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怀了前夫上司的孩子 > 第4章 古法编程与玉米坑

04

出生太晚,连互联网的热饭都吃不上的沈蕙,学C 当然不是为了当程序员。比起辛辛苦苦去打工,有一条避开所有系统监管、且不会受未成年身份影响的捷径——玉米坑!

对!所谓玉米坑就是PitCorn Farm,收玉米的人被称为农夫Farmer,收玉米的过程则被人们称作Farming。

在玉米圈里,C 则是一种farming language,虽然沈蕙非常怀疑自己能不能学到纯靠能自己收玉米的程度,但只要能学到一点皮毛,够跟人交流就够了。她只需要四处找社群信息,在强监管之前买过来,再长期持有,等到成年以后想办法出货就行了。

玉米坑最早是J国一个让人摸不清头脑的程序员在沈蕙小学五年级发布的代币,它本身一开始其实并没有任何市场价值,就是一个密码游戏而已,受到一些相信去中心主义的理想主义技术宅欢迎,也并不像现实的货币一样和黄金挂钩,但它的理念最终改变了世界。

这个代币体系也成为了独立于现行货币体系之外的另一个交易体系。

作为一种新兴的代币,PCF一开始还不如扣币值钱,由于技术和算力的限制,一开始也并不难收。后来PCF越来越火爆,衍生了一大批挖玉米的“农机”和PCF交易所、玉米坑期货,再后来市场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虽然PCF本身是无意义的泡沫,没有使用价值,只有交易价值,不能为人类社会创造任何东西,还浪费劳力和电力,且在沈蕙的有生之年崩坏了。

但此时此刻,也只有这么虚无的东西能让她这个小学生赚一笔了。

如果这把做得好,此生也就自由了!

沈蕙家新买的商品房离一中很近,靠近大学城。虽然大学城里没有顶级的学校,但好歹也是省城。为了她的“玉米坑”发财大计,沈蕙已经说服了韩潇芸给她请了个计算机家教——附近科技大学的大四女生王琳。

王琳是个温柔又耐心的大姐姐,戴着细框眼镜,笑起来像温暖的春风。她每周五到周日教沈蕙一小时C ,学费让韩潇芸心疼得直皱眉:“这孩子,学啥不好,非学这个,写程序能当饭吃?”

沈蕙眨巴着大眼睛,摇着妈妈的手撒娇道:“妈妈,电视上都说电脑才是未来!等我以后学会了,给你和爸爸写个程序算钱,就不用那么辛苦自己算账了!”

韩潇芸半信半疑,但看女儿一脸认真的表情,也就咬牙掏了钱。

其实,沈蕙哪是为了当程序员。上辈子,她为了写硕士论文直接一步到位,学过一点基础的python和R。心里,学C和Matlab这种老语言都是走弯路。言有多硬核,学C 这门“老古董”纯属为了“玉米坑”。

现在关于密码的讨论已经在网上冒头,她得把C 学到能唬人的地步,混进技术圈,抢占先机。

学到第二周,沈蕙已经能写个简易的计算器程序,虽然bug多得像南湖市夏天的蚊子,但好歹能跑。她得意地给王琳展示,却换来一句:“小天才!下周教你指针,准备好脑子开花吧!”

C 只是敲门砖,真正的重头戏是“玉米坑”情报。

沈蕙升入五年级时,□□群和论坛仍是互联网信息集散地。沈蕙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在网吧注册了个论坛ID“密码爱好者”,头像是一只叼着玉米的卡通企鹅。

她加入了“未来科技”“密码朋克乐园”等技术宅论坛,还天天刷论坛的计算机和经济版面。为了不露馅,她完全匿名,假装附近科大的理工科大学生,用成年人的语气发帖。

论坛里的大佬们聊得热火朝天,从Linux内核到P2P网络,偶尔提到“去中心化货币”。沈蕙心跳加速:这不就是PCF的雏形?

她发帖试探道:“各位大佬,最近听说J国有个分布式账本的试验,有人了解详情吗?作为对数字货币感兴趣的学生,想多学习学习。”

大佬们看她像个懂行的后辈,纷纷解答。她还建了个文档,把术语全记下来,像攒小金库一样攒情报,列好时间线。

毕竟投机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节点,搞不到手就是亏,但要是搞到以后出货的时间地点不对,也就全砸手里了。

某天深夜,她在“数字乌托邦”论坛看到个帖子,标题是《J国怪胎:密码货币试验田》。

发帖人“皮特侠”提到J国有个程序员在搞“分布式账本”,理念跟去中心化货币很像。

沈蕙眼睛一亮,激动得差点拍桌子吵醒隔壁的爸妈:PCF的前身!她立刻回复,装作大学生:“大佬,这试验听起来很前沿,挖矿和算力方面有啥细节?想写篇论文参考。”

皮特侠回道:“朋友,挺有想法!现在还是理论阶段,算力要求高,具体得等进展。不过多关注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准没错。”

沈蕙表面淡定,内心狂笑:等着瞧吧,你们眼里的“玩具”是我未来的金矿!

她还通过扣扣群加了个叫“农民老王”的程序员,30多岁,号称在米国见过密码货币实验。沈蕙用专门收玉米的账号联系,假装大学生,给他转了几张扣币卡的代码,套出不少话。

老王说:“这东西现在就是个笑话,但算力上来后,没准能火。”

沈蕙装懵懂:“那我要是能搞到,就先攒着!”

老王发来两个呲牙笑表情:“大学生就别瞎折腾了,好好读书吧!学好计算机,以后还是大有可为的!”

沈蕙也暗自得意地发过去三个捂嘴笑,心想:读书?我读的可是财富密码!

她算了算,PCF刚上线的那两年,初期“挖玉米”成本极低,普通电脑就能干。用她这个电脑偷偷挖,要是自己能搞下来半个,再想办法从别人手里淘几个,随便在文具店买个密码本,把私钥抄下来,要能像背圆周率一样焊死在脑子里就更好了。

(虽然私钥太长了不可能)

捂到大学以后再出手,妥妥财富自由!

她给自己点了个赞:沈蕙,你真是未成年里的投资鬼才!

计划虽好,执行起来有点心虚。C 学到指针,她开始怀疑人生,调试代码像拆炸弹。

王琳看她一脸生无可恋,摸了摸她的头,轻声安慰:“小蕙,编程就是跟bug谈恋爱,习惯就好!而且你的起点已经比很多大学生都高了,你以后一定会变成棒棒的大人!”

——棒棒的大人吗?

说到底,所谓“大人”和“成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沈蕙真正的儿童时期,她最向往的就是长大。那时候的她每天早上都醒得很早,早上第一句话就是“我好想长大,我明天就要长大!”

彼时的沈蕙每天晚上**点就睡觉,零几年南湖市的小单元楼,一旦停电了还要大家就把躺椅搬到楼顶的天台上,她穿着绵绸睡裙,妈妈在一旁打着蒲扇。为了不被蚊子咬,所有人的身上都已被花露水味熏透,小孩子的脖子前后则统一涂着一圈白白的痱子粉。那时候,她喜欢停电,因为可以以停电为由不写作业,没想到,只消几年,几年后没有极端情况时城市里就再也难见小区停电的情况了。世界比任何人预想的都发展得更快,也许她的心情不是怀旧,而是某种隐隐的可惜。

在40代的末尾,她偶尔还会在梦中见到这个场景。沈蕙这一代人,就经历了三个时代。像素风的朴素童年、突然国际化的青少年时期,那个极速变化、永远在跑但永远追赶不上时代变化的青春,和有了一定积蓄但无波无澜的中年,那个所有事务都被算法代理的沉静到死的AGI社会。

在沈蕙快五十岁时,天台上的月光简直是上古时期的幻影,摄入的酒精含量不够都梦不到。在那个能看到水塔的老楼顶上,即使楼上的邻居老奶奶家的中年小比熊突然旋转着跳起舞,对着月亮唱起Hakuna Matata她也不会感到奇怪——不过,对于童年,她也说不上是怀念还是厌恶。只是,自从2005年以后的每一天里,一天一天长大然后变老的她想象不出世界的面貌,也幻想不出真正的成年生活会变成何种模样。

其实,对于沈蕙来说,并不是在重生以后才突然产生了前世今生的感觉。在无数个被他人和社会称呼为“该打起精神的成年人”的日子里,她都会偶然陷入某种脱离现实的瞬间。她经常对世界感到陌生,但她环视一圈自己的社交圈,周边好像却并没有人有这种共感。

还好,走神的小沈蕙被王琳敲了下头,她的一只脚本已踏入某种感伤的沼泽。但是现在,她不好意思地朝王琳笑了笑,上辈子在青年时期,沈蕙就已经习惯了用AI看代码,没有AI加持的编程就像没有草裙穿的光屁屁原始人,沈蕙就像被逼着钻木取火一般,对这个时代的古法编程毫无耐心。

不过,折腾归折腾,她还是有点小成就。有次课后,她改了王琳的示例代码,优化了个循环,跑得比原版快10%。王琳惊呆了:“你这脑子,考景大都行吧?”

沈蕙赶紧摇摇小手,必须维持好普通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只是想长大以后努力成为姐姐这么厉害的程序员!”

开玩笑的——沈蕙心里默默吐槽道,等我长大以后,连程序员也别想吃三个菜了。

王琳听得开心,眼底的善良姨姨笑藏不住。

攒钱部分完全是爽文[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古法编程与玉米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