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池中鱼非囊中物 > 第12章 第 12 章

池中鱼非囊中物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第八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6:53:27 来源:文学城

阴暗潮湿的牢狱中,只有火把偶尔爆裂的噼啪声。田大力被关在一间牢房中垂着头,一如被押进来时那样,同顽石般沉默。

忽然,一个清晰平静的声音穿透死寂,唤出了一个几乎被他遗忘的名字:

“田牧仁。”

他猛地抬起头,杂乱须发后的眼睛因震惊而骤然收缩,难以置信地看向牢门外,陶烨正坐在一张简陋的木凳上,静静地注视着他。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撬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锁,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陶烨对他的剧烈反应视若无睹,继续用那平稳无波的声线说道,每一个字却都重重砸在田大力心上:“你心中的怨愤,你所遭受的不公,本官知晓了。”

他稍作停顿,让这句话的含义在沉闷的空气里沉淀。

“你家那桩旧案,”陶烨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已调阅全部卷宗,重开查验。不日便将升堂重审,必将还你、还田家一个应有的公道。”

他看着眼前形容狼狈、眼神却骤然爆发出复杂光芒的囚犯,问道:“不知如此,能否稍解你心头之恨?又能否让你满意?”

田大力被押回县衙牢狱后,始终如蚌壳般紧闭的双唇,在这一刻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那双原本死寂如灰烬的眼睛里,猛地掀起惊涛骇浪,怀疑、震惊、一丝极其微弱的希望,以及更深的痛苦在其中疯狂交织。

他死死盯着陶烨,仿佛要穿透这副平静的官方面容,看清其下是真实的承诺,还是又一个残酷的骗局。

“信不信我,由你。”陶烨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牢狱的沉闷,钉入田大力的耳中,“但真相不靠赌誓,靠实证。你只需看着,配合查案即可。”

说罢,陶烨不再多言,转身离去。官袍的下摆拂过潮湿的石板地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在这死寂的牢中渐行渐远。

田大力始终垂着头,像一尊凝固的雕像,唯有那细微的衣料摩擦声,一下下刮擦着他的耳膜。他听着那脚步声彻底消失在通道尽头,又静默了许久,才缓缓抬起头,望向那早已空无一人的幽深通道。

良久,他扯动嘴角,露出一抹极为苦涩的笑,仿佛咽下了某种无法言说的滋味,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沉重地摇了摇头。

陶烨从阴冷窒闷的牢狱中踱步而出,心情却没能摆脱那股阴霾。

田大力的案子虽然已经厘清了原委和疑点,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许多证据都已经无从查证,仅凭几个人几张嘴,戴家断然不会相认。

陶烨蹙着眉头,眼睛尚未适应外面的光线,一眼看见一个修长挺拔的身影正懒洋洋地倚在监牢入口的石墙边。

那人显然已等候多时,等得极是无聊,正微微垂着头,心不在焉地转动着戴在中指上的那枚藏银指环。日光在那光滑的金属表面流转,划出一点冷冽的微光。

他的脚步倏地顿住,下意识地挪开视线,不再去瞧那枚指环。

然而视线能移开,汹涌的思绪却拦不住,那个荒诞而炽热的梦,再次不受控制地席卷而来。

梦中,他又回到了京都恩荣宴。

宴上觥筹交错,人影杂乱,他独坐角落只盼宴席早散,却不料被一句“汴州才子怎独坐于此”推至风口,数不清的酒杯递到眼前,他被灌得意识昏沉,浑身燥热。

恍惚间仿佛躺在软榻之上,周遭天旋地转,唯有一枚藏银指环清晰得惊人,时而在自己滚烫的脸颊若有似无地轻蹭,时而流连般抚过干渴的唇瓣……那冰凉的触感,于燥热中竟带来一种令人贪恋的慰藉。

梦中的他醉意朦胧,仿佛被这缕凉意蛊惑,竟伸出手,一把攥住的不止有指环,还有主人微凉的手指。

梦境在此愈发模糊也愈发炽热。他依稀记得指环的主人似乎僵了一瞬,像是极为意外,却并未抽离,反而纵容地任那份凉意游走,从脸颊滑至汗湿的脖颈,最终贴上他敏感至极的耳后。

现实阳光刺目,陶烨猛地回神,只觉一股热血轰然冲上耳尖,梦中被触碰过的那处皮肤灼烧般滚烫,红得骇人。他死死盯着地面,窘迫得无以复加。

祁承璋恰在此时抬眸看来,转弄指环的动作停下。目光落在陶烨通红异常的耳朵上,微微一顿,眼底掠过一丝极淡却难以捉摸的深意。

“陶县令?”他开口,声线依旧带着惯常的懒洋洋调子。

“有事?”陶烨答得飞快,语气里夹着几分生硬的不耐,试图掩盖此刻翻江倒海的心绪。

祁承璋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起来。

自那日绑了田大力回来,陶烨便一头扎进卷宗里,闭门不出,只偶尔同郝文一起商议,对自己却是能避则避,态度疏离冷淡。今日好不容易见他出门,特地寻来,怎料还是这般不耐躲避?

祁承璋心下莫名一涩,一种难以言喻的委屈和困惑漫上心头,这关系,怎么非但没近,反倒退得更远了?

“进展不顺吗?”祁承璋放缓了脚步,侧首试探性地问道,语气里那份不同往常的小心翼翼,像羽毛般轻轻扫过陶烨的心尖。

这份谨慎让陶烨的心头生出一些细密的异样感。

分明是自己一场荒诞不经的梦境作祟,却让眼前这个对此一无所知的人无端承受了冷遇与尴尬。

陶烨的语气缓和了几分:“还好。他心结深重,积怨多年,非一日可解。眼下需先厘清他与戴家那桩旧案,才能谈及其他,尤其是‘众法道’之事。”

“旧案可理出什么头绪了?”祁承璋顺势追问,目光落在陶烨微蹙的眉间。

“最初的推测无误,”陶烨颔首,思路清晰地分析道,“症结确在那块地的归属上。后续需传召戴家人前来,当面对质。”

“郝师爷呢?”

“他去市井间再探听些消息,或许能有意外之获。”

“这两日送去的汤药,都按时喝了吗?”

“喝了。”

“你很讨厌我?”

“不啊……”陶烨猛地停住脚步,诧异地看向身侧的人。

祁承璋闻言,脸上霎时云开雾散,仿佛久候的甘霖终于落下,嘴角抑制不住地扬起一个极其明媚又心满意足的弧度,连眼底都漾开了真切的笑意,快活应声道:“哦!不讨厌就好!”

陶烨静默地看着眼前人这副模样,明明平日里总是一副没心没肺、游戏人间的潇洒姿态,偏偏在某些事上,心思又细腻敏感得惊人。他望着那毫不掩饰的欣喜,心底某处悄然松动,终是认命般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顿了顿,目光沉静而认真地望入祁承璋带笑的眼中,语气比方才更笃定、更清晰,一字一句地说道:“不讨厌你。”

祁承璋脸上的笑容倏地一凝。

灿烂的有些过分明亮的表情渐渐沉淀下来,转化为一种更深切、更柔软的光彩。

祁承璋像是没料到会得到如此郑重其事的确认,眼眸微微睁大,清晰地映着陶烨认真的神情。

方才那点玩笑似的试探和小心翼翼的期待,此刻被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熨帖得平平整整,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意自心底蔓延开来,让他一时竟忘了该如何回应。

他下意识地抬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鼻梁,似乎想掩饰那一点点突如其来的无措。

最终,只是弯起了眼角,那笑容不再如夏日骄阳般炽烈夺目,却像初春融化的溪流,温润而真切地流淌开来。

“谢啦。”半晌,祁承璋轻轻吐出两个字,声音里带着一种罕见的郑重。

陶烨看着他,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低垂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光影,仿佛一眨眼就能掉落一地金粒,陶烨想了想那个画面,不由也极轻地笑了一声,连日的“案牍劳形”仿佛也随着这一笑消散了大半。

“可需要我做些什么?”祁承璋抬眼问道。

陶烨眯着眼打量他片刻,笑意更深:“祁县尉既然主动开口,那我便不同你客气了。”

他这一笑,反而让祁承璋背后无端升起一股凉意,满脸狐疑地瞅着他:“……你到底要我去做什么?”

陶烨笑容未减,语气依旧温和:“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想劳烦祁县尉去一趟拂月楼。”

祁承璋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失笑:“我还当是要上刀山、下火海。原来只是去拂月楼?放心,等着我的好消息便是!”他利落地一甩高束的马尾,转身兴冲冲地大步离去。

陶烨却不急,慢吞吞地转向另一个方向。

果不其然,没走出几步,身后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陶烨驻足回身,只见去而复返的祁承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摸了摸鼻尖:“方才走得太急,忘了问……我去拂月楼,具体是要做什么?”

陶烨略一挑眉,自然道:“自然是去见美人,谈风月。”

按理说周泽县这里,天高皇帝远,言官们的耳朵和眼睛都长不到这里来,各位世家贵族或是乡绅富豪都会少些顾忌,秦楼楚馆应该遍地开花,但周泽县却只有拂月楼唯一一处风月场所。

宝蓝色的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车身以紫檀木为架,镶金嵌银,四角悬着细巧的铜铃,行动间却不闻杂响,只见流光闪烁,华贵非凡。拉车的两匹白马体型匀称、毛色纯净,步伐整齐一致,更显车辆行驶之平稳,宛如静水行舟。

车内极为宽敞,铺着厚厚的绒毯,中间设有一张紫檀小几,其上搁着一壶清茶与两只玉杯。两人对坐其间,左侧一人身着深紫锦袍,袍上用金线绣出繁复的云纹,腰间束一条白玉带,明明姿态慵懒地斜倚在软垫之中,眉宇间却自带一股不加掩饰的张扬之气。他唇角微扬,目光斜掠,仿佛世间万物皆不入其眼,却又无一处不在他掌控之间。

右侧那人则是一身素白长袍,衣料挺括,毫无缀饰,清净如雪。他身姿笔直,眸若寒潭,一双眼睛沉静无波,只是淡淡望着前方,仿佛与周遭的奢华格格不入,又似早已超脱其外。冷峻之气不需言表,自有拒人千里的威仪。

祁承璋用余光悄悄扫过冷着脸的陶烨,忍不住觉得有些好笑,便揶揄道:“你穿这身白色,倒也挺好看。”

陶烨懒得分给他半点目光,依旧板正地端坐,那一身白衣拘束得很,像只被硬塞进麻袋里的鹤,挺拔,却明显不自在。

祁承璋嘴角一弯,又补了一句:“比我好看。”

陶烨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听你这意思,咱俩像是要去拂月楼争魁首似的。”

“这还用争?肯定是你。”

“……”

陶烨又附赠了一记白眼给他,彻底不想接话。他本打算让祁承璋独自去拂月楼探消息,谁料反被这人硬拖下水,还立了字据“借”来这身行头。现在他连动都不敢动,生怕一不小心弄脏弄皱,根本赔不起。

越想越憋闷,陶烨索性抬手挑开车帘,向外望去。

马车已从繁华街市转入一片静谧民居之间。他眯了眯眼,不远处,拂月楼赫然映入眼帘——那是一座六层高的四方建筑,气势颇峻,最顶层的露台围着一圈朱红栏杆,隐约还能看见几段红色彩带迎风飘曳。

听郝文说,拂月楼原本不叫这个名字,生意也只是寻常。直到换了一位东家,每逢佳节便邀贵宾登顶赴宴。某一年的中秋夜,一位女舞者自高楼翩然跃下,众人惊呼之际,她却凭借红绸绕楼飞舞,宛若拂月而行,从此,“拂月楼”声名大振,她也成了楼中头牌,得号“月仙”。城中不少人为见她一面一掷千金,月仙却也并不拿乔,谁出价高,便陪谁饮酒说话。

他们二人今日来要找的,便是月仙。

“一个家奴,哪来的钱见月仙?”祁承璋语带轻蔑,毫不遮掩眼中的不屑。

陶烨闻言眉梢一挑,唇角浮起一抹若有似无的讥诮:“这你就不懂了,祁大少爷。家奴虽名为奴,可有时候,他们反倒比主子——更像主子。”

陶烨的话音里那份若有似无的嘲弄,让祁承璋心头一阵憋闷。他想反驳,可话在口中转了几转,竟找不出半分纰漏来。他气不顺地拿起桌上的玉杯,茶还没来得及入口,就随着一阵晃动尽数泼在了身上。

“茗风!”祁承璋咬着牙低吼。

车外传来少年平静无波的回应:“少爷,到了。”

“到了就好好停稳,连这点事都做不妥当?”祁承璋牙关咬得更紧,几乎一字一顿地从齿缝中挤出这句话。

“有人……拦住了去路。”

祁承璋眉头一蹙。从前在京城,何曾有人敢拦他的车驾?此刻他正憋着一肚子火无处发泄,当即大手一扬,就要掀帘下车。动作才做了一半,陶烨却忽地抬手一拦,以极快的速度将一枚面具塞入他手中。

那面具是他们早先备好的。拂月楼有一条规矩:入楼者皆需覆面。虽说往来宾客大多相熟,但遮去了容貌,反倒更易纵情尽兴,亦不必担心日后流言纷扰——只消一句“那日人人都戴面具,你怎断定是我?”便足以搪塞一切。

祁承璋将金色面具覆于脸上,跃下马车,正要发难,目光却蓦地凝在对街马车檐下悬挂的那盏描金灯笼上。他身形一顿,下意识地回头望向车中的陶烨。

灯笼上赫然一个“戴”字,不正是他们今日要找的人?

陶烨仍端坐车中,一袭白衣如月华流照,衬得他如汉白玉雕就的玉人般清冷出尘。银白面具之下,只见他双眸微眯,不动声色地审视着车外的动静。

两辆马车一横一竖,僵持在狭窄的街道上,将本就不宽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拂月楼门口的小厮远远窥见,却不敢上前,只缩在柜台后暗中张望。

陶烨确认面具戴得稳妥,这才从容步下马车,语气平静如常:“阿瑾,在门口发什么呆?”

那声“阿瑾”一出,祁承璋身形几不可察地一顿,眼中情绪翻涌,复杂难辨。连立于一旁的茗风也不由得微微睁大眼睛看向他。

就在这片刻凝滞之间,戴家马车帘幕一动,亦走下一人,面上同样覆着一张精巧面具。

陶烨眯了眯眼睛,面具下露出的嘴旁似乎有一颗黑黑的小痣,但距离有些远,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戴明也在打量他们。周泽县境内,还从未有人敢挡在戴家的车驾前。他原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不料竟是两个外乡来的公子哥。他冷嗤一声,不再多留,转身疾步迈入拂月楼中。

祁承璋扫了一眼那辆戴家马车,侧首贴近陶烨耳边,压低声音道:“嘴旁有痣,是戴明。”

温热气息掠过耳畔,陶烨颈侧微微一僵,只点了点头,伸手将他轻轻推开些许:“进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