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臣心匪石 > 第21章 惊鸿宴21

臣心匪石 第21章 惊鸿宴21

作者:云端栖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26:16 来源:文学城

寅时三刻,天色未明。

紫宸殿内,九重宫灯次第燃亮,将金砖地面映照得如同铺满碎金。

蟠龙金柱在光影中投下威严的阴影,空气中弥漫着沉水香厚重的气息,却压不住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绷感。

云初见端坐于高高的蟠龙金座之上,一身玄黑绣金十二章纹衮服,衬得他身姿挺拔如孤峰。

墨发束于九旒冕冠之下,垂落的玉珠微微晃动,遮挡了他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冕旒之后,那双琥珀色的眸子深不见底,平静无波地俯视着下方肃立的文武百官,如同神明俯瞰蝼蚁。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内侍尖细的嗓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短暂的寂静后,户部尚书李大人手持玉笏,缓步出列。

他年约五旬,身形清瘦,面容儒雅,但此刻眉宇间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

“启禀陛下。”他声音沉稳,却难掩一丝沉重。

“今岁江南道夏税清缴已毕,然……实收之数,较之往年同期,短少三成有余。”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江南道地处平原,乃大雍之粮仓亦是财赋重地,赋税短少三成绝非小事。

李尚书顿了顿,继续道:“臣已严令江南道各府州县自查,然回禀皆言,去岁水患频仍,今春又遇虫灾,田亩歉收,民力凋敝,实难足额征收,更有甚者……”

他抬眼,目光快速扫过金座之上模糊的身影,声音更低了几分。

“言及地方府库空虚,官吏俸禄尚且拖欠,赈灾、修堤诸事更是捉襟见肘,自顾不暇,恳请朝廷宽限时日,或……酌情减免。”

“自顾不暇?”一个略带讥诮的声音响起。兵部侍郎王大人,身形魁梧,面色黝黑,乃是云初见一手提拔的寒门将领,此刻大步出列,声如洪钟。

“李尚书此言差矣,江南道富庶甲天下,乃我大雍命脉。”

“水患虫灾年年皆有,缘何今年便短少三成,地方官吏俸禄拖欠,江南道官员的宅邸园林,怕是比京中不少王侯府邸还要奢华。”

“自顾不暇?我看是只顾自己逍遥快活,将朝廷赋税、黎民疾苦抛诸脑后了吧!”

他话音未落,江南道出身的几位官员脸色已变得极为难看。

其中一位身着绯袍、面白无须的官员忍不住出列反驳:“王侍郎此言未免偏颇,江南道富庶不假,然赋税之重亦冠绝诸道。”

“去岁水患冲毁良田万顷,今春蝗虫过境,颗粒无收者十之三四,地方官吏日夜奔走,安抚流民,筹措赈粮,已是心力交瘁。”

“朝廷不加体恤,反以刀兵之语相逼,岂不令地方寒心?”

“寒心?”王侍郎冷笑一声,目光如电扫向那绯袍官员。

“本官只知,江南道历年拖欠赋税已成惯例,地方官吏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如今一句自顾不暇便想搪塞过去,朝廷的军饷、北疆的粮草、京畿的用度,难道都要因此延误不成!”

“王侍郎慎言!”另一位江南道官员厉声道,“江南道官员忠心体国,岂容你如此污蔑!赋税短少,自有天灾之故,岂能一概归咎于地方,朝廷若一味催逼,恐激起民变,动摇国本!”

“动摇国本?”王侍郎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凛冽的杀气。

“我看是有人想借天灾之名,行割据之实!江南道税赋关乎国运,岂容尔等推诿塞责!陛下!”

他猛地转向金座,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臣恳请陛下,严令江南道限期补足税赋!并派钦差彻查地方吏治,凡有贪墨渎职、截留税款者,严惩不贷!”

“臣附议!”

“臣附议!”

几位云初见提拔的年轻官员立刻出列声援。

“陛下不可!”江南道官员们也纷纷跪倒。

“江南道如今已是民怨沸腾,若再强行催征,恐生大乱啊!”

“请陛下明察!江南道官员实已竭尽全力,奈何天灾无情……”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执之声渐起。

一方以王侍郎为首,言辞激烈,主张严查催征。

一方以江南道官员为主,陈情诉苦,请求宽免。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云初见始终端坐于金座之上,冕旒垂下的玉珠纹丝不动,遮住了他所有的表情。

他修长的手指随意搭在冰冷的蟠龙扶手上,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龙首的鳞片,发出几不可闻的笃笃声。

那敲击的节奏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近乎慵懒的漠然,仿佛下方激烈的争论与他毫无关系。

云初见敲击扶手的指尖,几不可察地微微顿了一下。

随即,他缓缓抬起了手。

只是一个极其轻微的动作,却仿佛带着无形的魔力。

殿内激烈的争吵声如同被利刃斩断,瞬间归于死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只从冕旒后抬起的手上。

那只手骨节分明肤色冷白,在殿内明亮的灯光下,如同上好的羊脂白玉雕琢而成,却带着掌控生死的绝对力量。

“江南道赋税,关乎国本。”云初见的声音终于响起,透过冕旒的玉珠,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却带着一种浸透骨髓的寒意,让殿内温度骤降。

“短少三成,非同小可。”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天灾无情,朕已知晓。”他顿了顿,目光似乎透过玉珠,扫过下方跪倒的江南道官员。

“然,**更甚。”

最后四个字,如同冰锥,刺入江南道官员的心底,让他们瞬间脸色煞白。

“地方官吏,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云初见的声音依旧平淡无波。

“安抚流民,筹措赈粮,本是分内之事,若因天灾便束手无策,致使赋税大减,朝廷用度艰难,便是失职。”

他微微侧头,目光似乎落在了户部尚书身上:“李卿。”

“臣在!”李尚书心头一凛,连忙躬身。

“江南道赋税短少一事,由户部牵头,会同吏部、都察院,详查各府州县实情。”云初见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凡有渎职懈怠、贪墨截留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有功于赈灾安民、竭力维持者,亦当奏报,酌情嘉奖。”

“臣遵旨!”李尚书和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齐声应道。

“至于赋税……”云初见的声音拖长了一丝,殿内气氛瞬间绷紧到极致。

“限江南道各府州县,两月之内,将短少之数,补足五成,余下五成……可酌情分三年补缴。”

“陛下!”江南道官员中有人忍不住惊呼,这条件依旧苛刻。

云初见却仿佛没听见,继续道:“朕体恤天灾艰难,特旨今岁江南道应上缴之漕粮,可折银三成缴纳。”

此言一出,江南道官员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些。

漕粮折银,意味着他们可以用银子代替一部分粮食上缴,这在运输和损耗上压力会小很多,算是一点喘息之机。

“然。”云初见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冰刀刮过。

“此乃特例,下不为例。若明年赋税再有短缺,江南道上下官员,一体问罪。”

“臣等……遵旨!”江南道官员们心头苦涩,却也只能叩首领命。他们知道,这已是陛下在高压之下给予的恩典了。

“至于催征之事。”云初见的目光扫过王侍郎,又缓缓移向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庭和吏部尚书陈润达。

“便由兵部调派临近卫所军士,协助地方维持秩序,赵卿,陈卿。”

被点名的两人立刻躬身:“臣在!”

“江南道赋税短少,吏治不清,民情不稳。”

“着都察院吏部,即日选派精干御史,考功郎官,组成江南道巡察使团,持朕手谕,亲赴江南各府州县。”云初见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核查各府州县灾情实况、赋税征收账目、府库收支明细。”

“查访地方官吏治绩操守,凡有贪墨渎职、截留税款、欺压百姓者,无论品级高低,一经查实,革职打入大牢施酷刑以儆效尤。”

“体察民情,安抚民心,若有地方官吏借催征之名行盘剥之实,激起民怨者,斩立决。”

“臣等遵旨!”赵御史和陈尚书齐声应道,声音带着凝重,这是重任,也是烫手山芋。

云初见的目光最后落在王仁傅身上:“王卿。”

“臣在!”

“兵部所派卫所军士,归巡察使团节制。其职责仅为维持地方治安,护卫使团安全,震慑宵小。”

“不得干预地方政务,更不得参与催征,若有违令,军法从事。”

“尔等需与巡察使团精诚协作,若有地方官吏或豪强胆敢阻挠巡察、威胁使团、煽动民变者,杀无赦。”

“臣,遵旨!”王侍郎抱拳沉声,眼中锐光更盛。

他明白了,陛下是要用军队这把刀,为文官巡察开路,同时以雷霆手段震慑地方。

“李卿。”云初见看向户部尚书。

“臣在!”

“户部需全力配合巡察使团,调阅历年江南道赋税档案、赈灾款项拨付记录,凡有疑点,一查到底,不得有误。”

“臣遵旨!”

这一系列命令,如同精密的齿轮瞬间咬合,将朝堂上最具实权且相对中立的几个部门全部调动起来。

组成了一支拥有稽查权、人事权、武力威慑权、财政审计权的庞大力量,直指江南道。

这不再是暗地里的查探,而是明晃晃的钦差巡察,带着皇权的绝对意志和雷霆手段。

江南道出身的官员们脸色惨白如纸,冷汗涔涔而下。

他们知道,这已不是赋税问题,而是陛下要对江南道官场进行一场彻底的清洗。

“退朝。”云初见拂袖起身。

“恭送陛下!”

百官叩拜声中,云初见的身影消失在屏风之后。

屏风后,冕旒取下,云初见略显苍白的脸上并无太多波澜。

他走到窗边,望着渐渐亮起的天色。

“陛下。”影七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江南道……是否需卑职先行?”

云初见没有回头,声音清冷:“明面上的刀已经派出去了,你的刀要藏在鞘里,更要用在最该见血的地方。”

他缓缓转身,琥珀色的眸子深不见底:“江南道的水太浑,明面上的巡察使团,查的是账目,抓的是明面上的蛀虫。”

“但真正的大鱼,藏在浑水之下,藏在京城某些人的府邸里。”

“影七。”他声音压低。

“朕要你查的,是那些自顾不暇的官员们,私下里与京城哪些府邸往来最密。”

“他们的家眷、产业、银钱流向,最终汇入了谁的口袋。”

江南道的税银,有多少是进了地方府库,又有多少是变成了送往京城的冰敬、炭敬,甚至养兵的饷银。”

“记住。”他指尖轻轻敲击窗棂。

“不要惊动巡察使团,更不要打草惊蛇。”

“朕要的是线,是网,是能将这些盘踞多年的毒蛇连根拔起的铁证,必要时…可动用在江南的暗桩。”

“卑职明白!”影七垂首,眼中寒光一闪,这才是他真正的战场。

云初见独自站在窗前,琥珀色的眸子映着初升的朝阳,却无一丝暖意。

明枪已发,暗箭亦出。

江南道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而秦卿许,这把新得的刀,是会成为破局的利刃,还是折断的废铁。

他拭目以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