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四十岁,我的系统超无敌 > 第32章 华夏文化

重回四十岁,我的系统超无敌 第32章 华夏文化

作者:我有任意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8:24:41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的几天,李雪梅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与沈青山一同接洽的,那些在会议上表达出合作意向的国际机构上。关于起诉泡菜国“金星科技公司”侵犯产权的事宜,她则全权交给了助理孙佳仪。

在与孙佳仪的通话中,李雪梅说,“证据链必须完美,可以联系智核科技那边,让他们全力配合。务必要让泡菜国知道,抄袭和污蔑的代价。”

“明白,李总。”孙佳仪记录着,“我会立刻组织最好的国际律师团队跟进。”

这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叮!任务完成,宿主成立的“仁爱之心”医疗慈善基金会,已完成首年救助100个家庭!】

【任务奖励发放:疾病探查技能*初级,能洞察初级疾病征兆、以及需要使用的治疗药物。】

李雪梅没想到医疗基金会,这么快时间就已经达到任务救助要求。立马询问孙佳仪,“对了,之前成立的仁爱之心医疗慈善基金会,最近情况怎么样?”

孙佳仪找出相关资料,发送给李雪梅,“李总,正要向您汇报这个好消息。慈善基金会运行非常顺利,救助拨款审核流程非常高效,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为100个家庭提供了救助,覆盖了手术、康复和特殊药物费用。”

李雪梅看着的手机上,那一张张受助家庭带着笑容的照片,虽然素未谋面,但她心中全是满足感。这种改变他人命运的感觉,比在商场上赢得任何一场胜利更让她感到开心。

“太好了……”她轻声说,眼角有些湿润,“加油,我们要努力帮助更多的家庭才行!”

挂断电话后,这份喜悦依然萦绕在她心头。

之后几天恰逢岛国三大祭典之一的祇园祭,为了更深入地体验岛国文化,李雪梅和沈青山带着女儿赵雅丽,融入了这场千年传承的盛大祭典之中。

祇园祭,起源于公元9世纪,是为祈求瘟疫消退而开始的神事,至今已延续超过千年,是岛国三大祭典中最古老、也最宏大的之一。其核心活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场夏日庆典,每年7月在京都市中心展开。整个祭典持续整整一个月,而最壮观的环节,便是 “山鉾巡行”。

他们站在京都古街旁,只见一座座被称为 “山鉾” 的巨型花车,如同移动的华丽楼阁,在身着传统服饰的民众簇拥下,缓缓前行。这些山鉾高的可达二十多米,重达十余吨,完全由人力用粗大的绳索拉扯、推动转向,结构精巧无比,车上装饰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织锦、地毯,被称为“移动的美术馆”。

“妈妈,沈叔叔,你们看!那些人一起用力拉绳子的样子,他们拉的是什么,好有气势!那些花车好漂亮!”赵雅丽指着正在转过街角的巨型花车惊叹道。

沈青山笑着说,“那是函谷鉾,鉾车都是由传统工艺的结晶,采用榫卯结构组装而成,装饰有唐织、金工、雕刻等…”

赵雅丽不禁称赞道,“沈叔叔,你懂得好多!”

鉾车上传来悠扬的乐曲,仿佛将大家拉回了平安时代。夜晚山鉾花车点亮灯笼,游客和民众可近距离观赏花车,购买护身符,品尝岛国街头美食…

李雪梅看着这全民参与的盛况,看着那些年轻面孔和外国游客也穿着浴衣,兴奋地跟在巡行队伍旁,感受着这份文化的传承,心中不禁感慨。

“一个祭典,能持续上千年,还能让整个城市,乃至全世界的人都为之瞩目,这种对自身文化的珍视和宣传能力,确实做到了极致。”她对身旁的沈青山感叹道,“反观我们国,除了沿海部分地区如游神、英歌舞等活动,在内陆许多地方,很多珍贵的民俗活动却似乎在慢慢淡化,年轻一代的参与感也不强。是我们的文化不够精彩吗?或许是我们的传播做得还不够。”

她感到一丝惋惜,我国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却未能像眼前这般,形成如此强大而持续的文化影响力输出。

【叮!系统感知到宿主对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关心,现发布任务。】

【任务要求:于回国后三个月内,策划并成功举办一场全国性、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大赛。大赛需覆盖我国传统技艺、民俗节庆、非遗创新等多个领域,需激发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任务奖励:私人飞机及配套顶级机组服务,可极大提升宿主国际商务出行效率与舒适度。文化共鸣技能*初级(被动技能,提升宿主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洞察力与策划能力,更容易打造出引发广泛情感共鸣的文化产品。)】

她的立刻给孙佳仪打了一个电话,“佳仪,启动一个名为华夏文化的大型项目。现在开始前期预热。对!全国性的文化大赛。不管用什么方式,制造话题也好、寻找最美非遗传承人也行、还可以联动高校。我要在回国后,看到第一波热度已经起来。具体方案草案,三天内发给我。”

电话那头的助理孙佳仪虽然对李总突然着手文化领域有些意外,但立刻领命,“明白,李总!保证完成任务!”

结束了在岛国的最后几日悠闲旅程,李雪梅一行三人启程回国。飞机落地,打开手机关于 “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大赛的预热信息便扑面而来。

御梦传媒的执行力毋庸置疑。短短时间内,#华夏文化#、#寻找失落的绝技#、#那些非遗故事# 等话题已悄然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并凭借精良制作的先导宣传片和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幕后采访短视频,引发了一波关注和讨论。

大赛确定采用全程直播 录播精剪的形式,通过主流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同步推送,评分机制由三部分组成:线上网友投票占比40%、权威专家评委团占比30%、以及御梦传媒旗下的网红大V组成的观察团占比30%。李雪梅回到公司办公室,仔细看了大赛的详细流程和首批参赛者资料,满意的点点头。

大赛海选第一期直播,很快便开始了。直播镜头前,不仅有技艺展示,更设置了传承者说一说环节,让参与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第一位登场的是来自天府之地的漆器匠人,林师傅。他带来了一件流光溢彩、纹饰繁复的剔红花瓶。在展示完令人惊叹的打磨工艺后,他坐在镜头前,语气带着落寞。

“做漆器,最难的不是坐冷板凳,是咬人。”他伸出双手,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和疤痕,“生漆过敏,几乎每个学徒都要过这一关,奇痒难忍,严重的还会发烧。熬过去了,才算入了门。现在年轻人,谁愿意吃这个苦?我们村里,以前有十几个作坊,现在就剩我这一家了。”他轻轻抚摸着那只花瓶,“这东西,一层层刷漆,一层层雕刻,一件小东西就要几个月。慢工出细活,可这个时代,太快了……”

直播间里,弹幕瞬间变得多起来。

【看着老师傅的手,破防了……】

【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啊!】

【以前觉得漆器好看,没想到背后这么辛苦!】

【第一次听说漆器,也第一次看见,感谢传承者,致敬!】

【已投票支持!不能让这样的手艺消失。】

继漆器匠人林师傅之后,第二位登场的是一位来自东南沿海大省的梁大爷。他带来的,是几双做工精巧的木屐。

主持人介绍道,“梁大爷制作木屐已有五十个年头了。”

梁大爷显得有些紧张,他拿起一双屐底弧度优美的木屐,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说道,“俺做这个,一辈子了。可现在…”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街坊邻居,还有网上好些人,看见我做这个,都说你怎么做岛国人的鞋子?都骂我…我心里难受啊!”

他拍着手中的木屐,“这木屐,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在穿了!《史记》里都写着呢!是我们传过去,他们学了去的!怎么到现在,反倒成了他们的东西了?我儿子以前还想学,被同学笑话是做汉奸鞋,他就不肯学了。”

梁大爷眼圈泛红,“我就想让大家知道,这是咱们国家的鞋!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可是知道的人太少咯。我真怕哪天,我这手艺,就跟我一样,老掉喽,没人记得了是我们自己的好东西!”

直播间瞬间被弹幕淹没。

【大家还记得那句诗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太多自己不在意的东西,都被别人发扬了】

【赶紧科普!木屐起源就是我国。】

【我们自己的文化被误解,最伤的是这些老手艺人啊!】

【已投票!守护我们自己的木屐。】

【文化输出任重道远啊,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一定要守住。】

直播间的情绪被推向了一个小**。

祇园祭起源内容数据来自百度,参观内容是来自我自己去参加祭典看到的。

漆器匠人灵感是李子柒,也是因为她我才第一次知道漆器。也去了解了一下漆器。还有贴了螺钿的大漆小方镯也超美。

木屐大爷灵感是观看了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采访的广东做木屐的梁大爷。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句诗是来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谢公屐和木屐有一些区别,但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句诗。

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小说,让从没听过这些非遗技艺的读者宝宝们,能够了解我国文化[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华夏文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