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自有少年郎 > 第2章 第 2 章

长安自有少年郎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金针蘑菇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2 15:33:44 来源:文学城

早朝的钟声穿透薄雾,回荡在宫阙之上。沈砚青立在朝臣队列中,指尖因寒意微微发颤,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丹陛之下——萧策一身朝服,身姿挺拔如松,昨日那身银甲的凌厉被敛去,只余下沉稳。

“镇国将军萧策,平定北境,拓土三千里,护我大靖子民无虞,功高盖世!”内侍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朕今日下旨,封萧策为‘靖北王’,赐金印紫绶,食邑三千户,允开府建牙!”

满朝哗然。

外姓封王,自开国以来便是罕事。沈砚青握着朝笏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他抬眼望向龙椅上的帝王,又迅速落回萧策身上——那人正躬身接旨,背影笔直,听不出喜怒。

退朝时,朝臣们簇拥着萧策道贺,语气温顺又带着敬畏。萧策一一应着,目光却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沈砚青身上。沈砚青错开视线,转身便走。

“砚青!”萧策拨开人群追上来,在宫道转角拉住他的手腕,“你等等。”

沈砚青抽回手,指尖冰凉:“恭喜王爷。”

这声“王爷”,叫得萧策心头一沉。他蹙眉道:“你我之间,何必用这称呼?”

“君臣有别。”沈砚青垂眸,长长的睫毛掩住眼底情绪,“将军……王爷如今身份尊贵,臣不敢失了礼数。”

萧策看着他疏离的模样,忽然想起出征前那个雪夜。那时沈砚青也是病着,却固执地站在城门口等他,塞给他一个暖手炉,红着眼眶说“我等你回来”。如今他回来了,还得了至高无上的封赏,两人之间却隔了层看不见的墙。

“砚青,”萧策放软了声音,“这王爵于我而言,不及你半分重要。”

沈砚青抬眸看他,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王爷说笑了。北境未定,王爷身负皇恩,当以国事为重。”

他顿了顿,又道:“臣身子不适,先行告退。”

说罢,不等萧策回应,便转身快步离去。青灰色的官袍在宫道上掠过,背影清瘦,竟带着几分仓促的逃离。

萧策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握紧了拳。他知道沈砚青在担心什么。外姓封王,自古便是帝王心头的一根刺。今日恩宠无双,明日或许便是雷霆之怒。沈砚青一向通透,定是怕他功高震主,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几日后,靖北王府落成,萧策却没搬进去,依旧住在原来的将军府。他每日照旧去御史台找沈砚青,带着亲手熬的汤药,或是从北地带回的暖石,仿佛那王爵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虚名。

沈砚青起初还拒人于千里之外,可萧策总有办法赖着不走。他会抢过他手里的卷宗帮忙批注,会在他咳得厉害时强硬地灌他喝药,会在深夜守在他书房外,直到他熄灯歇息才离开。

这日,沈砚青处理完一桩贪腐案,已是深夜。他走出御史台,见萧策竟还站在门廊下等他,身上落了层薄霜。

“你怎么还在这?”沈砚青皱眉,“王府那边……”

“王府太空。”萧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从怀里掏出个温热的手炉塞进他怀里,“还是这边热闹些。”

沈砚青握着暖烘烘的手炉,看着他鼻尖的薄红,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他沉默片刻,低声道:“随我来。”

他带着萧策回了自己的住处。那是处不大的宅院,院里种着几株梅树,此刻正含着花苞。进屋后,沈砚青取了件厚实的披风给萧策披上,又倒了杯热茶。

“王爷可知,外姓封王意味着什么?”沈砚青坐在他对面,目光沉静,“自古功高盖主者,鲜有善终。”

“我知道。”萧策喝了口茶,暖意驱散了寒气,“可我若不受这王爵,北境刚降的部族会不安,朝中宵小也会趁机生事。”他看向沈砚青,眼神坦诚,“我受这王爵,不是为了权势,是为了让你能安稳些。”

沈砚青一怔。

“北境已定,我便向陛下请辞兵权。”萧策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到时候,我就守着这王爷的空名头,在你这宅院旁买个小院子住下,每日看你批卷宗、喝药,好不好?”

窗外的风卷着残雪掠过梅枝,发出簌簌轻响。沈砚青望着萧策,这人刚从尸山血海里挣得泼天富贵,却轻描淡写地说要舍弃兵权,只为守在自己身边。

他忽然笑了,那笑容很轻,却像冰雪初融,漾开在眼底:“王爷千金之躯,怎好屈居陋巷?”

萧策见他笑了,心头一松,也跟着笑起来,露出点少年般的憨态:“只要能在你身边,住哪里都好。”

沈砚青没再反驳,只是起身取了副新的茶具,重新沏了茶。茶香袅袅升起,混着窗外若有似无的梅香,在屋里弥漫开来。

他知道,前路或许依旧有风雨。可只要身边这人在,哪怕是刀山火海,他似乎也敢陪他一起闯一闯了。萧策请辞兵权的折子递上去时,朝野又是一阵波澜。有人赞他功成不居,也有人暗忖他是否另有图谋,更有好事者将目光投向了御史台,揣测这位新封的靖北王与病弱的沈御史之间,究竟藏着怎样的牵绊。

沈砚青对此始终沉默。他照旧批卷宗、理朝政,只是案头的汤药旁,时常会多出一碟切好的蜜饯——那是萧策寻来的,据说能压下药的苦涩。偶尔萧策来寻他,两人便在书房相对而坐,一个看卷宗,一个磨墨,间或说上几句话,也多是关于公务,却自有一种旁人插不进的安宁。

帝王对萧策的请辞迟迟未批。这日午后,沈砚青被召至御书房,帝王看着他,忽然笑道:“沈爱卿,你说萧策这折子,朕该准吗?”

沈砚青垂眸:“王爷心意已决,陛下圣明,自有考量。”

“朕倒觉得,他这是为了你。”帝王放下朱笔,语气带着几分玩味,“当年他执意要去北境,也是怕你在京中受牵连。如今北境安定,他便想卸下兵权,守着你过安稳日子,倒是个长情的。”

沈砚青指尖微颤,面上却依旧平静:“陛下多虑了。臣与王爷,不过是旧识。”

“旧识?”帝王轻笑,“那他何必在边关打了胜仗,第一件事就是托人打听你的近况?何必放着王府不住,偏要日日往你这御史台跑?沈爱卿,你这病弱的身子,可瞒不过朕的眼睛,更瞒不过他那颗心。”

沈砚青低头,没再说话。

离开御书房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宫墙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萧策竟候在宫门外,见他出来,立刻迎上前:“陛下留你这么久,说了什么?”

“没什么。”沈砚青避开他的目光,“只是问了些公务。”

萧策定定地看了他片刻,忽然道:“是不是为了兵权的事?”

沈砚青脚步一顿,抬眸看他。萧策眼底没有焦虑,只有坦然:“砚青,你放心。无论陛下准不准,我都不会让你再受半分委屈。当年我走得急,没能护着你,往后,我不会再让你独自面对这些风雨。”

他说得认真,夕阳的金辉落在他脸上,将那道从眉骨延伸至下颌的浅疤衬得格外清晰——那是三年前一场恶战留下的,据说当时他昏迷了三日三夜,醒来第一件事,便是问身边的亲兵,京中沈御史的身子是否安好。

沈砚青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又酸又软。他别开脸,声音低低的:“谁要你护着。”

萧策却笑了,伸手想去碰他的发,又怕唐突,半路转了个弯,只替他拢了拢被风吹乱的衣襟:“天晚了,我送你回去。”

回去的路上,两人并肩走着,谁都没说话。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车厢里暖炉烧得正旺,映着沈砚青微微泛红的耳尖。

几日后,帝王的旨意终于下来了——准了萧策的请辞,却也并未完全收回他的兵权,只让他保留了部分护卫,镇守京畿,名义上仍挂着靖北王的头衔,却不必再涉足朝堂纷争。

旨意下来那天,萧策第一时间跑到沈砚青的宅院。彼时沈砚青正在院里看梅,光秃秃的枝桠上,花苞已鼓胀了些,透着点将开未开的娇憨。

“砚青,你看!”萧策扬着手里的圣旨,笑得像个得了糖的孩子,“陛下准了!”

沈砚青转过身,看着他眼底的亮,嘴角也忍不住弯了弯:“恭喜王爷。”

这声“王爷”依旧带着疏离,可语气里的柔和,却瞒不过萧策。他走上前,站在他面前,距离很近,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药香,混着梅枝的清冽。

“以后,不用再称王爷了。”萧策低声说,“叫我萧策,像从前一样。”

沈砚青睫毛颤了颤,没应声,却也没反驳。

萧策便当他默许了,心里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他转头看向那株梅树:“再过几日,该开花了。到时候,我搬张躺椅来,陪你在院里晒太阳看梅花,好不好?”

沈砚青看着他,忽然道:“你那王府,当真不住了?”

“不住。”萧策说得干脆,“太大,太空,不如你这小院暖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让人在你这院墙外修了处宅子,不大,就两间房,往后……也好常来走动。”

沈砚青看着他,眼底的笑意渐渐深了些,像融了冰雪的春水:“随你。”

这两个字很轻,却让萧策的心瞬间落了地。他知道,沈砚青这是真的接纳他了。

北风依旧呼啸,可院角的梅枝上,花苞却在悄悄积蓄着力量,只待一个回暖的日子,便要轰轰烈烈地绽放。就像他和沈砚青之间的情谊,隔了三年风沙,经了世事浮沉,终究还是在岁月里扎了根,要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开出花来。

往后的路还长,他有的是时间,陪着他慢慢养病,陪着他看遍四季更迭,将那些错过的时光,一点一点,都补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