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作者:水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0 01:30:33 来源:文学城

眼见着两个“伤员”相互搀扶着、一瘸一拐地出了胡同,躲在胡同另一头出口的两个人才慢慢走出来。

周明义吐了一口气,啧啧道:“哎呦,这小丫头可真敏锐,咱离得这么远都差点被她发现了!”

沈瑞看了他一眼,表情略有些无奈。

周明义立马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这事也怨他,要不是他使劲儿往这边凑,结果一不小心蹭到了墙面上一小片松动的青砖,发出了那么一丢丢的声音,他们也不至于差点被发现。

沈家老爷子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恢复得也很不错,所以他们在首都只呆了两周,昨天就回来了。

今天两个小的在家里休息,准备明天正式开学。他和瑞哥昨天一下火车就忙活了大半天,今天反而事情不多,正好沈家二嫂说是给大伙儿订做了不少秋装,瑞哥索性带着他一快出来取衣服来了。

本来之前车子路过客运站附近,看着那门口里三圈、外三圈围了不少人,像是出了什么事,可惜那边人多,他们又开着车子不方便,也就没去凑热闹。

等从裁缝家取了衣服出来,因为这一带胡同比较多,车子出入费劲,他们就没开车,赶巧就碰上两个买菜的妇女,叽叽喳喳说起了方才在客运站门口的事。

周明义好信儿听了一耳朵,事情也不复杂,几句话就弄明白前因后果了。

一听说是亲娘舅教训不学好的街溜子外甥,他还有点失望,觉得这没啥意思,还跟瑞哥感叹,这事要搁他们老周家,哪里需要亲娘舅动手啊,他老子和他大哥就能把他“教育”明白了!

然后当他们走到这条胡同附近的时候,瑞哥忽然拦住他,结果两人就这么机缘巧合地发现了之前客运站门口那场热闹的真相。

知道了所谓的“娘舅教育外甥”的戏码原来是小丫头教训上门挑事的人,而这一顿教训偏偏光明正大,深得人心,周明义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瑞哥,小丫头这招也太狠了,这是打了人,还让人没地儿说理去啊!”

沈瑞点头:“确实有几分出其不意,对付这种没有根基的街头小混混还是比较管用的。”

而且听他们之前的对话,显然小姑娘对两个混混的情况还是十分了解的,所以才大胆用了这个办法。

一般人遇到这种上门找茬的混子,许多人要么是不管不顾地正面硬冲;要么是直接怂了,任人宰割。很少有像小姑娘这样冷静地掌握对手的信息,根据双方的差距制定策略,最后看准时机出手,一招即中。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如果不走歪路,等今后有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见识后,必定会大有所为。

周明义可不知道他这么一会儿的工夫想了这么多,还兀自在那里絮叨感叹个不停,不过手里的一大包衣服还提醒着他们出来时间不短了,便又催着沈瑞赶紧回去。

这个点国营饭店的肉菜应该还能赶上,不管是锅包肉还是溜肉段,回首都两个礼拜,可把他想坏了!

眼看着周明义上一秒还在感慨,下一秒就报起了菜名,这没心没肺的劲头让沈瑞也是有些无奈。

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些人天生是猎手,他也没办法把所有人都变成优秀的猎手,但是他会让在意的人不沦为猎物。

他一把拽住急吼吼要跑的人,含笑道:“从前面的胡同绕着走吧,说不定他们还没走远。”

--

苏丽珍这会儿确实没有走远,她和陈奶奶一行四人正在胡同口说话。

等亲眼看见周家兄弟从胡同里出来,灰溜溜地往与他们相反的方向跑了,陈老太还摇了摇头:“看着好好的大小伙子,咋就不学好呢?”

事情解决了,碍眼的人也滚蛋了,苏丽珍先是郑重向几人表达了感谢,然后从衣兜里取出八十块钱,递给四人。

“陈奶奶,三位伯伯,今天多亏了你们帮忙,这是我们家的谢礼,算是一点心意。”

四人一看这么多钱,哪里肯收,陈老太更是直接摆手:“妈呀,这可不行啊!俺们就干这点事,咋能拿这么多钱!不行不行!”

这种事其实不算少,村里人团结,但凡有个啥抢水源、开荒挣地之类的事,那都是领头的吆喝一声,大伙儿就抄起家伙式儿往前冲!谁怂谁不是人,所以他们其实不怕打架。

虽说要到城里打有点胆秃,但是来前儿张家老哥都告诉他们了,他们这是去打混混,占着理儿呢,只要不把人打死、打残,人家就给他们兜底!

而且也不叫他们白忙活,完事能给点好处。

所以他们是知道会有好处,可没想到有这么多!

四个人八十,一个人就是二十块钱!

唉呀妈呀,听说城里人第一年学徒工一个月才挣十八块钱,这给的也太多了!尤其陈家是母子俩,这一下就能拿四十块钱!

这么多钱,四人都不好意思全拿,苏丽珍劝了半天他们才肯收下。

陈老太四人到底过意不去,回去后一商量,决定各自从家里拿一只鸡送给苏家,算是一点心意,陈家还拿了两只!

所以等第二天早上张表舅带着这四只活蹦乱跳的肥鸡过来时,苏家人是又惊讶又感慨。

这些鸡送过来了,自然也不能再让张表舅折腾回去,苏丽珍估计给钱,对方也不会收,还是李翠英拍板,干脆就拿自家的包子做回礼吧。

一家人把早上蒸出来的几屉包子都用大面盆装好,叮嘱张表舅带回去一起分一分。

张表舅一听说还有他的份,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跟苏家人处的日子长了,也知道这一家子都是心宽仁义的性子,也就没推辞。

这几十个大包子带回去后,这几家都吃得特别满足,把苏家人夸了又夸,要知道他们平时过日子仔细,日常连白面都舍不得吃,更何况是这油盐肉蛋都不少的大包子,加上苏家人那一绝的手艺,那叫一个美啊!

而且他们觉得苏家人仗义,一点也不像有些城里人那样,眼眶子高,看不起他们农村人。他们现在就特别羡慕张表舅,能跟着这样的人家一起做事,挣钱还舒心。

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们都开始格外留心张表舅这边,三不五时就过去打听打听,想着要是苏家再有啥用人的活计,他们就抢先排个号。

苏丽珍不知道自家无心插柳的举动帮她家在村里赢得了不少好感,这几天她一直在琢磨摊子上新的事。

从上周日开始,家里生意就恢复如常了,加上那两天天气特别好,连之前卖得不太好的凉皮都重新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就在苏卫华夫妻俩考虑要不要把凉皮加量的时候,没想到天公又不作美,这才放晴没几天,就又开启新一轮的阴雨天了。

从本周三开始,连着两天,雨势忽大忽小,几乎就没停过,夫妻俩也没办法出摊。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点在他们东北尤其明显。

估计这一轮降雨过后,天气肯定更冷了,照这架势,他们家的凉皮是真没几天可卖了。

而且现在新鲜的毛豆也已经下市了,要知道,这卤毛豆可是和卤花生一起,占据了他们家卤味的“半壁江山”。

所以这两天,她都在思考摊子接下来该上什么新品。

这天中午放学,苏丽珍直接去了学校食堂。

因为这两天一直下雨,许多外宿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把饭带到学校里吃,所以今天食堂的人也不少。

苏丽珍特地晚了一点才过来,这会儿食堂打饭的窗口已经没有多少人排队了。

等着打饭的工夫,看着食堂里那一溜的大灶台,她忍不住又想起家里的小吃摊子。

其实关于新品,她是想继续做卤味的。

毕竟卤味做起来比较省事,家里的卤汁配方又源自《料经》,味道绝对没得说,这么好的卤汤只拿来卤些花生、毛豆之类的素菜实在有点可惜。

而且肉卤不像做包子,起码猪、牛、羊、各种禽类,甚至动物的头蹄、下水都能拿来加工,这样食材选择方面就更加宽泛些。

之前因为天气热,肉类不易存放,他们就一直没尝试,眼下一天比一天凉,卤肉这一项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但是这里也有个难题,那就是他们这里的冬天实在是很冷。

虽说卤味放凉了风味更盛,可也不能太凉啊!

毕竟在他们这儿,十月份气温跌破零度、十一月初就漫天大雪的情况简直是家常便饭!

想想大冷的天,卤菜变冻菜,吃一口冰碴子硌牙,这谁受得了啊!

一家人就琢磨着给卤菜保温的方法。

一种是把食物一直放进卤水锅里熬着;

可这样非常容易导致食物卤过火,到时候卤菜的口感和品相方面都要受影响。

另一种方法是把卤好的菜品都放在篦帘上,然后把篦帘架在大锅里,像熥馒头那样熥着。

可这个方法的缺陷也很明显,锅里大量的水蒸气会冲淡卤味的浓香,而且水汽太盛的话,菜品的色泽也会大打折扣,看起来不新鲜。

这两个方法都没法保证不影响菜品的质量,所以一家三口其实都不满意。

家里这两天一直在研究这件事,连陈奶奶他们送来的四只鸡都“报销”了两只,可惜还没想出好办法……

“同学,你还要打什么菜?”

食堂阿姨温和的声音让苏丽珍醒过神,她忙朝对方摇头,“谢谢阿姨,不用了!”

接过自己的饭盒,她正准备找个地方坐下,结果眼神扫到人群一角时,倏地全身一僵。

是沈哲和齐秀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