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和亲祭旗前 > 第10章 布行

重回和亲祭旗前 第10章 布行

作者:程江一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09:41:02 来源:文学城

“要我说,您若要采买,就去我东家与人合开的那家卢靳布坊,虽说在城东离这远,但是他们货品全呐,若要从南边订货,也是他家动作最快。”

“那便多谢李掌柜了。”

樊持玉听完李掌柜这一番介绍,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看着天上太阳还在头顶,便打算先去城西这一家布行问问,待中午回府用饭之后,再骑马去城东,看看另外的两家布行。

车还没坐热,马车便停在了一家大的店面门口。

下车抬头一看门头,这家布行名叫徐宁织造,这是个江淮的大字号,樊持玉隐约记得前世也有所耳闻

她提裙迈步 ,与清越一同进了店。

大概是她们两人穿的太素净了,并不引人注意,店内一众人还是各干各的,并没有上前来接待。

樊持玉行至柜台前,开始询问店内纱布价格如何,库存多少。

“那就看您要绞纱还是麻纤纱咯,绞纱一匹八百文,麻纤纱一匹三百五十文,如今不时兴纱料,店里库存也没多少。”

樊持玉又开始追问绞纱与麻纤纱有何区别,为何价格相差了两三倍。

柜台前的娘子解释道:“绞纱是蚕丝和棉麻料织得,轻薄柔软,透气透纱;麻纤纱则是麻料织得,质地不如绞纱细腻,但也透气透光。”

“娘子若是诚心想买,可随我来看看。”

“您这是哪里话,自然是诚心的。”

樊持玉随着这位娘子走去了货架,见这娘子上下翻找了片刻,拿出了两匹布,一匹是雪白色的,一匹微微泛黄。

“这纱布很少有人买,店里样式实在不多,您凑活看。”娘子将两匹布捧到了樊持玉跟前,“这是绞纱,大多是这般亮白的颜色;这是麻纤,有些泛黄,也有不泛黄的。”

樊持玉伸出手,摩挲感受了一下两种纱的质感,发觉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绞纱更为清透,触感较为柔软,而麻纤纱的触感较硬,好像更易起皱。

如此看来,这绞纱与麻纤纱都能用来制帷帽,无非是价高价低,讲不讲究的差别。

又想起先前疑惑为何寻常麻布不能用来预防传染,樊持玉开口问了纱布和寻常麻布在透气方面有何不同。

柜台的娘子将两匹纱布放回了货架,答道麻布与纱布都很透气,只是纱布丝线更为细密,质地更轻盈。

柜台娘子手上忙着整理刚刚翻乱的货架,头也不抬地说道:“这麻布也分很多种啊,常见的有苎麻、茼麻、蕉麻,还有稍微贵点的,与蚕丝交织的混纺麻。您刚刚问的麻纤纱就是用苎麻纺得的。”

“那这苎麻价格如何,有何特性?”

柜台娘子似乎是有些不耐烦了,语气急促地答道:“苎麻一匹两百文。”

樊持玉小声嘀咕了一句,说道麻布竟比纱布便宜这么多。

柜台的娘子放下了手中的活,双手叉腰,终于抬头看了樊持玉一眼,说道:“您究竟打算买哪样?”

樊持玉原也体谅生意人开店不易,却没想到店里的人是这般态度,只好解释道确实要订购大批的货,只是还在考虑布种的分配。

布行内伙计待人如此势利,樊持玉也没了心情,便转身走了,准备回府后再看看别家布行如何。

家中餐食也简单,她午间喝了碗菜粥后便又出门了。

昌弋侯府在城西的崇安坊,靠近城中心的靖武大街,因而去城东也不算太远。

想到上午被徐宁布行的伙计轻慢,樊持玉就在出门之前换了一身更为精致的衣裳,头上也加了两只珠钗。

世人皆是嫌贫爱富,她连日奔波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中更加富裕,做生意的人更能从富人身上赚取利益......天子脚下,达官显贵扎堆的地方,势利笑贫的风气自然盛,她也没办法改变商人趋利媚富的本性。

为了行事更加方便,不免得要对自己多加包装——社会风气就是如此,籍贯将人分成了宗室、平民、官吏、商贾,人生来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再加上贫富的差别,每个人都在这套体系间占据自己的一席位置,捧高踩低、嫌贫爱富……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改变——除非人人都吃穿不愁,钱财无数。

但这又如何能实现呢。

她出身公卿之家,远去异国时也不缺身份地位,前世和亲前她鲜少出门,不知世间还有饿殍满地的惨状。纵使外面百姓遇天灾身处水深火热,她也大多是听闻,未曾亲眼瞧见过平民生存的苦难。

想到这里,不免心酸。纵然她能预知到今年洪涝将至,永平渠涨水,无数街坊受灾,她也依旧......无能为力。

樊持玉的目光透过帷帽的轻纱,看到此时的永平渠江波逐流水,元宵的花灯都已顺流而下,前去四方。

她一路顺着永平渠前去,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便到了城东的街坊内。

她并不认得布行的路,因着函胡不会骑马,身边还是只带了清越一人。

一路向着街边的摊贩问路,二人终于找到了李掌柜口中东家与人合开的布坊。

门头上赫然挂着卢靳布坊四个大字。

竟是这个名字......

樊持玉清楚这天下姓靳的人不多,在西京生意做的大的大概也就俨城靳氏一家。

还记得当时提起皮具铺子,靳淮生就问了是不是李家......

也不知道李掌柜的东家姓卢还是姓靳。

樊持玉进了布坊的门,一个娘子就上前招呼了她,热情问道她有何需要。樊持玉见店内伙计如此态度,一下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衣装起了作用,还是这家店的人待客都较为亲和。

她先是问了问麻布和纱布的价格,得到了与徐宁布行差不多的答案,就连库存也是——这家布坊内纱布的库存也不多,若是要的货量大,需得等货从淮州运来。

只是还提到了徐宁布行未曾说道的——一种名叫混纺麻的麻布,是麻料与蚕丝交织制得的,一匹只需二百八十文。

也正是凑巧,店门口的货架上就放着混纺麻的布样。

樊持玉仔细看了,发现这混纺麻竟与纱布一样柔软轻盈,只是手感仍是像寻常麻布那样的粗糙。

她继续询问了苎麻相关的特性,才知道苎麻是较有光泽,坚韧易皱的。

“不知店内可有苎麻布的样品,可否带我前去瞧一瞧?”

“自然是有的,娘子请随我来。”

樊持玉见了苎麻,发觉其颜色与纱布的浅色不同,手感也更为粗糙,不似纱布那般细密。但通过两家店内人的讲说,樊持玉发觉单单从防疫的可行性来说,苎麻与两种纱布都差不多,只是纱布更适合制作帷帽,苎麻太过粗糙,且外观上不如纱布颜色浅,看起来更有洁白纯净之感。

但是问题又来了,前世防疫覆面所需的纱布需要在药汤之中煮过才能奏效,药汤的颜色自然会染到布料上。

可是前世见人们用的纱布,有的是带黄色的,有的仍是洁白的颜色抑或是淡淡的黄色。

那么对于这些浅色的纱布,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些布料根本就没有在汤药里煮过,二是经过汤药熬煮浸泡后,又通过了某种手段使得布料颜色变浅。

回想起来,那时见到的世家子女、显贵人物,包括她自己佩戴的帷帽都是浅色的纱布,而条件一般的平民百姓,他们头上帷帽的纱布颜色,是深浅不一的。

从前帷帽都是下人采买,她也不知其中门道。

只是她可断定达官显贵定不是傻子,若洁白的纱布只是为了看上去更体面,并没有经过汤药浸泡,贵人们也断不会为了面上好看就只买白色纱布。

而普通百姓不买白色帷帽的原因,只能是白纱帷帽的价钱更高。

“请问娘子,可有什么技艺是能将布料的颜色变浅的,譬如我觉得这苎麻的颜色太深,除了织布后染料以外,可有办法让这苎麻布的颜色变成白色?”

“这自然是有的,只是大多是后面加工时才会这么做。我们布行的货,都是直接用染料上色,另外这苎麻本就有很多不同的品类,确有几种颜色比娘子面前这种要浅的,只是若要纯白色的,是真的没有……”

如此说来,樊持玉便明白了。

前世防疫用的白色帷帽大概就是浸泡汤药后重新加工的,工序更多,自然比一般没有处理过的布更贵。

既然有这种让布料颜色变浅的办法,那么苎麻与纱布之间的差别便又小了一点,左右不过是纱布轻盈飘逸能做帷帽上挂的纱,而麻布不行。

再说回来,这防疫就非得带着帷帽遮严实才行吗?

为何不能像平时冬日行人赶路,亦或者是影卫蒙面那般,直接一张布遮住口鼻......

兴许是不如帷帽看着更雅观些?

想起李掌柜说起这家卢靳布坊,说它是几家布行里出货最快的,樊持玉便直接发问,若是五月前要收货,最多可以订多少匹布。

店内的掌柜娘子愣了一下,稍作盘算后,答道纱布最多能出四五千匹。

若是她想要疫病肆虐时京中有最大量的纱布能用来防疫,她就要在三家布行订到五月前的所有纱布。

这个最大量估摸着是一万多匹,一万多匹纱布,大概需要大几千两银子……

樊持玉心里继续盘算着,缓缓走出了卢靳布坊,又去了城东的另一家布行。

不出所料,这家名叫平江布行的店中,各类纱布麻布的价格与前两家店不差多少。

只是与徐宁布行一样,没有混纺麻这一品类。

关于布料的这些事都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西京城里三家大布行她也已经都跑过了,京畿四城里的布行她也犯不着再去研究。

樊持玉攥着典当首饰换来的九百五十两银的凭帖,骑马往城西去了。

便宜的麻布和麻纤纱是两三百文钱一匹,质感上佳的绞纱是八百五十文一匹,她手上拢共九百五十两银,就算全部用来买布,也只能买个一两千匹。

一顶帷帽要用两三片布,一匹布可以做四五顶帷帽……

她缓缓骑着马,回到了侯府。

心下还在纠结是否要将所有钱投去买布,还是在身边留着一部分,抑或是投上比九百五十两更多的钱……

不管怎么说,当下还不如先把手里的凭帖换成货真价实的银子。

樊持玉叫上崔三和函胡,拉马车又出门了,去往了靳氏柜坊的方向。

“樊娘子!您怎么来了……那日小人言语冒失,正想给您赔罪呢。今日不巧,我们坊主刚刚出门,您若是……”

说话的人是靳淮生身边的赵恒,樊持玉还记得他。

她抬眸看了一眼赵恒,只见他双手无处安放,一副尴尬模样,缓缓说明了来意:“我这有张凭帖,今日来此是想将其换为现银。”

赵恒好似送了一口气,把樊持玉引向了柜台。

“樊娘子,您确定是要将这……听源质库的九百五十两银凭帖全部换作现银?我们柜坊不光可以接受兑换别人开出的凭帖,也可以将凭帖上的凭证作更改,将这凭帖上的开具人改为您本人。”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这里可以更改凭帖的开具人,若是我想一次性用这九百五十两银买什么东西,可以直接凭凭帖支付?”

“娘子您真是个明白人。那您这是要换现银还是要改票呢?我们这也可以将凭帖的钱款拆分。”

凭帖可以改票这是樊持玉原先不清楚的,她只以为凭帖由人发出后,若要使用只能通过换现银。

“那就劳烦赵掌事了,我欲将这九百五十两银的凭帖的开票人改为我本人。”

“好嘞,娘子您稍等,我去取单据。”

说罢,赵恒便走去了柜台后头的库房。

樊持玉在这等待的间隙环顾四周,发现这店内陈设简单,灯光有些许昏暗,但柜台桌椅等物都不失质感,看着也有些年头了。

想必,这家柜坊就是父亲口中的兄弟靳远传给靳淮生的罢。

她与函胡静静地站在柜台前等候,忽然间,感觉眼前光线骤然变暗。

转头一看,是有别的客人进门来了。

门口的小厮站着,告知这位客人今日他家坊主刚刚出门做生意了,店内人手不多,需要等候片刻。

这位客人与他的侍从便径直向柜台走去,走到了樊持玉近旁。

樊持玉看清楚了此人的脸,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元宵灯会上,与靳绮兰相谈甚欢的那位贵公子。

今天是成为作者的第七天。为了庆祝一下此文发文满一周,我决定继续坚持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布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