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游戏竞技 > 成为考试卷里的NPC该怎么办? > 第10章 番外一:同行

成为考试卷里的NPC该怎么办? 第10章 番外一:同行

作者:夙夜忧叹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17 05:01:33 来源:文学城

裴准把最后一块长石标本塞进收纳盒时,客厅的吊扇正转得慢悠悠,扇叶上的薄灰被午后的阳光照得明晃晃。他盯着盒里分门别类的岩石——石英透着浅白的光泽,斜长石带着淡淡的肉红色,还有块边缘不规则的玄武岩,是去年地理考察时从地质公园捡的——指尖突然碰到盒底压着的便签,是严徊高考后写的:“长石分斜长石和正长石,区分看解理面,副本里的火山岩里有正长石,你捡的这块是斜长石。”

他把便签捏在手里,忍不住笑出声。高三结束的那个夏天,他和严徊几乎天天泡在市图书馆。裴准总抱着《地质学基础》啃得一头雾水,尤其看到“向斜背斜”的剖面图时,眼睛都快眯成缝,严徊就会放下手里的物理竞赛笔记,拿过他的书,用铅笔在空白处画简易立体图:“你看,向斜是中间新两边老,像碗的形状,背斜相反,你联想副本里见过的山谷和山脊,就好记了。”

“想什么呢?笑得跟捡着宝似的。”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严徊拎着两个纸袋走进来,额角沾着夏末的薄汗,“刚去书店,你说的《地貌学导论》到了,顺便给你带了冰美式——知道你整理标本总犯困,加了双份浓缩。”

裴准立刻蹦过去接过来,吸管戳破杯盖的瞬间,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倦意瞬间散了大半。“谢啦严徊!”他晃着杯子,把收纳盒推到严徊面前,“你看我分的类对不对?这几块是石英,那几块是斜长石,还有这个玄武岩,你说它的气孔是不是因为岩浆冷却太快,气体没来得及跑出去?”

严徊蹲下来,拿起那块玄武岩对着阳光看了看,指尖划过表面的气孔:“对,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冷却速度快,结晶颗粒细,气孔多。上次我跟你说的物理实验,测岩石密度的,你这块标本就很合适,下次带过去给你测测。”他说着,从另一个纸袋里拿出本《大学物理实验指导》,封面还贴着书店的价签,“我也买了本,下个月开学要预习实验,到时候可能要麻烦你帮我占图书馆的位置。”

“没问题!”裴准拍着胸脯答应,“我们学校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绝了,能看到操场后面的小树林,秋天还能看银杏叶,到时候我提前半小时去占座,你帮我看看这个地质图——我总搞不懂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你物理好,空间感强,肯定能帮我讲明白。”

严徊点头,顺势坐在地毯上,翻出笔在实验指导册的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受力图:“河流阶地跟水流的侵蚀和堆积有关,水流速度变化会影响搬运能力,这涉及到流体力学的知识,我帮你标一下关键力的方向,你结合地理书里的案例看,应该能懂。”

裴准凑过去,看着严徊笔下清晰的线条,突然想起高三晚自习的场景——那时候严徊也是这样,在他的地理笔记本上画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易错点,连洋流的方向都用箭头标得明明白白。那时候他总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直到跟着严徊一起拆解知识点,才发现原来枯燥的理论里,藏着这么多能和现实关联的趣味。

夏末的最后几天,他们几乎都在这样的节奏里度过。裴准会拉着严徊看地理纪录片,看到冰川运动的片段时,激动地指着屏幕:“你看!这个U型谷跟课本上画的一模一样!以后我肯定要去实地看看!”严徊则会在他看完后,递上一杯热牛奶,补充一句:“冰川的运动速度可以用重力和摩擦力的公式算,下次我画个受力分析图给你。”偶尔裴准淘到旧的地质考察笔记,会抱着书跟严徊絮叨半天:“你看这个笔记里记的岩白菜生长环境,跟老周在副本里说的一模一样!”严徊也会翻出物理旧教材,指给他看:“这个电磁感应的实验,以后我做的时候录视频给你,说不定对你理解地质勘探的电磁法有帮助。”

八月底,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裴准抱着红色的师范大学地理系通知书,在客厅里转了三圈,然后冲到严徊家,把通知书往他面前一递:“你看!我考上了!地理科学专业!”严徊手里拿着蓝色的理工大学物理系通知书,笑着点头:“恭喜。我们学校离你们学校坐地铁四十分钟,周末我可以去找你,带你去我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裴准看着严徊手里的通知书,突然觉得,高三那些被试卷填满的日子,那些在副本里惊心动魄的经历,都成了此刻最珍贵的铺垫——他不仅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还能和最合拍的人,在同一个城市继续并肩走下去。

九月的风带着凉意,把师范大学的银杏叶吹得微微泛黄。裴准拖着行李箱走进校园时,第一眼就看到了地理系的迎新牌——红色的牌子上画着简易的世界地图,旁边的学长学姐举着“欢迎地理人”的横幅,热情地接过他的行李:“同学是地理科学的吧?我带你去宿舍,咱们系的地质标本馆超赞,里面还有恐龙化石模型,下周组织参观,到时候叫你。”

裴准的宿舍在三楼,四人间,另外三个室友都是本省人。张明是个戴眼镜的男生,抱着本《中国国家地理》看得入迷;李响喜欢运动,行李箱里塞着篮球;王宇则是个慢性子,正慢悠悠地整理书架。看到裴准的标本盒,张明立刻凑过来:“哇!你还带了岩石标本啊?这个是石英吧?我老家山上有好多。”

“对!”裴准打开盒子,指着那块玄武岩,“这个是去年去地质公园捡的,这个是严徊帮我鉴定的斜长石——严徊是我高中同学,现在在理工大学物理系,我们周末还能见面呢。”

“理工大?离咱们学校超近!”李响拍了下手,“下次叫上他一起打篮球啊,咱们学校的篮球场新铺了地胶,特别舒服。”

裴准笑着答应,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周末要带严徊逛地理标本馆,还要去操场后面的小树林,听说秋天的银杏叶落下来像金色的地毯。

另一边,严徊在理工大学的宿舍里整理东西。他的宿舍是两人间,室友王浩是北方人,性格爽朗,正对着《电磁学》教材叹气:“兄弟,这电磁感应也太难了吧?公式推导绕得我头都晕了。”

严徊把物理实验手册放在桌上,抬头道:“可以先从简单的实验案例入手,比如发电机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记,会容易点。”他拿起手机,看到裴准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地理系迎新点的照片,配文:“我们系学长学姐超热情!周末我帮你占图书馆三楼的位置,视野超好!”

严徊回复:“好,这周末我没课,到时候我去找你,带你去吃学校附近的热汤面,那家的牛肉超足。”

开学第一周,两人都在适应各自的专业课。裴准的课表排得很满,《自然地理学》要记几十种气候类型,《地质基础》要认岩石的结构构造,实验课上还要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解理面。第一次实验课,老师让大家判断矿物种类,裴准拿着一块方解石,想起严徊说的“方解石遇盐酸会冒泡”,立刻举手:“老师,这个是方解石!它的解理是三组完全解理,遇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老师笑着点头:“回答得很准确!看来你提前做了准备。”

下课后,裴准第一时间给严徊发消息:“我今天实验课被表扬了!都是因为你之前跟我说过方解石的特性,不然我肯定认不出来!”

严徊的课则偏向理论推导和实验操作。《力学基础》的受力分析让不少同学头疼,严徊却能很快跟上老师的思路——他想起高三帮裴准整理地理笔记时,那种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现在正好用在了物理学习上。实验课上,他第一次操作示波器,调整旋钮时,突然想起裴准说的地质勘探仪器,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给裴准:“这个示波器能显示电信号的波形,跟你们地理勘探用的电磁仪原理有点像,下次带你来看。”

周末很快就到了。严徊坐地铁到师范大学时,裴准正举着个牛皮纸信封在门口等他。“给你带的地理系‘特产’!”裴准把信封递过去,“里面是我们系发的矿物标本套装,有石英、方解石、长石,你可以用来做密度测量实验,比你在实验室领的样本新鲜多了。”

严徊接过信封,指尖碰到里面坚硬的标本,忍不住笑了:“谢了,正好我下周要做密度测量实验,这个样本很合适。我也给你带了东西——我们学校物理系的实验案例集,里面有个关于地形和重力关系的实验,说不定对你理解地貌形成有帮助。”

两人并肩走进校园,裴准像个小导游,指着路边的建筑介绍:“这边是地理系的教学楼,一楼就是标本馆,里面有块超大的水晶石,下次带你来看。那边是食堂,三楼的糖醋排骨超好吃,下次请你吃。”

严徊跟在他身边,偶尔点头,目光落在他兴奋的侧脸——阳光落在裴准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连说话时比划的手势都带着活力,和高三时趴在桌上啃地理书的样子,又像又不像。

走到图书馆三楼,裴准指着靠窗的位置:“就是这儿!你看,能看到后面的小树林,秋天的时候叶子黄了,特别好看。”他把严徊的物理实验手册放在桌上,又拿出自己的地质图,“你帮我看看这个向斜背斜的剖面图,我总搞不懂怎么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严徊坐下来,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立体图:“向斜的岩层是中间新、两翼老,像这样凹进去的形状;背斜是中间老、两翼新,凸出来的。你可以想象成面包片,向斜是面包中间被压下去,新的面包片在中间,背斜相反。”

裴准盯着图看了几秒,突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总把岩层的顺序搞反,现在一看这个图就懂了!”他兴奋地拍了下桌子,引来旁边同学的目光,赶紧压低声音,却还是忍不住跟严徊挤了挤眼:“还是你厉害,物理的空间感就是不一样。”

严徊笑了笑,翻开自己的实验手册:“你也帮我看看这个实验方案,关于矿物成分分析的,需要知道不同岩石的主要成分,你帮我核对一下。”

裴准立刻凑过去,指着手册上的“花岗岩”:“花岗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石英含量大概20%-40%,长石最多,云母少。你做光谱分析的时候,重点看硅、铝、钾这些元素的峰值。”

那天下午,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轻声交谈。裴准对着电脑查地理文献,遇到不懂的术语就问严徊;严徊则低头写实验预习报告,需要岩石成分数据时就跟裴准确认。阳光慢慢西斜,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摊开的书本上,像一幅安安静静的画。

十月的风更凉了,师范大学的银杏叶开始成片落下,铺在小路上,踩上去“咯吱”响。裴准和严徊的见面频率从一周一次变成了两次,有时候是严徊来师范大学,有时候是裴准去理工大学——用裴准的话说,“这样两边的食堂都能吃到,不亏”。

裴准第一次去理工大学时,严徊特意提前下课,在学校门口等他。“我们先去实验室,正好今天可以用光谱仪,给你测测你带的那块玄武岩。”严徊接过裴准手里的标本盒,指尖碰到他冻得发红的耳朵,“怎么不戴围巾?外面这么冷。”

“哎呀,出门太急忘了。”裴准缩了缩脖子,眼睛却亮得很,“快走吧,我早就想看看光谱仪怎么用了!”

物理系的实验室很大,一排排仪器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光谱仪的屏幕亮着,显示着一条彩色的光谱线。严徊把玄武岩样本放进样品槽,按下启动键:“光谱仪能通过分析物质反射的光,确定里面的元素成分。你看,屏幕上的峰值对应的就是不同元素,这个最高的峰值是硅,旁边的是氧,说明玄武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跟你地理课上学的一致。”

裴准凑在屏幕前,眼睛瞪得圆圆的:“太神奇了!原来还能这么精确地分析岩石成分!以后我们地理野外考察,要是有这个仪器就好了,不用再靠肉眼认了。”

“以后有机会,我可以帮你测更多样本。”严徊调整着仪器的参数,“我们系有个开放性实验项目,就是关于矿物成分分析的,下学期可以报名,到时候我们一起做。”

“好啊!”裴准立刻答应,“我到时候多带几块标本,咱们测测不同地区的岩石成分,看看有没有差异。”

从实验室出来,严徊带裴准逛理工大学的校园。走到篮球场时,正好遇到王浩和几个同学在打球。“严徊!这就是你说的地理系朋友吧?”王浩挥挥手,把球扔过来,“要不要一起玩会儿?正好缺个人。”

裴准有点犹豫——他的球技不算好,高中时体育课打篮球总被同学笑“传球像扔标本”。严徊看出他的顾虑,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起玩会儿吧,放松一下,我教你。”

裴准点点头,接过球,笨拙地拍了两下。严徊站在他对面,耐心地指导:“传球的时候要看队友的位置,手臂发力要均匀,跟你扔岩石标本不一样,不用那么大力。”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传了个球给裴准,“你试试,瞄准我的手。”

裴准深吸一口气,按照严徊说的方法传球,球果然准确地落在严徊手里。“哇!我传中了!”他兴奋地跳起来,又赶紧摆了摆手,“低调低调,第一次传中而已。”

严徊被他逗笑,又传了个球过去:“再来一次,这次传给王浩。”

那天下午,他们在篮球场上玩了很久。裴准虽然偶尔会传错球,却越来越熟练,最后甚至能接住严徊传的快球。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场边的台阶上喝水,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却觉得格外畅快。

“以前总觉得物理和地理没什么关系,”裴准喝了口矿泉水,看着远处的晚霞,“现在才发现,原来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比如你教我传球用的力学原理,跟地理里的河流搬运石头的原理,好像有点像。”

“嗯,都是力的作用。”严徊擦了擦汗,“就像我们高中在副本里经历的那样,地理的地形会影响历史的交通,物理的力学能解释建筑的结构,各个学科其实都是互相联系的。”

裴准点点头,突然想起高三时,他们在操场看台上讨论未来的日子。那时候他还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学地理,是严徊帮他整理笔记时说:“你每次讲副本里的岩石和地形时,眼睛都在亮,这说明你是真的喜欢。”现在想来,幸好有严徊的鼓励,他才能坚定地选择地理系,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慢慢探索。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过篮球场,把两人的笑声传得很远。裴准看着严徊的侧脸,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自己热爱的专业,有能一起分享、一起进步的人,哪怕只是一起打篮球、一起看光谱仪,都觉得格外有意义。

十一月的风越来越冷,两座校园里的学习氛围却越来越浓——期末复习季到了。裴准每天抱着厚厚的《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基础》泡在图书馆,对着复杂的气候类型图叹气:“怎么这么多气候类型啊!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到底怎么区分?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跟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也太大了。”

严徊知道后,特意在周末过来,带了本自己整理的“气候类型记忆表”。“你可以按照纬度分,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20°是热带草原气候,20°-30°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这样分类记,比零散记容易。”他坐在裴准旁边,拿着笔在纸上画气候分布示意图,“而且你可以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来理解成因,比如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其实涉及到物理里的大气环流,我帮你标一下气压带的位置。”

裴准盯着图看了几秒,突然拍了下手:“哦!我懂了!原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不一样,所以降水季节分配也不一样!之前总记混,现在一看这个图就清楚了。”他凑过去,指着图上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那这个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所以全年温和多雨,对吗?”

“对。”严徊点头,眼里带着笑意,“你看,这样拆解开来,是不是就不难了?以后记不住的时候,就画图,把气压带和风带标上,结合地理位置想。”

裴准点点头,把严徊画的图拍照存起来:“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肯定还在对着气候图发呆。”

严徊的期末复习也不轻松。物理系的期末考核不仅有笔试,还有实验操作。他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反复练习实验步骤,偶尔会遇到仪器故障,只能熬夜排查。裴准知道后,会在晚上给他发消息:“别熬太晚了,记得喝热牛奶,我妈说熬夜喝热牛奶对身体好。”有时候还会帮他查一些实验相关的资料,比如不同温度下岩石的密度变化,虽然不是专业的物理知识,却也能给严徊提供一些参考。

“你查的这个资料很有用,”严徊某天晚上给裴准发消息,附带一张实验数据图,“我测岩石密度的时候,温度对数据有影响,你查的资料里提到了不同温度下的修正系数,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裴准看到消息,立刻回复:“真的吗?太好了!以后你需要资料,随时跟我说,我帮你查地理相关的,虽然不是物理专业,但说不定能帮上忙。”

期末考试那天,裴准在考场里看到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关于横断山区的气候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他想起严徊帮他整理的气候类型笔记,想起两人讨论过的横断山区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一笔一划地写下答案,心里格外踏实。考完试出来,他第一时间给严徊发消息:“我考完了!最后一道大题正好是你帮我讲过的,感觉考得不错!”

严徊的物理考试在第二天,他回复:“恭喜!我明天考完试,我们去吃火锅,庆祝一下。”

期末考试结束后,两人约在市中心的一家火锅店。热气腾腾的火锅里,翻滚着肥牛卷和虾滑,裴准一边往锅里下菜,一边兴奋地说:“我跟你说,我们地理老师说,下学期有野外考察,去城郊的山区,能看到真正的向斜构造!到时候我肯定要捡几块标本,你帮我测成分好不好?”

“好啊。”严徊帮他把煮好的肥牛夹进碗里,“下学期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也开始报名了,我已经报了名,到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的标本作为实验样本,一起写实验报告。”

“太棒了!”裴准夹起肥牛塞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对了,你物理考得怎么样?实验操作没问题吧?”

“还行,实验操作很顺利,就是有个公式推导稍微卡了下,不过最后还是做出来了。”严徊喝了口酸梅汤,“下学期我们可能要经常见面,一起准备实验和你的野外考察。”

“没问题!”裴准立刻答应,“我们可以周末泡在图书馆,你写实验方案,我查地理资料,互相帮忙。”

火锅的热气模糊了两人的脸庞,却挡不住眼里的笑意。窗外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带着年末的热闹。裴准看着严徊,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自己热爱的专业,有能一起规划未来、一起努力的人,哪怕只是一起吃火锅、一起聊实验,都觉得格外温暖。

……

十二月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早。裴准早上醒来,看到窗外的雪花飘落在香樟树上,立刻抓起手机给严徊发消息,连带着拍了张窗台上积的薄雪:“严徊!下雪了!我们学校的香樟树被雪盖住了,像不像副本里见过的雪山?”

消息发出去没两分钟,严徊就回复了:“我们学校也下雪了。我今天没课,中午去找你,带你去吃上次说的热汤面,暖和暖和。”

裴准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翻出厚厚的羽绒服和围巾,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往校门口跑。刚到门口,就看到严徊站在雪地里,身上裹着深灰色的羽绒服,手里还拿着一个保温袋,看到他,笑着朝他挥手。

“你怎么这么快?雪下这么大,路上不好走吧?”裴准跑过去,发现严徊的头发上沾了不少雪花,赶紧伸手帮他拂掉。

“还好,地铁没堵车。”严徊把保温袋递给他,“里面是我妈做的红糖姜茶,早上刚煮的,你先喝点暖暖身子,等会儿再去吃面。”

裴准接过保温袋,打开盖子,一股姜茶的香气扑面而来。他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太好喝了!”他眼睛亮了亮,“你妈也太厉害了吧,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尝尝阿姨做的菜!”

严徊笑了笑,伸手把裴准脖子上歪了的围巾整理好:“以后有机会的。快走吧,面馆离这儿不远,再不去面该凉了。”

两人踩着雪往面馆走,雪地上留下一串并排的脚印,偶尔有雪花落在他们的肩膀上,很快就化成了水。面馆里很暖和,老板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又来啦?还是两碗牛肉汤面,加辣?”

“嗯,两碗,加辣。”严徊帮裴准拉开靠近暖气的椅子,“坐这儿,暖和点。”

热汤面上来的时候,冒着热气。裴准拿起筷子,吸了一大口面,暖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太好吃了!”他含糊地说,又喝了口汤,“比我们学校食堂的面好吃多了,下次我还要来。”

严徊笑了笑,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给他:“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你地理成绩出来了吗?上次你说考得不错。”

“出来了!”裴准立刻放下筷子,拿出手机打开成绩查询页面,“你看,我考了92分,班里第三名!都是因为你帮我整理笔记,不然我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严徊凑过去看了看,眼里带着笑意:“恭喜你!我物理也考得不错,实验考核拿了A。”

“太好了!”裴准比自己拿了好成绩还开心,“我们都进步了!下学期我们一起准备野外考察和实验项目,肯定能做得更好。”

吃完面,雪已经小了些。严徊送裴准回宿舍,走到宿舍楼下的香樟树下时,裴准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树上的雪:“你看,这个雪落在香樟树上,特别好看。我想起高三的时候,我们学校也下过一场雪,那时候我们还在教室里刷题,你帮我讲数学题,我帮你整理物理笔记。”

“嗯,我记得。”严徊点头,“那时候你总说雪天适合睡觉,不想刷题,还是我拉着你去图书馆的。”

“哪有!”裴准反驳,却忍不住笑了,“我那时候就是随口说说,其实跟你一起刷题也挺有意思的。”

他说这话时没敢看严徊,眼睛盯着地上的雪粒,指尖无意识地攥着围巾边角。平时话多的人,此刻倒有点结巴:“我以前总觉得学习烦,直到跟你一起泡图书馆、一起聊各自的专业……好像连对着地质图发呆,都变得有意思了。”

严徊的脚步顿住,侧头看向他。雪花落在裴准的发梢,像撒了把碎糖,连耳尖都冻得泛红,却还在硬撑着假装看雪。他沉默了两秒,伸手把自己脖子上的深灰色围巾解下来,轻轻绕在裴准另一只没被围巾裹住的手腕上——围巾还带着他的体温,暖得裴准猛地抬头。

“我也是。”严徊的声音比雪声还轻,却字字清晰,“从高三帮你标气候类型易错点开始,到现在你帮我占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听我讲实验里的麻烦事……我好像已经习惯了,做什么事都先想着你会不会感兴趣,遇到有意思的东西,第一个想分享的人也是你。”

裴准的眼睛瞬间亮了,像雪地里落了星子,刚才的紧张全变成了藏不住的雀跃,却还故意逗了句:“啊?你该不会是觉得我带的岩石样本好用,才想跟我分享吧?”

严徊被他逗笑,伸手拂掉他发梢的雪花,指尖不小心蹭过他的耳垂,两人都顿了一下。严徊的指尖带着凉意,却让裴准的耳垂更烫了。

“不是因为样本。”严徊看着他的眼睛,语气比平时更软了点,“是因为是你。不管是地理系的裴准,还是会对着石英石兴奋半天的裴准,我都觉得……很喜欢。”

裴准这下彻底没了平时的跳脱,脸涨得通红,却突然伸手抓住严徊的手腕,把人往自己这边拉了拉。雪花落在两人之间,却被彼此的体温烘得慢慢化了。

“那我可跟你说好了啊!”他憋了半天,说出的话还带着点小傲娇,“以后你做矿物分析实验,我的岩石样本得优先用;下学期图书馆的位置我还帮你占,但你还得帮我看地质剖面图!”

严徊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反手握住他的手——两人的手心都有点凉,却握得很紧。他点头,嘴角弯起明显的弧度:“好,都听你的。你的样本优先用,位置你帮我占,剖面图我帮你看。”

雪还在落,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落在并肩的肩膀上。裴准拉着严徊往宿舍楼走,脚步比刚才轻快了不少,偶尔还故意踩出“咯吱”的声响。严徊跟着他的步伐,看着两人在雪地上留下的并排脚印,突然觉得,这个冬天的雪,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暖。

一月底的寒假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二月末。开学的时候,天气还带着点凉意,师范大学的香樟树却已经冒出了新芽,理工大学的实验室也重新热闹起来。裴准和严徊的约定,也如期提上了日程——裴准的野外考察定在三月中旬,严徊的开放性实验则在三月初开始。

开学第一周,两人就约在理工大学的实验室见面,一起讨论实验方案。严徊把实验手册摊在桌上,指着上面的步骤说:“我们需要先测样本的密度,然后用光谱仪分析成分,最后结合地理资料,写一份关于不同地区岩石成分差异的报告。你野外考察的时候,记得多捡几块不同类型的岩石,最好标注好采集地点和地形。”

“没问题!”裴准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下来,“我已经跟地理老师问好了,这次考察的山区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正好可以采集不同类型的样本。到时候我每天都跟你汇报采集情况,你帮我判断哪些样本适合做实验。”

严徊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几块透明的小晶体:“这个是我上次实验剩下的石英晶体,你可以带去考察,跟野外的石英对比一下,看看成分有没有差异。”

裴准接过密封袋,小心地放进背包里:“太谢谢你了!有这个对比样本,我的考察报告肯定能写得更好。对了,你实验需要的地理资料,我已经整理好了,存在这个U盘里,里面有不同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分布区域,你可以参考。”

严徊接过U盘,插进电脑里看了看,忍不住笑了:“你整理得比我想象中还详细,连每个地区的气候对岩石风化的影响都标出来了。”

“那当然!”裴准骄傲地扬起下巴,“我可是地理系的,这些都是基础操作。不过要是没有你帮我讲物理原理,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地理和实验结合起来。”

两人在实验室里待了一下午,把实验方案的细节都敲定好,又分工好了各自的任务——裴准负责采集样本和整理地理资料,严徊负责操作仪器和分析数据。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夕阳正好落在窗户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三月中旬我考察的时候,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裴准突然问,“地理老师说可以带一个校外的朋友,你去的话,还能帮我测现场的岩石密度,比我回来带样本更准确。”

严徊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啊,我跟实验老师请假,到时候跟你一起去。”

裴准的眼睛瞬间亮了,像春天里刚绽放的花:“太好了!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爬山,一起看向斜构造,晚上还能在山上露营,看星星!”

严徊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好,都听你的。不过你得注意安全,山区地形复杂,别像上次在副本里那样,差点摔下去。”

“知道啦!”裴准摆摆手,“我现在可是有经验的地理系学生了,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冒失。”

三月中旬,裴准的野外考察如期而至。严徊背着实验器材,跟着裴准和地理系的同学一起进山。山区的空气很清新,路边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远处的山峰上还残留着少量积雪。裴准像个向导,指着路边的岩石给严徊介绍:“你看,这块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你看它的结晶颗粒很大,说明冷却速度慢。那边的是页岩,属于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严徊点头,拿出密度计,当场测了花岗岩的密度:“密度是2.7g/cm?,跟我们实验室里的样本差不多,说明成分很纯。”

地理老师看到他们一起合作,笑着对其他同学说:“你们看看裴准和他朋友,一个懂地理,一个懂物理,合作得多好。以后你们做研究,也要多跟其他专业的人交流,才能有更多发现。”

裴准的脸有点红,却还是忍不住跟严徊挤了挤眼——那眼神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考察的最后一天,他们找到了一处明显的向斜构造。裴准兴奋地拉着严徊跑过去,指着岩层的走向说:“你看!中间的岩层新,两翼的老,跟你以前画的图一模一样!”

严徊拿出相机,拍下岩层的照片:“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实验报告的配图,比课本上的图更直观。”

晚上露营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裴准给同学们讲他和严徊在副本里的经历,讲他们怎么一起认岩石、一起解地理题。严徊坐在他旁边,偶尔补充几句,眼神里带着温柔的笑意。篝火的光芒映在两人脸上,温暖而明亮。

“严徊,”裴准突然凑到严徊耳边,轻声说,“谢谢你陪我来考察,也谢谢你一直帮我学习地理。有你在,我觉得不管是学习还是考察,都特别有底气。”

严徊侧头看他,眼里映着篝火的光:“我也是。跟你一起做实验、一起考察,我也觉得很开心。以后我们还可以一起做更多的事,比如去看真正的冰川,去采集更多的岩石样本。”

裴准点点头,心里突然觉得格外踏实。他看着远处的星空,想起高三时的自己,想起刚进大学时的迷茫,想起和严徊一起走过的每一段路——从图书馆里的互相帮忙,到篮球场上的并肩奔跑,再到雪地里的心意相通,还有现在的野外考察。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人已经成了他生活里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了他追逐热爱的路上,最坚定的同行者。

篝火渐渐变小,同学们也陆续回帐篷休息。裴准和严徊坐在原地,看着星空,偶尔聊几句未来的计划——裴准想考地理系的研究生,继续研究岩石和地貌;严徊则想继续深造,研究新能源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他们的未来,虽然专业不同,却有着无数的交集,有着共同的期待。

“严徊,”裴准轻声说,“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一起成为更好的人,一起去看更多的风景。”

严徊转过头,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点头:“好。一起努力,一起去看更多的风景。”

夜色渐深,星空璀璨。远处的山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近处的篝火还残留着微弱的光芒。裴准和严徊并肩坐着,心里都清楚,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学,还有很多的风景要看,但只要他们一起,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因为他们是彼此的底气,是彼此最珍贵的岁时与共。

有没有宝宝疑惑明明两个人一个是学物理的,一个是学地理的,高中怎么能在一个班?

咳咳,其实有一种选科叫物化地[捂脸偷看]

副本进入时间是高一,后面分班了两个人又在一个班,感情酝酿中……[摊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番外一: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