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灾年给老妈完美童年[七零] > 第18章 第 18 章

杨满仓、张金花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杨满囤和王翠云被那眼神和气势吓得后退一步,那两个孩子更是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李长河立刻抓住时机,厉声道:

“白纸黑字的房契在这!你们两家,侵占侄子房产,强词夺理,拖延耍赖,还有理了?把你们堆在这屋基上的破烂,还有你们砌的那半拉墙,全给我清走!天黑之前,必须恢复原状!否则,明天我就带人亲自来拆!拆下的砖瓦木料,充公!我看谁敢拦!”

二叔二婶面如死灰,恨恨地瞪了杨立业和方夏荷一眼,终究不敢再闹,骂骂咧咧地开始招呼自家人收拾堆放在老屋地基旁的杂物。

王翠花还想哭嚎,被杨满囤死死拉住,看着杨立业那冰冷的眼神和支书严肃的脸,最终只能把眼泪憋回去,灰溜溜地带着哭闹的孩子去拆他们刚刚垒起来没多久的墙根。

围观的村民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看向方夏荷和何田的眼神则充满了惊奇和佩服。谁都没想到,这场看似二房三房稳赢的“夺屋战”,竟被这外村来的方夏荷和她那古灵精怪的女儿,联手那个硬气起来的杨立业,打了一场如此漂亮的翻身仗!

阳光穿透了薄雾,金灿灿地洒落下来。杨立业缓缓舒一口气,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目光下意识地寻找。

方文静正含笑看着他,眼神明亮。

他弯腰,一把将何田抱了起来,目光却越过欢呼的小脑袋,深深地、郑重地看向文静。

何田被杨立业抱着,伸出小手,摸了摸老屋那斑驳却坚实的土墙砖,小声嘀咕:“虽然破,但好好修修,肯定能住!以后这里种菜,那里种花......”

一个月后,杨立业的船期临近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村里爆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村东头老赵家的媳妇张桂兰,因为生了两个女儿,被婆婆和丈夫嫌弃虐待,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这天不知为何闹得更凶,张桂兰被打得跑出家门,披头散发地哭喊着要跳河。

村里人围了一圈,议论纷纷,有劝的,有看热闹的,村支书赶去处理,但赵家母子一个撒泼一个蛮横,一时也僵住了。

方文静当时正和几个妇女在隔壁晒谷场翻晒新收的麦子。听到消息,她心猛地一揪。张桂兰的哭声,像刀子一样剜着她的心。她想起了王君常说的话:“委屈自个儿,那是傻。”

一股久违的勇气冲了上来。

她放下手里的耙子,拨开人群,径直走到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的张桂兰面前,蹲下身,用自己的袖子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和血迹。她站起身,面对着气势汹汹的赵家母子和围观的村民,声音还有些发颤:

“赵婶子,赵大哥!桂兰嫂子也是人!是给你们赵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人!你们这么打她,不怕遭报应吗?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还是过给别人看的?你们把她逼死了,脸上就有光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广播里天天讲男女平等,讲妇女能顶半边天!咱们女人在田里流的汗,在家里操的心,比谁少了?凭啥就该挨打受气?桂兰嫂子生了闺女怎么了?闺女就不是赵家的骨血了?你们这么对她,就不怕寒了全村女人的心?!”

这话,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潭。有人惊讶于方文静的胆大,有人被她的话触动,小声议论起来。赵家婆婆恼羞成怒,指着方文静骂道:“你个疤脸婆,自己嫁不出去,跑这儿来挑事!我们家的事轮得到你管?”

方文静的脸瞬间白了,那道疤似乎又灼烧起来。她挺直了背脊,一字一句地说:“我脸上是有疤,可我的心没瞎!我看不得你们这么糟践人!这事,我管定了!支书在这儿,大队也有妇女主任,不行咱们就找大队评理去!看看打人犯不犯法!”

她的态度如此坚决,话语又占着理,加上村支书的介入和越来越多村民围观,赵家母子被震慑住了,骂骂咧咧地把张桂兰拉了回去,承诺不再动手。张桂兰被方文静搀扶着站起来,看着她,眼泪止不住地流。

人群渐渐散去。方文静站在河岸上,后背的衣裳都被冷汗浸透了,心脏还在狂跳。她第一次感到一种虚脱般的疲惫,却又夹杂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冲破牢笼般的畅快。原来,说出心里话,为别人站出来,是这样的感觉!

这次风波,像一声惊雷,炸响了沉闷的村庄。方文静这个名字,连同她脸上那道疤,不再仅仅是被同情的对象。她成了村里妇女私下议论的焦点。有人佩服她的勇气,说她“真敢说话”;也有人撇嘴,说她“多管闲事”。

但无论如何,一个沉默、自卑的方文静消失了,一个能为村里女人说话的方文静,在泥泞中挺直了脊梁。

几天后,杨立业要走了。临行前那个傍晚,他约方文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见面。夕阳的余晖给一切都镀上了温暖的金边,也柔和了他脸上坚硬的线条。

“文静,”杨立业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却含着羞涩的姑娘,“我明天就走了。海上通讯不便,但我会想办法给你写信。”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崭新的、印着轮船图案的硬壳笔记本,那笔记本的边角还用牛皮纸仔细包着。

“这个给你。”他把本子塞到方文静手里,动作有些笨拙。

“我记得......你小时候字就写得好,爱看书。广播里说......要恢复考试了?”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别荒废了。有空就看看书,写写字。日子长着呢,谁知道以后会怎样?人活着,总得有点奔头。”

方文静紧紧攥着那带着他体温的笔记本,指尖冰凉,心口却滚烫。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用力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后化作一句带着浓浓鼻音的叮嘱:“你......在海上,当心点。保重。”

杨立业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嘴角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深深地看着她,仿佛要把她的样子刻进脑海里。

他低声说:“等我回来。”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像是一个承诺,穿越了童年的时光,落在了此刻。然后,他利落地转身,背影在金色的夕阳下,挺拔如松,渐渐融入暮色。

广播匣子里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终于不再是遥远的传闻,成了切切实实的政策。村里、镇上,但凡念过几年书的年轻人,心都像被点着的干草,呼呼地烧起来。方文静也不例外。

夜深人静,西屋的煤油灯常常亮到很晚。她翻出箱底那些泛黄卷边的课本,手指拂过曾经熟悉的字迹,心尖都在颤。杨立业送的笔记本,被她珍重地用来誊抄重点、演算习题。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沙沙作响,仿佛在替她诉说着压抑多年的渴望。

颧骨上的疤痕在灯影下明明暗暗,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专注,越来越亮。知识像甘泉,浸润着她干涸的心田,也让她暂时忘却了脸上的烙印。

她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帮家里干活,除了学习,她也开始主动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谁家婆媳闹矛盾了,她会去耐心听听;谁家孩子该上学了家里不让去,她会去说道说道;扫盲班缺人教,她二话不说顶上去。

她依然话不多,但这份文静里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她脸上的疤痕依旧醒目,但当她用清晰条理的话语调解纠纷,用耐心细致的讲解教人识字时,那疤痕似乎不再是缺陷,反而成了她经历磨砺、值得信赖的一种奇特见证。

村里人渐渐发现,这个方文静,心里有杆秤,说话在理,办事公道。尤其是那次为张桂兰挺身而出后,村里的妇女们遇到难处,私下里都愿意找她念叨念叨。

老妇女主任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主动提出卸任。在村支部的提议和不少妇女的支持下,方文静被推选为新的村妇女主任。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大红喜报,只有村支书在村部小院里,当着几个村干部的面,郑重地把一个盖着红章的小本本交到她手里。

“文静啊,担子不轻,好好干。”村支书语重心长。

方文静接过那小小的《妇女主任工作证》,手指微微颤抖。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远处自家低矮的院墙上。她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我尽力。”

妇女主任的板凳还没坐热,一个烫手的山芋就砸到了方文静面前。

这天傍晚,天刚擦黑,一个瘦小的身影踉踉跄跄地冲进方家院子,扑通一声就跪在了正在灶房门口淘米的方文静面前,抱住她的腿就嚎啕大哭起来:

“文静姐!救救我!活不下去了!真活不下去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