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铭的全面背景核查结果陆续汇总。结果显示,周铭与滨港市存在明确关联——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正是滨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知名教授。周铭在攻读硕士期间,有整整两年时间生活在滨港市,而那个航运公司老板被杀案,恰好发生在他毕业离开滨港的前三个月。
时间、地点、专业能力,所有条件都吻合得上。
专案组内部的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周铭的嫌疑指数急剧攀升。甚至连他参与的那个“城市痕迹探索”活动,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或许不仅是个人兴趣,更可能是一个筛选目标、交流“理念”的伪装平台。
“申请搜查令和传唤令?”林峻看向陆见深,语气带着请示。证据链虽然还不完整,但已有的间接证据和关联已经足够支撑对周铭进行正面接触和对其住所的搜查。
陆见深盯着白板上周铭照片旁那密密麻麻的关联线,沉默着。沈知意也微微蹙着眉,没有作声。
就在陆见深即将做出决断的前一刻,他的手机再次尖锐地响起。又是一个经过处理的、冰冷的电子音:
“方向错了,陆组长。”
所有人的动作都是一顿,目光瞬间聚焦在陆见深身上。
“你们总执着于过去的影子,却看不见眼前的裂痕。”那个声音毫无波澜地继续,“‘容器’已经破损,‘流言’终将淹没秩序。”
电话再次□□脆地挂断。技术追踪依旧徒劳无功。
“容器破损?流言?”林峻疑惑地重复着这两个词。
沈知意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他不是在否认周铭,他是在告诉我们……周铭不是终点,甚至可能……也是一个‘镜像’?”
“立刻查!”陆见深反应极快,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查所有与‘容器’、‘流言’可能相关的近期事件、报案或者……潜在目标!”
命令刚下达不到十分钟,接警中心的通报就来了——城西大学城附近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新生代”发生了实验室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目前情况不明,已有多人出现不适症状。而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研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近期因其涉及伦理争议的研究方向,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新生代……基因编辑……伦理争议……”沈知意快速检索着相关信息,“‘容器’……可以指代生物体、细胞,甚至是承载基因信息的载体。‘流言’……指向舆论风波!”
陆见深抓起外套:“林峻,带一队人继续监控周铭,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动!其他人,跟我去‘新生代’公司!”
城西,“新生代”生物科技公司外围。
警戒线已经拉起,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进出。泄漏似乎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紧张的气氛依旧弥漫。初步了解,泄漏的是一种用于基因转导的病毒载体,虽经处理毒性降低,但仍可能引起免疫反应。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Dr. 威廉·陈,一个华裔美籍的知名学者,正脸色苍白地配合着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他正是近期舆论漩涡的中心人物,其团队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和公众质疑。
没有尸体,没有直接的谋杀。但这次“事故”的时机、目标的选择,以及那个预警电话,都让陆见深和沈知意嗅到了“余烬”那熟悉的味道。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次利用技术手段制造的、伪装成事故的“审判”!目标是这个走在科技前沿、引**理恐慌的科学家和他的公司。“流言”终将淹没秩序——这是在利用公众的恐惧和舆论,来达成他们“制裁”的目的!
调查方向被瞬间扭转。周铭很可能只是一个被精心布置的、吸引注意力的幌子,一个建立在真实关联(滨港案)之上的“错误焦点”。而“余烬”真正的利刃,已经以另一种更隐蔽、更现代的方式,斩向了新的目标。
“检查所有监控,排查所有近期接触过实验室核心区域的人员,尤其是能接触到病毒载体储存和操作流程的人!”陆见深对现场负责的安全主管下令。
沈知意则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混乱的现场和那个备受打击的Dr. 陈,轻声对陆见深说:“他们的‘艺术’形式,又进化了。不再局限于个体的处决,开始利用技术和舆论,进行更宏大、影响更广泛的‘干预’。”
陆见深面色凝重。对手的狡猾和行动力远超预期。他们差一点就扑向了那个可能是诱饵的目标。
“通知技术队,”他沉声道,“重新深度分析那个预警电话的音频背景,哪怕只有零点几秒的杂音,也要给我剥离出来!他要玩游戏,我们就陪他玩到底!”
夜色中,“新生代”公司的灯光依旧混乱地闪烁着。而真正的猎手,仿佛就隐匿在这片光影交错的边缘,冷静地观察着他们的每一次转向,每一次抉择。
棋局,远未到终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