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厨娘 > 第22章 饼子风波

长安小厨娘 第22章 饼子风波

作者:梦游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31 19:13:10 来源:文学城

“阿茹,别在这里闹好不好?”

清明渠旁,碧水潺潺,垂柳依依,偶有飞鸟掠过水面激起一圈涟漪,本是一片大好风景,却有一对年轻男女在此吵架,硬生生破坏了雅静氛围。

作为吵架的主人公之一,程同的声音虽还软着,但面上已隐隐泛起不耐烦的神色,耐着性子道:“回去之后,你想吃什么我都给你买。”

“我就想吃那饼子!”袁四娘红着眼眶看着面前男子,手中的绣帕都绞成了麻花,“你不是说什么都给我买吗?那我就想吃个饼子,你为何不给我买?”

闻言,程同的脸色更沉了。

——就算是将他打死,他也不能将“那饼摊是我从前的未婚妻开的”这件事告诉阿茹啊!

若是阿茹知晓此事,必定会追问到底,到时引来诸多事端,那可就不好收场了。

程同越想越烦。

当初他对崔时钰说出那句“阿钰若寻得做屠豕杀鸡生意的门当户对之人,可当嫁了”,原本是想着她们姊妹三人在长安城中开销颇大,对方听到这话必定羞愧难当,正好借此机会离开长安城,找个乡下庄子过日子。

他自觉这是为了她好,青梅竹马一场,如此倒也不算辜负往日情谊。

当然,程同心中的确是这样想的:以崔时钰的家境和出身,难道不是与做屠豕杀鸡生意之人门当户对?她早已配不上日后必定飞黄腾达的自己了。

然而谁能想到,崔时钰落水被人救上来后,不仅没像他想象中那样离开长安城,反而弃绣从食摆了个小饼摊,生意还一天比一天红火。

真是叫他有苦难言。

长安城虽大,但日后难免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叫他如何自处,为瞒住阿茹又得花费多少心思?

程同越想越是窝火,在被袁四娘觉察之前迅速调整好表情,摆出笑容说道:“那饼摊主人手艺虽好,但阿茹你身为官宦人家的贵女,怎能吃这种街边小吃,岂非有**份?我这也是为你着想。”

尽管口口声声为袁四娘考虑,程同却并非发自内心喜欢她。

袁四娘的父亲是负责军器监文书事务的军器监主簿,区区八品文职小官,程同自然瞧不上眼,他瞧上的是袁四娘从事盐业的母家——家产丰厚,未来能助他一臂之力。

正因需要这份助力,程同面对袁四娘是五分温柔五分讨好,十分的耐心全给了这一个人,若非袁四娘今日突然提起酱香饼的事,他是断不会和对方吵架的。

话说回来,袁四娘与崔时钰这两个人中,程同还是更喜欢温柔小意的崔时钰——袁四娘是从小娇养长大的千金,性子泼辣,他着实不喜。

但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愿意暂时忍气吞声。

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似乎是终于被他说服,袁四娘转了转眼珠,以帕掩唇,答应道:“罢了,区区一个饼子,不吃便不吃了。”

听到这话,程同的眼角眉梢终于染上喜悦,动作温柔地牵过袁四娘的纤纤玉手:“阿茹莫要将此事放在心上,我去寻些更好的吃食来,于记酒楼的桂花糕如何?”

袁四娘点点头,在程同看不到的地方,嘴角却悄悄翘了起来。

她早就打听好了,那饼摊娘子每日清晨都在西市拐角处的一棵柳树旁准时出摊。

她自己去买不就是了?

*

清早的晨光刚漫上坊市屋檐,崔时钰的小摊前便已排起长队。

除了武侯铺那些老顾客,今日排队的还有另一位熟人,冶坊的林冶工。

崔时钰很喜欢招待他,因为——

“有劳崔小娘子,还是老规矩,三蛋三菜,再加三块炸鸡脯。”

林冶工是个大胃王!

许是每日在冶铺做工体力格外消耗大,林冶工的饭量差不多是其他人的两三倍,寻常食客要么点一份加菜加蛋的饼,要么点一份加炸鸡排和饼,林冶工则是“我全都要”。

不仅要,还要三份。

崔时钰不露痕迹瞄着对方硕大的块头,暗想:吃这么多东西,人家长不高谁长得高?

她从保温食盒里挨个取出饼子荷包蛋炸鸡排,分别放到热好的饼铛上复炸复热。

这一套大胃王套餐价格肯定超出二十文,但当初订做手推车时林冶工没少给她打折,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你来我往,是以崔时钰也给对方打了个折,只取整收二十文。

林铁山将二十文铜钱递给崔时锦,小姑娘见着比自己块头大了好几倍的人也不害怕,气定神闲地说了句:“林冶工慢走。”

再看那当吉祥物的崔家小妹,边啃饼子边朝他挥手呢。

林铁山就笑:“崔家三个小娘子,个个都是人物!”

崔时钰也笑,把用两张干荷叶包好的巨无霸饼子递过去,无意中瞥见队伍后头有个戴着帷帽的女郎,正好奇地左右张望。

这名女郎生得十分娇小,偏生方才还被大块头林冶工挡着,崔时钰差点以为他身后没人。

女郎往前走了两步,目光在面前的摊子前巡视一圈,想到方才听到的“翠玉生香”“玉酥屑金”等吆喝,伸出纤细手指一指:“我要那个‘金堂满玉’!”

听到她说错了,崔时钰也并未纠正,只笑笑说:“小娘子是头一次来吧?稍等片刻,马上就好。”

袁四娘“嗯”了一声,踮着脚说:“最好快一点哦,我不想等太久。”她这趟可是偷偷来的。

“小娘子请放心。”崔时钰手上动作不停,抬头问,“小娘子吃辣不吃?”

袁四娘思忖片刻,朗声回答:“吃!”

其实她很少吃辣,但好不容易得到放纵的机会,当然要做些平常没做过的事。

“好。”崔时钰应一声,继续忙活了。

面饼上铛的瞬间,袁四娘忍不住偷偷掀开帷帽一角。

她瞧见煎成金黄色的荷包蛋铺在饼子上,刷上了红艳艳的辣酱,翠绿的白苣和鲜脆的萝卜丁被一股脑儿卷进去,又撒上了葱花和胡麻,那香气冲得她肚子都隐隐叫了一声。

奇也怪哉!明明出门前是吃了东西的呀。

正奇怪着,那崔娘子已将饼子递了过来:“小娘子尝尝。”

估摸着是为方便她待会儿吃,那递过来的饼子荷叶口还半敞着。为了这心心念念的饼子,袁四娘已等待多时,接过来便咬了大一口。

咬下去的瞬间她就被惊艳了——外酥里软,油润的蛋香混着清新的菜蔬,最妙的是那辣酱,又香又辣,和她从前吃过的都不一样,辣得舌尖发麻都不舍得停下,直叫她不顾形象地连吃好几大口。

袁四娘吃得脸颊鼓鼓的,眼睛亮得惊人,边吃边说:“好香,这蛋、辣酱、饼子……怎么都这么好吃!崔娘子,你莫不是使了什么法术?”

崔时钰被她这派天真话语逗笑了,心想她要是会仙法就好了,变个点石成金的法术,就不必在这儿辛苦给铺子赚装修费了。

她温声笑着提醒:“小娘子慢些吃,当心噎着。”

*

广文馆。

内院的一棵槐树下,徐佑贤捧着荷叶饼包吃得满嘴油光,操着生硬的长安话道:“承安,若渊,这个饼好好吃哦!”

大唐盛世经济发达,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都处于领先水平,周边国家仰慕唐朝文明,纷纷派遣学生留学长安。

徐佑贤便是来自高丽的留学生。

他身穿一袭淡青色圆领襕衫,下*身搭配一条同色长裤,束起的裤脚露出脚踝处的白色裹腿;头上戴一顶黑色幞头,系带在脑后轻轻垂下,正随着他啃饼子的动作微微晃动。

若是忽略衣领上沾染的几点酱汁,这身常见的学子打扮也算清爽干净。

因是外籍人员,徐佑贤对长安城的一切都很是新奇,特别是在吃食方面——唐朝的食物可比他们高丽美味多了!

自打留学过来,他这张嘴就没停下过,如今得了这酱香热饼,更是如获至宝一般爱不释口。

一旁的顾书砚为了更好地听清他们的谈话,伸手拨了拨耳上的竹耳,赞同道:“确实绝妙,蛋香与面香交融,白苣和萝卜丁有如神来之笔,让饼子的滋味更上一层楼。”说着又咬一口,满足地眯起眼。

顾书砚有轻微的听力障碍,竹耳便是辅助他听音的装置——形状类似竹筒,用象牙精细打磨制作而成,使用时将窄口端贴近耳朵,宽口端朝向声音来源方向,这样就能够听清声音了。

从小到大,顾书砚一直佩戴这东西,早已习惯。

广文馆是国子监下辖学校之一,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并列,招收的学生非官即宦,顾书砚的家世在众多世家子弟中实在排不上号,自己耳朵又有毛病,很是不受待见。

唯有谢宵不介意他的出身,愿意和他做朋友。

——至于徐佑贤为何愿意与他做朋友,大概是因为对方是个笨蛋。

谢宵看着两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唇角微扬,慢条斯理道:“我早吃过了。”

“什么?!”徐佑贤差点跳起来,“有这等美味,承安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们?”

顾书砚推了推竹耳,同样发来谴责:“就是,承安你若是早些告诉我们,我们也不必在公厨啃胡饼了。“

谢宵笑而不语,想起那日清晨,自己在马车上看到的,那位崔娘子为他做饼子时的专注神情。

他不懂自己为何会如此想念。

小谢:想老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饼子风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