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1995:我重生后全家都卷起来了 > 第40章 所谓专家?实则公知!

相比于现在留下来拍摄,贾明焕更加关心林伟志,他有一种预感,那个给他们寄素材的人一定林伟志关系匪浅。

出租车来到师大附中门口。

贾明焕他们本来已经做好了表明自己记者身份进去的准备了,但是没想到保安竟然没有阻拦。

可能是因为今天有专家来开讲座,学校邀请了很多的家长来,保安将他们当成了学生的家长。

进来后向人打探了讲座的位置,一行人直奔大礼堂。

他们悄悄的进来,坐在最后一排。

整个大礼堂几乎坐满了人,一眼望去反正是人山人海。

大礼堂舞台正中央放着一排用红色绒布盖着的桌子,正中间坐着的正是今天的主角——郑鸿基郑专家。

舞台后方的投影幕布上还显示着这位郑专家的个人介绍。

毕业于某知名大学的教育专业,曾在某知名中学任教,是哪几本教育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著有《教育的真谛》《上帝的孩童》《成功的家长都是这样做》等。

贾明焕一看就知道这位郑专家的含金量了。

这年头,随便一个人包装一下就能号称专家,他们传媒行业这种人见多了,所以不当回事

但是对于普通的学生和家长而言,这位郑专家浑身上下都是金光闪闪的。

而林晚,林晚甚至已经想到最后要结束的时候,这位郑专家呼吁大家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然后顺势开始推销自己的宏篇著作。

想到这里,便彻底的对这位郑专家的话失去了所有的兴趣,从口袋里掏出单词本开始背 。

林伟志见状低声说,“你听人家专家的呗,人家说的多好。”

“你听就行了,这部分说的是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林晚也没拦着林伟志听讲,反正这种讲座都是讲一些正确的废话。

单词都背了三十多个了,这位郑专家还没有进入煽情的前摇和卖书的主体,林晚无奈的揉了揉眼睛。

大礼堂的灯光条件不太好,现在眼睛都有些不舒服了。

张苗苗在一旁坐着,本来还专心致志的听呢,但是听着听着也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用,也跟着林晚开始被单词了。

张苗苗叹气道:“专家怎么还不说学习英语的方法啊?”

她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林晚无奈继续听下去。

“……据我的观察,这些年我们的家长对于孩子十分的溺爱,由于这个独生子女的政策,大部分的孩子都被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导致我们的孩子没有任何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一点比起我们的邻国日本差远了。

日本是很注重教育的,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与坚定意志……”

听到这里,林晚表情微妙了起来。

这一股意林味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这时候的意林还没有正式的创刊呢。

不过对于郑专家的话林晚倒是谈不上多么的惊讶。

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几十年后我们的硬实力强大起来之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公知的身影。

郑专家将两条胳膊放在桌面上相互抱在一起,身体微微前倾,随即又用一根手指点在红色绒布上。

“我们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孩子们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

不仅如此,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听到这里林晚彻底的皱起了眉,有的老师也开始察觉不对劲了,但是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劲。

毕竟说教育有问题,这是很常规的话术。

说我们太注重成绩,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全面成长这种正确的废话也是这类专家的口头衔。

“我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历史中,有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睁眼看看世界呢?我们总是沉浸于和邻国的仇恨之中,但是他们早已经放下这段历史往前走了。

他们又何尝不是战争的受害者呢?要知道,战争期间,有多少的日本老百姓因为缺衣少食而被饿死冻死啊。”

听到这里,不少的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都拧起了眉毛。

更遑论坐在后排的贾明焕他们,小方噘着嘴,“贾导、滕导这人说的话怎么这么不对劲啊。”

贾明焕年初的时候开过一个会,想到那一次会议的内容,便对助手示意录像。

好在郑专家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说下去,而是说回了教育,这也让底下的老师们放松了警惕。

“之前我曾经见证了一次中日夏令营。”

听到“中日夏令营”这几个字的时候,林晚的心咯噔一跳,不会吧,这么巧!

然后就听到郑专家用一副忧心忡忡的语气说道“我们的孩子生了病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回去营地休息,而日本的孩子们却要坚持徒步到目的地……

中国孩子的书包带断落,他们可算是找到了偷懒的理由,纷纷将书包扔到了马车上来偷懒,而日本的孩子甚至还提出要帮助他们……

这是我亲眼所见啊,孩子们,多么的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孩子缺乏表达的能力,却又十分的虚伪,在某些地方想要得到一些关注,我认为这种缺点是来自于上一辈的影响。

可以说,在下一代的对决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完全的输给了对方,这种输是民族性的、彰显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能偷懒则偷懒……”

林晚彻底的听不下去了。

她高高的举起手来。

郑专家讲的正尽兴,就看到有个女孩子举起手来,他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在自己演讲的过程中经常有孩子表示被自己的话深深触动,他想当然的觉得,这个女孩儿也是如此,所以很和蔼的抬手,“这位女同学,你似乎有话想说。”

“郑专家,您对于这次中日夏令营是亲眼所见吗?”林晚站起来大声说道、

大礼堂很大,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听不见。

郑专家还示意给她一个话筒,拿到话筒的林晚如虎添翼,再次重复了这个问题。

郑专家笑笑,“当然。”

“那您能跟我们说说,这次夏令营的时间和地点吗?”

林晚继续追问,只是她的语气温和,看起来就像一个好奇又乖巧的女孩子。

“这……”郑专家顿了一下,随即面色如常,“这次夏令营的地点就在北京附近的郊区举行,时间就在去年。”

“您确定吗?”林晚继续笑着问。

“看来你这个孩子很严谨,我很喜欢这样的孩子,我当然确定。”郑专家笑呵呵的说。

“那看来郑专家的记性不是很好啊。”林晚的语气一转,“您说的这次中日夏令营时间是在1992年,并非是您刚才说的去年也就是1994年。

至于地点也不是在北京郊区,而是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

郑专家,您在撒谎,您根本没有参与此次夏令营。”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一轮开来。

后排,不必贾明焕说,摄影师已经将镜头对准了林晚。

这时候老王说了句,“你们看这个小姑娘身边的男人,是不是林伟志?”

“她就是林伟志的女儿!”

大家十分确定。

郑专家不愧是混江湖这么多年的人,他笑笑,“我刚才还说呢,我们的孩子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喜欢博得关注,你们看,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姑娘,我明白你这个年纪很希望成为众人的焦点,但是……呵呵”他笑着摇了摇头,“快坐下吧。”

林伟志这时候想要站起来,告诉大家他们家林晚不是那样的孩子,他们家林晚一直乖巧听话,但是林晚的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上。

“郑专家是在转移话题吗?”林晚并没有自证什么,而是反手把问题推向他,“你刚才说孩子们将书包放在了马车上,北京的郊区怎么会有马车,您编的话并不严谨,露馅了。”

当林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大家逐渐相信了林晚的话。

是啊,北京郊区怎么会有马车吗?

这时候郑专家终于微微蹙眉了,他开始想如何诡辩了,但是林晚不再给他机会了。

“很巧,郑专家说的这件事情我也知道。更巧合的是我是在一本叫做《少年儿童研究》上看到的报道,里面的很多话几乎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但是奇怪的是作者并不是你,而是这个杂志的副主编姓孙,难道郑专家还改了姓?”

郑专家这时候勉强说道:“哦,是他啊,我知道你说的这个人,当年我和孙副主编一起作为夏令营的观察员,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当然说出来也是一样的,这不正好说明了我们说的话的真实性?”

不得不说这个郑专家还真有几分急智。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

然后大家听到了林晚不加掩饰的一声嘲笑,“郑专家的脑子转的真快啊。

这篇报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所谓的夏令营真相,接着就有很多的媒体转发。

但是就在1993年的春天,官方权威媒体《北京青年报》的一位记者注意到了这件事情,他亲自深入事实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口口声声说自己亲眼所见的孙副主编当时并不在夏令营,您这位认识的朋友不在现场,而郑专家您呢?

不仅如此,再次调查发现,中国的孩子在这一次徒步运动中展出了惊人的毅力,他们在书包带断裂之后,或抱着,或扛着,还有人用铁丝绑住书包带继续前行,没有一人像是你说的那样偷懒懦弱。

相关的报道就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我们学校就订购了这个报纸,如果学校的图书馆保存的好的话,可以在1993年的报刊上找一找,肯定能找到这篇报道!”

林晚的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而且铁证在前,郑专家不禁冒起了冷汗。

“还有您刚才说的忘记历史,我更加不能苟同!

我们作为后辈没有资格替死去的祖先说原谅,更不可能像你说的那样认同所谓邻国的平民也受害者的说法。

他们的国家领导人还在祭拜着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们都不曾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却要原谅,这不可笑吗?”

“对,我们绝不原谅!”

“绝不原谅!”

“操他妈的小鬼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所谓专家?实则公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