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重生后称帝了 > 第41章 再无人识君

长公主重生后称帝了 第41章 再无人识君

作者:万叶知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4 20:01:34 来源:文学城

祝景乾没有回头,嘻嘻一笑,道:“我在说什么,皇兄不是比我更清楚吗?”

“参见太子殿下。”

秦扶玉又连忙从书桌后站起来,恭敬行礼。

祝景乾终于笑着回头,或许是姿势摆动太大,头饰上的挂珠摇摇晃晃,竟直直地掉下一根玉簪子下来,在地上碎成两截。

“啊,这可是我最爱的簪子!”祝景乾低头惊呼,眼中满是心疼和不舍。

还没等旁人出言安慰,她又立刻换上另一幅表情,眉眼弯弯,若无其事,“碎了就碎了吧,一根簪子而已。”旋即又招呼一旁的太监宫女,“还愣着干什么,没看到地上一堆碎渣子吗?我们踩到了怎么办?”

刚来到的祝景年沉默着,看着两三个宫女急急忙忙跑过来,把地上的玉渣细心扫到手帕里,又用湿布不停地来回擦抹。

“好了,”在宫女不知道擦拭了第几遍的时候,祝景年终于出声了,“差不多就退下吧。”

为首的宫女采儿感激不尽地站起身,双手捧着一方手帕,手帕里是断成两截的玉簪子,弱弱问道:“公主殿下,这簪子……”

祝景乾瞥了一眼,随口道:“随便吧,我不要了,你自行处置。”

听得此言,采儿更加感激,虽然簪子碎了,但是这可是上好的玉啊!这些碎玉都能顶得上她两三年的俸禄了!

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打通关系到这阁楼里当差,这天降富贵终于轮到自己了!

她刚要下跪谢恩,祝景乾不耐烦地挥挥手命她退下,她又知趣地连忙站起来,踏着小碎步走了。

三个人沉默看着宫女匆匆离去的背影,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气氛诡异地沉默着。

“皇兄,你快让他起来吧,总是跪着也不是个事,”祝景乾先开了口,声音清脆动听,“只怕跪多了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

祝景年皱了皱眉,懒得计较她的话语,使了个眼神就让秦扶玉站起来了。

“父皇要把这件事交给你,已经下了诏书,喏,就在那儿,你既然来了,也免得我去太子府一趟了。”祝景乾朝着书桌努了努嘴。

祝景年有些不满她轻佻的语气,刚要开口,却又见她笑着道:“我还怕我再去一次太子府就再也出不来了呢。”

祝景年终于忍不住了,皱着眉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啊,实话实话嘛,”祝景乾随意理了理裙摆,就轻快地走到一旁,“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就先走了。”

她不等祝景年应答,便已经转过身,匆匆走向楼梯,扶着扶手便要下去,一点都不想理身后那两个人。

“你在怨皇兄?”祝景年也没回头,淡淡问道。

祝景乾摇了摇头,但实际上祝景年背对着她,根本看不到她的摇头。秦扶玉倒是正巧可以看到,但是他低着头,也不知道看到了没有。

祝景年有些愣神,片刻后,他微微回头,发现已然不见祝景乾的身影,怕是早已下楼了。

他叹了口气,走到书桌旁,拿起那张薄薄的诏书,细细看了一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经查,犯人孟子良罔顾纲常、谋逆叛国、戕害忠良、欺君罔上、为非作歹,种种恶行,罄竹难书。此等行径,严重动摇国之根本,危害社稷安宁,国法难容。

罪证确凿,本应即刻严惩,然朕体上天好生之德,特开恩暂押囹圄。今冬至时节将至,万物肃杀,正合刑罚之典。着令于冬至当日,将孟子良押赴乌市刑场,明正典刑,五马分尸,碎其形骸,断其恶念。此刑既施,意在警世,凡敢犯上作乱、践踏纲常者,虽远必诛,虽巧必惩!以儆效尤。

望天下臣民,皆以之为戒,恪守律法,共护太平。凡有不轨,必遭严惩。

钦此

云昭十八年腊月十五 宣”

祝景年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秦扶玉在一旁候着,忍不住发问:“殿下,有何不妥?”

祝景年回过神,笑了笑,“并无不妥,只是……”他伸出一只手,指了指盖章之处,“盖得有些歪了。”

秦扶玉连忙道:“殿下恕罪,臣可以找陛下请罪,恳求他在写一张。”

“无碍,不打紧,下次多注意一下便好了。”

祝景年把诏书仔细卷起来,放入刻着龙纹的竹筒中,看到他的表情有些凝重,不由得问道:“怎么了?脸色如此难看,莫不是方才乾儿说了什么,冒犯到你了?”

“不敢不敢,”秦扶玉连忙摇头,想继续说些什么缓和一下气氛,却不知道说什么,一时有些语塞。

“乾儿年纪尚幼,难免心高气傲,不明白其中利害,你无需自责,”祝景年抚摸着龙纹竹筒,“既然已经正儿八经做了个小官,就不要想从前的事情了,我替你重新做了一份户籍文书,名字和户籍倒是没变,只是你的过往……”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以后就是我的家生奴才,受我资助正儿八经上了学堂,以前你那些什么唱戏呀、师父呀,就当作一场梦吧,懂了吗?”

秦扶玉低垂双眸,细细长长的睫毛掩盖住了眼底的情绪,最后化作一声“遵命”。

“知道你过去的人都不存在了,戏班子早被遣散,我给了一笔安置费,让他们都滚去外地,母妃只见过你画着浓妆的样子,并不记得你,当日大殿其他人也一样,你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整个云京城里,除了我和赵渭,还有……乾儿,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也不会记得‘玉儿爷’这个人了。”

秦扶玉点了点头。

“至于你的师父……我也派人搜寻过一番,只是线索太少,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

秦扶玉的眼神明显黯淡了一瞬,但很快又笑道:“没事,多谢殿下还记得这回事,臣原先也不抱多大希望,大海捞针罢了。”

“嗯,”祝景年点了点头,“对了,几日后旗营选拔,你跟着太史令在我身边,协助他记录这次选拔。”

“太史令……”秦扶玉喃喃道。

“对,”祝景年似乎猜出了他在想什么,毕竟这个太史令作为最高的史官,但是出身却颇有微词,“他虽然从前是前朝的人,但是现在已经为云昭王朝服务,到时候不该问的别问,谨言慎行,不许多嘴。”

秦扶玉了然,之前就有传闻,当今太史令从前只是前朝一个小史官,永徽帝攻破都城云京时他便投敌,自愿请命修撰史书,大力赞扬永徽帝恢弘壮举,有人道他审时度势不算小人,有些人道他是背弃旧主的墙头草,尤其是前朝的那些遗民都视他为叛徒,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

但是他在职十八年,朝堂上的臣子换了好几批,几乎没有人再在意他的曾经,他本人也一直兢兢业业,挑不出什么错处。

直到最近各地不断涌现反叛军,人们才重视起前朝那些蠢蠢欲动的遗民,自然而然联想到这位出身敏感的太史令,甚至开始有激进的官员上书弹劾他,劝永徽帝让他远离朝堂中心,以保护王朝机密。

永徽帝却视若无睹,依旧让他坐着太史令的位置,毕竟他挑不出什么错处,若是为了莫须有的怀疑而贬谪他,岂不是寒了臣子的心。

太史令感动非常,不由得更加兢兢业业起来。本来旗营选拔要在军营中的大空地进行,他快要步入五十岁高龄,冬季又寒风凛冽,户外记录这种事完全可以交由手底下的官员做,但是他觉得此事乃朝中大事,必须亲力亲为。

永徽帝拗不过他,只好允许他坐在祝景年身后,多派了几个文官协助他编写。

祝景年看着秦扶玉,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只当他是有些许惶恐,便道:“你做好你分内之事便好了,其余之事不必多虑。”

“是。”

“你穿这身衣服很好看,精神了很多,不似从前那般瘦弱苍白了,看上去成熟了不少。”

“啊,”秦扶玉对着突如其来的赞赏有些反应不过来,“多谢殿下夸赞。”

“时候不早了,我该走了,你继续忙你的事吧,”祝景年拍了拍他的肩膀,“替我多关心父皇,让他早点休息。”

秦扶玉不习惯别人接触他的身体,但又不敢拒绝太子的示好,只好略带僵硬地应答:“遵命。”

待他目送着祝景年缓缓走下楼,全身才慢慢放松下来,跌坐回椅子上。

一旁的太监察言观色,立刻给他斟上满满一杯茶,递到他面前。

他看着眼皮子底下的茶,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滋味,他秦扶玉,竟然也有被他人递茶的一天!

明明内心激动得不得了,但是眼眶竟微微带上了点酸涩,他故作平静接过这杯温热的茶,一饮而尽。

茶叶就是寻常茶叶,远远比不上祝景乾那日送他的祁门红茶,但是茶水落肚,竟也觉得如此醇香,如此令他沉醉。

他愣神了好一会儿,转头命身旁的太监把方才捡了玉簪子的、名叫采儿的宫女唤来。

不出片刻,采儿便小心翼翼地走到他面前,有些诚惶诚恐,不敢抬头看他。

毕竟面前这人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但是竟生得如此俊美!而且近日成了陛下身旁的红人,一时风头无两,简直可以比肩不久前的中书舍人赵渭大人。

她从前一直觉得赵渭是前朝最英俊的臣子,这几日见到这翰林院修撰,才知道人外有人,不由得敬仰无比。

可惜自己只是养心殿书阁里整理书籍的小小宫女,根本轮不到她近身伺候这些大人们的笔墨。方才祝景乾命人打扫簪子,她头脑一热,竟第一个冲上前,只为近距离看看秦扶玉。

她之前偷学了一个词,叫做“玉面郎君”,是形容好看的男子,但是她一直都没理解这是什么意思,直到略微抬头,瞥见那出尘的样貌,和那双潋滟的桃花眼,她便明白了什么叫“玉面郎君”。

此刻被他传唤,采儿心中似打鼓,着实叫人紧张。

“是你捡了公主殿下的簪子么?”

那道声音温淳如玉,却又带着几分沙哑,更显几分亲和与从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