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成为科举文男配长姐后 > 第12章 011

成为科举文男配长姐后 第12章 011

作者:珊瑚与夏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30:34 来源:文学城

陈院长闻言大惊失色地站起身来,对着付大人指天誓日的一再保证,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

付大人原也只是试探,见他神情不似作伪,也缓和了口气道:“此事还要找县里闻教谕商讨后再做处理,既然不是院长的得意门生,那到时就公事公办。”

上元县治下有个段家村,书院光是姓段的学生就有五六个,陈院长一时对不上号,但不妨碍他端正态度连连表态,书院对此事绝不姑息,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次聚会持续了三个多时辰,将近大半日的时间,除了吟诗作对等文学活动之外,还讨论了朝中这几年来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国家政策,苏宜听得十分用心。

陈院长对政治环境关注有限,此事更关心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问题,比如节节下降的科考通过率。

付大人认为这是因为近几年书院学生越来越多,而地方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所导致。

分班教学虽然能够因材施教,但因为授课能力较强的老师都优先紧着院试考生,让很多准备县试的学生只能跟着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师学习,也没什么机会和考过县试府试的学生进行交流,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几位领导采纳了付大人意见,商定每隔两日实行一次混班制教学。

院长一早就注意到了传说中连中小三元的盛祈安,散场之后一直拉着不让走,执意请他参观一下学校设施和教室,然后对着几位副院长感慨,要是明德书院也能收这样一个这样的学生,他真是死也瞑目了。

苏宜记得按着原文时间线来说,一年之后盛父就会调任金陵知府,将盛祈安送来明德书院读书。

看着陈院长低声下气求贤若渴的脸,苏宜很想上去剧透一句,其实不必这么卑微,你很快就能拥有。

贺大人的年假接近尾声,这几天要带贺景辞出门拜访几位大儒,贺景辞专程抽空过来钟家和苏宜辞行。

看着沉浸在“好几天不用去学堂读书”情绪里一脸喜悦的贺景辞,苏宜幽幽一叹:“你叔父为人的确不错,盼你成才的心比你母亲只多不少,这次也是为了你去拜访几位先生,你这几日且把玩心收一收,学些东西回来,莫要辜负他一番好意。”

贺大人如今位高权重,只要不是做出强夺家产欺辱寡嫂等太出格的举动,哪怕只是过年过节回来看看给个红封,都会有人上赶着拍马屁称赞他为人厚道,心地纯善,对嫂子和侄儿都照顾有加。

但贺大人对亡兄情谊深重,对侄儿的提携也做到了极致,日日悉心查问功课,带他参加高层对话,拜访大儒讲学取经……比起自己亲生儿子也不遑多让。

的确是个不错的叔父。

贺景辞离开之后,苏宜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一直抱着随时离开书院的心态,除了当时在缘分使然之下被动结交的贺景辞外,在学校中竟也没有其他朋友,这几日一个人写字读书倒也清静。

三日之后就是第一次大班授课,在学校礼堂进行。

因为是书院的第一次试课,几个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还有两个副院长专程过来旁听,学生们都想好好表现。

上过半堂理论政策公共课后,讲师孔先生抛了一个辩论题出来。

假设你顺利通过殿试进入户部为官,这日衙门要商讨税制改革,你认为征战过后国库空虚,而上峰提出的商税三十税一改成二五税一依然过于优待,解不了燃眉之急,在衙门决议之时应如何指出?

题目发布后,台下很快有学生冲老师抬手示意,起身表达观点。

有的先从政治正确方向开始立人设,作为朝廷文官,对着皇帝时都要直言进谏,对着同僚更当如此,直言过错才能避免让上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充盈国库,也是忠君爱国的表现。

也有人则是从而今国库空虚的实际情况状况入手,洋洋洒洒说了一通提高商税税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依然上升到了为君分忧忠君报国的高度,企图让上司转圜心意。

段文翰则从另一个方面反驳了前头几位同学,道是同朝为官要注意团结,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公然在堂上指出上司错误并不妥当,若那上司是个心胸狭隘好面子之人,被指出错误之后反而更加执拗地推行自己想法,最后误了国家税率改革大事,反而得不偿失。还是等会议过后找到上司私下商谈为好。

原本讨论税率改革的话题被段文翰带偏,紧接着又有同学指出,若是不在部门议论之时指出来,等众人表态决议之后,反而更难推翻。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认同,毕竟确定商税税率这么大的事情不能是一个人的决定,每个开会表决时给了肯定答复的人都不会眼睁睁看着结论被推翻,否则就等于是打了所有参会官员的脸。

那日雅集结束前,苏宜呈上诗册,付大人看过之后问了她的名字,说她字写得着实不错,考虑到在场的都是文化人,苏宜又是书院学生,赏钱终归不妥,所以给了她一块和田玉做的扇坠,算是谢礼。

李笙想着苏宜那日到底是帮了忙,有意提携她,看她一直在那里坐着不动,便点名问她的想法。

苏宜直截了当道:“我认为先生给的题目就是错的。”

段文翰一早就听说了两位官员要来书院参观的消息,家里一直想要让他混进来开拓人脉,贾家也帮着他托人想了办法,奈何院长油盐不进,不许他来。

毕竟一个小小的县丞可以在县里作威作福,但在两位大人跟前,根本就不够看。

后来听闻苏宜竟然被李笙提携去参加了雅集,他眼红到不行,再联想那日李笙那日对自己的种种评价,更加认为都是苏宜在背后捣鬼,新仇旧恨加在一起,今日定要为难上她一番。

他嗤笑一声,转头对苏宜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所有人都为了这样一个错了的题目争得目红耳赤,都是一样眼盲心瞎是么?你才上了这几天的学,连县试都不曾参加一次,怎么好意思摆出这种众人皆醉唯你独醒的架势?”

礼堂之中一时安静了下来,众人越听越觉得奇怪,段文翰这话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论辩的范畴,说是人身攻击也不为过。苏宜明明只说了一句再平和不过的话,段文翰却有种被人撕破面具后的恼羞成怒,也着实让人费解。

而段文翰对于这一切依然无知无觉,对着苏宜持续输出:“难道你上考场之后,还能挥着卷子同监考官说题目错了不成?前些日子四处钻营向上巴结还不够,这会儿又想着特立独行出风头,这世上总不会所有人都吃你这一套,我劝你还是省省。”

自从贺大人回到金陵之后,贺景辞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拘在家里,这几日更是请了长假没来书院,学生之间都在传言他可能要被叔父接去京城读书,不日就要离开金陵。

贺景辞离开之后,怕是再也不会有人给苏宜撑腰,而段家和贾家交好,在上元县城一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即便认为段文翰言语不妥,大多数学生也依然选择了闭口不言,并不打算帮苏宜出头。

打辩论这种东西,本就不是人多就能胜的,苏宜无需旁人声援,甚至没有提高音调,而是四平八稳地缓缓道:“往年也有人靠着辩驳考题立意拿到状元,只要言之有物即可,指出题目错漏又有何不可?再说这三十税一的商税是方面太祖所定,户部官员又怎能随意修改?”

她前几日去书肆找科举条例和大周律的相关书籍,见旁边架子上搁了几本税法,想知道如果苏缜考出来秀才家中能免多少税赋,便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其中便提到了这商税由来。

嘉定十一年殿试之时,皇帝曾经对着学子们问出过类似题目,大意是如今朝堂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每次问起各部官员都在遮掩上峰过失,你认为应该如何打破这种混沌局面?该如何直言上司之过?

在座都是日后准备考进士的人,以前都或多或少听过这道殿试题目,听到先生出题后,也会不自觉地往这个问题上面靠。

而高效准确的答题方法之一是看出题人的目的。

近来朝廷刚刚结束和梁国的战争,国库空虚,税制改革也是为了充盈国库,环节朝廷财政压力。在苏宜看来,先生这道题目是针对时政,在并不是考察处事能力和直言进谏类的态度问题,而段文翰明显带偏了考题。

见对方被自己问住,久久没有答话,苏宜继续道:“虽然朝廷刚刚结束征战,国库并不充盈,但想要解决问题并非只有改革商税这一条道路。”

“西洋商人这几年正在大量采购茶叶和丝绸,江宁织造局拿到银两后自会上缴朝廷,矿税监管改革不日也将实施,还有工部新发公文加大屯田力度和农具生产发放,能够很好保障前线将士们的军粮供给……无需去动太祖定下的商税税率。”

“至于这位段师兄……果然如传闻所说,争强好胜却又不得要领,才学不多,心思倒重,一腔嫉恨之情无处发泄,在讲堂上当着先生们的面公然打压同窗……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段文翰又要出言反怼之时,却被周副院长率先出声打断了话语:“的确,户部缺银之事,圣上已经有了决断,改革矿税的公文已然下发,织造局也在买丝招匠为圣上分忧。孔先生这道题目想考察的是你们对时政的解读和领悟能力,苏宜说得没错。”

此言一出,台下一阵哗然。

段文翰的脸也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然而这样被明晃晃打脸对今日的他而言并非是最严重的事情。

还不待先生继续解读题目背后的政策意义,就见得两个人高马大的差役闯了进来,走到他跟前道:“段文翰,你在科考之时违反《大周钦定考场条例》,证据确凿,我们今日便是奉命来将你捉拿归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0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