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河烬·清空玉 > 第13章 回灯照棋

长河烬·清空玉 第13章 回灯照棋

作者:娱舟溺星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4:03:38 来源:文学城

永毅二十八年的春天,来得迟缓而阴郁。淮河两岸的新泥尚未被暖风拂透,

一场倒春寒裹挟着冻雨,又让刚刚缓过一口气的灾民们瑟瑟发抖。

然而,比自然寒意更刺骨的,是来自京城的一道明发谕旨和一道密旨。

谕旨是颁给楚藏楠的,措辞严厉,指责其在淮安

“虽有小绩,然擅专越权、结交乡绅、耗费国帑”等诸多不是,

勒令其即刻交接公务,返京述职。

而那道密旨,则是直接发给接替楚藏楠的新任淮安知府,杜松年的门生

——旨意核心只有八个字:

“稳字当头,慎勿生事。”

明升暗降,鸟尽弓藏。

楚藏楠接到旨意时,正与几位老河工在泥泞的泄洪渠工地上测量。

传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料峭春风中显得格外刺耳。

周围的百姓和胥吏们鸦雀无声,许多人的脸上流露出茫然与不舍。

楚藏楠跪在冰冷的泥水里,指尖深深抠入湿土,??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片冰凉的悲怆。

他看到了堤坝的雏形,看到了灾民眼中重新燃起的微弱希望,然而这一切,在所谓的“大局”面前,轻如草芥。

他没有辩解,也没有拖延。

只是平静地交接了各项事宜,将那份凝聚了心血的水利草图,

郑重交到一位信任的老河工手中,哑声道:

“剩下的,拜托诸位了。”

老河工混浊的眼中含着泪花,重重磕头。

离城那日,天色灰蒙。

没有万人空巷的相送,只有零星闻讯赶来的百姓,默默跪在道路两旁,

手里捧着舍不得吃的鸡蛋、干粮,无声地表达着感激。

楚藏楠骑在马上,不敢回头。

他知道,多看一眼那些殷切而绝望的眼神,他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做出更“愚蠢”的事情。

马蹄踏过尚未完全复苏的土地,每一步都沉重如山。

他带来了一丝微光,却无法驱散这漫漫长夜。

京城,司礼监值房。

陆挽看着楚藏楠返京途中的行程奏报,指尖在“已过徐州”几个字上停留许久。

窗外,几株晚开的玉兰在寒风中摇曳,花瓣边缘已见焦黄。

她成功“保”下了他,用牺牲曹吉祥和暂时退让换来了他平安离开淮安那个漩涡中心。

但这“保”,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囚”?

将他从实践的广阔天地,重新拽回这更加凶险、处处是无形枷锁的京城牢笼。

“母亲,”

姬如淮端着一盏热茶进来,小家伙近来读书用功,身形抽条,脸上的稚气褪去些许,多了几分沉稳,

“您在看楚大人的消息吗?”

陆挽收回目光,接过茶盏,不置可否。

“楚大人是好人,”

姬如淮小声说,黑亮的眼睛里带着纯粹的仰慕,

“他在淮安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朝廷还要责怪他?”

陆挽吹开茶沫,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底的情绪:

“因为这世上,很多时候,‘对错’并非唯一的标准。

甚至…‘好坏’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姬如淮似懂非懂,但他敏锐地感觉到母亲心情的复杂,便不再多问,转而说起今日先生讲的《史记》,说到飞将军李广难封,语气中满是惋惜。

陆挽听着,心中却是一片冷寂。

李广纵有射虎之威,亦难逃时运捉弄。

楚藏楠空有济世之才,又能在这污浊的朝堂中挣扎几时?

她将他召回,究竟是救了他,还是将他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楚藏楠回京那日,京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没有同僚相迎,没有鲜花掌声,只有几个翰林院的旧识远远点头示意,眼神复杂。

他先至宫门叩谢天恩,得到的只是太监程式化的传达:

“陛下知晓了,楚大人且回寓所候旨。”

所谓的“寓所”,是翰林院安排的一处简陋院落,久未人居,透着股霉味。

楚藏楠放下简单的行囊,推开窗,雨水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涌来,

与淮安的味道有几分相似,却更添几分皇城根下的压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楚藏楠独坐灯下,桌上摊开着这几个月在淮安记录的笔记,

上面密密麻麻是他对水患治理、民生恢复的思考。

然而此刻,这些字迹仿佛都成了无声的嘲讽。理想撞上现实,碎得如此彻底。

敲门声轻轻响起。

楚藏楠有些诧异,此时会有谁来?

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身着素色锦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身后跟着个提灯的小厮。

来人气质儒雅,目光却透着洞悉世事的精明。

“楚状元,冒昧打扰。”来人拱手,笑容温和,

“在下梦玖川。”

楚藏楠心中一震。

皇商梦玖川!

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淮安赈灾时,那些“及时”运到的、并非来自官方渠道的药材和粮食,其中多有梦家商号的印记。

他连忙将人请进屋内。

梦玖川环顾了一下简陋的居所,微微蹙眉,却并未多言,只是笑道:

“楚状元淮安之行,辛苦了。虽有些许波折??然其心可悯,其志可嘉。”

“梦先生过誉,”

楚藏楠苦笑,

“藏楠无能,有负圣恩,有负百姓。”

“诶,话不能这么说。”梦玖川摆摆手,

示意小厮将食盒放下,

“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罢了。楚状元年轻,来日方长。”

两人坐下交谈。

梦玖川言语间对淮安情况颇为熟悉,

对楚藏楠的诸多举措竟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显是下过功夫了解。

他并未过多提及朝中纷争,只聊风土人情、商事见闻,言语风趣,见解独到,很快便让楚藏楠放松下来。

“这京城啊,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暗礁密布。”

梦玖川抿了口粗茶,似是无意地道,

“楚状元刚回京,诸事不明,还需谨慎。有些事,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不防。”

楚藏楠心中一动,知道对方意有所指。他想起淮安那些暗中相助,

想起陆挽那封只有“静观”二字的回信,心中疑虑更深。

梦玖川与陆挽,是何关系?

他今日前来,是代表他自己,还是…?

梦玖川似乎看穿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不再深谈,只将食盒推近:

“些许点心,不成敬意。楚状元早些歇息,日后若有闲暇,可来我铺子上坐坐。”

说罢,便起身告辞,来得突然,去得也洒脱。

楚藏楠送走梦玖川,看着那盒精致的点心,心中波澜起伏。

梦玖川的出现,像在这迷局中又投下了一颗石子。

京城的水,果然比淮安更深。

楚藏楠回京后,被晾了数日。

皇帝似乎忘了他的存在,吏部的安排也迟迟不下。

他成了京城官场一个尴尬的存在,

昔日状元的光环被“贬谪召回”的阴影所笼罩,

昔日抨击他的清流因其“确有功绩”而态度暧昧,杜党则对其虎视眈眈。

这期间,他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一次宫中举办的赏花宴上。

这样的宴会,本是勋贵皇亲、得意朝臣的交际场,楚藏楠的出席,显得格格不入。

他独自坐在角落,看着那些衣着光鲜的人们谈笑风生,仿佛淮安的苦难、边境的烽火都与他们无关。

“楚大人,别来无恙?”

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响起。

楚藏楠抬头,看见一位身着御史上袍的年轻官员,正是当初在殿试后弹劾他“宫门失仪”的那位。

对方脸上带着虚伪的笑意,眼神却充满挑衅。

“劳烦挂心。”

楚藏楠淡淡回应。

“楚大人淮安一行,可谓劳苦功高啊,”

御史声音提高了几分,引得周围人侧目,

“只是不知,大人动用那些非属官仓的粮饷,是与哪位‘义商’如此相得益彰?

莫非真如外界所传,大人与某些…内臣,过从甚密?”

这话语恶毒,直指楚藏楠与陆挽的关系,暗示他勾结宦官,图谋不轨。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楚藏楠身上,有好奇,有鄙夷,有幸灾乐祸。

楚藏楠气血上涌,淮安的艰辛、百姓的苦难、被召回的委屈,在这一刻几乎要爆发出来。

但他死死攥紧了拳头,强迫自己冷静。他知道,这是陷阱,对方正等着他失态。

就在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口反驳时,一个清冷平静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李御史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陆挽不知何时已站在不远处。

她今日未穿官服,只着一身深青色常服,更显得面容白皙,气质冷冽。

她缓步走来,目光甚至未曾扫过楚藏楠,只直视那位李御史。

“淮安赈灾,陛下仁德,调度各方资源以解燃眉之急,此乃朝廷法度允可之事。

梦玖川先生乃陛下钦点的皇商,急公好义,主动捐输,其行可表,其心可嘉。

怎么到了李御史口中,就成了‘过从甚密’?

莫非李御史认为,陛下允准之事,有何不妥?”

她语速平缓,字字清晰,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直接将问题拔高到了“陛下允准”的层面,轻描淡写地将楚藏楠摘了出来,反而将了那御史一军。

李御史脸色顿时煞白,冷汗涔涔而下,连忙躬身:

“下官不敢!下官失言!陆公公明鉴!”

陆挽这才将目光转向楚藏楠,依旧平淡无波:

“楚大人淮安辛苦,些微流言,不必挂怀。”

说完,她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去,仿佛只是顺手解决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麻烦。

楚藏楠站在原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替他解了围,维护了他的尊严,甚至抬出了皇帝。

这似乎印证了梦玖川的暗示,那些暗中相助确与她有关。

感激吗?

有的。

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憋闷和困惑。她为何要帮他?

是为了兑现当初殿试上“爱才”的表演,还是因为他这枚棋子尚有利用价值?

这种被无形之手操控、无法自主的感觉,比直面淮安的艰难更让他窒息。

赏花宴上的风波,虽被陆挽压下,却在暗地里发酵。

关于楚藏楠与“阉党”勾结的流言,并未平息,反而传得更加隐秘和绘声绘色。

这背后,自然少不了杜党的推波助澜。

这日深夜,楚藏楠寓所的门再次被敲响。这次来的,是秦知复。

秦知复依旧是一身夜行衣,如同暗夜中的影子。

他没有寒暄,直接递给楚藏楠一个密封的竹筒:

“陆公公交给你的。”

楚藏楠接过竹筒,入手微沉。他打开,里面是一卷厚厚的资料,

详细记录了几位杜党核心官员在江南等地贪腐、侵占田产的实证,

其中一些线索,竟隐隐与淮安堤坝款项的亏空有关!

“这是…”

楚藏楠震惊地抬头。

“陆公公说,”

秦知复的声音毫无波澜,

“楚大人若有心,可凭此物,上书言事。或可…一雪前耻。”

楚藏楠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这些证据,足以在朝堂上掀起巨浪,甚至可能扳倒一两位杜党重臣,为他正名,也为淮安死难的百姓讨个公道。

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是打破目前僵局的利器。

但旋即,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陆挽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是借他的手去打击政敌?

若他真以此上书,无论成败,他都彻底被打上了“陆党”的烙印,再无转圜余地。

届时,他将真正沦为权力斗争的棋子,与那些他曾经不齿的党同伐异之徒有何区别?

“陆公公还有什么话?”

楚藏楠声音干涩地问。

秦知复看了他一眼,那眼神深邃难明:

“公公只说…路,要自己选。”

说完,秦知复便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楚藏楠独坐灯下,对着那卷足以搅动风云的证据,一夜无眠。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复仇和前途,一边是可能万劫不复的深渊和良知的拷问。

陆挽给了他一把刀,却将刀柄对准了他自己的心脏。

与此同时,司礼监值房内。

陆挽并未入睡。

她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雨已经停了,屋檐滴着残水,声声敲在心头。

姬如淮近来感染了风寒,有些低烧,此刻正睡在值房内间的榻上。

陆挽走过去,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热度似乎退了些。

睡梦中的孩子似乎感觉到了她的靠近,无意识地呓语了一声:

“母亲…”

陆挽的手微微一顿。

这孩子,在她身边待得越久,对她的依赖越深。

而她,又能庇护他多久?

这深宫之中,温情是最奢侈也最危险的东西。

她想起白日里楚藏楠在宴会上那隐忍而倔强的眼神,想起他接过竹筒时那一瞬间的震惊与挣扎。

她将他逼到了选择的关口。

无论他选择哪条路,都将深刻地改变他未来的轨迹。

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她在用最残酷的方式,磨砺他,也…测试他。

测试他是否会被仇恨和**吞噬,测试他心中那点理想之光,是否真的经得起现实最污浊的侵蚀。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是楚藏楠的未来,或许,也有她内心深处那一点未曾完全泯灭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期望。

“秦知复。”

她轻声唤道。

阴影中,秦知复的身影显现出来。

“江将军那边…近来如何?”

陆挽问道,语气听不出情绪。

秦知复沉默了一下,才道:

“将军已奉旨返回北境。行前…去了一趟鹰司衙门,未见到属下。”

陆挽没有再问。

秦知复与江知序之间,隔着家国、立场、还有她这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那日梅园中江知序炽烈的眼神,与她此刻冰冷的心境,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这世间,求而不得,又何止一人?

夜色更深了。

皇城寂静,唯有更鼓声声,敲打着不眠人的心。

楚藏楠的抉择,将成为下一场风暴的序曲。

而风暴眼中的人们,命运之线已愈发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走向那个似乎早已注定的、悲怆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