹这个注意好,用土墙围起来这里就是一个小院子了,和自家以前的屋子倒是有些相像了,瞧完了山洞的外面,宋大年更是期待地往山洞里走去。

仔细打量完每个山洞后,宋大年满意地说道:“这个山洞不错,正好适合我们一家人住。”

宋大年和慧娘想的一样,这个山洞够大,而且离人群远一些,不容易招人眼,以后做事也更方便。他们一家是外来的,即使有姐夫和大姐护着,还是低调些为好。

慧娘瞧着阿爹也十分满意这个山洞,她也悄悄松了口气,毕竟这是在她的推动下,阿娘才决定下来的,既然大家都满意这个山洞,那搬家的速度也可以加快了。

慧娘便指着倒塌的灶台说着:“阿爹,我们何日能搬过来?是不是得等灶重新砌好了才能搬家呀?”

慧娘想着她们不能再继续麻烦大姨了。

慧娘也是听到青河无意间的感叹后,她才知道原来这几日吃的糙米饭和各种熏肉,他们平常也不是顿顿都吃得上的。

慧娘一想到这几日的吃食,心里就十分难为情,这肯定是大姨为了招待她们一家特意做的。也正是因为慧娘明白后面的日子粮食会有多金贵,心里更是不安。

宋大年再细细看了看厨房,连接土炕和烟囱的泥土都是完好,不需要再花时间再修补。

灶台可能是以前搭建的时候有些地方没有搭牢实,时间久了就塌了一部分,不过塌了的石块也能继续使用,倒是能省下了重新找石块的时间。

思索完后,宋大年斟酌说道:“如果附近的山里能找到黄泥,约莫一日就能修好。”

慧娘听完大为欢喜,恨不得现在就去找黄泥,她还以为至少需要两三日才能修好呢,没想到一日就够了。

宋大年对着赵氏说道:“我们先用石头在洞外垒个简单的灶,今日就搬过来,明日我就先不跟着大哥进山打猎了,留在家里砌灶。”

宋大年担心后面下山买粮,怕是比这次下山的时间还要久,把山洞里里外外都拾掇好了,这样就算他好几日不在家,慧娘她们也能照常生活。

又对赵氏解释道:“大姐家的粮食应该比我们的还少,我们不能再继续麻烦大姐家了。”

赵氏点头,现在当家的回来了,家里就是四张嘴了,哪能好意思还住在大姐家不走。

随即说道:“你不提,今日我也是打算和你商量的,这几日大姐顿顿都做许多菜,我拦也拦不住,再住下去实在叫人难为情。”

这几日做饭赵氏每次都拦住大姐少放点米,少切点肉,次次都没能成功。

她哪能不知大姐这是心疼她们一家,尤其是慧娘和虎子,比山里同龄的闺女和小子,瞧着是又矮又瘦。

慧娘听完阿爹和阿娘的对话后,开口说道:“阿爹阿娘,我们搬家的时候给大姨家留一袋粮食可好?”

慧娘也是进山了才知道,由于山路难行且路途遥远,每年秋收后山里人都会下山换取明年一年的粮食,现在算来山里人的存粮应该不是很多了。

宋大年和赵氏对视一眼,都是一脸欣慰。

即便慧娘不提,他们也会留下一袋粮食给大姐家。

既然孩子这么懂事,当爹娘的肯定要夸赞一番。

赵氏赞道:“好闺女,你大姨没白疼你!”

慧娘咧嘴笑道:“那我们现在就回去搬行李?”

“走,随便问问你大姨这附近哪里有黄泥。”赵氏牵着慧娘的手往洞口走去。

……

走到大姨家的山洞门口,慧娘瞧着只有虎子一个人在外面守着,猜想青河多半是嫌无聊了待不住了。

她倒不意外虎子会在外面乖乖守着,因为虎子从小都是这么听话。

慧娘上前摸了摸虎子的头,问道:“困不困?”

“不困,阿姐,我把小鸟都赶跑了!”虎子兴奋地说道。

“阿弟,真棒!”慧娘夸道。

虎子发现阿姐好像特别高兴,一脸期待地问道:“阿姐,你又捡到野鸡蛋了?”

慧娘轻轻掐了一把虎子的脸蛋,说道:“我是带阿爹去瞧我们的新家,又不是去山里,哪来的野鸡蛋。”

“好吧~”虎子想着前日吃到的野鸡蛋,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赵氏瞧见宋大年有些不解,失笑道:“自从前日慧娘在山里捡到了几个野鸡蛋,虎子现在就巴巴地盼着她阿姐每天都能捡到野鸡蛋。”

宋大年摸着虎子的头,信誓旦旦地说:“等阿爹进山了,天天给你找野鸡蛋。”

“妹夫,这野鸡蛋可不好找。”赵阿秀笑着走了出来。

“就知道吹嘘,捡不到野鸡蛋,看虎子不找你闹。”赵氏嗔怪道。

虎子还来不及高兴,阿爹的大话就被戳破了,看来还是阿姐靠谱。

宋大年本来也只是安慰一下虎子,这下被戳破了,只好摸了摸鼻子嘿嘿笑着。

“山洞怎么样?”赵阿秀问宋大年。

“特别好,劳大姐和徐叔费心了。”宋大年感激道。

“就是离村子中心远了些。”赵阿秀还是有些遗憾。

赵氏拉着赵阿秀的手往洞里走去,边走边安慰道:“大姐,都在一个村子里,我们每天都能见到。”

随后略微迟疑说道:“大姐,我和当家的商量好了,我们打算等会儿就搬过去。”

赵氏说完有些心虚地看着大姐,毕竟之前答应了大姐等灶修好再搬的。

赵阿秀惊讶道:“怎么这么着急,灶台都没修好,你们搬过去要怎么做饭?”

宋大年解释道:“灶台明日一天就能修砌好,我想着早点搬过去安顿好,后面也能安心跟着姐夫一块下山买粮。”

赵氏也说道:“我们可以在洞外用石头简单搭个灶,应付几顿饭是没问题的。”

“不能等灶台弄好了,再搬过去吗?”赵阿秀这几日天天和小妹、慧娘还有虎子待在一块,一下子又要分开了,她还真有些不舍。要不是家里没有多余的山洞,她都想让大家住一块了。

赵氏继续说道:“大姐,我们也是担心过几日再搬家的话会不方便。”毕竟她们选择将山外的情况瞒了几日,赵氏始终有些心虚。

赵氏没说完的话,赵阿秀也明白了,担心今晚村里人知道山外的情形后,后面再搬家,容易招人瞩目。

赵阿秀也想通了,“那等会儿让你姐夫带着孩子们一块去搬家。”

看来洞外的野菜和果干只有等晒干了,再给小妹她们拿过去了,现在带过去也没地方晒。

见大姨同意了,慧娘这才出声:“大姨,我们还要一块进山挖野菜呢,日后天天都能见着。”

赵阿秀双手捧着慧娘的脸,又一把紧紧抱住慧娘,不舍道:“乖乖,大姨最是舍不得你了。”

慧娘赶紧示意阿爹救救她。

宋大年连忙问道:“大姐,你可知这附近哪里有黄泥?”

“河对岸的山上就有黄泥,村里人都在那挖的。”赵阿秀放开慧娘接着又说,“过了木桥一直往西走,大概走一里路的样子,那里有一片竹林,穿过竹林就到了。”

“算了,明日我一块去。”赵阿秀不放心道。

宋大年连忙谢绝道:“不用劳烦大姐了,我一个人去就行。”

“大年,一个人要去哪儿?”徐大山走了进来,手里还擦拭着弓箭。

赵阿秀开口说道:“小妹她们打算等会儿就搬过去,大年明日去挖黄泥来修灶台。”

柱子见宋家决定今日就搬家,他也十分意动,反正他只有几个包袱,干脆今日他也搬。

徐大山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搬过去也好,往后也更方便行事。”

徐大山对小姨子一家在自家住并没有意见,回来后他也得知家里人对小姨子她们的印象颇好,都是勤快老实人,两个孩子也十分乖巧懂事。

宋大年抱歉道:“姐夫,明日就不能和你们一块进山了。”

徐大山摆手道:“打猎这事不着急,后面有的是机会,再说了打猎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打猎可是水磨工夫。”

话都说开了,大家也不耽误工夫了,现在就开始收拾东西搬家了,毕竟傍晚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青河也被大姨叫回来继续守着果干了,听说慧娘她们马上就要搬过去了,抱着虎子一顿不舍,趁着大姨不注意,悄悄约着虎子日后一块下河摸鱼。

慧娘没有出声阻止,据她这几日的观察,青河这个只皮猴是逃不出大姨的五指山的,所以用不着她出手。

一会儿就收拾完了,毕竟大部分的行李都还是原封不动地放着的,倒是省去了再打包的时间。

这个时辰打猎的和挖野菜的人都还没回来,河谷正是人最少的时候,也不用特意挑其它时间搬粮食了,刚好和行李一块背过去就行了。

慧娘瞧着姨父和大姨带着其他人已经背着行李出发了,慧娘看向阿爹。

宋大年则掏出背篓底下的一袋粮食,打开一看,正好是今年才收的小麦,随后便将粮袋放到专门存粮食的小山洞里。

放好后,慧娘她们也带着行李往新家走去。

搬了两趟,终于将所有东西都搬完了。

慧娘坐在石凳上歇息,瞧见大姨又拿来了箩筐和扁担,想来是给阿爹挖黄泥用的,姨父和大哥二哥则抱了许多干草和柴火过来。

慧娘拍拍额头,前几日光忙着挖野菜,捡柴火这么重要的事她都忘了,后面进山可得记住了。

赵阿秀见东西都搬过来了,她们也准备离开了,临走时叮嘱道:“一旦听见了锣声,就往石坝走。”

宋大年和赵氏一脸郑重地点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