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拉着影卫造反了 > 第12章 浮流

重生后拉着影卫造反了 第12章 浮流

作者:题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3:01:57 来源:文学城

詹文钧忙起身,没想到自己竟被裕王套了进去,作势施礼道:“老臣不敢,老臣从未说过此话。”

“谈笑之言,詹大人不必放在心上,不过《刻冰集》中有一句‘十二眉山隔碧云’,孤也很喜欢。”亓明允目的达到,摆摆手让詹文钧落座。

老师傅心里悄悄翻了个白眼,重新坐下,一翻便翻到了刚刚裕王念的那句,诧异问道:“殿下也读过这本集子?”

“几年前读过,如今也淡忘许多了。”亓明允语气云淡风轻,目光扫过老师傅惊异的表情,心情畅快不少,于是谈起正事来,“孤来是想问问詹大人,陛下的课业如何了?”

詹文钧一副无奈模样,“老臣已讲到第十二篇,约莫再有半月余才能结束。”

“《机枢策》共二十篇,只剩下八篇,怎得还要半月有余?”亓明允明知故问。

他年轻的时候还随师傅为先帝授业过,不料先帝的血脉却不算好学,詹文钧也没有办法,“不是老臣讲不动,只是陛下他,时有出神,时常只能再讲一次……”

“孤知此非詹大人之过。”亓明允露出了然神色,指着殿中另一位侍奉在小皇帝驾前的内侍问:“你过来,陛下昨夜何时就寝的?”

被点到的内侍跪下回话道:“回殿下,陛下昨夜戌时初从寿安宫回来,半个时辰后就寝的。”

“哦?怎么如此之晚?”亓明允故意质问道。

内侍战战兢兢俯身:“昨晚太后娘娘留陛下在寿安宫用的晚膳,然后又在停园中说了一会话,因此就晚了一些。”

“你的意思是陛下白日困倦是太后娘娘之过了?”亓明允声音沉如寒冰,周身的压迫气息压得内侍不敢喘息,“前日在寿安宫,孤同太后才说过陛下梦魇之症要多多休养,你们这些御驾前的人不尽劝谏之责,还由着陛下,实在是混账。”

殿里另外两个内侍也吓得浑身发抖,都跪地叩头道:“殿下息怒,奴婢不敢!奴婢们知罪了!”

“若有下次,你们就都滚出宫去吧。”亓明允冷冷发落,他抬眼见对坐的老臣眉头微皱,继续添火,“太后娘娘虽还年轻,但你们也多劝着些才是。”

“是,殿下。”内侍自觉退回原处。

“孤还要去文德殿,日后有机会再向詹大人请教些诗赋之事。”亓明允的话最多只能说到这里,不过他料定这个老传统一定能替他达到效果,他摆摆手让詹文钧不必行礼,“詹师傅年纪大了,还是坐着吧。”

詹文钧依旧起身道:“恭送殿下。”他见识过裕王的手段,就任这个帝师,一是为了自己的抱负,二也是顺着台阶下了,不然哪天裕王心情不好,他就可以卷铺盖离开瀛都了。

“詹师傅,朕回来了!”小皇帝到处闲逛了一圈,打起精神回到延英阁,却见老师傅唉声叹气的模样,“您怎么了?”

老师傅对着陛下施了一礼,认真道:“老臣斗胆谏言,陛下如今学业未竟,还是多在明德宫为好。”

亓佑屾一甩袖子坐到了椅子上,疑惑地问:“您说什么?朕这些时日除了去太后那里就……詹师傅,朕去寿安宫是尽孝道,您怎么管起朕的家事来了?”

老师傅深深一拜,语气恳切:“老臣无意管陛下的家事,只是陛下如今日日在太后处,才致怠惰之心频出,陛下如今这样,怎么能静下心来学这些治国圣论,太后娘娘久居深宫,不知潜心治典的重要,老臣自知这话不敬太后,但就算陛下治罪,老臣也要说。”

见詹师傅态度如此认真,亓佑屾联想到安神药之事,态度有些松动,“詹师傅说的似乎有理,朕会好好想想的。”

五岁时,他的生母董妃骤然薨逝,第二日他便被接到当年膝下无子的贺皇后宫中,这十年来贺皇后对他还算不错,还联络贺家推他上皇位,但似乎一直有意阻拦他同董氏一族的长辈联络,直到月前小舅舅进宫,亓佑屾开始对寿安宫的那位有了新的看法。

禁宫中的每一次滔天巨浪都不是突然涌起,那些浮流往往来自看起来平静无波的水面之下。

文德殿中除了六部大人们的位置,还在内殿辟出一个暖阁,亓明允就在其中处理奏报。景朝十三州的奏报每日都能堆满几个书案,那些重要的、没能由他在宫中看过的奏折还会再被送去王府,亓明允处理起来虽然得心应手,但精神上有些疲惫。

“殿下。”来人正是御史中丞冯绍元。

“冯大人何事?”

新朝初立,御史台这两年安静得很,亓明允倒是有些好奇于他的来意。

冯绍元行礼道:“殿下,陛下即位至今已是第三年,朝廷该开恩科取士,以收天下英才,下官已经拟了一份草章,敬呈殿下一览。”

“冯大人怎么做起礼部的事情来了。”亓明允接过,没想到他为的是科举之事,不过这人来得恰恰是时候,如今朝中大半是旧臣,合该择一些新人来改改气象,而不是整日看着这群老东西斗来斗去,他肯定道:“提议甚好,吕平,去麟元殿请中书令大人来。”

门旁守着的内侍应声而去,片刻后封正卿进殿。

“封大人坐吧,看看这个,孤以为冯大人的提议甚好,若是可行,就让麟元殿拟出正式的章程,春闱的时间就定在明年春。”亓明允道。

封正卿看后,向冯绍元投去赞赏的目光,“臣以为可行,另外,臣想保举一人为主考。”

亓明允问:“是谁?”

“御史中丞冯绍元,冯大人。”封正卿道。

被点到名字的冯绍元有些惊异,没想到一向同他不熟悉的封老竟会主动推举他来做主考。他今年才四十,学问又算不得多好,只是在清流之中有些文名,远不如另外几位更合适的大人。

但主考这个差事太过诱人,做好了就是门生遍天下,他激动又惶恐地推脱道:“殿下,下官才疏学浅,恐担不起如此大任。”

亓明允也有些惊讶,是刚刚才知道此事的封正卿,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推出主考官的人选,而且封家同和冯绍元并无往来,此举看似举贤,难保不是拉拢。他思索片刻,愿意相信这位远方叔公一次,“冯大人谦虚了,既如此,此事便暂由二位同礼部一同商议着。”

“是。”冯绍元克制着激动的情绪,无论封老是真心举荐还是想拉他进裕王“一党”,这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遇。

亓明允叫住了封正卿,于是暖阁中剩下他们二人,他有意在封氏多花些心思,于是很自然地开口道:“封叔,孤还有一事同你商议。”

封正卿立刻起身,“臣不敢,殿下在此莫要如此称呼。”

果然……亓明允笑着道:“此处并无旁人,况且无论是论资历还是亲疏,您都担得起这个一声‘封叔’,不过刚刚是孤唐突了,您坐吧。”

“殿下。”这话说得让封正卿既没头绪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犹豫着坐下。当年还是先帝设宴,他才得以与这位性格怪异的殿下熟悉起来,裕王一向同他不亲近,不知今日怎么变了。

封家祖籍原在江南之地,因当年家中女儿被选进宫中成了瑾妃而兴盛,但世事无常,瑾妃诞下六皇子几年后便离开了人世,六皇子不受宠,天家福荫就渐渐消失了。他这支只是旁系,有好事的时候沾不到,牵连倒是遭了不少,好在几年后他省试高中,又经营多年才在瀛都安身立命,本以为会这样一直过下去,岂料当年的六皇子被先帝封了裕王,他竟因着封氏的血缘一跃成中书令。

然而他与裕王从不认识,也无感情,一向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尴尬距离。

不过,看今日的架势,裕王似乎有意交好,封正卿不动声色,开门见山道:“殿下方才说还有一事,无论是何,下官都一定尽心去办。”

亓明允也不再多言,提笔拟了个条子,“春闱要到明年三四月才开,在此之前,孤想于瀛都设一兴文馆,仿效先朝,广招天下有识之士,一旦遇见有才学者,便直接起用,不必再等明年省试。”

“下官以为,殿下所言之事于我朝大有裨益。”封正卿真心对此事甚为赞同,他略微思索,“设兴文馆的同时,可在瀛都边设官驿供那些寒门学子居住,前来兴文馆应试的学子只需进城后统一登记即可,不必经地方举荐,另外,若是太学殿出身或者过了承庆二年的解试的,一旦被选中,可以赐同进士出身。”

亓明允眸色一亮,不得不对封正卿感到赞叹,“封大人果然周全,此事就依封大人所言,你拟好章程孤即刻批下,兴文馆开馆就定在十月初一。”

“是,下官这就去。”

封正卿走后,唐顺抱着一叠奏折进了暖阁。

他身后立刻有一个内侍急匆匆赶过来,压低声音呵斥道:“慢着些,这些不是送到内殿的,快回来!”

唐顺一慌张,就愣在了暖阁门口,进也不敢,退也不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