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哥儿的书生赘婿 > 第19章 望水村19

重生哥儿的书生赘婿 第19章 望水村19

作者:风吹石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0:34:24 来源:文学城

为照顾何月的身子,牛车赶的不快,午时离西川县还有段距离,他们将马车停下,找了树荫坐下吃了些干粮、喂了牛后才继续赶路。

吴小满前世成亲后虽住在县城,但三年多基本没出过门,对县城一点儿也不熟悉。何月也一样,看病的医馆她以前去过,但不记得路怎么走。四人都对西川县不熟,他们边走边打听,一路往医馆去。

李浔县试时和父亲来过县城,隐约记得书铺位置,他边走边看,果然在半道上看到了书铺,他开口:“小满哥,那里有家书铺,我去里面看看,等会儿去医馆找你们。”

吴小满从钱袋中掏了五两银子给李浔:“时间还早,你去买书,我们在外面等你。”县城他们都不熟,李浔年纪又小,他一个人在这里总归是放心不下。

李浔点点头,快步走到书铺,没一会儿就拿着两本书走了出来。

“买到了?”吴小满问。

“嗯,买到了,花了二两银子。”县里许多书比镇上还要便宜几文,但柳白让他看的这两本书买的人多,价格比旁的贵上许多。

李浔说着将书和剩下的三两银子递给吴小满。吴小满如今也认得一些字,能看懂书籍的名字,一本是《四书章句集注》,一本是《小题正鹄》。

随手翻了两下,里面还有许多字不认识,也看不懂,觉得无趣,还给了李浔。李浔拿着,迫不及待看了起来。

很快到了给何月看病的医馆,吴铁山给何月找的是医馆的老大夫,姓秦,医术很好,每次诊金就得五百文。

吴小满也没有想着换,还是找了那位秦老大夫。

他们到时,秦老大夫出诊了。秦老大夫每次出诊诊金至少三两银子,能请他去的都是西川县的有钱人家。

四人在医馆等了一会儿,秦老大夫回来了。他诊了诊脉,又让学徒找出了何月留在这里的脉案,仔细看了一遍才道:“上次给你开的药方作用已经不大,我再给你开张新药方。”

秦老大夫写好后,将药方递给何月:“这药方先吃上一年,一年后你再过来诊治,不过药钱比之前贵些,每月得二两银子。”

每年又得多十几两开支,她绣花又挣不了几个钱,何月心疼吴小满,问:“秦大夫,能不能开便宜一些的药方?”

秦老大夫:“可以是可以,但效果不好……”

吴小满闻言:“多谢大夫,我们就用这个药方。”

何月还想说什么,吴小满捏了捏她的手:“娘,家里钱还够,这一年的药吃的起。”何月没有继续说话。

秦老大夫:“吃法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副药加水熬三次,熬出来的药混合在一起,早晚各吃一半。”

从医馆出来,正是晚饭时间,这条街略显冷清,几乎没有行人。

现在出城也回不到家,几人便花了100文,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要了两间客房。客栈提供热水和免费的草料,刘大河将牛车交给小二,让他牵到后院去喂。

客栈也有饭食,得另付钱,一般味道也不好。想着难得来县里一趟,吴小满便带着他们出去吃。

客栈在的这条街吃食杂耍多,人来人往,很热闹。几人都不知道哪个店饭菜好吃,吴小满想了想,找了一家人最多的,进去点了几个招牌菜。

人多上菜慢,他们喝了许多茶水,小二才端着饭菜过来,味道飘入鼻中,闻着比镇上的食肆好,入口后也觉得好吃,肉肥而不腻,不枉他们等这么久。

吃完饭出来天色已经暗了,道路两旁的店铺挂满了灯笼,门前还有一些小贩在卖各式的东西。

他们深觉眼花缭乱,走着看着。

到客栈门口,吴小满道:“小浔,你和刘哥再去逛一逛,我先带娘回去睡觉。”他看刘大河好奇,但何月吃完饭出来已经累了,不能继续逛。

刘大河第一次来县城,还是沾了东家的光,他从进城就觉得城门好高,现成也好大好热闹,人也多,许多铺子他都没见过,要不是当时还要赶车,他都忍不住东张西望。

李浔点头,和刘大河继续朝前走。

夜里这条街比白日还热闹,刘大河问李浔:“小东家,县里人晚上都不睡觉吗?”这个时间,他们在村里吃过饭都上床睡了,即使镇上,也只有几个节日才会这般热闹。

李浔摇头:“没有不睡,县里宵禁时间是戌时末,等到了时间,暮鼓响起,这里的店铺就会关门,也有官兵会巡逻。”

刘大河点头,不愧是读书人,就是懂得多。

刘大河和李浔走走停停,卖的东西很多,有见过的没见过的,刘大河只是看看,他都舍不得买。

走到一处卖头饰的小摊,有两个夫郎在挑选头绳,挑好后直接戴着走了。

摊主送走两个夫郎后,看到刘大河和李浔,热情的给他们介绍:“两位公子,这些头绳都是我夫人编的,她手巧,编的都好看,也不贵,一条十文钱,你们看看要不要给家里人买一条,哥儿姐儿都能带。”

刘大河摸摸怀里的银子,他来县里时,将前段时间吴小满给的一两银子也带来了。

想到刚才的两个夫郎,似乎县里妇人、夫郎头上都会带点东西,他们村里也有许多头上戴着鲜艳的头绳,甚至有银簪的,他家里穷,夫郎从来没买过,都是用灰扑扑的布巾。

刘大河在摊主热情的介绍中买了两条,一条红色的给夫郎,一条彩色的给自家小哥儿。他们夫妻如今只生了一个孩子,是个小哥儿。

一两银子换成了零散的铜板,刘大河打算以后每个月都多拿回去一些,慢慢将铜板全给自己夫郎存着。

他这月休息回家,将带的头绳给了夫郎和哥儿后,夫郎嘴上虽然说着乱花钱,但眼里的笑容止都止不住,看的刘大河心酸。

只是十文钱的头绳,夫郎就这么高兴,是他没本事,对不住夫郎。

刘大河也不知道别的赚钱门路,东家待他们好,他只想着好好干,攒了钱就多买地,争取让夫郎跟着他越过越好。

拿到头绳当日,刘夫郎立马就戴上了,逢人便说这是大河给他买的,高兴的不得了。

时间回到现在,李浔也拿起一根七彩绳朝摊主道:“我要这根。”

刘大河:“小东家带给你妹妹?”

李浔嗯了一声,刚熟了十文钱,想了想,又拿了一根浅绿色的,又数了十文钱一起递给摊主。

第二日一早,吴小满带着刘大河先去了一趟县里的农器店。

农器店卖各式各样的农器,除了农器,还卖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吴小满想来看看县里有什么种子,有什么适合夏收后种植。

农器店老板听了后,道:“除了种粮,基本上都种棉花,若是你需要,可以买我家的棉花种子,一亩能产出一百斤左右的籽棉,皮棉也能出三四十斤呢。”

籽棉是采摘后带籽的棉花,皮棉是去籽后的棉花,吴小满在平安镇的农器店也了解过,都是说种棉花好。

吴小满:“除了棉花呢,还有什么?”

农器店老板:“还可以种苎麻、花椒,但苎麻采收麻烦,花椒得种好几年,都不如棉花。你们若是想种别的,我们这里有新来了一种甜高粱种子,种出来的高粱杆是甜的。”

刘大河:“高粱还能是甜的?”

别说刘大河,就是吴小满也不信:“老板,你可吃过?”

农器店老板:“实不相瞒,这种子我也是刚得到,具体如何还不知道,你们要是买,我给你们便宜一些,这一包五文钱,能种二分地。”

刘大河看着吴小满,等他做决定,吴小满看着老板手中的种子,确实是高粱籽,他犹豫了一下:“给我拿一包吧。”

只有二分地,可以试试,即使不是甜高粱,最起码种出来也是高粱,能做刷子,高粱籽也能卖。

吴小满:“这种子什么时候能种?”

老板:“若是你们有白地,现在就能种,若是没有白地,等夏收后种也行。”

出了这家农器店,他们又去了几家,都和这家情况差不多。看来看去,还是种棉花棉花最好。

回到客栈,吴小满将买到的甜高粱种子给何月看,何月好奇的看了许久,觉得这就是普通的高粱种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在县城的事都办完了,几人收拾东西赶着牛车回家,到了村里,夕阳已经快落山了。

经过家里的麦地,吴小满远远看到地中间何平、周小毛在地头拔草。有些草结籽早,要是拔晚了,草籽飘入地里,明年地里草会更多。

李水连、李水心也在一旁慢慢拔草,大黄和大黑在追赶村里另外几只狗。李水连、李水心和村中的孩子不熟,吴小满和李浔不在家,他们这两日都跟着何平和周小毛。

马车还没走近,大黄、大黑就听到动静跑了过来,朝着他们呜呜直叫。

何平几人听到牛车声,看到他们回来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吴小满跳下车:“你们把草捆起来,放牛车上拉回去吧,今天别干了,早点回去。”

几人应声,动作很快地捆好草,这些草带回去能给牛和猪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望水村1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