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认知是什么吗?”
一旁的窗户被人推开了一半,三月初的风如同溪水潺潺而来,树影摇曳。
李匀熙恍恍惚惚地睁开眼,从一片炫光中认出了眼下的场景——有些陈旧的课桌,随意摆放的书本尺笔,桌洞里还塞着下节课要抽背古文的语文书。
这是际中教室的倒数第二排,而他正在上心理课。
老师的声音隐约着还在继续∶“其实想要解释认知很简单,如果世界是巨大的互联网,人是一台电脑,那么认知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和程序。”
“但是认知没有终点,就像电脑的功能是不停迭代的。”
“或者,”她顿了顿,“我们所认为的未知,活在我们的认知里。”
霎时间整间教室都充满了窃窃私语,蜩螗沸羹。李匀熙努力地想听到些什么,却越来越混乱,好像有胶水朝着他的口鼻、耳朵和眼睛渗进来,目光模糊成煞白,最后归于死寂。
一串若有若无的铃声响起,他倏地醒来,教室的黑板换作白茫茫的天花板,唯有胸腔深处的慌乱震耳欲聋。
李匀熙抬手划掉闹钟,怔了好一会才下床去洗漱。
这是开学以来,他第一次睡足六小时。如果不提及醒来时的怅然若失的话,大概也算是久旱逢雨露了。
周六,罕见的没有特别忙碌。李匀熙吃完早饭就提着笔记本去图书馆自习。图书馆里很热闹,一眼望去全是低头的学生,他走到四楼才在角落里找到一个空位。
笔记本是新买的,打架的室友已经把钱转给他了。因为时间太紧没空挑新款,所以还是买了原来的那款。
兜兜转转又是熟悉的界面。李匀熙心道,那为什么要经历以上种种事情呢?反正最后都一样。
上一个笔记本意外离世后,导师就让他放松一段时间。李匀熙的本科老师认识他现在的导师,所以早在本科的时候就和导师见过面了,自然是知道他什么脾气。
按照她的话来讲就是∶“匀熙呀,人就如弦,绷得越紧当然是越有力,但是得有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你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他现在只需要找资料再简单梳理一下就行。
何乐而不为呢?李匀熙漫不经心地滑动着鼠标,心里却空得异常,一目十行。他的动作一向快准狠,但今天略显迟缓,大概是心烦用不上力气。
要他放松,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从小他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初中最长的古文应该是出师表吧,当时老师要求分成三次背诵,但李匀熙偏不肯。因为他觉得现在不背以后就没有毅力背了,所以用了三节下课硬逼着自己去老师那里全文一次性过完。
虽然这和别的同学分三次背诵没什么不同的——无非就是老师拿着红笔往印着“出师表”的标题旁打一个勾。但是李匀熙看着那个普通的、甚至有些断墨的勾,就觉得特别开心。
要求,曾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人能够被评价为“成功的人”,可能是他们大部分都达到了要求∶考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了985或者211,学历高有前途工资月入百万,实现财富生活自由……
当然,这些人也不会登上报纸。因为他们的经历无法传递更多积极的力量,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人羡慕,没有人会觉得这算成功。
这就是他过去的认知。只要按照大多数人的经历走,再在这方面倾尽全力去做,然后就能变成其他人口中“成功的人”。
即使他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成为“成功的人”。
心烦意乱中,李匀熙脑海内突然浮现出清晨的梦。一片片碎块故障般闪烁,在某一秒停留在老师开合的嘴唇,不断重复∶
“如果世界是巨大的互联网,人是一台电脑,那么认知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和程序。”
“我们所认为的未知,活在我们的认知里。”
“……你们知道认知是什么吗?”
如果人是一台电脑,那么认知就是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和程序。
如果人活着是为了成功,那么认知就是这台电脑追求成功的程序。如果人活着是为了守规矩,那么认知就是这台电脑遵守规矩的操作系统。
但是,他按照这套程序走,就一定能有所“成功”吗?但老师说认知没有尽头。
算了。李匀熙有些自暴自弃。自己怎么忽然开始思考起这些东西了。明明屏幕上的文字还在跳动,手边的笔记本还大大咧咧地摆在那里,他为什么跟不上节奏。
“嗨!小熙熙~”
一道活泼俏皮的气音在耳边响起,是个女生。
“……虞骄。”
李匀熙没有抬起头,也没有低下头,只是微微垂眼,平静地开口。
虞骄不满地“啧”了一声,轻声道∶“这才刚开学吧?你怎么就变成这样了?看上去还以为你要写毕业论文了。”
“不知道为什么,”李匀熙说,“最近就像当初刚来帝京一样,心烦身累。”
她却一脸坏笑,把身后一个高大人影往前推了推∶“那肯定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我对象——小苏!法学专业的大三生!”
“怎么样,是不是超级帅啊!”
虞骄硬生生压抑出眼底的兴奋,一头大波浪都一震一震的,小苏也羞赧地面露笑意。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大金毛和主人,女主人向旁人夸赞自己家的乖狗狗,而大金毛的尾巴就在她身后啪嗒啪嗒地甩着。
“比你好多了,和你谈恋爱就是渡劫,人家又温柔又体贴呐~”
李匀熙伸出手对虞骄比了个向下的手势,又朝小苏那边比了个大拇指。
你又能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见颜起意就不要争个第一了吧!
虞骄笑嘻嘻地搂着小苏的胳膊走了,他则是继续整理剩下的资料。好在已是临近中午没有多少人,不然刚刚他们三都得被踢出图书馆。
李匀熙从浑浑噩噩的状态抽离了出来,迅速完成了工作。
检查位置四周是否有垃圾后,他才从四楼的楼梯口慢条斯理地走下去。
回寝室的路上,他并没有遇见熟人。大概本科开始他的身边就没有再出现特别要好的朋友,有的也考去了其他城市。所以李匀熙看上去孤僻,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曾几何时,他也是个话唠。虽然脸上表情冷淡,但是一天大概能说几百句话——连班级最不爱说话、一天只讲二十句以内的同学,李匀熙都能成为这位同学三年以来讲话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