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和亲祭旗前 > 第3章 喜酒

重回和亲祭旗前 第3章 喜酒

作者:程江一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09:41:02 来源:文学城

“樊叔,你可知戴大人平日里有何喜好?”靳淮生见戴明已经走远,开始向樊郅打听道。

京中办事,少不得花钱送礼表诚意。

在行商的父亲身边跟了这么多年,这点道理,靳淮生还是懂的。

樊郅明白靳淮生是想投其所好送点礼换个机会见面,便告诉了他戴明此人颇爱收藏各式瓷器,尤其是前代官窑流出来的那些精品。

还说了早些年淮州涝灾,戴明与他兄长赈灾有功,先帝赐了戴明一对前代官窑的花釉撇口盖碗。如今戴明更是京中的瓷器收藏大家,家中藏宝多为精品。

靳淮生听着,若有所思,一会儿便来了点子。

他向樊郅借了个马夫,要那小厮去他家宅子和管家说,要取一只金彩戟耳瓶和一对三彩花口盖碗送礼。

好在他家在京城的宅子就在裕国公府隔壁的明花巷,如今新人刚拜堂,喜酒菜才没上几个,现在去取大概也来得及。

靳淮生刚吩咐完马夫,转头便看见了迎面走来的樊持玉。

却见樊持玉眼中闪过一丝错愕,而后抬眼,眼上细密的睫毛振了振,一双明眸直勾勾地盯着眼前这位郎君。

靳淮生拱手向眼前的娘子行了个礼。

刚盘算完如今的处境是重回和亲之前,又马上见到了当年的安奚使臣,就连行礼的姿势都和记忆里别无二致,樊持玉不禁迷茫起来。

“粟粟,这是爹从前一位故友之子,武艺了得,今后咱们常走动。”

听了樊郅一声粟粟,樊持玉又觉得神情恍惚。这是她生母起的乳名,从前祖父母、爹娘都这么唤她,后来的长公主也是如此。

这是她在昌弋侯府里的名字。

自当年离京北上,一别经年,已许久没有听到过了。

樊持玉呆立在原地,耳边又听到靳淮生一句“久闻樊娘子大名”,心中奇怪——她平日里在京中并不出头,比不上别的高门贵女才名大显,也不知靳淮生哪里听来的大名。

转头又看见自家马夫抱着一大一小两个锦盒走了过来,樊持玉心下一惊,没想到她爹还有闲钱送礼。

毕竟前世连她的嫁妆都多是朝廷给的,她爹准备的那一点谁看了都觉得磕碜,最后还得靠长公主贴补,才不至于让外头见了难看。

“樊叔,这些虽不是前代官窑的产物,但也算精品,待会儿一道赠与裕国公吧。”靳淮生在转身时快速瞥了眼樊持玉,看穿了她眼里的惊愕,随后接过马夫手里的锦盒,向樊郅身边走去。

他打开锦盒,将物件给樊郅过目。

虽说近年侯府式微,但樊持玉也是见过好东西的,她一眼扫过去,便看出了盒中是个难得一见的金彩瓶。

樊持玉轻一碰她爹的肩,悄声说道:“爹,您找来这位郎君,不光是武艺了得吧,我看财力也十分了得。”樊持玉见她爹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又开始打量起靳淮生。

还是如从前一样,眼前的人剑眉斜飞眼窝深邃,但神情没有前世见到的那般凝重,看着他眉目舒展,倒也觉得有几分亲和感。

相貌还是可以的。

不过说到底,靳淮生前世是安奚的臣子,母亲是正儿八经的安奚人。他如今上赶着来攀附西京权贵,也不知道是作何打算。

前世的这个时候她与靳淮生还素昧平生,也没听说身边有这么一个有钱的主,还上赶着来讨她爹和裕国公欢心。

眼看着靳淮生抱着锦盒跟在樊郅身后前去给国公一家子献礼,樊持玉也提起裙摆跟了上去。

戴明揭开靳淮生送过来的锦盒,脸上神情似与之前不同了,面色悄无声息间就变了。

一旁的裕国公的夫人和樊持玉记忆里的没有什么差别,整个人是珠光宝气的。

还未等樊持玉回味完前世的姑母是个怎样的人,樊良姝就先开了口:“阿郅呀,你这是从哪儿淘来的这上好的戟耳瓶,瞧瞧这金彩的祥纹,花了不少钱吧。”

樊郅闻言,立马给这位做国公夫人的姐姐使了个眼色。樊持玉的这位姑母见状便闭了嘴。

作为樊郅的姐姐姐夫,裕国公两口子自然知道昌弋侯府财力如何。

毫无疑问的,这贺礼出自樊郅领来的这位郎君。

樊持玉又上前凑近了点,见那小锦盒里的一对釉下三彩盖碗不那么浓墨重彩,碗壁是光亮柔和又晶莹剔透,看着是安然素雅的样式。

另一锦盒里的瓶子红底青线,一对戟耳也不知道是鎏金还是纯金,瓶肚上的金彩石榴纹样精美妙绝,显得瓶身上其他粉彩纹样也黯淡了。

如此纹样精致的金彩瓶,樊持玉前世一辈子也没见过。

如此,她更加明白了她爹为什么愿意帮扶靳淮生这个突然的故友之子。

拿着金彩瓶子的戴明抬头,问了靳淮生一句:“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显然,戴明对这个金彩戟耳瓶感兴趣,连带着也愿意多看一眼靳淮生了。

“晚辈靳淮生,恭贺国公爷国公夫人,祝小公爷与少夫人琴瑟永谐,和愿百年。”

这说话的腔调并不像樊持玉印象里的靳淮生。

过去她遇见的靳淮生好像没有这般圆滑上道,想来眼前的靳淮生也还是年轻气盛,争着想冒头罢。

看得出来,戴明确实愿意听这番漂亮话,也喜欢这漂亮的贺礼,连连笑着点头。

戴明听清楚了靳淮生的姓名,似乎对他更有兴趣了。

鬓角斑白的小老头眯着眼,直直盯着靳淮生的眉眼。又不紧不慢询问靳淮生年岁几何,是否为淮州人士。

当年樊持玉第一次听到靳淮生自报姓名,也是下意识的以为他是生在淮州的。

靳淮生此时已经知晓淮州顺平属裕国公封地,对戴明突如其来的询问并不奇怪,只是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出生淮州,籍贯也随母亲在淮州。

听了这话,戴明便清除了靳淮生是商贾出生。虽说商贾地位不高,但是不必死守籍贯地,大多数时候四处流窜是没人管的。

于樊持玉而言,靳淮生已经是认识许久的熟人了,但她对靳淮生的身世也不甚了解。只知道他的母亲是安奚人,已经故去的父亲是靖国人。

她无意听靳淮生在戴明面前攀附的话语,自顾自地走去了别处。

脚下的地毯松软,眼前的侯府张灯结彩。

西京的热闹繁华填满了樊持玉空洞的双眼。

周遭越是人声鼎沸,她就越能回想起和亲祭旗的惨状。

她忍不住再回头看了一眼靳淮生那张棱角分明的脸。

是这张脸前世在西京代表安奚内廷。

是这个人带她北上,送她入风都。她在安奚近七年,七年里靳淮生都是安奚内廷的臣子,为安奚效忠,这些年里,两人也没少见。

虽然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而今如梦初醒,重回故里。

但她知道前世靳淮生做过安奚的爪牙。

她也没死多久,人世间的一切怎么会这么快忘记呢。

“好久不见啊,樊小娘子!”

眼前人的问候打断了樊持玉的思绪,冬日里天黑的早,暗淡的光幕下,眼前人满头珠翠仍然耀眼。

此时的景象与记忆重合,说话的人便是今日新娘子的母亲,武元长公主。

“臣女樊持玉给长公主请安。”樊持玉还没有忘记从小学的礼仪,尽管知道武元不怀好意,依旧恭敬行礼。

武元上下打量着樊持玉,说道:"这么生分做什么,说起来我也算你的姨母。"

樊持玉无言,她从前就对武元这一套不感冒。

武元前世也是这般,先是套个姨母的近乎,然后再说些刺人的话给人找不痛快。

武元接着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当年我开府成婚后你嫡母差点就要去安奚和亲了,得亏后来有你父亲。”

这声叹息让樊持玉想不清,不知道是在叹惋李弗蓁当年遭遇,还是在可惜李弗蓁没有去和亲。

前世武元也对她说了这番话,当时她并不懂其中深义,只当是闲来无事追忆往昔。

现下经过前世这般,她也明白武元是在点她这个还未婚配的宗室女子,于是张口答道:“归根到底还是武帝深谋远略,铁骑出边郡扬我靖国国威,使得宗室女不必受远嫁之苦。”

"如今宗室里还未婚配的娘子并不多,身在西京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听说如今北边也不怎么太平呢……樊娘子你得小心呀,若是运气不好……"

樊持玉心想这武元长公主真是料事如神,前世的她再过几个月真的要去和亲了。

她面上还是莞尔一笑:“若为家国安稳远嫁他乡,自然是义不容辞。长公主可是在可惜当年草草成婚,没有机会做这以身报国的壮举?”

武元长公主当年嫁的曲国公年纪轻轻就病死了,曲国公只有梁纾意一个女儿,死后让二房袭了爵。后来武元又嫁了辅国将军的儿子,也是没过几年就又做了寡妇。一晃这么多年了,西京城里还是常有人说武元长公主跋扈克夫。

樊持玉原先觉得这位姨母婚事不顺走了霉运甚是可怜,虽说每每见面都没少见识她的讥讽刁难,曾经也从未出言反驳。

如今武元拿和亲说事,可谓是戳了樊持玉的伤心事。

“姨母,您与我母亲同为公主,怎么不知和亲是红颜安邦义举呢。我记得从前平帝时也有大长公主和亲北去,武帝当年也是对大长公主赞赏有加,称她是心怀家国的女子。怎么?武帝都称赞的女子,倒成了您口中的运气不好。”

大概是从前樊持玉温顺惯了,武元没想到她会直接驳自己的面子。

“好啊樊家娘子,不愧是生下来就没娘教的……”武元白了一眼樊持玉,自顾自地说道。

闻言,樊持玉便顺着武元的话接着往下说了:“我母亲早逝,幸逢嫡母照拂。也要多谢殿下您时常问候。”

武元自觉没趣,只得愤愤离去了。

这么多年了,这位姨母还是时常怨恨樊持玉的嫡母,见到樊家的少不得要酸几句。

从前樊持玉多有顾忌,无论武元怎么讥讽,她都还是敬着这位长公主是长辈,体恤她婚事不如意;如今经过安奚风都种种,自觉无论武元怎么给她使绊子,也不如她前世和亲那般潦倒,她也看开了。

不识好歹的人不值得体恤。

活着的时候不能总委屈自己,不然到死了只剩一口恶气。

武元提裙而去,头上金黄色的大钗还是那么显眼。

不知当年安奚提出和亲之时,是不是武元把她推上浪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