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1998:此心安处 > 第16章 第 16 章

重回1998:此心安处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水中天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50:29 来源:文学城

腊月的最后几天,日子像是被冻住了,过得缓慢而充实。雪没有再下,但寒意更甚,屋檐下的冰凌结得老长,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折射出剔透的光。李家院子里,那口熬酱的灶却烧得比往常更旺,仿佛要与这严冬较劲。

高军的归来,像一块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渐渐扩散至日常。他不再总是闷在家里,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李家院子,起初是倚在门框上看,后来便试着搭把手。帮李修胜劈那些冻得硬邦邦的柴火,替汪红霞搬运沉甸甸的原料瓦盆,甚至在小推车轱辘陷进雪泥时,默不作声地和行光一起用力抬出来。

他话依旧不多,干活却舍得下力气,那双在南方工厂磨练过的手,带着不同于田间劳作留下的茧子。李修胜偶尔会递给他一支烟,两人就蹲在檐下,沉默地抽着,看白色的烟圈融入寒冷的空气。爷爷李铁柱有时会眯着眼,看着高军忙碌的背影,对身旁的李静低声说:“军子这孩子,底子不坏,就是心气有点磨没了……在外头,不易。”

李静明白,爷爷看得透彻。她也不急,只是让高军自然而然地融入这片忙碌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壤里,让他自己去听,去看,去感受这与南方流水线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和希望。

小年集的大获成功,让“坳里香”的名声在镇上不胫而走。开始有附近村子的人,特意赶集时来寻这口辣酱。汪红霞又喜又忧,喜的是生意红火,忧的是产量眼看要跟不上。那台半旧的收音机成了她的“军师”,每天固定时间收听天气预报和农业信息,她甚至开始留意起收音机里偶尔提到的“市场经济”、“个体经营”这些新鲜词儿,虽然不甚明了,却隐隐觉得与自家这摊子事有关。

“静妮儿,”晚上盘账时,汪红霞看着铁盒里又厚实几分的收入,语气带着憧憬与不确定,“你说……开春后,咱把这辣酱的买卖,再往大里做做,中不中?就靠咱自家这点人手和地,怕是不够啊。”

李静知道,母亲的心思活了。这正是她等待的时机。“妈,当然中!”她肯定地说,眼神清亮,“不过往大里做,不能光靠咱自家人。可以想想,咱村里,或者邻村,谁家地多,谁家劳动力有富余,谁家种的辣椒好……咱可以收他们的辣椒,雇他们帮忙,就像……就像一个小作坊。”

“小作坊?”汪红霞重复着这个词,有些陌生,又有些兴奋,“那不成资本家了?”

“妈,这叫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李静用了一个从孙老师那里听来的、更符合时代潮流的说法,“咱出技术,出牌子,大家出力气出原料,挣了钱大家一起分,比单打独斗强。”

汪红霞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是这么个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她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不再仅仅是自家院墙内的一方灶台。

腊月二十八,李行光推着空车回来,脸上带着压不住的得意。“妈,妹!你们猜怎么着?镇上前街那家小饭馆的老板,今天特意等我,说要跟咱长期订货!每周固定送二十瓶‘坳里香’辣酱!价钱也好说!”

这消息像一颗投入热油的水滴,让整个李家瞬间沸腾。长期订单!这意味着稳定的销路和收入!连一向沉稳的李修胜,嘴角也控制不住地向上弯起。

高军正帮着归置东西,听到这个消息,动作明显顿了一下,抬头看向李行光,眼神里闪烁着复杂的光,有惊讶,有羡慕,或许,还有一丝被触动的渴望。

除夕夜,终于在一片喧嚣的鞭炮声中到来。

李家堂屋里,那张老旧却擦得锃亮的八仙桌上,摆满了一年中最丰盛的菜肴。中间是汪红霞精心烹制的大盆炖菜,热气腾腾,旁边围着金黄的炸酥肉、油亮的腊肠、自家做的皮冻,当然,还有一小碟作为“招牌”展示的“坳里香”辣酱。空气中弥漫着食物诱人的香气和淡淡的火药味。

爷爷李铁柱被让到上座,换上了一件干净的深色棉袄,精神矍铄。李修胜和汪红霞坐在一边,李行光和高军坐在另一边,李静则挨着爷爷坐下。高爷和高奶奶也被热情地邀请了过来,两张老脸上洋溢着儿子归来后的满足笑容。

“来,都满上!”李修胜难得地主动开口,给每个人都倒上了一点自家酿的、浑浊的米酒,连李静和高军面前的小酒盅里也象征性地倒了一点。

“这一年,”李修胜举起酒杯,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咱家……不容易,但也……挺好。静妮儿争气,行光能干,红霞辛苦……爸,您身体硬朗,是咱家的福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高军和高家老两口,“军子回来了,好!回来了,家就齐整了!新的一年,盼着都好好的!”

这番朴实无华的话,却说到了每个人心里。爷爷重重地“嗯”了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汪红霞眼圈微红,脸上却笑得灿烂。李行光和高军也赶紧举杯。

“祝爷身体健康!”

“祝叔、婶子新年好!”

“祝咱家‘坳里香’越来越香!”

欢声笑语,和着窗外越来越密集的鞭炮声,充满了整个堂屋,几乎要掀翻屋顶。李静看着这温暖喧闹的一幕,心中被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力量感填满。这就是她拼尽全力想要守护的,也是她未来要努力使之更好的。

守岁时,大人们围着火盆聊天,李行光和高军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开春后怎么扩大生产,怎么联系更多销路。高军的话明显多了起来,眼神也不再迷茫,闪烁着务实的光芒。

李静坐在爷爷身边,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新年钟声和欢快的乐曲。

“静妮儿,”爷爷忽然低声问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开春了,你那个……让地里庄稼长得更好的学问,能跟爷爷说道说道不?”

李静心中一暖,握住爷爷粗糙的大手:“能,爷!等开了春,我慢慢跟您说,咱家的地,肯定能长出更好的庄稼!”

零点的钟声敲响,外面鞭炮齐鸣,震耳欲聋,绚烂的烟花短暂地照亮了冬夜的天空。新的一年,就在这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喧嚣中,昂首阔步地走来。李静知道,属于她和这片土地的春天,马上就要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